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y《维护合法权利》第三框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48
【课题】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善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2)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3)积极创造智力成果,为祖国、为人类贡献,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1)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
(2)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3.知识目标(1)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涵义。
(2)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
(3)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4)遗产的涵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涵义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有别于遗嘱继承;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
【学情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财产及其所有权日益重视。
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未成年人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多,会购买一些盗版光盘、抄袭他人作品,所以,要对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财产所有权的内容2.难点: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突破方法:通过借、租、售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财产所有权的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法定继承的特点。
以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事例、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本P67-84,预作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4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
第七课维护合法权利第一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1、经济权利是我国法律保护的重要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财产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法规定,在分配继承遗产时,要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的原则。
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第一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不属于继承范围的人通过遗赠或遗赠抚养协议,继承或接受财产。
我国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
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4、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对其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将以判决的形式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如:承担停止侵害、排除障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5、智包括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
6、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公民的著作权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出版部门未经作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许可,擅自选用作者的作品,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支付作者一定的报酬。
7、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发现权和发明权。
8、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的法律责任。
9、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由于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