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62.78 KB
- 文档页数:2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指奶牛胃的第一室(瘤胃)发生位置移位,位置从胸腔向左下腹移动。
这种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特别是分娩后2周内。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会导致牛只进食减少、腹胀、消化功能障碍以及产奶量下降。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确保奶牛健康和生产的关键。
1. 体检:通过对奶牛进行体检,可以观察到病牛容易发现的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粪便变干等。
2. 听诊:通过听诊奶牛胃部,可以发现胃内气体的积聚声音,即“满腹”声,还可以通过听诊奶牛心脏是否有异常心音来判断是否有并发症。
3. 利用超声波:通过超声波检查奶牛胃部是否位置异常,可以确定是否为奶牛皱胃左方变位。
1.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奶牛皱胃左方变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将胃的位置复位,并通过缝合或固定术来防止再次变位。
2.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可以尝试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碳酸氢钠、口服液体磷酸钙等,用来促进奶牛胃部肌肉收缩,以便将胃复位。
3. 营养支持:对于发生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奶牛,其饲料摄取减少,消化功能障碍,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比如可以给予液体饲料或高纤维饲料,增加胃部肌肉活动,并逐步恢复奶牛的饲料摄取量。
对于奶牛品种和饲养管理的选择也是预防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重要措施。
适当调整饲养管理,比如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喂高纤维饲料、减少饲喂高测产奶粉等,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发生。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要通过体检、听诊和超声波检查等方法确定,治疗可以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
饲养管理和预防措施也是减少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发生的重要因素。
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真胃左方变位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疾病。
本病较多发生于高产母牛,大多数发生在分娩之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至分娩之间。
一、诊断要点【临床特征】大多数病例病程长久,食欲减少,粪便量减少、呈糊状、深绿色,往往呈现腹泻,或腹泻与便秘的交替。
瘦弱,腹围缩小,但左侧腹部局限性膨大。
通常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完全听不到。
在左侧中部第11肋间听诊,能发现与瘤胃蠕动时间不一致的皱胃音。
在左侧倒数第2-3肋间处,肘头至髋结节连线上叩诊,同时在左侧腹部听诊,若昕到叩诊音为典型钢管音,可诊断为皱胃左侧变位。
对体形较小的牛,直肠检查时能在瘤胃左方摸到皱胃。
大多数病牛,若无并发症,体温、呼吸、脉搏基本上正常。
病牛颈部皮肤、乳汁或呼吸气息,可发现酮体气味。
有些病例可发现存在脱水现象。
产乳量减少1/3-1/2。
【临床病理学】若胃液呈酸性反应(ph值1-4)、棕褐色、缺乏纤毛虫等,证明为皱胃变位。
尿中酮体显著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与原发性酮病和创伤性网胃炎区别。
原发性酮病有其饲料原因,对葡萄糖的治疗能立即见到良好反应。
创伤性网胃炎在站立或运动时可表现特殊姿势,胸壁疼痛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检查有诊断意义。
【病史调查】应考虑与分娩有无联系。
二、防治要点【治疗原则】皱胃复位,即滚转法和手术疗法。
【治疗措施】治疗采取滚转法和手术疗法。
(1)滚转法:滚转法前者疗效不确实,运用巧妙时可以痊愈。
先使母牛呈左侧横卧姿势,后再转成仰卧式(背部着地,四蹄朝天)。
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度。
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度,再回到正中(共90度的摆幅)。
如此来回地左右摇晃约3分钟,突然停止在右侧横卧姿势,再转成俯卧式(胸部着地),最后使之站立,检查复位情况。
如尚未复位,可重复进行。
滚转前使病牛饥饿数日并限制饮水,因为瘤胃变得越小,成功率越高。
经过90度摆幅的反复摇晃,使瘤胃内容物逐渐向背部下沉,并逐渐再移向左侧腹壁,同时皱胃由于含有大量气体,也伴同摇晃,上升到仰卧中的腹底上方,最后逐渐移向右侧面而复位。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奶牛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源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奶牛的健康问题也时常出现,其中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本文将对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这一疾病。
一、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奶牛的胃共有四个部分,分别是瘤胃、网胃、网赘和真胃。
而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指瘤胃发生移位,导致食物在胃部积聚,影响牛的日常生活和消化功能。
造成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问题:如果奶牛饮食过快或者食物颗粒太大,容易引发皱胃左方变位。
2. 运输和搬运问题:奶牛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受到惊吓或者剧烈运动,都有可能导致皱胃左方变位。
3. 环境因素:奶牛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拥挤或者环境过度嘈杂,也会导致奶牛产生压力,从而引发皱胃左方变位。
以上这些病因都有可能导致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发生,因此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这些环境因素,以减少皱胃左方变位的发生概率。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症状相对比较明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改变:奶牛出现食欲下降,或者明显改变饮食习惯,食量减少。
2. 发出异常的声音:奶牛在患病时可能出现哼哼声或者其他异常声音。
3. 腹部膨胀:奶牛患病时腹部可能出现膨胀的情况,体态变得异常。
4. 消化问题:奶牛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问题。
如果奶牛出现这些症状,养殖户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以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在诊断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时,养殖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确认:1. 仔细观察奶牛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体态、呼吸等方面的表现。
2. 足肢检查:检查奶牛的足肢情况,看是否有跛行或者其他异常。
3. 腹部观察:仔细观察奶牛的腹部情况,看是否有腹部膨胀的现象。
4. 体温测量:检查奶牛的体温,看是否有发烧的情况。
5. 其他检查:可以进行X光检查或者超声波检查,以确认皱胃左方变位的具体情况。
奶牛真胃变位的手术治疗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1患牛手术前一天停止草料供应,保证饮水,便于减少手术时瘤胃过大带来不便。
1.2手术前对体质较弱的患牛可适当补充体液,并可适当投服降气的药物。
1.3手术器械的消毒。
2.手术方法:真胃左方变位采用“双测手术法”;真胃右方变位采用“右侧手术法”。
2.1手术过程2.2将患牛站立保定在四柱栏内,并用粗绳子将患牛的两前肢和两后肢分别单独兜紧,以防患牛在手术途中忽然卧地。
2.3患牛术部的剪毛、消毒、麻醉及术前止血处理。
用2%的静松灵注射液5ml颈部肌肉注射作全身浅麻;酚磺乙胺(止血敏)注射液20ml颈部肌肉注射作术前止血处理;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40ml 术部分点肌肉注射作局部麻醉。
2.4手术人员的指甲剪短磨光,手臂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5术部切口,真胃左侧变位在左右侧肷部作切口,真胃右方变位(扭转)在右侧作切口,切口的长度为15―20M。
2.6左方真胃变位,两侧术者依照手术程序顺次切开术部皮肤、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及腹膜。
打开腹壁以后,左侧术者将手伸入患牛腹腔内,触摸真胃的位置及大小,如果真胃内有大量气体,则将真胃内气体用针刺后放出,并用左手沿着左腹壁用力将真胃往腹壁下方推,同时右侧术者也将右手伸入腹腔,沿着右腹壁向下并将右手伸至左侧,配合左侧术者将真胃牵引到右侧,将真胃拉出右侧创口之外,把真胃网膜向后拨,用缝合线在小弯上部网膜单独固定两针(缝合线上带有三棱针),两针之间的间隔为5M,固定线的长度留足30M。
由助手在右侧第十二肋骨后缘与肩关节水平线下交界处作一长10―12M的纵行切口(只切开皮肤),然后右侧术者用左手将真胃往腹壁下方推,直至将真胃推至正常的位置,检查真胃与胃壁的间隙为1―2M为正常。
然后用左手将带有固定线的三棱针分别推出穿透第三切口的腹壁至体外,助手用持针钳慢慢拉出针线,并作皮内固定。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再将配有青霉素1500万、莲霉素1000万的生理盐水500ml在创口处倒入腹腔,以防感染。
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改进措施奶牛真胃左方移位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紊乱,主要表现为胃的位置发生变动,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牛只的死亡。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手术改进措施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提高治疗效果和牛只的生产性能。
首先,为了进行正确的鉴别诊断,我们需要了解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病症的区别。
奶牛真胃左方移位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奶量减少、腹部胀气以及粪便异常等症状。
此外,通过体检牛只腹部可以触及膨胀的胃,而通过听诊则可以听到移动胃发出的特征性声音。
与其他类似病症(如胃扭转、胃痉挛等)相比,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症状和体征较为特殊,这有助于进行准确的鉴别。
一旦诊断出奶牛真胃左方移位,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纠正胃的位置,并尽快恢复食物消化和吸收功能。
手术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麻醉和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是非常重要的。
牛只需要被固定好,清理胃内的食物残渣,并进行静脉输液来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2.手术切口选择:手术切口的选择应该考虑尽可能减少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胸腔穿刺和剖腹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纠正胃的位置:手术过程中,需要将移位的胃正确地放置回原位置。
这可以通过手术人员在胃的周围使用绳子或手术扣来固定胃并保持其正确的位置。
4.恢复胃功能:手术完成后,需要给予牛只适宜的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来预防继发感染和减轻术后不适。
此外,还需注意恢复牛只的饮食和水分摄入,特别是要慢慢地逐渐恢复奶牛的饲料摄入量,以避免胃肠道再次紊乱。
总之,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鉴别诊断和手术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牛只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在诊断过程中,了解病症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病症的区别可以帮助进行准确的鉴别。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和准备、手术切口选择、纠正胃的位置以及恢复胃功能都是需要重视的方面。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奶牛真胃左方移位的治疗效果和牛只的生产能力。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奶牛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家畜,其产奶量一般较高,因此,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皱胃左方变位是细菌性饮食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奶牛饮食不当、饮食不平衡和肠胃功能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有利于预防并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与治疗。
一、临床症状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时,患牛会出现以下症状:1、突然不食或食欲下降。
2、发生腹膜炎,腹部剧烈膨胀。
3、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体温升高。
4、皮肤和粘膜发绀、苍白或发黄。
5、排尿减少或不排尿、粪便干燥或停止排泄。
6、腹部触诊可发现肿块。
7、行动迟缓,不愿走动。
8、消瘦、乳量减少等。
二、诊断方法1、体检:通过对患牛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皮肤粘膜颜色等多项指标的检测,以及腹部触诊等方法,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皱胃左方变位。
2、B超诊断:通过使用B超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奶牛是否患有皱胃左方变位。
三、治疗方法皱胃左方变位是一种疾病,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止痛治疗: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嗪等药物进行疼痛的缓解。
2、导泻治疗:使用糖水或者糖盐导泻等方法,可以帮助奶牛解决便秘等问题。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半侧胃切开排气(如肚喉步骤)等手术方法。
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奶牛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停食、清洗干净等等。
4、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营养不足、消瘦的奶牛,可以通过口服营养素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总之,奶牛皱胃左方变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胃疾病,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处理需引起重视。
及时对奶牛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加速奶牛的康复。
一例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真胃变位是真胃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的综合病症。
本病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目前也是对奶牛业发展损坏严重的疾病之一。
主要发生于反刍类动物。
根据变位的方向不同真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其中85%的为左方变位,15%的为右方变位,左方变位病例采用手术疗法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右方变位较少见,但治愈率较低。
【关键词】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治疗一、病历介绍2012年4月1日接库尔勒市尉犁县塔里木乡的一头黑白花奶牛,7岁,第5胎,主诉该奶牛3月2日产犊,3月9日左右开始出现瘤胃反复臌气,采食量下降,吃草不吃精料,喜欢喝水,倒磨次数减少,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排稀粪而排粪量减少等现象。
二、临床检查及诊断1.临床检查。
体温38.7℃、呼吸66次/min,脉搏78次/min,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食欲减退,吃草不吃料,反刍减少,喜欢饮水,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触诊第13肋骨后缘可触知囊状物,较难触知瘤胃,从尾侧视诊可发现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右侧真胃位置呈明显的凹陷,对左侧第8至第12肋之间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
2.诊断。
根据病史和左侧倒数第12-13肋后缘突起进行叩诊时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左侧最后肋骨后缘触到有弹性的囊状物,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反刍减少,病情时好时坏,持续时间短,排粪量减少,稀干粪交替出现,尿,呼出气和乳中带有酮味,逐渐消瘦等症状。
直肠检查时由变位的真胃充气而体积增大,而可发现瘤胃与腹壁之间有明显的距离感。
在试验室进行穿刺检查,穿刺液呈酸性反应(pH值为4)。
根据上述可初步诊断为真胃左方变位。
需要时剖腹探查后可确诊为真胃左方变位。
三、治疗1.保定和麻醉。
四柱栏内站立保定,麻醉时用0.25%盐酸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2.术前准备。
手术前要给牛补液,强心,用胃导管排除瘤胃内多余的内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