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32
课题: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课前准备:教师搜集制作相关的典型视频及音频材料,并进行编辑插入幻灯片,有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录像《小强的后悔人生》,视频截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教师:请同学谈谈歌曲表达了少年犯怎样的心声?学生:悔恨、追悔莫及等等。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避免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二)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避免违法犯罪?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第一目:认清犯罪的危害活动一:案例分析教师:播放视频《小强的后悔人生》附文字材料:小强:初二学生,经常逃课,夜不归宿,吸烟喝酒,跟哥们儿进歌厅泡网吧;为此曾多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后来,钱不够用,发展到经常赌钱,还拦截同学索要钱财,经常书包里带刀具,他觉得好玩还可以防身;为此曾进过派出所。
有一次,在教室因与同学发生争执,怒气冲冲,脑子一热,拿起刀就捅,结果使他人致死。
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0年,关进少管所。
教师:请同学结合视频分析小强违法犯罪的原因。
小强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
学生:由违纪—违法—犯罪。
说明了——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心理不健康),就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一、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二、教案重点:认清犯罪危害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教案难点:自觉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四、教案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例举法。
五、课前准备:教师:①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和素材。
②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分析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及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③查找并阅读《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相关条款。
学生:①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
②检查自己是否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如存在,该如何做。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板书设计:见教案过程。
八、教案过程:第三框防患于未然(板书)导入:活动一:游戏“词语组句”出示三个词语:“违纪、违法、犯罪”,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语说出一句话,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四组依次进行。
活动二:大家来想一想:陈某违法犯罪的原因案例分析“陈某滑向犯罪深渊”。
(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入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语谈谈陈某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小结: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活动三:大家来说一说:小迪违法犯罪的危害开展课堂竞赛,让学生分组围绕“小迪犯罪案例”展开讨论:①指出小迪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②列举身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事例,说说犯罪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