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第3框 让家更美好
- 格式:ppt
- 大小:10.69 MB
- 文档页数:20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3 让家更美好》说课稿(2022课标)一. 教材分析《7.3 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对家人的不满和冲突。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对家庭的认识和态度。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懂得珍惜家庭亲情,努力让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爱。
2.难点: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爱,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让家更美好》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同时,他们可能在与家人相处中遇到一些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掌握与家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家庭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家庭和谐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体的建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家庭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沟通、相处,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关系、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处理家庭矛盾、沟通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家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
3.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沟通技巧、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化解家庭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制作PPT。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3.准备家庭矛盾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关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矛盾的普遍性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与家人有效沟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沟通技巧,总结出实用的沟通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家庭矛盾。
5.拓展(5分钟)分享一些家庭矛盾解决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沟通能力。
山东省枣庄市历史高二上册期中达标检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井田制仍占绝对优势地位B.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得到推广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 君主专制制度成为当时主要政体答案:B解析:A项错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进一步崩溃;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渐得到推广,标志着中国古代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成熟;C项错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武帝时期;D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秦朝。
2.题目: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 打击儒家顽固势力B.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C. 削弱诸侯割据势力D.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以维护秦朝的统一和皇帝的权威,B项正确;A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是结果而非目的,排除。
3.题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 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儒学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C.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D. 儒学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项正确;B项不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发生在宋明理学时期,排除;D项表述错误,儒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排除。
4.题目: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A.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加剧了民族矛盾C. 阻碍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 导致了北魏政权的衰亡答案:A解析: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B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C项错误,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项错误,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第七课亲情之爱7.3 让家更美好一、选择题1.(湖北天门·中考真题)“家和万事兴”。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间需要相互信任、体谅与宽容。
大军的爸爸妈妈因小事争吵了起来,下面大军的做法有利于化解父母矛盾的是( )①叫上爸爸一起出去打羽毛球②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妈妈聊天③帮妈妈一起批评、指责爸爸④充当“黏和剂”帮助父母和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构建和谐家庭。
①②④: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应该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因此①②④说法正确;③:做法错误,不利于化解父母矛盾;故本题选B。
2.(广东中考真题)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
每到春节,很多家庭都选择了如“忠厚传家远,孝悌守业长”“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等对联,对联的字迹虽经风吹日晒或有模糊,但好家风代代相传。
可见好家风()A.是一个家庭文化的延续,是有形的财富B.是推动全家努力奋斗、名利双收的法宝C.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D.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支柱【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文化。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通过排除的方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由题意可知,好家风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C正确,符合题意;A错误,应该是无形的财富;D错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不是特有;B错误,不是名利双收的法宝。
故选:C。
3.(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家和万事兴。
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是()①小颜与父母商定暑期带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厦门鼓浪屿旅游②小平父亲在外地工作,她十分体谅妈妈,经常主动做家务③小闽父母禁止他带手机上学,他砸坏手机被父亲惩罚教育④小北不愿意去“课外班、兴趣班”,常因此与父母发生冲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该题考查构建和谐家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