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2
高中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伟大转折1、伟大转折的历史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说明:左倾思想未根本改变。
②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伟大转折的宣言书——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3、伟大转折的实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决策):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意义: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④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⑤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此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2、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①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回答。
解释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围绕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课程目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一、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三】重点和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伟大的转折(形成背景)1.历史: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经验教训;2.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打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束缚,解放人们思想。
3.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4.时代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会议内容意义酝酿1978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实行改革开放。
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改革开放序幕,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期”开始)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理论作系统概括。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
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