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的病因及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89.12 KB
- 文档页数:2
奶牛真胃移位预防在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生产管理的滞后导致真胃移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真胃位于腹腔的右侧,左侧紧邻瘤胃,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并且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的奶牛食欲废绝、消化紊乱、排便异常、瘤胃鼓气、腹部疼痛等症状及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一种急性内科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真胃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
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药物疗法、滚转疗法和手术整复法。
前两种方法属保守疗法,治愈率不高,且易反复发病,后者疗效确切。
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多例真胃左方移位病例,都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病因真胃移位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根据其发生规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分娩因素分娩是真胃移位的直接原因,奶牛分娩前后,其腹腔脏器发生明显变位。
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被抬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侧造成生理性变位,分娩后子宫内压力减小,瘤胃将真胃推回右侧。
但部分牛的真胃被压在瘤胃的下部或左方造成奶牛真胃移位。
发病症状常出现于产后10-20d。
2.疾病因素某些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瘫痪、酮病、真胃炎及慢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易引起真胃移位。
3.饲养管理因素由于怀孕后期超量饲喂精料,使瘤胃和真胃蠕动减慢,并很快在瘤胃中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引起真胃弛缓、扩张、充气,后因受压迫而造成移位致病。
同时也会因管理不当、运动不足、突然受惊吓等因素引发真胃移位。
二、临床症状发病表现食欲下降,厌食精料而对粗料如青干草仍有一定食欲,产奶量明显下降,精神沉郁、瘤胃弛缓,排粪量减少并含有较多黏液。
有时排粪迟滞或腹泻,体温、呼吸基本正常。
因瘤胃被挤于内侧,故在左腹壁出现扁平状隆起。
瘤胃蠕动减弱,蠕动次数减少乃至消失。
病牛呈渐进性衰竭,喜卧而不愿走动,常取卧地姿势。
心跳减弱,心律不齐。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肉牛的真胃发生向左方移位的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其病因
复杂,包括饲养管理、饲料质量、饲料投喂方式、运输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
病因鉴别诊断:
1. 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质量不良、饲料供应不足、饲料搅拌不均匀、喂食时间间
隔过长等,会导致真胃蠕动减弱,增加发生左方变位的风险。
2. 饲料投喂方式不当:饲料一次性投喂过多、饲料粗细不均等,容易引起饲料积聚
在一侧,增加真胃左移的可能。
3. 运输和环境因素: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过度疲劳、站立不安等,都会增加真胃
左移的风险。
防治措施:
1. 饲养管理:饲养者应养成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喂养的习惯。
饲料质量要保证,饲
料搅拌均匀,饲料供应充足,确保牛群的正常进食,避免饲料积聚在一侧。
2. 饲料投喂方式:分次分餐投喂,避免一次性投喂过多的饲料。
饲料的粗细要均匀,充分搅拌,减少饲料在胃内积聚的可能性。
3. 运输和环境因素:牛只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震动,避免过度疲劳。
牛舍中的环
境要保持整洁,确保牛只有良好的站立和行走空间,减轻运输和环境因素对牛只的影响。
肉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鉴别诊断主要是针对饲养管理、饲料投喂方式、运输和环境
因素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肉牛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的
科学性,预防和减少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奶牛四胃变位及其治疗来源:清远农业信息网时间:2008-10-24四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
一般分为四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
其中左方变位是指四胃的一部分通过瘤胃下方移到瘤胃左侧与左腹壁之间。
右方变位又称为四胃扭转,是指四胃从正常的解剖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
在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而右方变位占1/5左右。
大多数四胃变位病例是在产后5—6周发病,但65%左右的病例是在产后8天内发病。
其中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奶牛,犊牛、青年牛和育成牛偶有发生。
四胃变位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一般认为前胃迟缓,精料过多,运动不足、跳跃、翻滚及怀孕、分娩等因素,以及酮血症,生产瘫痪,牛妊娠毒血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能导致胃肠弛缓的疾病,都可能引起四胃变位。
四胃变位的主要临床症状与诊断要点,因变位方向不同而不同。
当四胃左方变位时,奶牛一般先有明显的胃肠病症状,表现为前胃迟缓、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差;反刍时有时无,时好时坏;瘤胃蠕动时强时弱;粪便时干时稀,时多时少,一般呈黑棕色。
个别奶牛轻度臌气。
随着病情发展,饮水量明显减少,食欲废绝;多数病牛伴有酮血症,尿中有大量泡沫。
一般体温正常,呼吸8—10次/分。
病久则两侧肷窝明显凹陷,消瘦,精神沉郁,有的病牛左腹后下方比右侧突出。
除上述症状外,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在左侧第7—8肋间至倒数1—2肋间甚至左肷窝、肘关节水平线上、下,可听到范围不等到因四胃蠕动形成的流水音或叮铃的灌注音。
有的病牛这种声音高朗清晰,频频出现;有的病牛这种声音低沉而细碎,间断出现,需仔细分辨。
在有些病例,在听诊时结合叩击最后几根肋骨,可在左肷窝或右肷部听到明显的“钢管音”。
听诊心脏时,初发病或重剧病例奶牛,心率较快,可达90—110次/分;病程较长者,心音低沉,心率较慢,一般为38—45次/分。
直肠检查可触摸到瘤胃背囊明显右移,有时可触及到臌气明显的四胃。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年第06期牛的真胃是由大、小网膜松弛地悬挂于腹腔中,故真胃可从腹腔右侧的正常位置向左侧或右侧移动,或围绕肠系膜的轴线向右侧旋转。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真胃可从正常位置移至左侧后,再移至右侧,真胃扭转即可快速发生,也可由未经矫正的真胃右侧变位缓慢发展而成。
本病可采用触诊、超声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1病因尽管通常认为真胃左侧变位、右侧变位和真胃扭转彼此互不相关,但有证据显示,三者之间具有相同的病因,在疾病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
尽管真胃弛缓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均会引起真胃变位和扭转,但真胃弛缓在病因学上是由多种因素导致。
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有低钙血症引起的真胃弛缓、内毒素血症的并发症(乳房炎、子宫炎)、瘤胃内容物减少,以及临产前腹腔器官位置的变化和遗传易感性等。
特别是对体型较大的牛,遗传易感性与产奶量有关。
有证据表明,目前对奶牛产奶量的选择训练,增加了真胃变位的发生风险。
真胃弛缓还与精料和低粗的配比有关,但真胃运动性减弱的机制尚未确定,很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或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有关。
另外,精粮会引起产气量直线上升(主要是CO 2、CH 4和N 2)。
最后,亚临床和临床性酮病也会增加真胃变位的风险,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但可能与瘤胃内容物减少有关。
真胃变位在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约80%的变位发生在产后泌乳的第1个月内。
真胃左侧变位比右侧变位更普遍(比例约为30:1),真胃扭转同样比真胃右侧变位更常见(左侧变位与真胃扭转的比例为10:1)。
一般情况下,真胃扭转是由真胃右侧变位发展而来。
2诊断对真胃变位和扭转,一般可根据触诊同时进行听诊发现特征性砰砰声进行诊断,在排除引起左或右侧腹部砰砰声的其他病因后可以确诊。
超声波检查有助于确诊真胃左侧变位、右侧变位或真胃扭转,但不能准确区分真胃右侧变位和扭转。
近期分娩、轻度厌食和产奶量下降通常提示发生了真胃变位。
疗效短暂的酮病与真胃变位的发病情况一致,因为真胃变位也可能是间歇性的。
牛真胃疾病的诊治摘要:牛的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其中真胃可分泌消化酶,具有消化功能,真胃常见的疾病包括真胃阻塞、真胃炎、真胃变位及真胃溃疡等,本文就真胃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进行介绍。
关键词:牛;真胃;疾病目录前言1 病因2 症状2.1真胃阻塞2.2真胃炎2.3真胃溃疡2.4真胃变位3 治疗参考文献前言牛真胃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病,它主要影响牛的胃部。
牛真胃疾病是由于长期饲喂高纤维食物导致的,在牛群管理不当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牛真胃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活动受限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牛真胃疾病可能导致牛死亡。
为了防止牛真胃疾病的发生,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适当调整饲料配比,避免过多的高纤维食物,保持牛群健康等。
对于已经患有牛真胃疾病的牛,应该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和抗酸药物,调整饲料配比和饲喂方式,避免过多的高纤维食物。
总之,牛真胃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牛病,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防止它的发生和扩大,提高牛的生产效率。
1 病因引起真胃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饲养或管理不当,如饲料中缺乏青绿饲料,饲喂过多不易消化的秸秆类饲料等;长期大量饲喂麸糠,粉渣类饲料,棉籽壳;饲料夹杂过多的泥沙,日粮中高蛋白含量过多;幽门被误食的破布、塑料袋、绳索等堵塞。
如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真胃炎。
饲喂霉败、含某些化学物质或有毒植物的饲料也可引起真胃炎,如持续发展,可引发真胃溃疡。
各种应激和变态反应性因素如拥挤、长途运输、高温、中毒、感染、创伤和疼痛等也与真胃溃疡的发生有关。
真胃变位的主要原因有真胃弛缓和真胃机械性转移两种。
真胃弛缓除饲养管理不当外,还与胃酸过多而导致的神经末梢损伤、生产瘫痪、酮病等代谢紊乱有关。
真胃弛缓可造成真胃扩张和充气,容易受压而被迫游走。
机械性因素可见于分娩、起卧、翻滚等腹内压急剧变化的情况,其中分娩是最常见的因素。
2 症状2.1真胃阻塞病初呈前胃弛缓症状,食欲、反刍减退或消失。
奶牛真胃移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2011-05-18 访问量:1163凌泽晖广西皇氏上思奶牛场场长[ 字号:大中小]广西皇氏上思奶牛场场长养牛感悟饲料原料的不断上涨,给南方奶牛养殖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在逆境中前进,唯有苦练内功,从牛群品种选育、饲养精干牛群到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利用既简便又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并且多渠道创造盈利点,方能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属相马籍贯广西南宁牛龄 32年毕业学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业余爱好打羽毛球最大心愿建造一个生态园牧场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牛群单产水平提高、牧场效益提高。
牛场基本情况存栏量 1120头泌乳牛 600头平均单产 6.5吨牛场技术伙伴乳脂肪率 3.5% 挤奶机利拉伐乳蛋白率 3.08% T M R司达特体细胞数 50万/ml 冻精上海育种中心在奶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关生产管理的滞后导致真胃移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发展。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并且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一种急性内科性疾病。
临床上分为真胃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
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药物疗法、滚转疗法和手术整复法。
前两种方法属保守疗法,治愈率不高,且易反复发病,后者疗效确切。
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多例真胃左方移位病例,都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病因真胃移位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根据其发生规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分娩因素分娩是真胃移位的直接原因,奶牛分娩前后,其腹腔脏器发生明显变位。
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被抬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侧造成生理性变位,分娩后子宫内压力减小,瘤胃将真胃推回右侧。
但部分牛的真胃被压在瘤胃的下部或左方造成奶牛真胃移位。
发病症状常出现于产后10-20天。
2.疾病因素某些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瘫痪、酮病、真胃炎及慢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易引起真胃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