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32
第8课共同繁荣文学艺术(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能够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3.能够运用书面表达的方式表达对“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能够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法。
2.学生小组合作解析文本的方法。
3.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的方法。
4.学生个人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谈一谈“团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并展示相关图片。
3.让学生发表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二、讲授(15分钟)1.介绍“中华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上的背景和意义。
2.讲解“中华民族大团结”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贡献。
3.讲解“中华民族大团结”成为文学艺术主题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解析文本(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析一篇与“中华民族大团结”相关的文本,然后小组讨论总结文本中所展现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和元素。
四、学生小组展示作品(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为全班介绍他们的解析文本成果,把解析文本的主题和元素呈现给全班。
五、个人写作(20分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一篇文章表达对“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的理解。
文章的题目可以是自己想出来的,但内容必须围绕“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展开。
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评分,督促学生进行复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并在课堂下完,交给教师统一评分。
【课后反思】1.此次课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合作解析文本,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3.组织学生小组展示作品,展示了每个小组的不同风格;4.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了解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