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习题(含答案)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习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是()。

A.问题的顺序

B.答案的选项

C.问题的措辞

D.抽样对象的性别

D【答案解析】很多研究的结果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D选项并非是调查过程中潜在的影响因素,而应当总是被关注到的。

二、多项选择题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社会影响

B.社会关系

C.社会制度

D.社会关系AB【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的科学。C选项属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3.以下属于心理研究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的是()。

A.知情同意

B.积极引导

C.事后解释

D.真诚

ACD【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应当尽量避免对被试进行价值导引,力求被试做出最真实的反应,而不是根据主试提供方向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应当是标准化、无偏的。

三、名词解释

4.社会心理学

【答案要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尤其关注个体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

5.后见之明偏差

【答案要点】后见之明偏差是指一个人在得知结果后夸大自己预测事情结果的能力的倾向性,被称为“我一直都知道”现象。

6.社会表征

【答案要点】社会表征是指一个社会广泛持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包括假设和文化意识形态。

7.现场研究

【答案要点】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真实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8.相关研究

【答案要点】相关研究是对变量之间自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9.实验研究

【答案要点】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因素(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因素(保持它们不变)来寻找因果关系线索的研究。

10.随机分配

【答案要点】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分配到某一实验条件下的过程中,使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处于某一特定条件下。

11.双重加工

【答案要点】双重加工指的是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的。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可能自我”相关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图式中包含着可能自我

B.自我概念中包含着可能自我

C.可能自我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

D.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

A【答案解析】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自我。我们的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比如富有、苗条、充满激情地爱与被爱的自我。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比如失业的、没有人爱的、学业上失败的自我。

2.“镜像自我”的提出者是()。

A.库利

B.米德

C.马库斯

D.北山忍

A【答案解析】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以镜像自我这一概念描述个体如何利用“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之后,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精炼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马库斯和北山忍主要研究自我的文化差异。

3.“有个人主义的中国人,也有集体主义的美国人”,将中美文化鲜明的分为个人主

义和集体主义似乎过于简单化,可能引发()。

A.偏见

B.刻板印象

C.刻板印象威胁

D.歧视

B【答案解析】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都是中性评价,排除强调负面评价引发的偏见、歧视与刻板印象威胁。

4.小A认定如果未来面对分手,自己会痛苦万分,一蹶不振。下述概念不能对小A的

观点进行合理解释的是()。

A.消极的解释风格

B.免疫忽视现象

C.防御性悲观主义

D.影响偏差

C【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主义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即对未来事件的“悲观预期”是防御性的,是为了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

5.弗洛伊德的一则经典笑话:一个丈夫对妻子说:“如果咱们俩中的一个先去世,我

想我会搬到巴黎去住。”能够体现()。

A.自我实现的预言

B.自我服务偏差

C.自我膨胀

D.自我表露

B【答案解析】自我服务偏差常体现在与他人做比较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各个方面(如道德水平、能力甚至寿命等)要比平均水平高。

6.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是在任务中失败,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以让自

己安心,这体现了()。

A.虚假普遍性

B.虚假独特性

C.自我服务的归因

D.自我妨碍

A【答案解析】为了进一步增强自我形象,个体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自己做事失败认为是正常的,换做别人也会失败,是虚假普遍性的体现。

7.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不断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

为,这会被判断为()程度比较高。

A.自我表现

B.自我监控

C.自我服务

D.印象管理

B【答案解析】自我监控是指监控自己的行为,注意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以获得社会赞许,和题干的内容匹配,故选择B。

8.居安思危是一种()。

A.防御性悲观

B.盲目悲观

C.自我服务的归因

D.自我妨碍

A【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的人会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焦虑来激发有效行动的适应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9.与“知觉到的自我控制”有关的概念包括()。

A.自我效能

B.自我决定

C.控制点

D.习得性无助ABCD【答案解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以及那些内控(内部控制点)的人,知觉到的自我控制强,往往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取得更高的成就;习得性无助是历经多次尝试依然改变不了消极结果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控制弱的体验,相比之下,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的。

10.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事实上,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包括

()。

A.合理化策略

B.看淡

C.限制情绪创伤

D.原谅

ABCD【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内容丰富,ABCD均是包含其中的,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能够提供援助的心理能量,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让我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挫折。

三、名词解释

11.焦点效应

【答案要点】焦点效应是指个体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12.透明度错觉

【答案要点】透明度错觉是指个体认为自身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13.影响偏差

【答案要点】影响偏差是指个体常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在消极事件之后个体尤其会倾向表现出“影响偏差”。

14.自尊

【答案要点】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15.虚假独特性现象

【答案要点】虚假独特性现象是指在观点方面,个体过高地估计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16.自我表露

【答案要点】自我表露是指个体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17.可能自我

【答案要点】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18.镜像自我

【答案要点】镜像自我是我们根据自己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来感知自我。

19.社会比较

【答案要点】社会比较是指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和观点。

20.集体主义

【答案要点】集体主义是指优先考虑自己所在群体(通常是大家庭或工作团队)的目标,并据此定义自己的身份。

21.影响偏差

【答案要点】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但其实这些好消息带来的情绪痕迹消失的比自己预期的要快得多。

22.自我效能感

【答案要点】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

判断。

23.群体服务偏差

【答案要点】群体服务偏差是指当各个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群体是最棒的。

24.自我妨碍

【答案要点】自我妨碍的含义是通过为日后的失败创造方便的借口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形象。

25.习得性无助

【答案要点】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26.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答案要点】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指有一些特别的方面(如外表、聪明等)对人们的自尊非常重要。

三、综合题

27.试论述社会经验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答案要点】

社会经验主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包括:

(1)社会角色的扮演

当个体在社会中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通过自我觉察,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该角色,而我们的行为表现又会被自我感觉所接纳,将改角色融入自我概念之中。

(2)社会同一性的获得

人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群体的需求,当个体将自身归类到某一社会群体当中,认同自己某一群体成员的身份。

(3)社会比较产生的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社会比较,我们获得了自己各项特征、能力等水平相对高低的经验。(4)成败经验

社会中的活动会给个体带来成败的经验,个体以此来获得有关自身能力的评价。(5)他人评价

他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定义自我,个体可能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融入自我概念和行为中。

(6)文化

对于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个体,个人主义十分盛行,个体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后个体便离开家庭的帮助,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即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你是INTP还是ESTJ?”“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

22年3月份,一款诞生于78年前的人格测试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有媒体评论;“诸如MBTI这类的人格测试,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密码,体现了人对群体的归属,个人转发测验结果的目的,正是出于印象管理和建构自身形象的需要,以测试结果将自身“标签化”。

结合社会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

【答案要点】

根据材料,MBTI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主要有:

(1)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及建立社会认同的需要

MBTI根据测验结果将人分为不同类型的人格,转发测验结果也是试图融入相同人格类型的群体、承认自身群体成员身份的过程,本身就有助于个体产生社会认同。

(2)满足人们对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体现人际吸引中的相似与互补

“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体现调侃的同时,也能说明转发MBTI的结果具有辅助交友的性质,通过测验结果,找到那些与我们MBTI相似和互补的伙伴,也是择友过程站在网络上的一个缩影。

(3)满足人们自尊的需要,体现了个体的印象管理过程

MBTI的结果阐述总是积极的,而个体期望在他人面前营造良好的形象恰好可以借用转发MBTI的结果来实现,以此来向公众呈现出自己积极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和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1.纠正信念固着的唯一方法是()。

A.直截了当指出该信念的不合理之处

B.提出足以否定该信念的证据

C.解释与该信念相反的观点

D.通过逻辑推论进行说服

C【答案解析】李·罗斯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即出现“信念固着”现象,实验中任何否定性的证据都不足以打破信念固着,而查尔斯·洛德等人的实验进一步发现,唯有解释与原信念相反的观点,去尝试解释其他观点的正确性才可以纠正信念固着。

2.近期,网络平台中频频曝出“未成年失踪案件”,这导致了许多家长的担忧,更有

危言耸听者将这些案件与人体器官买卖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官方数据显示自2017年后,我国未成年失踪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说明了()可能导致判断错误。

A.代表性启发

B.易得性启发

C.反事实思维

D.错觉相关

B【答案解析】易得性启发是指个体依据最容易回忆起的信息作判断的依据,媒体频频曝出青少年失踪案令家长对此印象深刻,并对类似事件产生了过高的恐惧。

3.赌博中,掷骰子的人希望掷出小点时,出手相对轻柔,而希望掷出大点时,则出手

相对较重,能够体现()。

A.影响偏差

B.控制错觉

C.自我实现的预言

D.反事实思维B【答案解析】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我们的影响。这会驱使赌徒不断下赌注,也令我们其余的人去干各种不可能之事。

4.常识性归因的提出人是()。

A.海德

B.琼斯和戴维斯

C.凯利

D.罗斯

C【答案解析】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始创人,提出性格归因和情境型归因;琼斯和戴维斯是对应推论的提出者;凯利是常识性归因的提出者,罗斯首次提出了基本归因错误。

5.手捧热饮时,人们更可能评价别人更热情,自己也会表现的更慷慨,这一现象的发

现反映出()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A.反事实思维

B.控制错觉

C.具身认知

D.外部归因

C【答案解析】手捧热饮时,人们更可能评价别人更热情,自己也会表现的更慷慨;与受到热情款待的参与者相比,遭到冷遇的参与者会觉得实验室里更冷;身体的温暖会强化社会温暖,社会排斥则会让人感觉寒冷。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处理我们身体感觉的大脑系统与负责我们社会思维的大脑系统之间会进行交流,符合具身认知的定义。

6.我们为了鲜少发生的儿童绑架事件焦虑不安,但在孩子坐车时却不给他系安全带,

类似这样的行为反映了()。

A.概率性忽视

B.直觉思维

C.盲目乐观

D.过度自信

A【答案解析】我们为小概率的事件忧心忡忡,却容易忽视高概率事件,这一现象是概率性忽视。发生概率性忽视是因为鲜活、容易记忆的事件(因而具有知觉易得性)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感知,从而导致人们对错误的对象产生恐惧。

7.新西兰在国内颁布了一项新政策,规定审问的录像必须给予审判员和嫌疑犯同样多

的关注,即都从侧面进行拍摄,是因为()对归因有重要影响。

A.关注度

B.客观性

C.社会认知

D.视角

D【答案解析】理论学家指出,当我们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当我们作为行动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这是观察视角带来的归因差异,因而我们需要在录像中给到审判双方同样的关注。

8.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

学中称之为归因偏差。下列归因偏差的类型中,属于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的是()。

A.忽视一致性信息

B.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C.自我防御性归因

D.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B【答案解析】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情况。B选项强调内在因素导致的归因偏差,是为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9.一项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个体倾向与支持他们观点的人交朋友和谈恋爱——即使对方对自己评价很低,()可以对这一研究结论进行解释。

A.双重态度系统

B.人际吸引的相似性

C.验证性偏差

D.虚假普遍性BC【答案解析】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这种现象叫作验证性偏差,基于验证性偏差的存在,个体喜欢与支持自己信念的人做朋友;

而人际吸引的相似性强调“物以类聚”,观点一致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

10.网络上常常出现对恶性事件的受害人进行贬低的言论。支持“受害者有罪论”的网

友往往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自身的责任不可推卸。()可以对网友的言论进行解释。

A.公正世界思维

B.群体极化

C.基本归因错误

D.去个体化AC【答案解析】公正世界思维强调个体坚信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所得皆应得,故会造成对受害者的贬低,而基本归因错误强调人们有一种将他人有关事件做内归因的认知倾向,也会导致对受害者的贬低。群体极化与去个体化都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题干中未体现。

11.()可以帮助降低过度自信。

A.设想可能出错原因

B.即时反馈

C.任务分解

D.自我贬损

ABC【答案解析】我们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应该低估人们的自信或摧毁他们的果断性,D选项会使得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

12.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如实地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建构做出反应,

()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A.误导信息效应

B.自发性特质转移

C.信念固着

D.记忆重构ABCD【答案解析】我们的先入之见会引导我们对信息的知觉和解释,ABCD选项均是该现象的例证。

13.属于凯利归因理论要素的是()。

A.普遍性

B.一致性

C.区别性

D.共同反应BCD【答案解析】凯利的归因理论包括了三个要素。一致性:个体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行为的一致性如何;区别性:个体的这种行为是否具体对应于该特定情景;

共同反应: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如何。

14.琼斯(E.F.Jones)和戴维斯(K.Davis)根据人们的归因过程,提出了对应推论说,

并且研究了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A.行为的一致性信息

B.行为的稳定性特征

C.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

D.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CD【答案解析】对应推论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Jones认为有两个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分别为:①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人们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①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行为,人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

三、名词解释

15.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要点】基本归因错误是指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16.自我实现的预言

【答案要点】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个体的社会信念和判断会影响他们的感受和行动,并以此有助生成它们自己的现实,即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

17.启动

【答案要点】我们的记忆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启动是唤醒或者激活其中的某些特定联结。

18.具身认知

【答案要点】具身认知指的是身体感觉与认知偏好和社会判断的相互影响。

19.自动化加工

【答案要点】“内隐”思维,即不费力、习惯性、无意识的思维;大致相当于“直觉”。

20.过度自信

【答案要点】过度自信是指高估自己信念的准确性,自信比正确更重要的倾向性。21.验证性偏差

【答案要点】验证性偏差是指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

22.代表性启发式判断

【答案要点】代表性启发式判断是指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

23.易得性启发式判断

【答案要点】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根据事物在记忆中的可得性来判断其可能性的一种认知规则;如果某件事很容易想到,我们认为它是司空见惯的。

24.概率性忽视

【答案要点】概率性忽视是指我们为小概率的时间忧心忡忡,却忽视了高概率事件。

25.错觉相关

【答案要点】错觉相关是对一段不存在的关系的感知,或者对一段比实际存在的关系更强的感知。

26.行为确证

【答案要点】行为确证是指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作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

四、综合题

27.人们为什么会低估环境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不会低估环境对自己行为的影响?【答案要点】

(1)视角和情境意识

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个体的观点会有所不同。当个体成为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其注意;而当个体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被观察者则会成为注意中心,而环境则变得相对模糊。

(2)聚焦观点偏见

此概念最初来源于观看审讯嫌疑犯认罪录像的相关实验:如果从聚焦在嫌疑犯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观看认罪过程,个体倾向认为罪犯是真诚的;但如果从聚焦在审讯员身上的摄像机角度观看,个体就会倾向认为嫌疑犯是被迫认罪的。聚焦观点偏见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情境观察的聚焦点不同也会影响人们的归因。

(3)观点在随时变化

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观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变,这种改变也往往能体现在对内外归因方面。举例来说,由于观察者回顾自己的记忆内容时,通常会分配给情境更多的权重,因此先前做出的内归因很可能随时间而改变。

(4)自我觉知

①当个体把注意聚焦在自己身上时,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②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他人行为的机会,就越容易将其行为归因于他人的内在因素。

(5)文化差异

一个持有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文化下,用内部原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社会所赞许。但是在东亚文化下的人们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因此,当意识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时,他们很难想象到他人的行为还与他们的内在特质相关。

(6)对应偏见

对应偏见,即认为行为是内在倾向的反映。琼斯认为,个体存有的对应偏见可以解释基本归因错误。

第四章态度和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更强()。

A.“周围的人都讨厌他,所以我讨厌他”

B.“他属于我讨厌的群体,所以我讨厌他”

C.“别人告诉我他人品差,所以我讨厌他”

D.“他与我讲话很粗鲁,所以我讨厌他”

D【答案解析】基于群体从众压力产生的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低于自发的态度,排除A;态度的对象指向普遍群体对行为的预测力低于指向特殊个体,排除B;来自间接经验的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力低于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排除C;而D选项即不源于从众,又是指向特殊个体,又来自于直接经验。

2.态度“ABC”理论的三个维度不包括()。

A.情感

B.认知

C.行为倾向

D.意志

D【答案解析】态度“ABC”理论的三个维度,即情感(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认知(cognition),可以从英文的单词的首字母来记忆。

3.当人们拥有选择权时,或当他们可以预见行为结果时,()是最强的。

A.决定-变成-信念效应

B.态度-依从-行为效应

C.选择-影响-偏好效应

D.态度-影响-信念效应

B【答案解析】如果我们觉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我们的态度就会依从行为。

4.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只是为了得到报酬,这

是()。

A.理由不足

B.决策后失调

C.过度合理化效应

D.自我知觉

C【答案解析】贿赂人们做他们已经喜欢做的事的结果是: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外部控制的,而不是内在的吸引力,不必要的报酬有时会带来一些隐性的代价,这就是过度合理化效应的体现。

5.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会让他们将其行为归因于只是为了得到报酬,这

是()。

A.理由不足

B.决策后失调

C.过度合理化效应

D.自我知觉

C【答案解析】贿赂人们做他们已经喜欢做的事的结果是: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外部控制的,而不是内在的吸引力,不必要的报酬有时会带来一些隐性的代价,这就是过度合理化效应的体现。

6.根据费斯廷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消除认知

C.增加认知

D.改变行为

B【答案解析】消除认知本身即是错误的提法。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①改变态度;

①增加认知;①改变认知的重要性;①减少选择感;①改变行为。

7.7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

A【答案解析】贝姆提倡以归因理论来说明社会态度变化的心理机制,并将以称之为自我知觉理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二、多项选择题

8.用来解释“行为为什么能够影响态度”的理论包括()。

A.自我表现理论

B.认知失调理论

C.自我知觉理论

D.社会比较理论ABC【答案解析】自我表现理论(self-presentation theory)认为,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表里如一;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认为,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就像其他人那样)。

9.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常常保持一致?

()

A.个体所持态度内部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致程度较高

B.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来自自身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

C.对应态度的行为是长久行为

D.个体的自尊心强且自控能力强

AB【答案解析】C项,对应态度的行为是即时行为时,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常常

保持一致。D项,个体的自尊心强而自控能力弱的人,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常常

保持一致。

三、名词解释

10.角色

【答案要点】角色指的是那些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11.认知失调

【答案要点】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指的是当两种想法或信念(“认知”)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

12.决定-变成-信念效应

【答案要点】决定-变成-信念指的是当做出重要决策以后,我们经常会高度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失调。

13.选择性接触

【答案要点】选择性接触是指寻求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和媒体,避免不一致的信息

的倾向。

14.自我知觉理论

【答案要点】这一理论认为,当我们对自己的态度不确定时,我们就会像别人观察我

们一样,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四、综合题

15.在大多数的教育、咨询和儿童养育中,有这样一个假定:我们个人的信念和感受决

定了我们的公开行为,如果我们希望改变行为,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心智。但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通过对各种人群、态度和行为的综述研究,得出结论: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那么到底态度是否能预测行为呢?

请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案要点】

行为和我们表达出的态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二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将其他因素对行为的影响最小化,那么态度就可以精确地预测行为。

当我们观察个人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会变得更明显。在任何场合下,引导我们做出反应的不仅仅是我们内在的态度,同时还有我们面对的情境。当测量的态度直接与情境相关时,态度确实能预测行为。例如,宗教态度很难预测人们下周是否会去做礼拜(因为天气、传教士、一个人的感受等都会影响做礼拜的行为),但是,宗教态度能够很好地预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个体的总体宗教行为。

另外,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当我们思考自己的态度时,态度才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般自我意识强的人通常会受自己态度的影响。

第五章基因、文化与性别

一、单项选择题

1.演化的观点(th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强调人类的()。

A.共通性

B.多样性

C.差异性

D.一致性

A【答案解析】演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共通性,文化的观点强调人类的多样性。不同的个体作为拥有共同祖先的大家庭成员,他们不仅在生态学上具有共同点,还具有共同的行为倾向这些共性表明,人性是共通的。尽管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我们的相似性更显著。但也仅仅是相似和共通而不是完全一致。

2.虽然尼日利亚人和日本人对青少年的角色定义与欧洲人、北美人不同,但所有文化

的角色期待都能引导社会关系,这一点反映了()。

A.态度和行为总会因文化而改变

B.态度和行为不会受到文化影响

C.态度和行为总会因文化而变化,但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却差别不大

D.态度不会影响行为

C【答案解析】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看,题干中虽然说明了文化对于人态度和行为存在影响,但是更多的强调的是共通性,C选项能够最全面地概括题中之意。

3.常识性归因的提出人是()。

A.海德

B.琼斯和戴维斯

C.凯利

D.罗斯

C【答案解析】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始创人,提出性格归因和情境型归因;琼斯和戴维斯是对应推论的提出者;凯利是常识性归因的提出者,罗斯首次提出了基本归因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4.下列关于进化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

A.进化心理学仅研究自然选择如何影响那些有利于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理特征

B.进化心理学仅研究那些有利于基因存活和延续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行为

C.进化心理学又叫做演化心理学

D.进化心理学不仅研究自然选择如何影响那些有利于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理特征,还研究那些有利于基因存活和延续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行为

CD【答案解析】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即演化心理学,是用自然选择原理研究认知和行为进化的学科,既包括对人的生理特征进行的研究,也包括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

5.在文化差异的表象下,跨文化心理学家发现了“内在统一性”,其中普遍的社会信

念维度包括()。

A.犬儒主义

B.社会复杂性

C.宗教性

D.集体主义ABC【答案解析】D选项是东方文化中相对更明显的特性,并不是普遍通用的社会信念。

三、名词解释

6.进化心理学

【答案要点】进化心理学又称演化心理学,用自然选择原理研究认知和行为进化的学科。

7.性别角色

【答案要点】性别角色是一系列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期望(规范),即对两性不同的行为期望。

第六章从众和服从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你面对不公正的教师,完全有理由指责他时,你还是犹豫了,后来同学们接二连

三地指出不公平的事实后,你也跟着他们一起指责起来,这就是()。

A.群体性歇斯底里

B.变色龙效应

C.心境联结

D.释放效应

D【答案解析】释放效应是从众的一种具体表现,证明了从众也可以是积极有效的。

2.阿希和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的共同点不包括()。

A.他们使我们对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更加敏感

B.他们肯定了两个社会心理学原则:行为和态度之间的联系和情境的力量

C.他们成功地迫使人们违背自己的初衷

D.他们提供了高强度的社会压力

D【答案解析】服从实验就社会压力的强度而言与其他从众实验不同:服从实验的命令非常明确。

3.以下不属于影响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的是()。

A.团体的凝聚力

B.团体的社会支持

C.团体的平均年龄

D.团体的规模

C【答案解析】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情境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其中,情境因素包括:①团体的规模;②团体的凝聚力;③团体的社会支持。个体因素包括:①自我;②个体保持自身独特性的需求;③个人的控制愿望。C项,团体成员的平均年龄与从众行为没有直接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4.北美和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家给社会影响贴上了消极的标签(从众、屈从、服从),

而不是赋予积极的含义(社会敏感性、反应性、团队合作),这反映了()。

A.北美和欧洲的个人主义文化

B.从众是消极的

C.屈从于同伴压力是不被赞赏的

D.我们会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判断的标签

AD【答案解析】本题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题中举例说明北美和欧洲对社会影响的观点,但在日本,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宽容、自控和成熟的象征。这意味着北美和欧洲的文化色彩是个人主义的,而不是从众本身带有消极或者积极色彩,其价值内涵总是由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的。

5.预测从众的因素包括()。

A.群体的一致性

B.群体凝聚力

C.事前承诺

D.群体规模

ABCD【答案解析】ABD反映了群体特征对从众的影响,C选项则是从行为发生的前置条件进行说明,这四点都是影响从众的因素。

6.以下实验中,是针对从众行为进行的研究有()。

A.谢里夫(M.Sherif)的游动错觉实验

B.阿希(S.E.Asch)的线条长短判断实验

C.赛里格曼(M.E.P.Seligman)等人的习得无助实验

D.霍桑实验

AB【答案解析】AB两项,Sherif的游动错觉实验和Asch的线条长短判断实验都是研究从众现象的。C项,习得无助实验是研究学习的。D项,霍桑实验是关于人群关系运动的实验研究。

三、名词解释

7.从众

【答案要点】从众是指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信仰的改变。

8.服从

【答案要点】服从是指根据直接的命令或指令行事的从众行为。

9.变色龙效应

【答案要点】变色龙效应指的是个体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频率和情绪。

10.逆反

【答案要点】逆反指的是保护或恢复自由意识的动机。当有人威胁到我们的行动自由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11.规范影响

【答案要点】规范影响指个体要“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

四、综合题

1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考察了权威与道德的冲突,实验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教师”

是否给“学习者”施加不断增强的电击。当米尔格拉姆对40名男性(职业不同,20-50岁)测试时,有26人(65%)一直进行到450伏,请你试着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案要点】

本题考查的是发生服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规范性压力使得人们很难拒绝,只好继续下去。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如果有人真的希望自己做某事时,要拒绝似乎是很困难的事,特别是当这个人处于权威的位置时。在Milgram服从实验研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规范性压力的存在,研究发现:当有实验同谋反对大多数成员的意见而坚持给出正确的答案时,人们服从的倾向就会降低。

(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中,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时,他们就会求助于他人来弄清状况。当环境模糊不清时,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威力就尤其强大。Milgram服从实验的参加者所面临的情景是令人困惑不解、不熟悉并且不安的。参加者在实验过程中已经痛得大喊大叫了,而实验者却告诉参加者虽然电击会很痛,但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参加者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但已经答应参加研究便会服从指示。所以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参加者很自然地就用专家(实验者)的意见来帮助他们决定怎样做才是对的。

(3)服从的其他原因

①遵守了错误的规范:Milgram服从实验的研究中的参加者纠缠于矛盾的规范之中,不知道应该服从哪个规范。在实验开始的时候,服从“顺从权威,服从合法的权威”的

规范是完全合理的。实验者自信、拥有丰富知识,且研究看起来也是对一个有趣的假设的合理验证。但是“服从权威”的规范不再合适变化了的游戏规则,之前看来合乎情理的实验者,现在却要求参加者对其他参加者施加极大的痛苦,人们一旦开始服从某一规则,要在中途改变似乎是很困难的。但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一规范已经不再合理了,而另一规范“不对其他人施加不必要的痛苦”是应该遵守的。

②自我辩解:在Milgram的服从实验中,参加者最初答应实施第一次电击时已经开始产生继续服从的压力。随着参加者实施了强度逐渐增加的电击,他们必须在心中找到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一旦他们为某一特殊的电击强度找到理由,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可以停止的点。

第七章说服

一、单项选择题

1.烟草广告总是将香烟和美女及愉悦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计算机生产商很少用好莱

坞明星等做广告,他们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竞争力特点以及价格信息,这两者使用的说服路径分别是()。

A.外周;中心

B.中心;外周

C.外周;外周

D.中心;中心

A【答案解析】我们对食品、饮料、烟草和服饰等商品的看法往往是基于感觉而非逻辑。这类商品的广告通常也都使用外周视觉线索,将自己的产品与魅力、愉快以及好心情联系在一起;而对于杂志上登载的计算机广告,感兴趣的理性消费者会花一定的时间进行评价,当人们积极主动,并且能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时,就可能接受中心路径说服。

2.一些邪教的征募者会请人们吃饭,并邀请参与者和他们一起唱歌、活动和讨论,然

后,力劝那些有可能入会的人参加长期训练性的宗教娱乐,最后,那些活动会变得越来越艰巨,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征募者使用了说服中的()策略。

A.取得让步

B.低价法

C.登门槛

D.启发法

C【答案解析】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phenomenon)值得是首先同意一个小请求的人,往往会在随后同意一个更大的请求,符合本题题干描述。

3.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

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A.专家身份

B.可信赖性

C.吸引力

D.相似性

D【答案解析】A项,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B项,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即他的可信度如何也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C项,传播者具有吸引人的特征可以提高说服力。D项,相似性指传播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劝说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

4.研究发现,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于劝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

况下,当理解的信息较为复杂时,书面文字与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比较起来,哪种方式的劝说效果较好?()

A.书面文字劝说效果较好

B.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C.在理解信息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D.在理解信息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

C【答案解析】近期研究发现,被劝说者在接受他人劝说信息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理解信息的阶段和根据信息做出行动的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的不同,因而应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在理解信息的阶段,用书面文字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尤其是涉及比较复杂、难于掌握的信息时更是如此。在根据信息做出行动的阶段,用图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视觉形式传播的信息则具有较好的劝说效果。

5.研究发现,被劝说者的原有态度会对劝说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他条件一定的情

况下,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较好的劝说效果?()。

A.个体的原有态度来自间接经验

B.个体迫于某种压力而形成的态度

C.原有态度之间自相矛盾、互不协调

D.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很大

D【答案解析】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与劝说效果之间的关系成倒U形。因此,当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大小适中时,劝说效果最佳。新态度和原有态度的差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劝说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

6.说服者的()特点会影响说服力。

A.可信度

B.说服渠道

C.吸引力

D.信息特点

AC【答案解析】B选项是说服的主要要素之一,不是影响说服力的说服者的特点;D选项信息特点是说服内容这一要素所关注的而非是说服者的特点。

7.邪教的成功让我们有机会见识了强大的说服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这种成功看来源

于以下()方法。

A.引发行为上的承诺

B.运用有效的说服原则

C.将人们孤立在思想同化的群体之中

D.高压的管理制度

ABC【答案解析】D选项错误,并非所有的邪教都采取高压的管理制度,有一些教会使用柔性管理,但无论是怎样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让人们对教会的思想产生信任甚至依赖。

三、名词解释

8.外周路径说服

【答案要点】外周路径说服即关注那些能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会注意论据是否令人信服。

9.睡眠者效应

【答案要点】睡眠者效应是指因人们遗忘信息源或者遗忘信息源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导致的延迟性说服。

10.好心情效应

【答案要点】好心情效应是指说服对象如果心情愉快,信息的说服力更强。

11.唤起恐惧效应

【答案要点】唤起恐惧效应是指说服信息如果能引发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也有说服效果。

12.首因效应

【答案要点】首因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先呈现的信息通常影响最大。

13.社会内爆

【答案要点】社会内爆是指外部联系逐渐减弱,直到群体的社会性作用完全指向群体内部,每一个人都只和群体成员联系。

14.态度免疫

【答案要点】态度免疫是指把人们暴露在对他们的态度的软弱攻击之下,这样,当更强的攻击来临时,他们就会有反驳的余地。

第八章群体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习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是()。 A.问题的顺序 B.答案的选项 C.问题的措辞 D.抽样对象的性别 D【答案解析】很多研究的结果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D选项并非是调查过程中潜在的影响因素,而应当总是被关注到的。 二、多项选择题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社会影响 B.社会关系 C.社会制度 D.社会关系AB【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的科学。C选项属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3.以下属于心理研究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的是()。 A.知情同意 B.积极引导 C.事后解释 D.真诚 ACD【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应当尽量避免对被试进行价值导引,力求被试做出最真实的反应,而不是根据主试提供方向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应当是标准化、无偏的。 三、名词解释 4.社会心理学 【答案要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尤其关注个体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 5.后见之明偏差 【答案要点】后见之明偏差是指一个人在得知结果后夸大自己预测事情结果的能力的倾向性,被称为“我一直都知道”现象。 6.社会表征 【答案要点】社会表征是指一个社会广泛持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包括假设和文化意识形态。

7.现场研究 【答案要点】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真实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8.相关研究 【答案要点】相关研究是对变量之间自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9.实验研究 【答案要点】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因素(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因素(保持它们不变)来寻找因果关系线索的研究。 10.随机分配 【答案要点】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分配到某一实验条件下的过程中,使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处于某一特定条件下。 11.双重加工 【答案要点】双重加工指的是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的。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可能自我”相关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图式中包含着可能自我 B.自我概念中包含着可能自我 C.可能自我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 D.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 A【答案解析】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自我。我们的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比如富有、苗条、充满激情地爱与被爱的自我。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比如失业的、没有人爱的、学业上失败的自我。 2.“镜像自我”的提出者是()。 A.库利 B.米德 C.马库斯 D.北山忍 A【答案解析】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以镜像自我这一概念描述个体如何利用“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之后,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精炼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马库斯和北山忍主要研究自我的文化差异。 3.“有个人主义的中国人,也有集体主义的美国人”,将中美文化鲜明的分为个人主 义和集体主义似乎过于简单化,可能引发()。 A.偏见 B.刻板印象 C.刻板印象威胁 D.歧视

2016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勤思考研】

2016心理学考研312真题及答案勤思解析完整版【勤思考研】 2016年考研刚刚结束,勤思教育在第一时间对考卷进行了勤思解析!走出考场的同学,也不要放松备考的节奏,勤思接下来我们需要投入复试的备考中。勤思老师和你们一起加油! 单选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B.有无因变量C.控制额外变量D.有无研究假设【勤思解析】选C。张明用的是实验室实验法,李亮用的是自然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实验对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而自然实验控制额外变量不够严格。 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 【勤思解析】选C。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 【勤思解析】选A。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右手选出苹果 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 【勤思解析】选A。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题目中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投射在脑的右侧,被试用左手很容易从屏幕后选出苹果。但是语言是左半球控制的,所以被试不能口头报告看到苹果。

心理学考研书单

心理学考研书单 近年来,心理学专业的考研热度逐渐提升,为了顺利通过考试,选择适合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心理学考研的书籍,帮助大家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专业基础 1. 《心理学》(G. Neil Martin):这本书是心理学本科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2. 《心理学导论》(约翰·W·桑顿):这本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心理学的全貌。 3. 《心理学原理》(理查德·A·格里格):这本书是心理学本科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内容详尽全面,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对于考研复习来说是必备的参考书。 二、认知心理学 1. 《认知心理学》(罗伯特·J·斯特恩伯格):这本书是认知心理学的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实验方法,对于考研复习和深入学习认知心理学非常有帮助。

2. 《认知心理学导论》(约翰·R·安德森):这本书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入门。 三、发展心理学 1. 《发展心理学》(菲利普·赫克):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内容丰富全面,适合考生深入学习和复习。 2. 《儿童发展心理学》(劳伦斯·科尔伯格):这本书主要讲解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考生了解儿童心理和发展规律非常有帮助。 四、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戴维·G·迈尔斯):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内容详尽全面,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对于考研复习非常有帮助。 2. 《社会心理学导论》(艾略特·阿伦森):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五、量化研究方法 1. 《行为科学研究方法》(迈克尔·赫尔曼):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设计和分析方法,对于考生学习和掌握研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97有答案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模拟97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______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解答]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 2.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______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D [解答]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3. 测验法和问卷法的区别在于______ A.题目的数量不同 B.是否经过了标准化 C.是否有使用人群的限制 D.是否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答案:B

[解答] 测验法和问卷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测验法的问题是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有相对应的常模、信度和效度等资料,而问卷法不一定具备这些。 4. 麦克因中风而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他身体的大部分机能均已恢复正常,但他对刺激右腿所引起的疼痛不敏感。据此,你推断他中风部位应该在______ A.右侧顶叶 B.左侧额叶 C.右侧额叶 D.左侧顶叶 答案:D [解答] 患者对刺激右腿所引起的疼痛不敏感,也就是说,病人的机体感觉区出现了问题。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一条狭长的区域内。中央后回最上端的细胞,主宰下肢和躯干部位的感觉。中央后回属于顶叶,又因为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的,因此是病人左侧顶叶出现了中风。 5. “牛顿煮怀表”是因为牛顿学习时产生了______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不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答案:A [解答] 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牛顿煮怀表就反映了一种随意后注意。 6. 下面哪种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______ A.双加工理论 B.认知资源理论 C.衰减理论 D.以上都可以解释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社会心理学(第11版)内容简介: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 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

用,最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 每次再版迈尔斯都会向全球心理学的师生们征求意见,以保证本书学术的前沿性、定义的精确性、研究的严谨性、理论的全面性。此外还通过一些专栏启发读者思考,如“聚焦”关注社会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研究;“研究特写”介绍当前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大发现;“研究背后的故事”则能让读者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学大师们的研究之路。本书适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编辑推荐 推荐迈尔斯《社会心理学》11版的N个理由: 1.全新的内容。与第8版相比,增加了2000多处全新的研究资料,新增和更新内容达50%以上。社会心理学近十年发展迅猛,成果累累,最新最全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社会心理学》11版之中,资料更新到2011年。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涉及的学科,心理学的考研题库也是非常庞大的。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熟悉题库并掌握答案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分支学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心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答案: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注意力、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2. 请简要解释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力”概念。 答案: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关注和集中程度。它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存储。 3. 请解释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概念。 答案: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任务时,暂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能力。它与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密切相关。 二、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展心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1. 请解释发展心理学中的“婴儿期”概念。

答案:婴儿期是指出生后到2岁左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经历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开始学习语言和社交技巧。 2. 请解释发展心理学中的“青少年期”概念。 答案:青少年期是指从10岁到20岁左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独立思考能力。 3. 请解释发展心理学中的“老年期”概念。 答案:老年期是指60岁及以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经历身体和认知能力的逐渐衰退,但也可能获得更多的智慧和生活经验。 三、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1.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概念。 答案: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思维和行为受到群体影响的现象。它涉及到集体决策、集体行动和集体认同等方面。 2.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概念。 答案:归因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断。它研究了人们是如何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判断其内在动机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3.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亲社会行为”概念。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出于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动机而展现的行为。它涉及到合作、互助和慈善等方面。 总结起来,心理学考研题库涵盖了各个分支学科的知识点。熟悉题库并掌握答案对于考生备考非常重要。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普通心理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能够

社会心理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社会心理学_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情境对()影响的科学。 答案: 人类思想和行为 2.维纳在海德的二分归因理论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即() 答案: 稳定与不稳定维度 3.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 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 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 进步。这叫做____ 答案: 自证预言或自我实现预言 4.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当它指向外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 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的行为。 答案: 攻击他人 5.雄性激素之所以能够影响动物的攻击行为,是因为它们能够在动物身上起到 两种作用() 答案: 组织和激活

6.伯克威茨研究发现被试遭到失败以后,进入一种准备行动的唤起状态,他将 采取怎样的行为,由当时()决定。 答案: 最占优势的反应 7.当儿童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将好吃的东西留给别人,或在别人难过时试图进 行安慰,父母可能会用赞扬的话、糖果甚至钱来奖励他们,父母的这种行为称为() 答案: 强化 8.关于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答案: 态度具有直接性 9.下面关于依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模仿行为是暂时的,一旦外在奖惩的消失,服从就会终止 10.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性的预前判断的是() 答案: 偏见

11.一个内化了社会规范的人,在其急欲表现违反规范的攻击行为时,会产生一 种对攻击行为的() 答案: 忧虑感 12.利他行为是指() 答案: 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3.下面不能用替罪羊理论解释的是() 答案: 小张和室友A发生冲突,气愤不已,趁着没人将A的实习报告拿走并销毁14.面对人们的群体行为和情感,我们不得不选择和其他人保持一致而放弃自己 真实的想法,这种根据他人而做出行为或信念的改变,就是我们所说的() 答案: 从众 15.事前承诺会对后续行为产生()。 答案: 捆绑效应 16.在购买手机时,女性更关心手机的款式和颜色,这是使用()的表现 答案: 外围路径

《社会心理学》2021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心理学》2021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社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好像被某种魔力所掌握,经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A、关系 B、结构 C、情境 D、互动 答案:D 第二章测试 1、个体的〔〕对自我认知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A、自我认知 B、环境认知 C、情境认知 D、人格特征 答案:A 2、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A、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B、人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C、透亮度错觉 D、情境导致自我认知偏差 答案:ABC 3、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受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 A、替代性无助 B、书本性无助 C、群体性无助 D、情景性无助 答案:ABCD 4、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爱护自己。 A、自信 B、自尊 C、自省 D、自主 答案:B 5、"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 A、面部表情 B、静态的肢体语言 C、口头语言 D、互动中的人际距离

答案:ABD 6、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答案: 7、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缘由或者是外部缘由。 答案:X 8、人们有两套思维系统,分别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和掌握性思维系统。答案: 9、长期处于稀缺思维的人,这种稀缺心态会给人们大脑增加大量带宽。 答案:X 10、锚定效应是人们在掌握化思维中下意识地使用的。 答案:X 第三章测试 1、攻击行为收到心理学家关注的缘由之一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B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所有心理学的学科当中,社会心理学离我们生活最贴近,而这本被众多学府选为教材的入门书,既有坚实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温暖而人性的关怀;既是客观真实的,又是启迪智慧的。我爱好文学,但始终认同解释世界运行的答案,都藏在科学当中,心理学、经济学、哲学,可以解释世界上80%以上的问题。 本书分4编16章详细得阐述了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涵盖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场景和背后的原因。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也让我对很多问题释然: 首先是“我们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这个观点与我以前的认知有一定区别,相信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如此,我们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看,这句话本身就蕴藏着答案。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人类生物特征、演化历史、生命周期,视听机制和爱恨心理也大抵相同: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这种相似性,从而会引发“焦点效应”,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出现“透明错觉”。了解到这一真相其实挺让人后怕,同时也激发了人的敬畏心。前三十年的我始终认为有志者事竞成,被成功学不断洗脑,总觉得自己是可以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的。当然现在我也不否认人应该尽力去提升自己,但是发现自己的短板,知道哪些事自己是做不到的,对于自己通过努力也做不到的领域,保持一种能真诚在路边鼓掌的心态,更加重要,逞能即害己又累及他人。发现这个真相也让我想起以前的幼稚行径,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类似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像是《楚门的世界》里的主角,随时有摄像头在观察自己,行为和语言就

社会心理学的书

社会心理学的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1.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著 这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已经出版了多个版本。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社会认知、自我概念、态度和行为、群体动力学、社会影响等方面。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威廉·普雷瑟(William Poundstone)著 这本书介绍了博弈论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囚徒困境。它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合作与背叛、信任与欺骗等社会心理学问题。这本书不仅适合社会心理学专业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3. 《群体心理学》(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著 这本书是群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它探讨了群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群

体的凝聚力、情感共鸣、思想倾向等。这本书虽然出版于19世纪末,但其对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依然存在。 4. 《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理查德·格里格斯(Richard Gerrig)和菲利普·泰勒(Philip Zimbardo)著 这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社会心理学读物,它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研究,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这本书不仅适合社会心理学专业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几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它们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适合不同程度的读者阅读。

亲密关系.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姓名 学号121425050107 院系专业国际教育学院工商1班 2014年5月20日

The importance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Cui Chao 670100366@https://www.doczj.com/doc/0919471070.htm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attracting and clo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lationship as a starting point, with seve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Thus,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loving others, loving others will encounter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pproach to love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崔超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洛阳471003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吸引和亲密的作用。亲密关系贯穿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是我们对人生体验的核心所在。文章从概念关系作为切入点,联系影响关系的几个因素,进而探讨了亲密关系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由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的重要性、将会遇到的问题和正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亲密关系经营爱情 1引言 人与人之间最终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核心。开天辟地以后,就存在着吸引——男性和女性间的吸引,我们应该为自己得以来到世间而对它心存感激。亚里士多德将人称为“社会性动物”。确实,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 2社会中的自我 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人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并不能总是对事情做出冷静的判断。当亲密关系,比如婚姻关系中出现问题时,个体通常会把责任更多的推在配偶身上。可当在工作、家庭甚至游戏中的情况好转时,个体却往往会认为自己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威尔逊(1985,2002)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控制我们社会行为的心理过程与解释我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截然不同。理性的解释可能会因此而忽略实际上指引我们行为的内在态度。威尔逊及同事认为,这说明我们有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我们的自我认识存在有趣的缺陷。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行动。这些控制我们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6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69(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心理学诞生的历史根源是( )。 A.生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实验生理学 D.哲学 正确答案:C,D 解析:心理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一个是近代哲学的影响,包括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影响;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它为生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 2.调查法中较为常用的是( )。 A.访谈法 B.测查法 C.问卷法 D.书面材料分析法 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使用需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 )。 A.常模 B.信度 C.难度 D.效度 正确答案:B,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4.下列心理现象只有儿童具有而成人没有的是 A.感觉后象 B.知觉 C.遗觉象 D.记忆恢复 正确答案:C,D 解析:感觉后象是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记忆恢

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片。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这种心理现象是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因此本题选CD。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5.属于思维片面性表现的是( )。 A.“明星崇拜”现象 B.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困扰 C.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D.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 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 6.人在进行归因时涉及的维度包括( )。 A.内因与外因 B.稳定性 C.可控性 D.一致性 正确答案:A,B,C 解析:人们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类的依据即归因维度或个体行为的原因结构,主要包括内外部、稳定性和可控性。凯利的三维理论提出的一致性并非是指“原因”类型,而是指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是否一致。知识模块:社会心理 7.有意想象的基本形式有( ) A.再造想象 B.梦 C.创造想象 D.联想 正确答案:A,C 解析: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知识模块:思维 8.在4~20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明显的加速时期,包括 A.5~6岁 B.9~10岁 C.13~14岁 D.17~18岁

读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有感

读社会心理学有感当代的人们理应对我们的心理有所了解;唯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生活得更快乐些..因 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都和心理问题中衍射出的认识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是事关现今和未来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学习..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人戴维.迈尔斯写得社会心理学就很受启发..尤其在看到爱情 婚姻这段对许多人的测试结论;几乎颠覆我对婚姻、爱情的认识..比如;家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经济支配权的问题;我过去都很忽视物质在爱情中的作用;以为爱情之神圣可以超越物质;超越一切;属于纯精神的;而且是完美的精神升华..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才忽然发现我在这个问题上算是被忽悠傻了;而且是被电视、文学作品等那些主流媒介给忽悠傻的..爱情 与婚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赤裸裸的直白;这样的无耻过..由爱情和婚姻的历史来看;我悲观地发现婚姻、爱情从来只有很现实的浪漫;而没有超越的浪漫..超越的浪漫只在接 近童话的故事里;在十六到十九阶段花季少女的春梦里..人类物质在飞跃般的进步;爱情却慢慢只成为了传说.. 即使在有梦的年代曾经的浪漫和激情;经过了七年之痒;当人们的激情慢慢淡化时;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出来了;更少不了很多人无法忍受而离婚..实际上;还没有到三年之痒;家庭就 会因为各种矛盾冲突使得夫妻的关系淡化;甚至是恶化..除了少数两口之间高度一致性家 庭里的夫妻过得很幸福外;大部分的家庭能否走到婚姻的尽头;那全要看双方对矛盾的忍耐力了..从现在来看;忍耐并非是包容;而是无奈;是有所顾忌而迫不得已.. 谈恋爱已经很世俗化了;婚姻比谈恋爱还更加世俗..除去人的生理因素如激素、荷尔蒙外;谈恋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交换..埃里克.弗洛姆在健全社会一书中写道:“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让双方感到满意的交换;双方在权衡了各自的价值后;都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大多数东西..”在当下的中国;这种交换非常简单而直白..女人靠自己的美貌和男人的地位和财富 进行交换..因此;在中国这个追求丛林法则的社会里;女人在美容和穿着不惜花很多钱;以 使自己的吸引力达到最大化;男人努力奋斗;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金钱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求自己女人面前更有吸引力..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A.红黄绿紫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视觉基本现象中关于颜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线只是电磁波谱中极小的一部分,用于辨别电磁能量的种类(包括光)的物理特性就是波长。在正常情况下,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约380纳米到780纳米(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特定物理波长的光线产生特定的颜色感觉。紫光处于短波的末端,橙红光处于长波的末端。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紫。故选A。 2.下表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内智力测验结果,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A.小明、小丽 B.小丽、小芳 C.小刚、小芳 D.小刚、小明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测量中比率智商概念的掌握情况。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商分数为比率智商。其计算公式为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乘以100,根据公式四人的心理年龄分别是7.2、8.05、7.6、8.1。故本题应选B。 3.内控型学生通常将个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罗特的“控制的位置”理论的掌握情况。罗特根据“控制的位置”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环境。内控型的人在成功时会将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较强或者足够努力,其失败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9(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工业心理学包括 A.工程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心理测量学 正确答案:A,B 解析: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属于工业心理学分支。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相结合统称为工业心理学。故本题选AB。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2.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始于( )。 A.感觉 B.记忆 C.需要 D.知觉 正确答案:A,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3.大脑皮层上的初级感觉区包括( )。 A.视觉区 B.听觉区 C.嗅觉区 D.机体感觉区 正确答案:A,B,D 解析:大脑皮层的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耳朵的声音刺激、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它们是接收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嗅觉在脑中的传导通路截然不同,传入神经不通过丘脑而直接达到大脑皮层。嗅觉的初级感觉区在前梨状区和杏仁核区,高级中枢皮层在海马。前梨状区和杏仁核区以及海马都属于大脑的边缘系统而不是大脑皮层,不过嗅觉的较高级中枢受两侧大脑皮质的支配。知识模块:综合

4.理解意识概念的角度包括 A.意识是一种觉知 B.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D.意识是一种行为水平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意识的概念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1)意识是一种觉知。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4)意识是一种行为水平,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因此,本题选ABCD。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5.人在注意时会选择一些信息、忽略另外一些信息,与之有关的神经结构和神经机制包括 A.脑干网状结构 B.边缘系统 C.大脑皮层 D.朝向反射 正确答案:B,C 解析: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使脑处于觉醒状态。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在注意方面的功能是选择信息。因此,本题选BC。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6.下列关于听觉的行波理论,描述的正确的有( )。 A.该理论是由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提出来的 B.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C.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D.随着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行波理论20世纪10年代由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提出的。他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之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分析。知识模块:感觉 7.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的现象包括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2(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研究工业劳动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是心理学的( )分支学科A.管理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工业心理学 正确答案:D 解析: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业劳动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 2.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正确答案:B 解析: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支持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视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因此本题选B。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3.在右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出现在三个黑色正方形的前方,这个白色三角形是 A.图形 B.背景 C.轮廓 D.主观轮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