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变位
- 格式:ppt
- 大小:6.50 MB
- 文档页数:28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肉牛真胃向左侧或下方突出移位,导致真胃功能受损。
本文将从病因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因鉴别诊断:1.肌肉松驰型:这种变位多由真胃扩张、胃壁松弛或宿留食物引起。
肉牛可能摄入过多粗纤维饲料,或精料与粗料比例不当,导致产生大量惰性气体,造成真胃膨胀,肌肉张力减小,从而引起真胃左方变位。
2.脂肪沉积型:这种变位多由大量饲喂高热能饲料、补充饲喂大量精料或长期静养在舒适环境中而造成肉牛体内脂肪沉积增加,肌肉松弛,真胃容积增加,易导致真胃左方变位。
3.粘膜纤维瘤型:粘膜纤维瘤可造成真胃黏膜增厚,胃腔壁改变,影响真胃运动。
肉牛可能因吞食异物或营养不良,导致胃壁黏膜病变,进一步导致真胃变位。
二、防治措施:1.饲养管理措施:- 合理饲养:保持精料与粗料的适当比例,避免过量精料饲喂。
合理安排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避免一次饲喂过多食物。
- 增加粗纤维饲料的含量:适当增加粗纤维饲料的含量,可增加食物在胃内的粘附性,有助于防止真胃膨胀。
- 规律运动:适当增加肉牛的运动量,可提高其胃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有助于防止真胃左方变位。
2.环境管理措施:- 提供适宜的饲喂环境和设施:提供干燥、清洁、宽敞、通风良好的饲喂环境,避免湿度过高或环境温度过低。
- 饲喂场地的合理布置:饲喂场地的布局要合理,离交通路线远,不易受到外界干扰,避免肉牛受到惊吓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预防和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疫病防控:按照养殖业的要求,定期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对肉牛胃肠道的影响。
- 定期检查和处理肉牛的胃功能:定期对肉牛进行胃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真胃左方变位。
- 打造健康饮食结构:肉牛的饮食结构要合理,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喂过多的精料或高脂食物。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
通过正确的病因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保障肉牛的健康生长。
奶牛真胃变位作者:李利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7期摘要:奶牛真胃变位(displaced abomasum, DA)是一种急性内科性疾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本文对真胃变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与预防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奶牛;真胃变位;病因;机理;防治真胃移位是真胃的生理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引起机体消化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严重者在24h之内死亡。
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
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
1 真胃变位发病病因由于奶牛在围产期采食量减少,人为更换精料或者故意增加精料,使瘤胃内容物未经充分咀嚼与反刍而快速进入瓣胃和真胃,引起食物积滞,导致弛缓。
奶牛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被抬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侧,造成生理性变位,分娩后子宫内压力突然减小,瘤胃将真胃推回右侧[1]。
但部分牛的真胃被压在瘤胃的下部或左方造成奶牛真胃变位。
奶牛怀孕后期出现代谢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低氯血症、低血钾、酮病等造成真胃弛缓,蠕动减慢,真胃不能及时收缩回位造成真胃变位。
酮病、生产瘫痪、妊娠毒血症、胎衣不下、重症乳房炎、瘤胃弛缓等,常继发真胃变位。
一些产后疾病,常使真胃运动性减弱,也是促发DA 的潜在因素。
如胎衣滞留不下、子宫内膜炎、低血钙症等。
2 发生机理奶牛产后早期为了泌乳,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了本身的能量摄取速度,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其特征是低血糖症、高血糖症、酮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血浓度和三酰甘油积聚增加等。
同时瘤胃食糜的快速后送,使真胃发酵加强,导致VFA浓度升高和气体剧增。
许多学者试验证实,VFA能明显抑制真胃平滑肌的运动和幽门的开放,而导致真胃弛缓,食糜淤滞。
VFA浓度的增加和pH的降低导致瘤胃渗透压增加和水的大量涌入。
水和电解质在通过瓣胃和皱胃时还没有被吸收,高浓度的VFA和嗳气的抑制使真胃中碳酸氢盐浓度的增加,碳酸氢盐与氢离子反应释放CO2,同时,高浓度的VFA和降低的pH刺激微生物产生的CH4增多。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牛类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严重影响了牛的消化功能,导致牛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对农民养殖肉牛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给予过多的粗饲料或粗饲料质量不佳,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引发真胃左方变位。
2. 饲料粗糙饲料粗糙,容易在真胃内形成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及时排出,就会压迫真胃的部分器官,导致真胃左方变位。
3. 运输途中挤压致使排便不畅在运输途中,由于受到挤压,导致排便不畅,牛在排便时会用力,加上过度的焦虑和惊恐,使得牛真胃左方变位。
二、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进食时常伴有哼声、腹部不适、甚至出现腹胀、排便不顺畅、粪便干硬。
一旦真胃左方变位,牛会表现出肚子上升等症状。
2. 体格检查通过对肉牛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真胃左方移位的症状,比如腹部有明显的压痛、触诊到真胃位置移动等。
3. 诊断技术利用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肉牛是否患有真胃左方变位。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平时需要给肉牛提供优质饲料,不要过度饲喂粗饲料,合理安排饮水、饲料,使牛的瘤胃功能正常运作,降低患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风险。
2. 饲料加工对于粗糙的饲料,可以采取加工处理,比如粉碎、浸泡等,使其更容易被肉牛消化吸收,减少患病风险。
3. 减少压力在运输、饲养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肉牛的挤压和惊恐,提供稳定的饲养环境,避免造成排便不畅、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
4. 及时就诊一旦发现肉牛有相关症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养殖户应注重饲养管理,降低患病的风险。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减少挤压和惊恐,及时发现症状并求助兽医进行诊断治疗,以保障肉牛的健康生长。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较常见的胃部疾病,通常发生于干奶期和育肥期牛,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因此,正确诊断及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于牛群的健康和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饮食因素、运动不足、環境衛生、饮水不足等。
饮食不当:肉牛大量食用高蛋白、易发酵的嗜酸性饲料,如青贮、麦麸、面粉等,同时过量喂食富含淀粉的饲料,如玉米、玉米秸秆等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引起胃肠道运动的不适,从而促使肉牛出现真胃左方变位。
运动不足:长期的固定在框中或长期的行动不便等都会使肉牛肠胃蠕动减缓,肠胃蠕动不顺畅而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
環境衛生:肉牛居住环境脏乱,饮水不干净等导致肉牛消化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慢性胃肠炎,促进了肉牛出现真胃左方变位。
饮水不足:肉牛长期饮用不干净或者饮用不足会导致肠道疲劳,从而引起肉牛真胃左方变位。
病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会导致以下症状的出现:(1)进食减少,食欲不振;(2)腹部变形;(3)体温升高,身体出现不适;(4)呕吐,精神萎靡;(5)如果肉牛的病情比较严重,甚至无法站立。
鉴别诊断应该注意到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以避免诊断错误、迟误及错误治疗的情况的发生。
肉牛除了患有这种疾病以外,还有以下疾病与其症状相似,如下:(1)乳病,导致乳汁产量减少,同时也会引起肉牛的食欲不振;(2)反刍缓慢,会导致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出现。
防治措施(1)及时调整饲料比例,不要喂食嗜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避免发生肠胃不适,引起真胃左方变位等症状的发生;(2)保持饮水的清洁,饮水量宜充足。
良好的饮水环境是预防肉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生的重要措施;(3)合理管理肉牛生活环境,保持牛舍清洁干燥,避免强光直射,以减轻肉牛饲养环境对肉牛建立的干扰;(4)让肉牛合理运动,避免长期固定不动,合适的运动量有助于增强肉牛体质以及保持肠胃的正常运行;(5)定期给肉牛做体检,发现患有真胃左方变位等疾病及时治疗。
真胃变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今年3-4月份我与许经理一起到荷兰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和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在这次培训过程中,荷兰一位兽医专家给我们讲解了真胃变位这个疾病,我们又结合中国一些资料,并结合我们牛场的一些经验,把这个疾病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
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发病高峰在泌乳期的前6周,但也可散发于泌乳或怀孕期的任何阶段,犊牛和公畜也可发病。
一些研究表明性成熟牛的发病率仍高于初产青牛母牛。
一、真胃变位的病因学真胃变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现代奶牛日粮中含高水平的酸性成分(如玉米青贮、低水分青贮)和易发酵成分(如高湿度玉米),导致过多地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2、一些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和消化不良会引起胃肠停滞。
3、现代奶牛育种一直选育后驱碛大的品种,腹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
所以有些品种的牛或奶牛的真胃变位的发病率较高。
胚胎移植技术的普及更增加了发生真胃变位的机会。
二、临床症状患真胃变位的奶牛表现为厌食高能量的饲料,产奶量下降30%-50%,检查见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瘤胃收缩力中等,从尾侧观察发现真胃移位一侧肋弓突起。
从左侧观察肋弓突起更为明显,因为此时瘤胃已被变位的真胃推向右侧,在左侧肷窝已触摸不到瘤胃。
听诊时叩击左侧(左方变位)或右侧(右方变位)肋弓下部发出高亢的鼓音。
叩击区位于结节与肘结节的连线上,但面积大小不等,向前延伸到第9肋,常可达第8佃。
冲击触诊时呼诊在肋弓下有充满液体的真胃内部的溅水音。
有时真胃变位常伴有一些其它并发症疾病,如酮病、子宫炎、乳房炎、肾盂肾炎、低血钙等其它病症。
三、真胃变位的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轻泻剂、促反刍剂、抗酸药或拟胆碱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胃肠道排空。
存在低血钙者可皮下或静肪注射钙制剂。
可投服氯化钾明胶胶(30-120g,每日2次)。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
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
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
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
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
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
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
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病因1.1因素.1.1饲喂大量精料引起真胃弛缓多数学者认为给奶牛长期饲喂大量精料是真胃左方变位的主要病因,如玉米、豆粕、麻饼等,并且认为由其引发的真胃弛缓是真胃变位的病理学基础。
上海市牛奶公司奶牛精料日喂量分别从1978、1979年的5.92kg、5.73kg逐年增加到1987年的8.63kg,10年中精料增加45.78%,奶产量增加14.18%,而真胃左方变位却增加了141倍。
陆惠超在上海浦东新区对161头奶牛进行调查,发现随着精料的增加,左方变位的发病率上升,日喂精料4.5~5kg时,发病率为5.59%,日喂精料增加为6.1~7kg时,发病率为19.25%,日喂精料8.1~9kg时,发病率达到高峰,为29.81%。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肉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畜牧动物,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本文将对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疾病病因分析1. 环境因素肉牛的饲养环境对其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饲养密度及通风情况等都会对肉牛的消化系统产生影响,进而诱发真胃左方变位。
2. 饲料问题肉牛的饮食中可能存在过多的青贮料、发酵不良的饲料或者垃圾饲料等,这些均可能导致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风险增大。
3. 生活习惯肉牛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其健康,比如饲养环境变化、饲料种类和食用方式的改变等,都有可能诱发疾病。
二、病症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症状一般包括发食、喘息、消化不良、大量呕吐、腹部胀满、排便减少以及排便质量变差等。
2. 临床体征疾病发作时,可观察到腹部膨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耸肩交换和拱背等症状,同时真胃的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通过B超或者放射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情。
三、防治措施1. 饮食管理提高饲料的质量,严格控制饲料的比例和饲养密度,确保肉牛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严格按照饲养规划进行饲养,避免肉牛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保持肉牛生活习惯的稳定。
3. 切勿随意用药在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防治过程中,切勿随意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4.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肉牛出现消化系统问题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兽医的诊断和治疗,降低疾病对肉牛的伤害。
5. 手术治疗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真胃复位并固定,以减少继发疾病的发生。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与环境因素、饮食问题和生活习惯有关。
在防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管理、生活习惯管理,切勿随意使用药物,及时就医并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率,保障肉牛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