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三框和谐家庭我出力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13
7.3 让家更美好【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
本课题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新增设的部分,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家庭特点的同时增强与家人共创和谐家庭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为家庭建设出力,进而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
美好的家庭生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也给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美好家庭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家庭生活中渴望得到爱,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
但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他们的关爱之情,不能体谅和理解他们的苦衷。
另外,初中学生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培养其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经验积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抽象思维能力,这也为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2.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理解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性;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对话教学、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面临的家庭矛盾和冲突、补充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准备《家庭调查表》和小游戏《家庭变形记》的材料。
【教学过程】课前组织教学:学生根据幻灯片提示自行分组,配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七课的主题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的重点笔记内容:
第七课亲情之爱
1.家的意味:
•家庭的含义: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的意义: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爱在家人间:
•体味亲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亲情之爱,是一种相互的关爱,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是一种深刻的责任。
•爱的碰撞: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随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沟通传递爱: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让家更美好:
•现代家庭的特点: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和谐家庭我出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笔记内容可能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在课堂上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记录和总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学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与我们的关系,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2.如何孝亲敬长,能够从生活细节中体味亲情。
3.知道亲子冲突的危害,懂得化解亲子冲突,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
4.懂得家庭是不断演变的,能够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家庭出力。
学习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学习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一、预习导航:1.随着社会历史演进,现代家庭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家庭变得越来越小,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重大变化。
2. 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3. ,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二、合作探究:1.阅读83-84页,思考: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2.阅读84页,思考: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3.阅读85页,思考: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矛盾?4.阅读85页,思考:怎样建立和谐家庭?5.阅读86页,思考:如何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一、随堂演练:1. 下列行为是孝敬父母的表现是()A.为了买一件衣服,我大闹一场才得到B.我的脏衣服留给妈妈洗,谁让她下岗没事C.抽空和父母聊天,夸夸他们的优点D.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我的隐私,不能让家长知道2 . 平时,我们与父母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与分歧,即所谓的代沟现象。
要跨越代沟,实现和谐相处,我们与父母之间最好()A.相互尊重,平等沟通B.保持沉默,减少冲突C.放弃自我,顺从对方D.各执一词,绝不退让。
初中和谐家庭我出力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谐家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4. 激发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 和谐家庭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3. 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
4. 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实践行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谐家庭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
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和谐家庭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谐家庭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
2. 学生听讲并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10分钟)1.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学习家庭矛盾的解决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家庭矛盾的常见类型和解决方法。
2. 学生模拟练习,学会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
五、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和谐家庭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关爱家庭成员的情感表现。
3. 学生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
4. 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家庭成员,掌握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为家庭和谐出一份力的积极情感。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调查与交流(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等等。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活动步骤:(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
其内容包括:◆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
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
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作为家庭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仅要传承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等家庭美德,还要在行动中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
第七课亲情之爱7.3 让家更美好一、选择题1.(2021·湖北天门·中考真题)“家和万事兴”。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间需要相互信任、体谅与宽容。
大军的爸爸妈妈因小事争吵了起来,下面大军的做法有利于化解父母矛盾的是( )①叫上爸爸一起出去打羽毛球②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妈妈聊天③帮妈妈一起批评、指责爸爸④充当“黏和剂”帮助父母和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构建和谐家庭。
①②④: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应该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因此①②④说法正确;③:做法错误,不利于化解父母矛盾;故本题选B。
2.(2020·广东中考真题)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
每到春节,很多家庭都选择了如“忠厚传家远,孝悌守业长”“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等对联,对联的字迹虽经风吹日晒或有模糊,但好家风代代相传。
可见好家风()A.是一个家庭文化的延续,是有形的财富B.是推动全家努力奋斗、名利双收的法宝C.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D.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支柱【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文化。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通过排除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由题意可知,好家风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C正确,符合题意;A错误,应该是无形的财富;D错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不是特有;B错误,不是名利双收的法宝。
故选:C。
3.(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家和万事兴。
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是()①小颜与父母商定暑期带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厦门鼓浪屿旅游②小平父亲在外地工作,她十分体谅妈妈,经常主动做家务③小闽父母禁止他带手机上学,他砸坏手机被父亲惩罚教育④小北不愿意去“课外班、兴趣班”,常因此与父母发生冲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该题考查构建和谐家庭的做法。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间第三框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
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黏合剂。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主题探究等活动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教学思路:多媒体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然后安排课堂活动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
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黏合剂。
最后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具学具:教案教材多媒体教学方法:体验交流讨论引导拓宽延伸: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过去和家庭常常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3.现代家庭的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4.现代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这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5.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6.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 现代家庭面面观探究一:教材P83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下面的图示,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提示:还有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善于自我设计,尊敬爱戴长辈,参与社区活动等特点。
7.3 让家更美好课标要求1.2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2.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
(2)探究:共创共享家庭美德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为家庭和谐多出力。
2.教学难点:做好家庭生活的“黏合剂”。
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激发互动。
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收集家庭活动留影,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认识共创和谐家庭的重要意义。
2.情景分析法:结合具体情景,分析怎样共创共享家庭美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MV《家和万事兴》。
歌词:老祖宗留下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礼千斤。
家和万事兴!⑴你们家是和谐家庭吗?⑵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讲授新课活动二:运用你的经验学生阅读课本P83.“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在空白框中列出所观察到的现象。
小组交流: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第三节让家更美好一、现代家庭面面观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学生阅读课本P84.“探究与分享”栏目。
小组交流:结合栏目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与家人沟通?你更哪些方式?为什么?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背诵)或:现代家庭具有什么特点?①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小组讨论交流:在现代家庭,哪些事情可能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熟读)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
活动三:情境表演课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分角色(妈妈、爸爸、我、妹妹)表演下列材料内容:我妈是一只灵巧活泼的“小兔”,对人很和善。
记得有一次,我拿了一张比平时差了很多的考试卷子给妈妈签字。
让家更美好说课稿《让家更美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家更美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让家更美好》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第三框内容。
本框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和变化,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培养学生构建和谐家庭的能力和意识。
这一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两框“家的意味”和“爱在家人间”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亲情之爱”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本框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和谐。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过多的关爱和保护,缺乏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家庭的结构、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和变化,学会构建和谐家庭,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和变化,知道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构建和谐家庭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行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家庭和谐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和变化,掌握构建和谐家庭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构建和谐家庭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究。
让家更美好优秀教案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难点: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现代家庭的变化(特点)。
2、怎样创建和谐家庭?新课导入名言导入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梭师:中国有句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你们家是和谐家庭吗?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结构、规模、观念等的变化【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3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问题思考】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结构、规模、观念等方面。
【教师点拨】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交流、沟通方式发生变化【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84探究与分享。
【问题思考】(1)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唱呀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的感受如何?【教师点拨】(1)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家庭氛围越来越民主平等。
知识点二和谐家庭我出力1、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努力【活动设计】完成教材P85探究与分享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
其内容包括:a.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b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让家更美好一、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框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创学习型家庭。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提升创建和谐家庭的能力。
这一框是前两框的内容的延续和深化,是帮助学生面对和解决家庭问题的关键所在。
提高初中学生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在教材体系中,本框继前面二个单元“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以及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已学知识点的续化,对后面一个单元“生命的思考”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且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思维敏感、脆弱,情绪不稳定,与父母沟通交流时间短,甚至不愿交流,且常出现矛盾和冲突。
再者,初中生家庭责任意识淡漠,因此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也是中学生处理“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多而复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会自暴自弃,逃避现实问题,因此正确引导学生缓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良好心态面对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美好家庭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典型材料,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活动教学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感染、教育学生,使课堂切实成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学生创新与智慧之火,开发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3 让家更美好教案(2022课标)第七课第三框题让家更美好授课教师:主备人:课时编号:上课时间:【走进课标】1.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2.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
道德修养:养成热爱劳动优良品行,践行尊老爱幼家庭美德,做家庭好成员。
健全人格:理性平和,能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家庭的特点。
教学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过渡: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家庭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现代家庭发生的变化有哪些?呈现哪些特点?怎样共创和谐美德之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让家更美好”这个话题。
【阅读教材构建体系】给学生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教材8-13页,要求大字精读,小字通读,圈画关键词句,并在疑难处做标记。
学生根据要求阅读教材,构建思维导图,提炼出本框题主要观点并总结答案。
教师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本学科学习,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
列关键词:现代家庭变化特点、和谐家庭。
列问题:课题是什么?有几个目题?分别讲了哪些观点?如: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如何建立和谐家庭?【体系示例】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教师点评突破重难点】活动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问题: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2.你知道你的家庭属于什么家庭结构吗?3.你的家族群叫什么名字?除了微信,你的家庭还有哪些沟通交流的方式呢?4.由三纲五常推断,古代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是怎样的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呢?5.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你经常和家庭成员一起进行哪些活动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通过以上活动总结出本课的第一个问题:现代家庭的特点的答案。
活动二:和谐家庭我出力小组合作,出谋划策:小娟的家庭烦恼七年级小娟最近很苦恼,妈妈和奶奶老师因为剩菜剩饭的问题吵架:妈妈说剩菜应该倒掉,因为不健康了,奶奶说太浪费;妈妈也经常和爸爸发生矛盾:爸爸一回家就是玩手机,不做家务;小娟自己也很烦恼:妈妈批评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自从妈妈生了弟弟后,她总感觉爸爸妈妈不再爱她了。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教材依据】 2016(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课时。
【教学设想】 1、力求在生活的情境中生成知识,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力求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双主体。
构建开放式课堂。
教学过程中主要设置两个板块,三个课堂活动展开教学。
从家庭的调查开始,从家庭生活困惑出发,现场答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回归生活。
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情景视频的再现,引发生活的启示。
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活动中感悟新知。
2、即通过活动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平等对话交流。
3、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新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4.通过音像资料感悟体会家和万事兴,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2、能力目标: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粘合剂。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的特点,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和谐家庭我出力【教学难点】和谐家庭我出力做家庭的粘合剂【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制作家庭调查表和班级家庭结构调查数据表。
课前2分钟发调查表。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视频音像教学法 3、调查法 4、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师:大家爱自己的家吗?生:爱师:大家希望自己的家是什么样的呢?生:和谐、美好、幸福……师:想不想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呢?生:想师:好,创建和谐美好之家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一起走近《让家更美好》二、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了解现代家庭:活动一:家庭调查表师:首先了解下现代家庭,我们对自己的家都很熟悉,现在我们就进行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打开手中的《家庭调查表》,结合自身实际,完成手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