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14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的形象比喻,体现苏格拉底崇尚思想自由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A项未能反映苏格拉底申辩词的实质;C项只是表面现象;D项与史实不符,雅典当时是民主政治,排除A、C、D三项。
2.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下面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都带有人文主义色彩,都注重通过道德教化人的灵魂,其思想都是力图挽救日益没落的奴隶(城邦)制度,故A、B、D三项表述正确;C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而非孔子,故正确答案是C项。
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解析:选A。
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或评判政治不应该是普通百姓、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表明他反对直接的民主。
其他三项表述都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
4.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ks5u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3.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4.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古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C.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5.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③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④“知识就是美德”。
A.②③B.③④C.①④D. ①②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7.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作为古代西方人文精神觉醒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是因为他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B.将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C.认识自然靠自己头脑不再依赖传统宗教D.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9.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复习提纲)第一节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智者”运动一、第一阶段: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背景:⑴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⑵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5.智者含义: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6.言论特点:⑴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⑵注重实利。
⑶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
7.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⑴思想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评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⑶作用:启蒙作用。
1.研究范围:道德哲学。
2.教学方法:诘问术(“助产术”)3.重要主张:⑴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认识你自己”。
(他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⑷“美德即知识”。
4.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5.评价:⑴马克思:“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⑵德菲尔神谕: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⑶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先驱和战友。
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
2.创始人:芝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3.代表人物: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等4.哲学划分:⑴哲学划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三部分,其中以物理学和伦理学最重要。
⑵物理学:即自然哲学,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逻各斯。
5. 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规定着的理性。
力。
⑵逻各斯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⑶人与自然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得出结论:人人生而平等6.历史意义:⑴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理论。
⑵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探究一: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相同: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不同: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学科历史________ 姓名薛明石羡学段高二
中世纪的表情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雕塑《安东尼.奥索》《母与子》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
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薄伽丘、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莎士比亚,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的近代社会。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代表作国别16
17世纪
14
世纪
时间人性的表现形式
人物《十日谈》“人曲”《哈姆雷特》但丁英国意大利薄伽丘
彼特拉克《神曲》
莎士比亚肯定人的欲望,歌
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
尊严《歌集》文艺复兴概况问题探究3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问题探究4
①
“因信称义”(核心)
②《圣经》至上③简化宗教仪式④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根本上否定了教皇权威促进了资级社会地位提高
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从内部摧毁了教会权威
教学流
程图
11。
《专题六二神权下的自我》校本作业题目:高二年历史类型: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文科班适用)课后作业作者信息:备课组长薛明石羡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高二文科学生对历史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相对具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但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生源素质一般,特别是文科学生基本是理科不行迫不得已才读文科的,因而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性分析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因此,课后练习设计既要从服务高考,注重能力训练的角度出发,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重视历史学习的时空观,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后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以及评价。
●教学难点:(1)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
(3)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根据我校高二年文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们备课组在设计作业时,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兼顾学科能力的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多形式的要求,注重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逐层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发展。
在题目的设计上,分成基础题、提高题两部分,体现了分层要求,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为高考打下基础。
并注意试题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而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巧妙地嵌入到能力考查中。
题目内容:专题六二神权下的自我(完成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A组(基础题)1. 下列名人名言均体现的精神是A.人文主义 B.法律至上 C.民主主义 D.浪漫主义2.人文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肯定人的价值 B.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C.反对蒙昧主义 D.号召消灭专制王权3.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课程标准:简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1.主要思想(1)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和判断。
(2)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2.地位与影响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1.浪漫主义思潮(1)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
(2)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靠情感、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3)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2.历史评价(1)进步性:①浪漫主义思潮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
②使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局限性: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并且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1.发展(1)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同时为人类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2.评价是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2.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主要强调的是国家的起源。
主权在民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天主教的态度(1)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
他们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宗教改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