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以膝关节软骨

出现退变,或是骨质出现增生而引发的一种关节性疾病,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患者的关节部位会出现疼痛感,活动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畸形,从而加重

病情,造成患者残疾。因此,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措施较为重要。

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措施展开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骨性关性炎是慢性进行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畸形率,患者会

在发病后,关节的基质会出现崩解,软骨的细胞会出现明显的减少,而且会在病

程的延长下导致病情持续地发展[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疼痛感、僵硬、肿胀等表现,已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

经济情况等。有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女性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2]。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采

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式,同时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

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报告。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方案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式,常用的药物有非类

固醇类与止痛药等,其中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属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

用药物,其可以缓解静息痛,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表明,如长时间应用此药物,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3]。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要应用非类固醇类的抗

炎药物,可以采用外用的方式。临床常用地缓解疼痛类药物为双醋固醇,其与非

甾体的抗炎药物的效果相似,但其可能会在用药中出现腹泻,故对于年龄较大的

患者而言,不建议应用此药物。双膦酸盐属于骨细胞抑制类药物,其可以发挥抗

炎的作用,对骨与软骨具有一定的作用机制,且不会影响关节炎。近年来,在医

疗技术的发展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也是越来越多,但在选择药物时,

不仅要重视药物的有效性,还需要结合药物性价比。

1.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多数采用了保守治疗的主式,但如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常用手术治疗方式为关节镜清

理术、UKA、TKA等疗法,但不同手术原理与适应证不同。其中关节镜是微创手术

疗法,其能对局部的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同时还可以修复组织学的结构、生物力

学特征,主要能恢复关节软骨的完整性[4]。UKA较适用于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治疗,其的小切口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TKA是病情发展至终末期的主要治疗方案,

其可以矫正膝关节的畸形,不仅可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还能减轻疼痛程度,有

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目前,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手术方式与技术,也在

进行着不断地发展,但不同的方法,效果不同,优势与局限性也不同,而且对患

者的愈合与康复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手术治疗时,需要结合中患

者的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治疗方案。

1.康复治疗

3.1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已在早期被因外学提出,其具有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

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而且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目前常用的运动疗

法有力量训相练、有氧训练等。其中力量训练主要的方法为抗阻练习,对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发现此类患者会出现屈膝异常表现,而且长时间

下来,可能会造成后关节囊萎缩、膝关萎缩等。且在开展膝关节运动时,股四头肌、腘绳肌属于主要的肌肉,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时,可以促

使膝关节稳定性的提升,缓解关节疼痛、挛缩[5]。下肢肌力的训练有两种,即闭

链与开链两种动作。抗阻练习的开展可以提高肌力,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

恢复,但需要结合自身能力选择相应的运动强度、阻力训练方法。有氧运动的开

展可以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短时间

的有氧运动,能改善机体的功能与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感。有氧运动有太极、跑步、步行等。

3.2手法治疗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常用的手法治疗方案有推拿手法、关节松动术、

按摩托、髌下脂肪垫松解术等,其中关节松动术属于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术,其可

以对关节与其周围组织进行松解,改善关节的生理运动、附属运动,减轻疼痛感

的同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6]。推拿手法作用于膝关节的局部,能缓解疼痛感,

恢复肌群的平衡性,改善步行能力。按摩的开展也可以缓解疼痛感,在保证治疗

安全性的同时改善相关功能障碍。

3.3物理疗法

目前,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物理疗法的应用能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可以促使炎性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症状,加快关节软骨处的新陈代谢。其中电

疗属于常用疗法,其可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TENS可以改善机能,在应用此疗法后,能减轻疼痛感,增加步行的距离。低频脉冲超声的应用可

以减轻炎性反应,修复组织[7]。热疗法能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具有低风险、低成

本的优点,能让患者在家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案较多,不论是外科还

是保守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与不足,临床仍需要加大对治疗方案的研究,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创造更多的治疗方式,促使患者病情可以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强. 推拿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5):102-103.

[2]让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的效果[J]. 中外

医学研究,2022,20(14):167-171.

[3]黄梁江,史巍巍,陆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新进展[J]. 中国康复,2022,37(04):252-256.

[4]农伟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进展[J]. 大众科

技,2021,23(11):124-127.

[5]梁童婧,杨晓露,黄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4):33-37.

[6]吕武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1):159-160.

[7]柯斌霞. 热敏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5):156-15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以膝关节软骨 出现退变,或是骨质出现增生而引发的一种关节性疾病,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患者的关节部位会出现疼痛感,活动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畸形,从而加重 病情,造成患者残疾。因此,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措施较为重要。 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措施展开研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骨性关性炎是慢性进行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畸形率,患者会 在发病后,关节的基质会出现崩解,软骨的细胞会出现明显的减少,而且会在病 程的延长下导致病情持续地发展[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患者的关节会出现疼痛感、僵硬、肿胀等表现,已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 经济情况等。有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女性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高发群体[2]。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采 用手术、保守治疗等方式,同时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从而 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就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探究,现做如下报告。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方案属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式,常用的药物有非类 固醇类与止痛药等,其中非类固醇类的抗炎药物属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 用药物,其可以缓解静息痛,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实践表明,如长时间应用此药物,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3]。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要应用非类固醇类的抗 炎药物,可以采用外用的方式。临床常用地缓解疼痛类药物为双醋固醇,其与非 甾体的抗炎药物的效果相似,但其可能会在用药中出现腹泻,故对于年龄较大的 患者而言,不建议应用此药物。双膦酸盐属于骨细胞抑制类药物,其可以发挥抗 炎的作用,对骨与软骨具有一定的作用机制,且不会影响关节炎。近年来,在医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及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随着微创UKA的开展以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术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单髁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国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1%[1],其中超过30%的患者仅为单间室破坏,内侧间室的破坏比率远高于外侧间室。终末期膝OA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用于治疗单间室OA已经有50余年历史。早期由于UKA适应证把握不好、技术不

成熟和假体设计缺陷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成熟以及假体不断改进,UKA得到快速发展,以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截骨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本体感觉好、膝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而成为单间室膝关节炎的首选疗法。目前,UKA 的主要技术包括微创小切口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术,其假体类型主要为以Oxford单髁为代表的活动平台和以ZimmerM/G假体为代表的固定平台。 https://www.doczj.com/doc/3c19244541.html,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UKA的适应证:①分离的内侧或外侧隔室OA或骨坏死;②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③体重82kg以下;④内外翻畸形<15°,被动活动可伸直;⑤屈曲挛缩<5°和膝关节活动度≥90°。UKA的禁忌证:①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侧间室及髌股关节较严重的退行性变者;②年龄<60岁者;③BMI≥35kg/m2者;④活动要求较高者;⑤炎性关节病(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5])者。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UKA适应证不断扩大。Kuipers等[6]对437例UKA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年,指出体重和髌股关节OA 并非绝对禁忌证。Murray等[7]对2348例患者随访5年,认为BMI 升高虽然会导致患者手术时间提早,但BMI对患者术后假体的使用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没有影响,认为肥胖并非UKA的绝对禁忌证。在对46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缺损的内侧间室病变患者进行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 进展 【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利用人工材料置换损坏关节以矫正 肢体力线平衡的一种手术,该术式主要适用于关节疼痛严重、出现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起居的患者,比如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 性关节炎及股骨远端病变等。通过该术式,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和变形,提升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从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如 果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会导致膝关节粘连、僵硬、活动度差等,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人工全系关节置换术 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加,我国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数 也在逐渐增多,该手术安全、有效,相比较传统手术,具有多方面优势。比如出 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因此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相关研究资料显示[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只为关节功能改善提供条件,要想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康复和功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关系到今后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因此, 术后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对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手术效果等均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以下就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 内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行走与步态训练等) 及院后康复训练展开相关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院内康复训练 1.1术后肌力训练 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术后肌力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一个 重要项目,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组织粘连与挛缩,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稳定性[2]。术后早期进行肌力训练,能促进患肢周围血液循环,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患者经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问题。康复治疗对 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本文综述了全膝 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据估计,每1000名成年人中有125名患者,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膝关节是 最常见的受累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良好选择,其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的使用寿命。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 康复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术侧下肢肌力,使患者具有独立生活和参 与活动的能力。 1.国内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这是近 年来中国开展的最有效的联合重建行动之一。其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重建关节 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关节置 换术。临床实践证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中短期随访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接近90%。1989年,国外研究报道,全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率在7年内达到98.8%,在10年内达到97.3%,在15年内达到90.6%。因此,对于患有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中青年患者,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次关节切开或关节镜清创且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应实施全 膝关节置换术。 1.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 2.1术前预康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变得越 来越高,众多临床证实,运动康复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 后明显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肌力等,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现就近年来对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康复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定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 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变化是关 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主要病理特征有关节 间隙变窄、软骨下骨坏死、骨质致密、骨小梁不连续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1]。发病率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让中老年人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2]。 2.膝关节的相关生理解剖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关节面、胫骨上端关节面、髌骨关节面构成,辅助结构有半月板、主 要韧带、滑膜囊及皱襞。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呈凸椭圆形,胫骨平台关节面为平面状与股骨 髁关节面曲度不相对应,所以在股骨、胫骨髁关节面中间有半月板,让其吻合。半月板:位 于胫骨内外侧髁上、都是纤维软骨、包括内、外两侧半月板。半月板下面平坦、上面凹陷、 外缘肥厚(与关节囊愈合)、内缘薄而锐利。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盘”状。外 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起于股骨外上髁,止于腓骨头;前交叉韧带:位于关节囊内, 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止于胫骨髁间前区,作用是限制胫骨上端向前移动;后交叉韧带: 起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后区,作用是限制胫骨上端向后移动;腘斜韧带:位 于关节囊的后方,它的作用是从后面加固膝关。节滑膜皱襞:位于髌骨下方和髌韧带两侧, 作用是填充关节内间隙,滑膜囊:位于膝关节周围,作用是减少关节周围的摩擦。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运动康复 运动疗法是以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生理、躯体、精神和心 理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通过力的作用引起人体内部宏观和微观变化的一种疗法[3]。 3.1运动治疗KOA的方法 3.1.1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通过适宜的关节运动和应力来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吸收的动态平衡,减轻滑膜炎症,增强关节的活动能力,预防关节僵硬[4]主要训练方法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关 节功能牵引和持续被动运动[5]。 3.1.2肌力训练一些研究表明:肌力的改变在KOA病程中有重要意义[6]。KOA会造成膝关节屈肌、伸肌力的下降[7]造成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关节疼痛、不适,活动度的受限,常用的肌力训练方法有等长训练、等张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 3.1.3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方法:①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在0°~ 20°膝屈曲位,,在平衡板上训练;先双腿再单腿平衡板练习;先睁眼再闭眼平衡板练习。每天训练2次,每次20min。②固定自行车练习,患者双腿交替用力,治疗师逐渐增加阻力、速度。每天练习2次,每次 30min。③半蹲训练。先双腿半蹲后逐步过渡到单腿 半蹲(膝关节屈曲0°~ 30°),并用手抛篮球、接篮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④步行灵活性训练。向前进步、退步、侧向活动的练习。每次15,每天训练2次。 3.1.4牵拉的练习与宣教 ①阔筋膜张肌:患者平躺于垫上,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左脚放在右膝外侧,治疗师跪在 患者左侧,右手固定骨盆,左手放在左膝上并向右下方压,左侧臀部紧贴于垫 上。②股四头肌:患者站立或侧卧位,左手握住左踝拉小腿靠近大腿,左腿垂直于 地面保持骨盆不动。③股二头肌、半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5年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单纯毫针针剌、针剌加温灸、针剌加剌络拔罐、针灸综合、电针、火针、长圆针、针药结合等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况。结果:不同针灸方法,或针灸综合,或针药结合对膝骨性关节炎都有较好的的疗效。结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着重治疗机理及有效穴的筛选研究,加强基础实验的研究,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标签:膝骨性关节炎;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的损害,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属中医“痹证”、“痿证”范畴。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将随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除了对症治疗或做人工关节置换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尤其是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笔者将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1、传统针灸疗法 1.1、单纯针刺治疗 张必萌等[1]采用长针穴位透刺治疗32例(取穴: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与单纯西药对照,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长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5.6%,长针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芮兴国[2]应用通督针法,第一步,在第2-4腰椎旁患侧肌肉处寻压痛区域,找到最痛点(反应点)。取穴委中、太溪、申脉、命门、反应点。行平补平泻手法,反应点中心直刺一针,在其上、下各傍刺一针,针尖斜向反应点。针刺部位加TDP照射。第二步:针髁间隆突,待针尖触及软骨时,施以快速的捻转手法,使患者有极强的酸胀感,持续10S。对照组常规针剌犊鼻、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加TDP照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90%,通督针法的疗效优于常规针法(P<0.05)。张广立等[3]应用膝三针为主治疗,针刺组主穴:靳三针(膝三针):梁丘、血海、膝眼(双侧)。配穴:风盛者加风池、风府;寒盛者加肾俞、关元;湿盛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盛者加大椎、曲池。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选择归红注射液,主穴取梁丘、血海穴,配穴原则与针刺组相同。结果针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齐艳英等[4]利用浅针围刺治疗6O例,取患侧膝部阿是穴(以髌骨中心为圆心,以5-7cm为半径,分别在髌骨正上、正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取1个点,共8个点)。操作:针尖紧贴皮肤,向髌骨方向快速捻转进针,破皮即止,进针约0.1-0.2寸,针尖在皮下形成一小丘,针柄自然下垂,针体悬吊而不下落,针刺后不施任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膝骨关节炎 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 的技术,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感知和交互方式,让用户沉浸在一个虚 拟的环境中。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在康复训练 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将介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 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膝骨关节炎康复的关系 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模拟真实感和交互性的特点,为膝骨关节炎康复 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技术可以在一个虚拟环境中提供各种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与传统的康复训练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具有 以下优势: 1. 模拟真实环境:膝骨关节炎患者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训练,可 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环境,提高训练的真实感和可行性。 2. 个性化训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医疗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3. 增加患者参与度: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一种有趣和互动性的训练 方式,患者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训练,增加康复的效果。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方法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 的方法: 1.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运动训练:患者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进行各种运 动训练,如膝关节屈伸、平衡能力训练等。通过戴上虚拟现实设备, 患者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训练,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 虚拟现实游戏:通过将康复训练融入虚拟现实游戏中,患者可以 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增加患者的参与度,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3. 虚拟现实模拟环境下的日常生活训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 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走路、上下楼梯等。这种训练 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膝骨关节炎康复中的效果和应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康复中已经有了一 些显著的效果和应用。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 功能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 1. 关节活动范围恢复:通过虚拟现实训练,患者可以进行各种关节 活动,如屈伸、旋转等,从而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2. 平衡和步态改善:通过虚拟现实的平衡和步态训练,患者可以提 高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 3. 疼痛管理: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对疼痛的感知和焦虑,从而达到一定的疼痛管理效果。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作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应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每种治法各有其利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为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标签:膝骨性关节炎;骨科;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增生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及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膝骨性关节炎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的基本原则首先是要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延缓病程进展也就是说能够保护关节软骨,延缓软骨的破坏进程,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近年来,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1.1 钻孔术:钻孔术长期以来被用于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但是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此术式可以治愈或者阻止膝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1.2 关节清理术:关节镜下清理可以清除关节内病损组织、致炎因子及机械性运动障碍因素,使关节腔内炎症消退,疼痛得以缓解或者消失,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但是无法修复破坏了的软骨,无法清除关节畸形,也不能解决关节应力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因此一段时间后症状很快再出现,最后不得不再考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1.3 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能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较快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是该手术并发症较多,一旦出现感染便很难控制。加上创伤大,费用高等患者往往选择其它治疗方法。 2 非手术治疗 2.1 康复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这已成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2.1.1 本体感觉强化训练: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不仅存在膝屈伸肌力下降、肌力失衡,而且存在关节本体感觉的缺陷。减弱的本体感觉将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关节运动失去控制及步态异常,而此正加重了关节软骨的退变。所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肌力及关节功能,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训练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本文就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从中西医的认识以及中西医治疗的方法两个层面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45岁以下女性患病率仅2%,45~60岁则为30%,65岁以上达68%,高龄男性髋关节受累多于女性。该病发病原因与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认为该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病因可能与肥胖、遗传、创伤、关节形态等易感因素有关。西医对此尚无特效治疗,多依靠非甾体类药物长期服用,而非甾体类药物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减少毒副反应,临床观察效果确切。 1 中西医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骨性关节炎(OA)从关节软骨起病,影响整个关节结构,包括软骨下骨板、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外肌肉,最终因关节软骨全部脱失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发病的病因可能与遗传、肥胖、创伤、关节形态异常等因素有关。目前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由多种因素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软骨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调。2.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3.关节内局灶性炎症。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该疾病所导致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因而备受重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中年以后,肝肾亏虚,肾虚不能主骨,肝虚无以养筋,筋骨失养,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长期劳损或外伤直接损伤筋骨,血瘀气滞不通,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形成本病。《医宗必读》腰痛论曰:“有寒湿,有瘀血,有痰积,皆标也”,说明本病与痰浊停滞有关,痰阻气滞血瘀,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认为风、寒、湿、痰、瘀是本病的标。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故本病的病机特点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瘀、痰、风寒湿邪为标。 2 中西医结合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2.1非手术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 1. 引言 1.1 疾病背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它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受损或磨损而引起的炎症和疼痛。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受着全身体重的压力,因此容易受到损伤和炎症的影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发展也会导致关节退化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深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及治疗进展研究。【字数:214】 1.2 发病因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该疾病。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有关,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了

软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加速软骨退行性变化,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 和关节间隙狭窄。 生活方式因素也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肥胖、长时间站立及膝关节过度使用等因素都可能加速关节软骨退化,导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等因素 也会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 防措施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 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内容结束】 2. 正文 2.1 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族聚集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家族性疾病,显示了遗传因 素在疾病发展中的重要性。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和 炎症。一些研究发现,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 险增加相关。一些基因变异与软骨细胞代谢紊乱相关,导致软骨组织 变性和退化。一些基因变异也可能影响关节内的炎症反应,加速关节 炎的发展。

关节病的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关节病的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关节病的研究和治疗也 取得了更多的新进展。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包括各种各 样的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这 些疾病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关节病研究和治疗进展。 1. 基因疗法 近年来,基因疗法已成为关节病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研究人员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帮助修复受 损的组织和细胞。这项技术可以通过改变CRISPR(类似基因的剪刀)的活性,使其选择性地去除特定的DNA序列。这种技术还可 以通过引入新的基因轻松地更改信号通路,以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疗法可以降低风险,增加创伤愈合速度,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望为关节病治疗带来新的革命。 2.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关节病的有效方法。该疗法通过针对患者体内的异常免疫反应,改善炎症状况。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抗体的临床作用。近年来,新型抗体的开发已成为关节病治疗的重点研究领域。例如,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针对IL-6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的恢复。 3. 脂质体疗法 脂质体疗法是一种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的治疗方法。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脂质体疗法在关节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并促进药物在炎症组织中的输送。脂质体疗法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帮助减轻关节的炎症反应。 4.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关节病治疗。干细胞疗法可以通过注射干细胞,以帮助修复关节受损部位的组织。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关节组织。此外,干细胞还可以分

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1 骨性关节炎的祖国医学认识 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中年以后,肝肾亏虚,肾虚不能主骨,肝虚无以养筋,筋骨失养,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长期劳损或外伤直接损伤筋骨,血瘀气滞不通,经脉痹阻,不通则痛,形成本病。《医宗必读》腰痛论曰:“有寒湿,有瘀血,有痰积,皆标也”,说明本病与痰浊停滞有关,痰瘀互结是疾病之标。痰阻气滞血瘀,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认为风寒湿痰瘀是本病的标。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本病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故本病的病机特点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以瘀、痰、风寒湿邪为标。 2 骨性关节炎的现代医学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认识骨关节炎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关节炎为病因不明者,一般认为与年龄增大、外伤、体力劳动、运动和过度内分泌代谢,以及免疫异常、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继发性骨关节炎为继发于某种疾病,如创伤、感染、代谢病、内分泌病、发育紊乱、畸形性骨炎等。尽管原发性骨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以下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从中年到老年常发生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是重要因素,老年人软骨基质中的粘多糖含量减少,基质丧失硫酸软骨素,纤维成分增加,软骨的韧性减低,因而容易遭受外力伤害而产生退行性改变;(2)性别因素: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女性;(3)遗传因素:末端指间关节骨关节炎,有heberden结节者,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样病;(4)体重因素:肥胖和粗壮体型的人中发病率较高,体重超标必增加关节负重、磨损;(5)饮食因素:营养不良是致病因素之一;(6)气候因素:常居潮湿、寒冷环境的人易患此病。 2.2 现代医学对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与体征的认识(1)疼痛:疼痛为本病常见症状,早期疼痛较轻,多在活动时发生,休息后缓解;后期则休息时也痛,且常有夜间痛发生;疼痛几乎均为轻中度钝痛,伴有沉重感、酸胀感,病情严重时可加重以致出现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开始时疼痛多为轻度、间歇性,以后逐渐加重且呈持续性,最后发生活动受限;疼痛与活动有关,休息可减轻疼痛,而活动,尤其是负重可使之加剧。(2)局部性晨僵:局部性晨僵活动后缓解,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一般不严重,且时间短,多为数分钟,极少超过30min,另外一种常见症状为活动受限,也为缓慢进展性,早期常轻微,仅在晨起或坐后觉活动不灵便,活动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以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还可出现关节弹响、关节交锁、关节不稳。(3)肿胀:肿胀可以由于急性炎症导致的关节滑膜诊出,关节积液、继后滑膜组织变性增生,韧带附的处亦发生骨质增生,以轻度和中度肿胀较多见。(4)畸形: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出现膝内翻、小腿内旋。本病的常见体征为关节肿大、皮温升高、触痛、活动时作响、畸形和功能障碍,x线检查,早期改变可能在x线片上没有异常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皮质硬化,甚或出现皮质骨下囊状改变,骨赘形成等典型特征。 3 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 3.1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白介素1特别是il1-β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il-1β水平的不断升高是骨关节炎软骨进行性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2]。有人应用特定的基因转移载体将il-1受体拮抗蛋白基因转移到存在病变的关节软骨或滑膜组织中,使该基因在关节内大量表达,从而阻断病理状态下所产生il-1的破坏作用,达到预防、治疗和长期维持骨关节炎缓解状态的目的[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治疗疼痛、保护关节为中心,主要针对某些膝关节软骨组织缺损采用关节腔内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缓解骨与软骨退变造成的关节疼痛,以保护关节功能为出发点。目前非手术保守治疗KOA 的方法很多,只能缓解症状,至今仍然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方法。随着医学理论对该病的不断深化认识,以及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治疗作为治疗KOA 的方法成为可能。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非手术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国内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岁以上X线表现有KOA症状的有50%,75岁以上的有80%[1]。女性多于男性[2]。在治疗上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但是大部分早期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近几年非手术治疗做一综述。 1 非药物治疗 1.1西医非药物治疗 1.1.1健康教育对KOA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宣教以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避免损害膝关节,有时就可以改善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教导患者保护关节的原则和方法,如减轻体重、选择合适的鞋袜、使用支架等。 1.1.2功能锻炼肌力改变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关节稳定性下降造成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变化,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增强下肢肌力,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是防止骨性关节炎进一步发展,促进膝骨性关节炎康复的关键之一。 1.1.3物理治疗理疗形式包括热敷、电疗、磁疗、红外线、激光超短波,水疗及离子导入法等,主要适用于KOA的慢性期,对于解除亚急性期的疼痛也具有较好的疗效。理疗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继发炎症反应,阻止软骨内胶原纤维原转型,使软骨得到充分的营养,延缓软骨的退变。 1.1.4臭氧疗法臭氧疗法是利用臭氧具有氧化蛋白多糖、抗炎、镇痛的综合作用所采用的一种新型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 1.2中医非药物治疗 1.2.1针灸推拿疗法针灸能激发经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消除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张岩[9]等采用针灸治疗KOA 30例,针灸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禁用其他药物。主穴取内、外膝眼,阴、阳陵泉,足三里、委中、三阴交、梁丘,针刺后内、外膝眼,足三里艾条加灸1~2个疗程。结果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依从性 的研究进展 【摘要】:运动疗法在骨科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亦是如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其运动依从性还 处于较低水平,本次研究从运动依从性的定义、评价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 施四大方面展开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支持。 【关键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动依从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退行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 步增加,不仅有明显的慢性疼痛表现,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障碍问题[1],严 重降低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为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尚未有治愈方法,一 般采取运动疗法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减 轻疼痛,并且提高运动功能,获得理想的近远期效果,但受很多因素影响,病人 的运动依从性不高,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依从性会慢慢降低,导致运动 效果下降,本文旨在分析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依从性情况,见下。 1运动依从性的定义 一个人的行动行为与临床专家的建议两者之间的符合程度即为“依从性”, 在疾病结局的众多影响因素中,依从性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因素[2],尤其是肌肉骨 骼疾病病人的康复中。运动依从性即运动行为和运动计划二者之间的符合程度, 具体会反映出病人日常参与运动计划的情况,如果运动依从性低,相应地运动疗 法的最终效益也较低。 2运动依从性的评价工具 目前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运动依从性的评估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客观评价,第二,主观报告。客观评价通常是应用

量表或者是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的评价病人的依从性高低,比如计步器、加速计等等,前提是病人可以系统使用,所以一般只适用于依从性较高的病人,同时电子设备无法将特定的规定练习捕捉到,应用范围有限。目前临床常用的《运动依从性评定量》(Exercise Adherence Rating Scale,EARS)[3]在运动依从性的评价中具有较高价值,重测信度=0.97,Cronbach,s ɑ系数=0.81.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要求被评估者,其运动处方的提供者是医疗服务者;第二,共六个条目,是针对运动依从性行为的测量;第三,共十个条目,针对影响运动依从性的十大因素的测量。采取Likert5级计分法,0~4分,即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总分值介于0~64分之间,得分高低和运动依从性高低呈正比。该量表属于第一个经验证且标准化的患者自我报告的运动依从性量表,评估时需要获取详细的运动处方,如果病人运动处方难以明确,则不建议采用本量表来做运动依从性的评估。 3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3.1患者因素 3.1.1身体状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有膝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多种症状表现,对运动依从性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为疾病的严重程度、关节畸形程度、残疾程度、并发症情况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一开始对蹲下起立的动作以及上下楼梯有影响,之后慢慢影响到非负重活动以及平地行走能力,一些病人主动要求放弃运动治疗。 3.1.2心理因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老年人常见病,容易受到身体的劳累程度、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反复发作,长期以往,病人难免会有比较沉重的思想以及心理负担,再加上运动疗法见效慢,周期长,很容易让病人有信心不足的情况,伴随焦虑抑郁等等各种负性情绪,难以长期坚持运动。另外,老年人的身心消极症状相较于年轻人更为明显,都会影响到运动依从性。并且,很多病人会有运动恐惧症等之类的心理结构,认为运动会引起疼痛甚至是伤害身体,所以对运动产生恐惧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分析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硬化等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全球老年人残疾和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OA的有效性和预后取决于对步态的深入分析和了解,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步态分析是OA患者康复、运动治疗和外科手术前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首先,步态分析可用于识别和评估膝关节OA患者的运动异常和疼痛机制。步态分析可以评估步态的各个方面,如步态周期、步态时间、步幅、步频、着地力量等,通过评估这些参数可以识别关节的异常运动,如疼痛、抬头踩地、跛行等。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识别患者面临的关节疼痛问题,这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减少关节疼痛和扭伤的发生率。 其次,步态分析可以指导OA患者的康复和运动治疗。康复和运动治疗是改善OA患者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的重要手段。步态分析可以识别需要治疗的关节以及治疗后的效果。例如,对于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的康复治疗,步态分析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步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最后,步态分析可以评估OA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康复状况。在一些情况下,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OA患者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的最佳方法。步态分析可以评估外科手术前后的步态特征、步态参数变化、和步态的改善程度,以便医生和相关治疗人员更好地了解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步态分析是对膝关节OA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和外科手术前后评估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步态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生物力学分析仪等,这能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步态,帮助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步态分析可以作为膝关节OA治疗的重要补充,对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现状

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现状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代谢紊乱和降解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膝的疼痛、肿胀、摩擦音、变形和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KOA 目前不可根治,治疗方面主要是缓解症状、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可行关节置换。很多医务工作者致力于本病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收集康复治疗的相关资料,着重从治疗师的角度对现行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1运动疗法 1.1肌力训练近年研究发现,膝关节的动、静力稳定结构,尤其是动力性稳定结构,包括屈伸肌群是KOA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关节的退变、炎症、反射性抑制屈伸肌群,导致肌力降低、关节失稳,失稳又导致膝关节应力分布异常,促进KOA的恶化[1~3]。肌力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肌萎缩、关节不稳、缓解疼痛,还能阻断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Maurer等[4]让KOA患者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4次/w、共8w。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缓解、股四头肌肌力及躯体功能提高。刘宁等[5]对30例KOA患者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训练,结果显示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 2.10±0.95,Lysholm全膝关节评分为85.50±1 3.52,明显优于以超短波、超声和中频为治疗的对照组的 4.18±1.05和73.40±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关节活动度训练KOA患者后期往往并发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治疗非常必要。朱才兴等[6]对32例KOA患者(49膝)采用手法松解股四头肌远端、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分离膝关节,研磨髌骨四周,外加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显效率达84%。 1.3本体感觉训练(神经一肌肉反馈训练)进一步研究认为,KOA关节内软骨、半月板、韧带的退变,引起本体感觉功能下降。下降的本体感觉将导致肌肉耐受力下降,关节易受损伤,治疗中肌力改善缓慢。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增进肌肉系统的反馈能力,建立良好的本体反射弧,提高关节的反应性和灵活度,增加关节稳定性,减少或避免关节意外的发生。Trans T等[7]利用震动训练激活肌梭Ia传入纤维,反射性刺激梭外纤维收缩,从而改善本体感觉功能。Trans等[8]对女性KOA患者行全身震动训练,结果也显示被动运动阈值显著提高。 2物理因子治疗 理疗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提高痛域的作用。与药物结合或几种连用,作为KOA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林惠英等[9]使用超短波联合干扰电给73例KOA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3%。郑静等[10]对50例KOA患者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和中频电刺激分别联合短波治疗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AS法)和Lysholm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结果显示两组都有效,且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效果更优。余波等[11]对急性期的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中医;西医;治疗 1中西医对OA的治疗策略 西医认为,OA的发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老年退行性病变、骨质 疏松、代谢及炎症等原因造成的关节软骨、软骨下皮质地及周围肌肉的异常;另一种是因承受不可耐受的外力而导致的关节软骨、关节下骨质及周 围肌肉的异常6。它们共同的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变形。西医对OA的 治疗策略主要为对症治疗,如通过药物治疗来起到局部麻醉作用以减轻疼痛、通过注射缓冲物质来减轻关节处磨损、通过灌洗来清除渗液及代谢产 物7,以减轻有害物质对关节的刺激、通过外科手术来改善患者下肢生物 力线及血供等。 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内经》中对其发病机制的解 释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痹在于骨则重,内舍于肾”,认为是气血不 足导致的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从而发病引发疼痛。骨 性关节炎患者多伴有肝肾功能的下降。中医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 滋补肝肾、驱风祛湿、消肿止痛8。 2中西医对OA的主要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OA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外科 手术治疗三大类。临床上曾经一直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来缓 解骨性关节炎症状,但后被证明会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上升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了一套包括10种药物治疗及10 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内的治疗指南,旨在控制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降低 伤残率、改善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治疗指南在药物治疗

方面主要包括:扑热息痛、非选择性甾体类抗炎药、CO某—2特异性抑制药、加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药及非乙酰水杨酸等五类可口服药物;曲 马多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糖皮质技术、透明质酸盐等关节腔内注射用药物 及甲基水杨酸等局部外用药物。10种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自我 锻炼、社会关怀、物理治疗、饮食管理、职业治疗、针灸、维生素、矿物 质及矿泉疗法。在外科手术方面主要包括关节镜清理及灌洗、截骨术及关 节置换10。 中医关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在 内治法中,需要根据患者所患关节炎类型不同,使用不用的药方进行治疗,但所有药方都遵循“治痹之法,当先祛邪”的原则。在OA的整个病程中,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会使人体正虚邪实或虚中夹实,如果先以温阳燥湿 之药祛邪,会耗血伤阴,加重虚证。所以,在祛邪的过程中,要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扶正是指补肾肝、强筋骨,祛邪则以活血化瘀、通经舒脉为主,兼之祛风除湿,清痰化瘀,清热解毒11。具体治疗方案有如下几种: “温补肾肝、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胶囊是其中的代表中成药,其机制在 于抑制软骨内胶原纤维的转型,维持其完整性。在家兔骨性关节炎模型中,用纯补肾与活血中药可以降低软骨破坏的程度,也证明了其在OA的发病 初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第二类药物治疗目的为“益气活血、化瘀止痛”,此类的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机制在于降低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 各项指标,促进微循环。在家兔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中证实,其有降 骨内血压,加速骨血管循环的作用,能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目的13。第 三类药物治疗目的为“滋阴补肾、柔肝舒筋”,代表方剂为壮骨活血汤, 机制在于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基质,阻滞软骨中胶原蛋白的转变,促进患处 合成代谢。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证实了此类药物可以促进兔关节软骨细胞DNA的合成,提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及修复14。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