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3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则斜边的长为()A.3B.4C.5D.2.(3分)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个数是()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他们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④若a=b,则a2=b2.A.1个B.2个C.3个D.4个3.(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正方形AEDC,BCFG的面积分别为25和144,则AB的长度为()A.13B.169C.12D.54.(3分)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2、82、102B.6、8、9C.2、、D.、、5.(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如果a>b,那么a﹣b>0B.如果a+b=0,那么a2=b2C.等边对等角D.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6.(3分)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其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8,10,12B.3,4,5C.5,12,13D.7,24,25 7.(3分)在下列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1)9、80、81(2)10、24、25(3)15、20、25(4)8、15、17.A.1组B.2组C.3组D.4组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8.(3分)如图,将一根25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cm、6cm和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cm.9.(3分)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5,S3=15,则S2=.10.(3分)如图,一根旗杆于离地面3m处断裂,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底部4m处,旗杆断裂之前高米.11.(3分)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米.12.(3分)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网格图,A、B、C、D是4个网格线的交点,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中,任意取3条,能够组成个直角三角形.13.(3分)如图,一只小猫沿着斜立在墙角的木板往上爬,木板底端距离墙角0.7米,当小猫从木板底端爬到顶端时,木板底端向左滑动了1.3米,木板顶端向下滑动了0.9米,则小猫在木板上爬动了米.14.(3分)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2=2π,则S3是.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8分,)15.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足向外移0.8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多少米?16.我校有两个课外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已知第一组的速度为30米/分钟,第二组的速度为40米/分钟,且两组行走的路线为直线,半小时后,两组同学同时停下来,这时两组同学正好相距1500米.(1)请你判断一下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否为直角?并说明理由.(2)如果接下来两组同学以原来的速度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相遇?17.已知图中的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在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AB=,BC=,AC=;(2)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8.如图,台风过后,一颗白杨树在高地某处断裂,白杨树的顶部落在离白杨树根部8米处,已知白杨树高16米,你能求出白杨树在离根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0.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声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21.为了加强农村“疫情防控”知识,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传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图,笔直公路l的一侧有一村庄P,P到公路l的距离为1200米,宣传车M匀速在l上行驶,在车周围13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若至少连续宣传5分钟才有效果,宣传车最高时速是多少?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3分)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则斜边的长为()A.3B.4C.5D.【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斜边的长为:=.故选:D.2.(3分)下列定理中,有逆定理的个数是()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他们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④若a=b,则a2=b2.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分别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正确,有逆定理;②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若两个数的奇次幂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正确,有逆定理;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一定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相等,为假命题,无逆定理;④若a=b,则a2=b2的逆命题是若a2=b2,则a=b,为假命题,无逆定理;故有逆定理的个数是2个,故选:B.3.(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正方形AEDC,BCFG的面积分别为25和144,则AB的长度为()A.13B.169C.12D.5【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13,故选:A.4.(3分)下列给出的三条线段的长,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62、82、102B.6、8、9C.2、、D.、、【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先找出两小边,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求出大边的平方,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解答】解:A、(62)2+(82)2≠(102)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62+82≠9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22+()2≠()2,即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2+()2=()2,即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5.(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如果a>b,那么a﹣b>0B.如果a+b=0,那么a2=b2C.等边对等角D.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判断正误即可.【解答】解:A、逆命题为:如果a﹣b>0,那么a>b,逆命题成立;B、逆命题为:如果a2=b2,那么a+b=0,逆命题不成立;C、逆命题为:等角对等边,逆命题成立;D、逆命题为:如果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逆命题成立;故选:B.6.(3分)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其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8,10,12B.3,4,5C.5,12,13D.7,24,2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解答】解:A、∵82+102≠122,∴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符合题意;B、∵32+42=5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52+122=13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D、∵72+242=252,∴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3分)在下列各组数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1)9、80、81(2)10、24、25(3)15、20、25(4)8、15、17.A.1组B.2组C.3组D.4组【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这个就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92+802≠81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2)102+242≠25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3)152+202=25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4)82+152=17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8.(3分)如图,将一根25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cm、6cm和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5cm.【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由题意可知长方体对角线是最长的,当木条在盒子里对角放置的时候露在外面的长度最小,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盒子底面对角长为=10cm,盒子的对角线长:=20cm,细木棒长25cm,故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25﹣20=5cm.故答案为:5.9.(3分)如图所示,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5,S3=15,则S2=10.【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再结合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到S3=S1+S2,即可求出S2的值.【解答】解:∵△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AB2=BC2+AC2,∵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3=15,S1=5,∴BC2=5,AB2=15,S3=S1+S2,则S2=S3﹣S1=15﹣5=10,故答案为:10.10.(3分)如图,一根旗杆于离地面3m处断裂,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底部4m处,旗杆断裂之前高8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如图,由题意,AC⊥BC,AC=3米,BC=4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就是AC+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由题意,AC⊥BC,AC=3米,BC=4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就是AC+AB.在Rt△ACB中,∠C=90°,AC=3米,BC=4米,AB===5(米),∴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高度=AC+AB=3+5=8(米),故答案为:8.11.(3分)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再根据题意可得CD长,然后再次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再利用BD=AB﹣AD可得BD长.【解答】解:在Rt△ABC中:∵∠CAB=90°,BC=17米,AC=8米,∴AB===15(米),∵CD=10(米),∴AD==6(米),∴BD=AB﹣AD=15﹣6=9(米),答: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故答案为:9.12.(3分)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网格图,A、B、C、D是4个网格线的交点,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中,任意取3条,能够组成2个直角三角形.【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线段AD、AC、AB、BC、BD、CD的平方,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AD2=BD2=12+32=10,AC2=12+22=5,AB2=22+42=20,BC2=CD2=25,∵AD2+BD2=AB2,AC2+AB2=BC2,∴能够组成2个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2.13.(3分)如图,一只小猫沿着斜立在墙角的木板往上爬,木板底端距离墙角0.7米,当小猫从木板底端爬到顶端时,木板底端向左滑动了1.3米,木板顶端向下滑动了0.9米,则小猫在木板上爬动了 2.5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要求小猫在木板上爬动的距离,即求木板长,可以设CD=x,AB=DE=y,则根据木板长不会变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求BC的长度,在直角△ABC中,根据BC,AC即可求AB.【解答】解:已知AE=1.3米,AC=0.7米,BD=0.9米,设CD=x,AB=DE=y,则BC=0.9+x则在直角△ABC中,y2=(0.9+x)2+0.72,在直角△CDE中,y2=x2+(1.3+0.7)2,解方程组得:x=1.5米,y=2.5米,故答案为 2.5.14.(3分)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S2=2π,则S3是.【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2+b2=c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变形后得到S2+S3=S1,将已知的S1与S2代入,即可求出S3的值.【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2+b2=c2,∴a2+b2=c2,变形为:()2π+()2π=()2π,即S2+S3=S1,又S1=,S2=2π,则S3=S1﹣S2=﹣2π=.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8分,)15.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足向外移0.8米,那么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多少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B,B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C的长度,根据EC =EB+BC即可求得EC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DEC中,已知DE,EC即可求得DC的长度,根据AD=AC﹣DC即可求得AD的长度.【解答】解:在直角△ABC中,AC==2.4(m),∴EC=BC+BE=1.5m在直角△DEC中,DC===2(m),∴AD=AC﹣DC=0.4(m),答: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m.16.我校有两个课外小组的同学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已知第一组的速度为30米/分钟,第二组的速度为40米/分钟,且两组行走的路线为直线,半小时后,两组同学同时停下来,这时两组同学正好相距1500米.(1)请你判断一下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否为直角?并说明理由.(2)如果接下来两组同学以原来的速度相向而行,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相遇?【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1)先分别求出两个小组走的路程,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2)根据路程和÷速度和=相遇的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第一组的路程:30×30=900(米),第二组的路程:40×30=1200(米),∵9002+12002=15002,∴两组同学行走的夹角是直角;(2)1500÷(30+40)=1500÷70=21(分钟).答:经过21分钟后才能相遇.17.已知图中的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在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AB=3,BC=2,AC=;(2)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C的三边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2=62+32=45,BC2=42+22=20,AC2=72+42=65,则AB=3,BC=2,AC=.故答案为3,2,;(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B2=45,BC2=20,AC2=65,AB2+BC2=45+20=65,∴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18.如图,台风过后,一颗白杨树在高地某处断裂,白杨树的顶部落在离白杨树根部8米处,已知白杨树高16米,你能求出白杨树在离根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设白杨树在离根部x米的位置断裂,根据题意可得:x2+82=(16﹣x)2,解得:x=6.答:白杨树在离根部6米的位置断裂.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分析】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ACD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ABC和△ACD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AC,在△ABC中,∵∠B=90°,AB=3,BC=4,∴AC==5,S△ABC=AB•BC=×3×4=6,在△ACD中,∵AD=13,AC=5,CD=12,∴CD2+AC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CD=×5×12=30.∴S△ACD+S△ACD=6+30=36.∴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C20.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声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在Rt△ACB中求出CB,继而得出CD,再由拖拉机的速度可得出所需时间.【解答】解:设拖拉机开到C处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处时结束了噪声的影响.则有CA=DA=100m,在Rt△ABC中,,∴CD=2CB=120m,∵18km/h=18000m/3600s=5m/s,∴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120÷5=24(s).答:该校受影响拖拉机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时间为24秒.21.为了加强农村“疫情防控”知识,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传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图,笔直公路l的一侧有一村庄P,P到公路l的距离为1200米,宣传车M匀速在l上行驶,在车周围13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若至少连续宣传5分钟才有效果,宣传车最高时速是多少?【考点】勾股定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作PH⊥l,垂足为H,由勾股定理求出MH=500,则MM'=1000,由题意可得5x≤1000,解不等式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PH⊥l,垂足为H,∵PM=1300米,PH=1200米,∠PHM=90°,∴MH===500(米),根据对称性可知,M'H=MH,∴MM'=1000米,即宣传车能够让P点有效听到的距离为1000米,设宣传车时速是x米/分钟,由题意可得5x≤1000,∴x≤200,200米/分钟=12km/h.答:宣传车最高时速是12km/h.。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综合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三组数据:①2,3,4;②3,4,5;③12.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②B .①②C .①③D .②③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底边上的中线长为4,它的腰长为( ) A .7B .6C .5D .43.如图17-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坐标为()23-,,以点O 为圆心,OP 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A ,则点A 的横坐标介于( ) A .4-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5-和4-之间D .4和5之间4.如图17-8,在Rt ABC △中,30A ∠=︒,DE 垂直平分斜边AC ,交AB 于点D ,点E 是垂足,连接CD ,若1BD =,则AC 的长是( )A .B .2C .D .45.如图17-9,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 离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那么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 .B .25C .5D .356.有一长、宽、高分别为5cm, 4 cm,3cm 的木箱,在它里面放入一根细木条(木条的粗细、形状忽略不计),要求木条不能露出木箱.请你算一算,能放入的细木条的最大长度是( )cmcmC.D.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7.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 m ,则它的三个内角中最大的角是____度. 8.如图17-10,在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且3BD =,5DC AB ==,4AD =,则AC=_______.9.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506810a b c a b c +++=++,那么ABC △是_______三角形.10.如图17-1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6cm, 8 cm,10cm 分别以它的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11.(11分)如图17-1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13 cm BC =,D 是腰AB 上一点,且12 cm CD =, 5 cm BD =.(1)求证:BDC △是直角三角形; (2)求ABC △的面积.12.(11分)如图17-13,在四边形ABCD 中,2AB BC ==,1CD =,7AD =,90B ∠=︒.(1)判断D ∠是不是直角,并说明理由;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3.(12分)如图17-14,ABC △是小新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三边的长分别是13 m AB =,14 m BC =,15 m AC =.现准备以每平方米50元的价格请承包商种植草皮,问:共需要多少费用?14.(12分)如图17-15,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60BAC ∠=︒,45DAE ∠=︒,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3 2 m DE =.求点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底边长为10cm,底边上的高为12cm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12cmB.13cmC.14cmD.15cm2.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A.5,6,7B.40,41,9C.12,1,32D.0.2,0.3,0.4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条边长为()A.13B.119C.13或119D.不能确定4.在Rt ABC△中,=90C︒∠,9AC=,12BC=,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365B.1225C.94D.3345.“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
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两直角边之比为3: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 27cmB. 30cmC. 40cmD. 48cm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为()A. 4B. 16C.D. 4或3.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4B. 8C. 16D. 644.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已知b=12,c=13,则a=()A. 1B. 5C. 10D. 255.在Rt△ABC中,∠C=90°,AB=15,AC:BC=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 24B. 48C. 54D. 1086.E为正方形ABCD内部一点,且AE=3,BE=4,∠E=9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25B. 12C. 13D. 197.如图:在△ABC中,AB=5cm,AC=4cm,BC=3cm,CD是AB边上的高,则CD=()A. 5cmB. cmC. cmD. cm8.以下列各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2,3,4B. 4,6,5C. 14,13,12D. 7,25,249.如图,在△ABC中,AB=8,BC=10,AC=6,则BC边上的高AD为()A. 8B. 9C.D. 1010.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 等边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1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4cm,8cm,7cmB. 2cm,2cm,2cmC. 2cm,2cm,4cmD. 6cm,8cm,10cm二、填空题12.已知|a-6|+(2b-16)2+=0,则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13.如图,△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D=3,DC=AB=5,AD=4,则AC=______.1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为______ .15.如图,在△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则△ABD的面积是______.16.已知|x-6|+|y-8|+(z-10)2=0,则由x、y、z为三边的三角形是______.17.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纸片沿AD折叠,直角边AC恰好落在斜边上,且与AE重合,则△BDE的面积为______cm2.18.如图,在△ABC中,∠C=90°,AC=2cm,AB=3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FBE,则点E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______cm.19.如图,在△ABC中,AB=AC=2,∠BAC=120°,点D、E都在边BC上,∠DAE=60°.若BD=2CE,则DE的长为______.20.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2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三、计算题2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60°,∠C=45°.(1)求∠BAC的度数.(2)若AC=2,求AB的长.22.如图,为了测量池塘的宽度DE,在池塘周围的平地上选择了A、B、C三点,且A、D、E、C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C=90°,已测得AB=100m,BC=60m,AD=20m,EC=10m,求池塘的宽度DE.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23.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BC=,CD=8,AD=10.(1)求∠BCD的度数;(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4.如图,在△ABC中,∠C=90°,在AB边上取一点D,使BD=BC,过D作DE⊥AB交AC于E,AC=8,BC=6.求DE的长.25.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P,E分别是线段AC、BC上的点,且四边形PEFD为矩形.(Ⅰ)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Ⅱ)若AP=,求CF的长.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D3. D4. B5. C6. D7. B8. D9. C10. C11. D12. 直角三角形13.14. 90°15. 1516. 直角三角形17. 618.19. 3-320. 72cm221. 解:(1)∠BAC=180°-60°-45°=75°.(2)∵AC=2,∴AD=AC•sin∠C=2×sin45°=;∴AB===.22. 解:在Rt△ABC中,==80m所以DE=AC-AD-EC=80-20-10=50m∴池塘的宽度DE为50米.23. 解:(1)连接AC,在Rt△ABC中,∠B=90°,AB=BC=,根据勾股定理得:AC==6,∠ACB=45°,∵CD=8,AD=10,∴AD2=AC2+CD2,∴△ACD为直角三角形,即∠ACD=90°,则∠BCD=∠ACB+∠ACD=135°;(2)根据题意得:S四边形ABCD=S△ABC+S△ACD=××+×6×8=9+24=33.24. 解:在△ABC中,∠C=90°,AC=8,BC=6,∴AB==10,(2分)又∵BD=BC=6,∴AD=AB-BD=4,(4分)∵DE⊥AB,∴∠ADE=∠C=90°,(5分)又∵∠A=∠A,∴△AED∽△ABC,(6分)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7分)∴DE==×6=3.(8分)25. 解:(Ⅰ)在矩形ABCD中,AB=6,AD=8,∠ADC=90°,∴DC=AB=6,∴AC==10,要使△PCD是等腰三角形,①当CP=CD时,AP=AC-CP=10-6=4,②当PD=PC时,∠PDC=∠PCD,∵∠PCD+∠PAD=∠PDC+∠PDA=90°,∴∠PAD=∠PDA,∴PD=PA,∴PA=PC,∴AP=AC=5,③当DP=DC时,如图1,过点D作DQ⊥AC于Q,则PQ=CQ,∵S△ADC=AD•DC=AC•DQ,∴DQ==,∴CQ==,∴PC=2CQ=,∴AP=AC-PC=10-=;所以,若△PCD是等腰三角形时,AP=4或5或;(Ⅱ)方法1、如图2,连接PF,DE,记PF与DE的交点为O,连接OC,∵四边形ABCD和PEFD是矩形,∴∠ADC=∠PDF=90°,∴∠ADP+∠PDC=∠PDC+∠CDF,∴∠ADP=∠CDF,∵∠BCD=90°,OE=OD,∴OC=ED,在矩形PEFD中,PF=DE,∴OC=PF,∵OP=OF=PF,∴OC=OP=OF,∴∠OCF=∠OFC,∠OCP=∠OPC,∵∠OPC+∠OFC+∠PCF=180°,∴2∠OCP+2∠OCF=180°,∴∠PCF=90°,∴∠PCD+∠FCD=90°,在Rt△ADC中,∠PCD+∠PAD=90°,∴∠PAD=∠FCD,∴△ADP∽△CDF,∴,∵AP=,∴CF=.方法2、如图,∵四边形ABCD和DPEF是矩形,∴∠ADC=∠PDF=90°,∴∠ADP=∠CDF,∵∠DGF+∠CDF=90°,∴∠EGC+∠CDF=90°,∵∠CEF+∠CGE=90°,∴∠CDF=∠FEC,∴点E,C,F,D四点共圆,∵四边形DPEF是矩形,∴点P也在此圆上,∵PE=DF,∴,∴∠ACB=∠DCF,∵AD∥BC,∴∠ACB=∠DAP,∴∠DAP=∠DCF,∵∠ADP=∠CDF,∴△ADP∽△CDF,∴,∵AP=,∴CF=.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方法3、如图3,过点P作PM⊥BC于M交AD于N,∴∠PND=90°,∵PN∥CD,∴,∴,∴AN=,∴ND=8-=(10-)同理:PM=(10-)∵∠PND=90°,∴∠DPN+∠PDN=90°,∵四边形PEFD是矩形,∴∠DPE=90°,∴∠DPN+∠EPM=90°,∴∠PDN=∠EPM,∵∠PND=∠EMP=90°,∴△PND∽△EMP,∴=,∵PD=EF,DF=PE.∴,∵,∴,∵∠ADP=∠CDF,∴△ADP∽△CDF,∴=,∵AP=,∴CF=.【解析】1. 解:根据题意设直角边分别为3xcm与4xcm,由斜边为20cm,根据勾股定理得:(3x)2+(4x)2=202,整理得:x2=16,解得:x=4,∴两直角边分别为12cm,16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16+20=48cm.故选D根据两直角边之比,设出两直角边,再由已知的斜边,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直角边,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了方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 解:当3和5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长为:=;当5是斜边长时,第三边长为:=4.故选:D.此题要分两种情况:当3和5都是直角边时;当5是斜边长时;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第三边长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当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斜边时,要注意讨论,一些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丢解.3. 解:∵正方形PQED的面积等于225,∴即PQ2=225,∵正方形PRGF的面积为289,∴PR2=289,又△PQR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PR2=PQ2+QR2,∴QR2=PR2-PQ2=289-225=64,则正方形QMNR的面积为64.故选D.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由正方形PQED的面积和正方形PRQF的面积分别表示出PR的平方及PQ的平方,又三角形PQR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QR的平方,即为所求正方形的面积.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最大的贡献就是沟通“数”与“形”的关系,它的验证和利用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即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解决.能否由实际的问题,联想到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来求解是本题的关键.4. 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b=12,c=13,∴a===5.故选B.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 解:设AC=3x,则BC=4x,根据勾股定理有AC2+BC2=AB2,即(3x)2+(4x)2=152,得:x2=9,则△ABC的面积=×3x×4x=6x2=54.故选:C.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设AC=3x,则BC=4x,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2+BC2=AB2,求出x2的值,继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答案.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难度适中,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公式求出x2的值.6. 解:∵在Rt△AEB中,∠AEB=90°,AE=3,BE=4,由勾股定理得:AB=5,∴正方形的面积是5×5=25,∵△AEB的面积是AE×BE=×3×4=6,∴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5-6=19,故选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分别求出△AEB和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并观察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 解:在△ABC中,∵AB=5cm,AC=4cm,BC=3cm,∴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根据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BC•AC=AB•CD,∴CD==cm.故选:B.由题干条件知:AC2+BC2=AB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出CD的长.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知识点,此题难度一般,利用好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解:∵72+242=49+576=625=252.∴如果这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中的各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符合a2+b2=c2,则可判断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9. 解:∵AB=8,BC=10,AC=6,∴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则由面积公式知,S△ABC=AB•AC=BC•AD,∴AD=.故选C.根据所给的条件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ABC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出BC边上的高.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 解:化简(a+b)2=c2+2ab,得,a2+b2=c2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对等式进行整理,再判断其形状.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可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11. 解:A、42+72≠82,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22+22≠22,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2+2=4,故不能构成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62+82=10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 解:由题意得:a-6=0,2b-16=0,10-c=0,解得:a=6,b=8,c=10,∵62+82=102,∴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a-6=0,2b-16=0,10-c=0,再解方程可得a、b、c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三角形的形状.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3. 解:∵BD=3,DC=AB=5,AD=4,又∵32+42=52,∴△ABD是直角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C==.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BD、△ACD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勾股定理,确定∠ADB是直角是解题的关键.14. 解:∵()2+22=()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为90°,故答案为:90°.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15. 解: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ABD和△CED中,,∴△ABD≌△CED(SAS),∴CE=AB=5,∠BAD=∠E,∵AE=2AD=12,CE=5,AC=13,∴CE2+AE2=AC2,∴∠E=90°,∴∠BAD=90°,即△ABD为直角三角形,∴△ABD的面积=AD•AB=15,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故答案为:15.延长AD到点E,使DE=AD=6,连接CE,可证明△ABD≌△CED,所以CE=AB,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CDE是直角三角形即:△ABD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出△ABD的面积.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题目的设计很新颖,是一道不错的中考题.16. 解:∵|x-6|+|y-8|+(z-10)2=0,∴x-6=0,y-8=0,z-10=0,解得x=6,y=8,z=10,∵62+82=102,∴x2+y2=z2,∴由x、y、z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x-6=0,y-8=0,z-10=0,进而可得x=6,y=8,z=10,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x、y、z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关键是掌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7. 解:∵AC=6cm,BC=8cm,∴AB=10cm,∵AE=6cm(折叠的性质),∴BE=4cm,设CD=DE=x,则在Rt△DEB中,42+x2=(8-x)2,解得x=3,即DE等于3cm.∴△BDE的面积=×4×3=6,故答案为:6,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AE,BE的长,从而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DE的长,于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18. 解:连接EC,即线段EC的长是点E与点C之间的距离,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FBE,∴BC=BE,∠CBE=60°,∴△BEC是等边三角形,∴EC=BE=BC=cm,故答案为:.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BC=BE,∠CBE=60°,得出等边三角形BEC,求出EC=B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即可.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求出△BEC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此题的关键.19. 解:(方法一)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F,连接EF,过点E作EM⊥CF于点M,过点A作AN⊥BC于点N,如图所示.∵AB=AC=2,∠BAC=120°,∴BN=CN,∠B=∠ACB=30°.在Rt△BAN中,∠B=30°,AB=2,∴AN=AB=,BN==3,∴BC=6.∵∠BAC=120°,∠DAE=60°,∴∠BAD+∠CAE=60°,∴∠FAE=∠FAC+∠CAE=∠BAD+∠CAE=60°.在△ADE和△AFE中,,∴△ADE≌△AFE(SAS),∴DE=FE.∵BD=2CE,BD=CF,∠ACF=∠B=30°,∴设CE=2x,则CM=x,EM=x,FM=4x-x=3x,EF=ED=6-6x.在Rt△EFM中,FE=6-6x,FM=3x,EM=x,∴EF2=FM2+EM2,即(6-6x)2=(3x)2+(x)2,解得:x1=,x2=(不合题意,舍去),∴DE=6-6x=3-3.故答案为:3-3.(方法二):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F,取CF的中点G,连接EF、EG,如图所示.∵AB=AC=2,∠BAC=120°,∴∠ACB=∠B=∠ACF=30°,∴∠ECG=60°.∵CF=BD=2CE,∴CG=CE,∴△CEG为等边三角形,∴EG=CG=FG,∴∠EFG=∠FEG=∠CGE=30°,∴△CEF为直角三角形.∵∠BAC=120°,∠DAE=60°,∴∠BAD+∠CAE=60°,∴∠FAE=∠FAC+∠CAE=∠BAD+∠CAE=60°.在△ADE和△AFE中,,∴△ADE≌△AFE(SAS),∴DE=FE.设EC=x,则BD=CF=2x,DE=FE=6-3x,在Rt△CEF中,∠CEF=90°,CF=2x,EC=x,反正都有人成功力争是自己EF==x,∴6-3x=x,x=3-,∴DE=x=3-3.故答案为:3-3.(方法一)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F,连接EF,过点E作EM⊥CF于点M,过点A作AN⊥BC于点N,由AB=AC=2、∠BAC=120°,可得出BC=6、∠B=∠ACB=30°,通过角的计算可得出∠FAE=60°,结合旋转的性质可证出△ADE≌△AFE(SAS),进而可得出DE=FE,设CE=2x,则CM=x,EM=x、FM=4x-x=3x、EF=ED=6-6x,在Rt△EFM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可得出x的值,再将其代入DE=6-6x中即可求出DE的长.(方法二)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F,取CF的中点G,连接EF、EG,由AB=AC=2、∠BAC=120°,可得出∠ACB=∠B=30°,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ECG=60°,结合CF=BD=2CE可得出△CEG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CEF为直角三角形,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度以及证明全等找出DE=FE,设EC=x,则BD=CF=2x,DE=FE=6-3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FE=x,利用FE=6-3x=x可求出x以及FE的值,此题得解.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旋转的性质,通过勾股定理找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 解:∵∠B=30°,∠ACB=90°,AB=24cm,∴AC=AB=12cm.由题意可知BC∥ED,∴∠AFC=∠ADE=45°,∴AC=CF=12cm.故S△ACF=×12×12=72(cm2).故答案为:72cm2.由于BC∥DE,那么△ACF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欲求其面积,必须先求出直角边AC的长;Rt△ABC中,已知斜边AB及∠B的度数,易求得AC的长,进而可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发现△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直角边AC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减去∠B、∠C的度数,求出∠BAC的度数是多少即可.(2)首先根据AC=2,AD=AC•sin∠C,求出AD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Rt△ABD中,求出AB的长是多少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22. 根据已知条件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用AC减去AD、CE求得DE即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近几年中考重点考点之一.23.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连接AC,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CD与A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得到三角形ACD为直角三角形,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BCD=∠ACB+∠ACD 即可求出;(2)四边形ABCD面积=三角形ABC面积+三角形ACD面积,求出即可.24. 依题意易证△AE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出DE的长.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25. (Ⅰ)先求出AC,再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结论;(Ⅱ)方法1、先判断出OC=ED,OC=PF,进而得出OC=OP=OF,即可得出∠OCF=∠OFC,∠OCP=∠OPC,最后判断出△ADP∽△CDF,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CEF=∠FDC,得出点E,C,F,D四点共圆,再判断出点P也在此圆上,即可得出∠DAP=∠DCF,此后同方法1即可得出结论.方法3、先判断出△PME∽△DNP即可得出,进而用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判断出△ADP∽△CDF,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结论.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Ⅰ)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解(Ⅱ)的关键是判断出△ADP∽△CDF,是一道中考常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在中,∠C=90°,sinA= ,则tanA=()A. B. C.1 D.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B.C.D.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D=90°,AD=CD=4,AB=1,F为AD的中点,则F到BC的距离是().A.1B.2C.4D.84、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90B.120C.121D.不能确定5、如图,在Rt△ABC中,∠ACB=90°,BD平分∠ABC.若CD=3,BC+AB=16,则△ABC的面积为()A.16B.18C.24D.3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 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A.(6,0)B.(4,0)C.(6,0)或(-16,0)D.(4,0)或(-16,0)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点在直线上运动,设的值为,则下面能够大致反映w与m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 C.D.8、如图,已知由1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案中,有五条线段PA、PB、PC、PD、PE,其中长度是有理数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9、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1,则AB²+BC²+AC²=()A.2B.4C.6D.810、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A.2B.C.D.11、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米,则云梯可以到达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A.12米B.13米C.14米D.15米12、小明从一根长6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截取的钢条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3m、5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A.4mB. mC.4m或mD.6m13、如图,点E在y轴上,⊙E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D,若C (0,9),D(0,﹣1),则线段AB的长度为()A.3B.4C.6D.814、小明搬来一架 3.5 米长的木梯,准备把拉花挂在 2.8 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脚的距离为( )A.2.7 米B.2.5 米C.2.1 米D.1.5 米15、已知下列三角形的各边长:①3、4、5,②5、12、13,③3、4、6,④5、11、12其中直角三角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已知,点O为数轴原点,数轴上的A,B两点分别对应,,以AB 为底边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________.17、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高AB=3,小虫在圆柱表面爬行,从C点爬到对面的A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18、如图,扇形中,. 为弧上的一点,过点作,垂足为,与交于点,若,则该扇形的半径长为________19、图中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的正方形E的边长为3则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20、如图,一扇卷闸门用一块宽18cm,长80cm的长方形木板撑住,用这块木板最多可将这扇卷闸门撑起________cm高.21、如图,在一次测绘活动中,某同学站在点A处观测停放于B、C两处的小船,测得船B在点A北偏东75°方向150米处,船C在点A南偏东15°方向120米处,则船B与船C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精确到0.1 ).22、如图,在等腰中,,,则边上的高是 ________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DMC,记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 3、S4,则S1+S2+S3+S4=________.24、学校操场边上一块空地(阴影部分)需要绿化,测出CD=6m,AD=8m,BC=24m,AB=26m,AD⊥CD,那么需要绿化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25、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把图1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AB=3,AC=4,点D,E,F,G,H,I都在长方形KLMJ的边上,则长方形KLMJ的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中,于D.求及的长.27、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28、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9、已知如图,.求四边形的面积.30、如图,在△ABC中,AC=5,BC=12,AB=13,D是BC的中点,求AD的长和△ABD的面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D2、C3、B4、A5、C6、D7、A8、B9、A10、D11、A12、C13、C14、C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8、29、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Rt△ABC 中,△C =90°,AC =3,BC =4,则斜边上的高CD 的长为( )A .125BC .52D .2.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 .3,4,5B .2,3,4C .5,12,13D .8,15,17 3.满足下列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BC =,5AC =,6AB = B .13BC =,14AC =,15AB = C .::3:4:5BC AC AB = D .::3:4:5A B C ∠∠∠=4.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AD =ADC 2B ∠=∠,则BC的长为( )A 1B 1C 1D 1 5.如图,点A 表示的实数是( )A B C .1D .16.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 .8米B .10米C .12米D .14米7.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 )cm .A .14B .15C .16D .178.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点 A ,B ,C 都在格点上,以 A 为圆 心 ,AB 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 D , 则图中线段CD 的长是( )A .0.8 BC 2D .39.如图为一个66⨯的网格,在ABC ∆,A B C '''∆和A B C ''''''∆中,直角三角形有( )个A .0B .1C .2D .310.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1.如图,在高3米,坡面线段距离AB 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长度至少需 米.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6,8-,则OP 的长是________.13.如图,某人欲从点A 处入水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他实际上岸的地点C 偏离欲到达的地点B200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250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____m.1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3AB =,13BC =,12CD =,4=AD ,且90A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三、解答题15.已知:在ACB △中,90ACB ∠=︒,3BC =,4AC =,CD AB ⊥于D . (1)求AB 的长;(2)求CD 的长;(3)求BD 的长.16.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 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想一想,此时EC 有多长.17.(1)在ABC V 中,90C ∠=︒,18AC =,24BC =,CD AB ⊥,D 为垂足.求△AB 的长;△CD 的长.(2)如图,一架25d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梯子底端B 到墙的距离7BO dm =.移动梯子使底端B 外移至点D ,8BD dm =,求梯子顶端A 沿墙下滑的距离AC 的长.18.如图,把一块三角形()ABC △土地挖去一个直角三角形()90ADC ∠=︒后,测得6CD =米,8AD =米,24BC =米,26AB =米.求剩余土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A 2.B 3.C 4.B 5.B 6.B 7.B8.D9.C10.B11.712.1013.15014.3615.(1)5AB =;(2)125CD =;(3)95BD =. 16.3cm .17.(1)△30;△14.4;(2)4.18.剩余土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96m。
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 2.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 3.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A .1<AD <6B .1<AD <4C .2<AD <8 D .2<AD <4 4.工人师傅常用直角尺平分一个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直角尺,使直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即CM =CN ).此时过直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 .HLB .SASC .SSSD .ASA 5.如图,AP 平分∠BAF ,PD ⊥AB 于点D ,PE ⊥AF 于点E ,则△APD 与△APE 全等的理由是( )A .SSSB .SASC .SSAD .AAS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5cm ,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 =BC ,过点E 作EF ⊥AC ,连接CF ,使CF =AB ,若EF =12cm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 =∠BCFB .AE =7cmC .EF 平分ABD .AB ⊥CF 7.下列各命题中,假命题是( )A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及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8.如图,已知AC ⊥BC ,DE ⊥AB ,AD 平分∠BAC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ED =BCB .∠B =2∠DAC C .AD 平分∠EDC D .ED +AC >AD9.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AC 3=,BC 4=,则ABD ACD S :S 为( )A .5:4B .5:3C .4:3D .3:410.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 )A .BM ∥CNB .∠M=∠NC .BM=CND .AB=CD 11.如图,OB 平分∠MON ,A 为OB 的中点,AE ⊥ON ,EA=3,D 为OM 上的一个动点,C 是DA 延长线与BC 的交点,BC //OM ,则CD 的最小值是( )A .6B .8C .10D .1212.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3.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ACB AED AB AD AC A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 DE =B .BAE DAC ∠=∠ C .OC OE =D .EAC ABC ∠=∠ 14.已知,如图,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P 是射线OC 上任意点,PD ⊥OA ,PE ⊥OB ,下列条件中:①∠AOC =∠BOC ,②PD =PE ,③OD =OE ,④∠DPO =∠EPO ,能判定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如图,已知,CAB DAE ∠=∠,AC AD =.下列五个选项: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⑤12∠=∠,从中任选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16.如图,AOP BOP ∠=∠,PD OA ⊥,C 是OB 上的动点,连接PC ,若4PD =,则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7.如图,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CE =,//CF AB ,若四边形DBCF 的面积是2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8.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ACP 与△BPQ 全等时,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cm/s .1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面结论中(1)DA 平分EDF ∠;(2)AE AF =,DE DF =;(3)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4)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有________ .20.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2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第____块去,这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____原理.22.如图,AB ,CD 交于点O ,AD ∥BC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AOD ≌△BOC .23.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30DAC ∠=︒,75DAB ∠=︒,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连接DE ,则DEC ∠=________度.24.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垂足为A ,B ,S △AOM =8cm 2,OA=4cm ,则MB=___.25.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若28ABC S =,4DE =,8AB =,则AC =_________.26.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CAD 与∠BCF 的数量关系;(2)若点D 是BC 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 ,C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8.如图,AB AD =,AC AE =,CAE BAD ∠=∠.求证:B D ∠=∠.29.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是BC的中点,证明:∠B=∠C.30.如图,一条河流MN旁边有两个村庄A,B,AD⊥MN于D.由于有山峰阻挡,村庄B 到河边MN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河边恰好有一个地点C能到达A,B两个村庄,与A,B 的连接夹角为90°,且与A,B的距离也相等,测量C,D的距离为150m,请求出村庄B到河边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经典例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1、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 思路点拨: 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 中,∠C=90°,a=6,c=10,b= (2) 在△ABC中,∠C=90°,a=40,b=9,c= (3) 在△ABC中,∠C=90°,c=25,b=15,a=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答案】∵∠ACD=90° AD=13, CD=12 ∴AC2 =AD2-CD2 =132-122 =25 ∴AC=5 又∵∠ABC=90°且BC=3 ∴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 =52-32 =16 ∴AB= 4 ∴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2、如图,已知:在中,,, . 求:BC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 的长. 解析:作于D,则因,∴ (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 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 . 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 ∴ 又∵ (已知),∴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2、5,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A.13B.C.169D.2.(3分)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用一副反应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和外星人交谈的语言,就勾股定理本身而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A.分类思想B.方程思想C.转化D.数形结合3.(3分)一根高9m的旗杆在离地4m高处折断,折断处仍相连,此时在3.9m远处玩耍的身高为1m的小明()A.没有危险B.有危险C.可能有危险D.无法判断4.(3分)下列命题:①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5.(3分)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若两个数的差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D.如果|a|=|b|,那么a2=b26.(3分)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4,c=5B.a=1,b=,c=C.a=2,b=3,c=4D.a=7,b=24,c=257.(3分)已知二条线段的长分别为cm,cm,那么能与它们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的长是()A.1cm B.cm C.5cm D.1cm与cm 8.(3分)如图,某校攀岩墙的顶部安装了一根安全绳,让它垂到地面时比墙高多出了2米,教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8米后,发现其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如图),则此攀岩墙的高度是()A.10米B.15米C.16米D.17米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9.(3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0.(3分)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①3、4、5;②5,12,13;③3,5,7;④9,40,41;⑤10,12,13;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11.(3分)如图,把长、宽、对角线的长分别是a、b、c的矩形沿对角线剪开,与一个直角边长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右边的图形,用面积割补法能够得到的一个等式是.12.(3分)在四边形ABCD中,∠C=90°,DC=3,BC=4,AD=12,AB=1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3.(3分)已知Rt△ABC的其中两边的长为3与4,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4.(3分)如图,在△ABC中,∠ACB=90°,D是斜边AB上一点,且BC=BD.若BC =2AC=2,则AD的长为.15.(3分)如图,已知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8,则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5分,)16.(10分)在我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项目中,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将进行绿化,如图,△ABC中,AB=AC,E是AC上的一点,CE=50,BC=130,BE=120.(1)判断△A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BC的周长.17.(10分)利用下面的图形分别给出勾股定理的两种证明.18.(10分)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填表:边a、b、c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值3455121381517(2)若a+b﹣c=m,则猜想=(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不必证明).19.(11分)如图,已知AD平分∠BAC,BE∥AD,F是BE的中点,求证:AF⊥BE.20.(10分)如图,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21.(12分)如图,王大爷准备建一个蔬菜大棚,棚宽8m,高6m,长20m,棚的斜面用塑料薄膜遮盖,不计墙的厚度,请计算阳光透过的最大面积.22.(12分)问题背景: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①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2a、a(a>0),请利用图②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3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2、5,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A.13B.C.169D.【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2、5,∴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故选:A.2.(3分)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用一副反应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和外星人交谈的语言,就勾股定理本身而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A.分类思想B.方程思想C.转化D.数形结合【考点】勾股定理;数学常识.【分析】由于是用一副反应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揭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所以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故选:D.3.(3分)一根高9m的旗杆在离地4m高处折断,折断处仍相连,此时在3.9m远处玩耍的身高为1m的小明()A.没有危险B.有危险C.可能有危险D.无法判断【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BC=4>3.9,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AB=9﹣4=5,AC=4﹣1=3,由勾股定理得:BC==4>3.9,∴此时在3.9m远处耍的身高为1m的小明有危险,故选:B.4.(3分)下列命题:①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首先写出各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①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逆命题是如果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故选:C.5.(3分)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不成立的是()A.若两个数的差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为正数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D.如果|a|=|b|,那么a2=b2【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后判断正误即可.【解答】解:A、逆命题为若两个数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的差为正数,不成立,符合题意;B、逆命题为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成立,不符合题意;C、逆命题为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成立,不符合题意;D、逆命题为若a2=b2,那么|a|=|b|,成立,不符合题意.故选A.6.(3分)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4,c=5B.a=1,b=,c=C.a=2,b=3,c=4D.a=7,b=24,c=2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32+4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12+()2=()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22+32≠42,∴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72+242=252,∴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3分)已知二条线段的长分别为cm,cm,那么能与它们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的长是()A.1cm B.cm C.5cm D.1cm与cm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列出方程解即可,有第三边是斜边或者是直角边两种情况.【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列出方程解即可,有第三边是斜边或者是直角边两种情况.当第三边是斜边时,第三边==(cm),当第三边是直角边时,第三边==1(cm).故选:D.8.(3分)如图,某校攀岩墙的顶部安装了一根安全绳,让它垂到地面时比墙高多出了2米,教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8米后,发现其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如图),则此攀岩墙的高度是()A.10米B.15米C.16米D.17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题意设攀岩墙的高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为(x+2)米,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即攀岩墙的高.【解答】解:如图:设攀岩墙的高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为(x+2)米,在Rt△ABC中,BC=8米,AB2+BC2=AC2,∴x2+82=(x+2)2,解得x=15,∴AB=15.∴攀岩墙的高15米.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9.(3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或7+.【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②3和4都是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分为两种情况:①斜边是4有一条直角边是3,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是=,此时周长=3+4+=7+;②3和4都是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是=5,此时周长=3+4+5=12;综上所述,第三边的长为12或7+.故答案为:12或7+.10.(3分)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①3、4、5;②5,12,13;③3,5,7;④9,40,41;⑤10,12,13;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①②④.【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中的各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符合a2+b2=c2,则可判断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①32+42=52,②52+122=132,③32+52≠72,④92+402=412,⑤102+122≠132;所以①②④组数为边长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②④.11.(3分)如图,把长、宽、对角线的长分别是a、b、c的矩形沿对角线剪开,与一个直角边长为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右边的图形,用面积割补法能够得到的一个等式是a2+b2=c2.【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分析】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来表示这个图形的面积,从而列出等式,发现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解答】解:此图可以这样理解,有三个Rt△其面积分别为ab,ab和c2.还有一个直角梯形,其面积为(a+b)(a+b).由图形可知:(a+b)(a+b)=ab+ab+c2,整理得(a+b)2=2ab+c2,a2+b2+2ab=2ab+c2,∴a2+b2=c2.故答案为:a2+b2=c2.12.(3分)在四边形ABCD中,∠C=90°,DC=3,BC=4,AD=12,AB=1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6.【考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ADB=9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CD和△ABD的面积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BD,∵∠C=90°,DC=3,BC=4,∴由勾股定理得:BD==5,∵AB=13,AD=12,∴AD2+BD2=AB2,∴∠ADB=90°,+S△ABD=×3×4+×5×12=36.∴四边形ABCD的面积S=S△BCD故答案为:36.13.(3分)已知Rt△ABC的其中两边的长为3与4,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或7+.【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先设Rt△ABC的第三边长为x,由于4是直角边还是斜边不能确定,故应分4是斜边或x为斜边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设Rt△ABC的第三边长为x,①当4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x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x==5,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周长=3+4+5=12;②当4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x==,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周长=3+4+=7+.故答案为:12或7+.14.(3分)如图,在△ABC中,∠ACB=90°,D是斜边AB上一点,且BC=BD.若BC =2AC=2,则AD的长为﹣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由线段的差可得结论.【解答】解:∵BC=2AC=2,∴AC=1,∵∠ACB=90°,∴AB==,∵BC=BD=2,∴AD=﹣2.故答案为:﹣2.15.(3分)如图,已知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C,D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8,则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正方形A和C的面积和就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同理正方形B 和D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就等于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和C的面积和就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同理,正方形B和D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设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可得: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2×x×x=8.解得:x=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本题共计7小题,共计75分,)16.(10分)在我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项目中,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将进行绿化,如图,△ABC中,AB=AC,E是AC上的一点,CE=50,BC=130,BE=120.(1)判断△A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BC的周长.【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而分析得出答案.(2)设AB=AC=x,则AE=x﹣50,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则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AB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C2=1302=16900,BE2=1202=14400,CE2=502=2500,∴BE2+CE2=BC2=16900,∴∠BEC=90°,∴BE⊥AC,∴△ABE是直角三角形.(2)设AB=AC=x,则AE=x﹣50,由(1)可知△ABE是直角三角形,∴BE2+AE2=AB2,∴1202+(x﹣50)2=x2,解得x=169.∴△ABC的周长为AB+AC+BC=169+169+130=468.17.(10分)利用下面的图形分别给出勾股定理的两种证明.【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分析】直接利用正方形面积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而得出等式即可.【解答】证明:∵四边形HEFM的面积为:c2,四边形HEFM的面积还可以表示为:4×ab+(b﹣a)2=a2+b2,∴a2+b2=c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b)2,四边形ABCD的面积还可以表示为:4×ab+c2=c2+2ab,∴a2+b2=c2.18.(10分)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1)填表:边a、b、c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值3455121381517(2)若a+b﹣c=m,则猜想=(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不必证明).【考点】勾股数.【分析】(1)分别求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面积与周长的比即可;(2)根据求得的a+b﹣c与的值,总结其规律,写出即可;用m、c的式子表示出a、b,分别表示出其周长及面积,用面积除以周长即可完成证明.【解答】(1)解:∵S=×3×4=6,L=3+4+5=12,∴==,∴同理可得其他两空分别为2,;(2)=;证明:∵a+b﹣c=m,∴a+b=m+c,∴a2+2ab+b2=m2+2mc+c2,又∵a2+b2=c2,∴2ab=m2+2mc,∴s==m(m+2c),∴===.19.(11分)如图,已知AD平分∠BAC,BE∥AD,F是BE的中点,求证:AF⊥BE.【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先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BAD=∠CA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BA=∠BAD,∠E=∠CAD,那么∠EBA=∠E,由等角对等边得出AE=AB,又F是BE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明AF⊥BE.【解答】证明:∵AD平分∠BAC,∴∠BAD=∠CAD,∵BE∥AD,∴∠EBA=∠BAD,∠E=∠CAD,∴∠EBA=∠E,∴AE=AB,又∵F是BE的中点,∴AF⊥BE.20.(10分)如图,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上,这时梯足B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米,那么梯足将向外移多少米?【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B,BC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C的长度,根据AC =AA1+CA1即可求得CA1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A1B1C中,已知AB=A1B1,CA1即可求得CB1的长度,根据BB1=CB1﹣CB,即可求得BB2的长度.【解答】解;在直角△ABC中,已知AB=25米,BC=7米,则由勾股定理得:AC==24(米);∵AC=AA1+CA1∴CA1=24米﹣4米=20米,∵在直角△A1B1C中,AB=A1B1,且A1B1为斜边,∴由勾股定理得:CB1==15米,∴BB1=CB1﹣CB=15米﹣7米=8米;答:梯足将向外移8米.21.(12分)如图,王大爷准备建一个蔬菜大棚,棚宽8m,高6m,长20m,棚的斜面用塑料薄膜遮盖,不计墙的厚度,请计算阳光透过的最大面积.【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此题只需根据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即矩形的宽.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得,蔬菜大棚的斜面的宽度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m,所以蔬菜大棚的斜面面积为:10×20=200m2.答:阳光透过的最大面积为200平方米.22.(12分)问题背景: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①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2a、a(a>0),请利用图②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分析】(1)利用△ABC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先作出以a、2a为直角边的三角形的斜边,再根据勾股定理和网格结构作出2a、a的长度,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三角形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3×3﹣×1×2﹣×1×3﹣×2×3【解答】解:(1)S△ABC=9﹣1﹣﹣3=9﹣5.5=3.5;故答案为:3.5;(2)△ABC如图所示,S△ABC=2a•4a﹣×2a•a﹣×2a•2a﹣×4a•a =8a2﹣a2﹣2a2﹣2a2=3a2.。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说法不能推出△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B.C. ∠A=∠B=∠CD. ∠A=2∠B=2∠C【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对于A,变形可得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故A不符合题意;对于B,对等式变形,可得即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故B 不符合题意;对于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C符合题意;对于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求得∠A=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如果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在两条垂直相交的道路上,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摩托车相遇后又分别向北向东驶去,若自行车与摩托车每秒分别行驶7.5米、10米,则10秒后两车相距()米A. 55B. 103C. 125D. 153【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画出简单示意图,如图所示,假设10秒后自行车和摩托车分别到达点A、点B,∵自行车的速度是7.5米/秒∴ 10秒后自行车走了7.5×10=75米,即OA=75,∵摩托车的速度是10米/秒∴ 10秒后摩托车走了10×10=100米,即OB=100∵两条道路垂直,∴米.即10秒后,两车相距125米.故选C.3.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A. 12米B. 13米C. 14米D. 15米【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AB=13米,BC=5米,根据勾股定理AC===12米。
故选A.4. 如图,是2002年8月北京地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我国古代的数学家赵爽为证明所作的“弦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那么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积等于()A. 12B. 20C. 24D. 10【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x,y.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解方程组得:xy=24,即两直角边的积等于24,故选C.5.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它的面积为()A. B. 18 C. 36 D.【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高线即中线,故D为BC中点,∵AB=6,∴BD=3,∴∴等边△ABC的面积故选A.点睛: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6. 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A. 12cmB. 10cmC. 8cmD. 6cm【答案】D【解析】解:如图:AB=AC=10cm,BC=16cm,作AD⊥BC于点D,则有,在Rt△ABD中,,故选A。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里的水深为()A. 1.5米B. 2米C. 2.5米D. 1米2.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S1、S2、S3;如图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三边长为半径向外作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分别为S4、S5、S6.其中S1=16,S2=45,S5=11,S6=14,则S3+S4等于()A. 86B. 64C. 54D. 483.如图表示的是一个十字路口,O是两条公路的交点,点A、B、C、D表示的是公路上的四辆车,若OC=8 cm,AC=17 cm,AB=5 cm,BD=10m,则C,D两辆车之间的距离为()A. 5 mB. 4 mC. 3 mD. 2 m4.如图是由三个棱长均为1的正方体箱子堆积而成的几何体,在底端的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顶端的顶点B处的食物,则它沿该几何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程等于()A.B. 2+1C.D. 55.如图,长方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 cm,高AB=60 cm,水深为AE=40 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 cm;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处吃鱼饵,则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A. 40 cmB. 60 cmC. 80 cmD. 100 cm6.三角形三边长为6、8、10,那么最长边上的高为()A. 6B. 4.5C. 4.8D. 87.如图,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 m,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的距离为7 m,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 m,同时梯子的顶端B下降至B′,那么BB′()A.小于1 mB.大于1 mC.等于1 mD.小于或等于1 m8.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 m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m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A. 5 mB. 12 mC. 13 mD. 18 m二、填空题9.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120,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11.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3个半圆,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5、9,则△ABC________直角三角形.(填“是”或“不是”)12.如图,AD=8,CD=6,∠ADC=90°,AB=26,BC=24,该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13.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不仅最早对勾股定理进行了证明,而且创制了“勾股圆方图”,开创了“以形证数”的思想方法.在图1中,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如果把它的各边分别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A1B1C1D1,则正方形A1B1C1D1的面积为________;再把正方形A1B1C1D1的各边分别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A2B2C2D2(如图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的正方形AnBnCnDn的面积为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n为正整数).1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于A,AB=8,AD=8,BC=7,CD=2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15.如图,以直角△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4,S2=8,则S3=________.16.在△ABC中,已知AB=BC=CA=4 cm,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 运动,速度为1 cm/s;点Q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 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当x=__________,△BPQ是直角三角形.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9 m,CD=12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18.如图,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方向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全速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沿那个方向航行吗?19.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20.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至县政府在广场树立公益广告牌,如图所示,为固定广告牌,在两侧加固钢缆,已知钢缆底端D距广告牌立柱距离CD为3米,从D点测得广告牌顶端A点和底端B点的距离分别是5米和3米.(1)求公益广告牌的高度AB;(2)求∠BDC的度数.21.阅读与应用: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任务:(1)上面周公与商高的这段对话,反映的数序原理在数学上叫做__________定理;(2)请你利用以上数学原理解决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求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尺.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设水深为h米,则红莲的高(h+1)米,且水平距离为2米,则(h+1)2=22+h2,解得h=1.5.故选A.2.【答案】C【解析】如图1,S1=AC2,S2=AB2,S3=BC2,∵BC2=AB2-AC2,∴S2-S1=S3,如图2,S4=S5+S6,∴S3+S4=45-16+11+14=54.故选C.3.【答案】D【解析】在Rt△AOC中,∵OA2+OC2=AC2,∴OA===15(m),∴OB=OA+AB=20 m,在Rt△BOD中,∵BD2=OB2+OD2,∴OD===10(m),∴CD=OD-OC=2 m,故选D.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故选A.5.【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连接A′G交BC与点Q,小虫沿着A→Q→G的路线爬行时路程最短.在直角△A′EG中,A′E=80 cm,EG=60 cm,∴AQ+QG=A′Q+QG=A′G==100 cm.∴最短路线长为100 cm.故选D.6.【答案】C【解析】∵62+82=10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为6×8÷10=4.8.故选C.7.【答案】A【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因为OA=2,OB=7,由勾股定理,得AB=,由题意可知AB=A′B′=,又OA′=3,根据勾股定理得OB′=,∴BB′=7-<1.故选A.8.【答案】D【解析】旗杆折断后,落地点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12 m,旗杆离地面5 m折断,且旗杆与地面是垂直的,所以折断的旗杆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折断的旗杆为=13 m,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度为13 m+5 m=18 m.故选D.9.【答案】6【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另一直角边长为=4.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3×4=6.10.【答案】480【解析】设三边的长是5x,12x,13x,则5x+12x+13x=120,解得x=4,则三边长是20,48,52.∵202+482=52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20×48=480.11.【答案】是【解析】由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3个半圆,它们的面积分别为4、5、9,得BC2+AC2=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12.【答案】96【解析】连接AC,在Rt△ACD中,AD=8,CD=6,∴AC===10,在△ABC中,∵AC2+BC2=102+242=26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为S△ABC-S△ACD=×10×24-×6×8=96.13.【答案】55n【解析】已知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把它的各边延长一倍后,△AA1B1的面积是1,新正方形A1B1C1D1的面积是5,从而正方形A2B2C2D2的面积为5×5=25=52,…正方形AnBnCnDn的面积为5n.14.【答案】84+96【解析】连接BD,∵AB⊥AD,∴∠A=90°,∴BD=24,∵BC2+BD2=72+242=625=252=CD2,∴△CBD为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S△ABD+S△BCD=×8×8+×24×7=96+84.15.【答案】12【解析】∵△ABC直角三角形,∴BC2+AC2=AB2,∵S1=BC2,S2=AC2,S3=AB2,S1=4,S2=8,∴S3=S1+S2=12.16.【答案】2或【解析】根据题意,得BP=t cm,CQ=2t cm,BQ=(8-2t) cm,若△BPQ是直角三角形,则∠BPQ=90°或∠BQP=90°,①当∠BPQ=90°时,Q在A点,CQ=CA=4 cm,4÷2=2(s);②当∠BQP=90°时,∵∠B=60°,∴∠BPQ=90°-60°=30°,∴BQ=BP,即8-2t=t,解得t=,故当t=2或秒时,△BPQ是直角三角形.17.【答案】解连接AC,则在Rt△ADC中,AC2=CD2+AD2=122+92=225,∴AC=15,在△ABC中,AB2=1521,AC2+BC2=152+362=1521,∴AB2=AC2+BC2,∴∠ACB=90°,∴S△ABC-S△ACD=AC·BC-AD·CD=×15×36-×12×9=270-54=216.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16平方米.【解析】连接AC,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ACD,△ABC为直角三角形,可求出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此块地的面积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18.【答案】解BM=8×2=16海里,BP=15×2=30海里,在△BMP中,BM2+BP2=256+900=1156,PM2=1156,BM2+BP2=PM2,∴∠MBP=90°,180°-90°-60°=30°,故乙船沿南偏东30°方向航行.【解析】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BM,BP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MBP=90°,进一步即可求解.19.【答案】解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故152-x2=132-(14-x)2,解之得x=9.∴AD=12.∴S△ABC=BC·AD=×14×12=84.【解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AD2的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0.【答案】解(1)在直角三角形ADC中,AC ===4(m),在直角三角形BDC中,BC ===3(m),故AB=AC-BC=1(米),答:公益广告牌的高度AB的长度为1 m;(2)∵在直角三角形BDC中,BC=CD=3 m,∴△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45°.【解析】(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得出BC的长即可得出AB的长;(2)利用已知结合(1)中所求得出△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答案.21.【答案】解(1)上面周公与商高的这段对话,反映的数序原理在数学上叫做勾股定理;故答案是勾股;(2)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为=25(尺).答: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25尺.【解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概念填空;(2)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应用》练习题-附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台阶上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要( )A.4米B.5米C.6米D.7米2.某工程的测量人员在规划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土地时,在BC上有一处古建筑D,使得BC 的长不能直接测出,工作人员测得AB=130米,AD=120米,BD=50米,在测出AC=150米后,测量工具坏了,使得DC的长无法测出,请你想办法求出BC的长度为( )A.90米B.120米C.140米D.150米3.《九章算术》第九章有如下题目,原文: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与垣齐.引木却行一尺,其木至地.问木长几何?译文是:今有墙高1丈,倚木杆于墙.使木杆之上端与墙平齐.牵引木杆下端退行1尺,则木杆(从墙上)滑落至地上.间木杆长是多少?(1丈=10尺,1尺=10寸)( )A.5尺5寸B.1丈1尺C.5丈5寸D.5丈5尺4.如图,长方形OABC的边OA长为2,边AB长为1,OA在数轴上,以原点O为圆心,对角线O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正半轴于一点,则这个点表示的实数是( )A.2.5B.2 2C. 3D. 55.如图,小明在广场上先向东走1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西走20米,又向南走40米,再向东走70米.则小明到达的终止点与原出发点的距离是( )A.90米B.100米C.120米D.150米6.如图,有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灯A装在门上方离地高4.5 m的墙上,任何东西只要移至距该灯5 m及5 m以内时,灯就会自动发光,请问一个身高1.5 m的学生要走到离墙多远的地方灯刚好发光?( )A.4 mB.3 mC.5 mD.7 m7.如图,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尺,则水深是( )尺A.3.5B.4C.4.5D.58.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 )A.12 mB.13 mC.16 mD.17 m9.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A. 3B. 5C. 6D.710.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 )A.32B.43C.53D.8511.如图,已知线段BC,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12BC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E、F两点,连接CE,过点E作射线BA,若∠CEA=60°,CE=4,则△BCE的面积为( )A.4B.4 3C.8D.8 312.如图,圆柱形纸杯高8 cm,底面周长为12 cm,在纸杯内壁离杯底2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一只蚂蚁正好在纸杯外壁,离杯上沿2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3 B.6 2 C.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二、填空题13.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BAC=60°,点C在点B的正西方向,海岛B与灯塔C之间的距离是海里.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2)到原点的距离是.15.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7 cm和4 cm的三角尺,斜边长应为 cm.16.如图,A,B,C,D为四个养有珍稀动物的小岛,连线代表连接各个小岛的晃桥(各岛之间也可以通过乘船到达),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如果黄芳同学想从A岛到C岛,则至少要经过________米.17.某快递公司要在街道旁设立一个派送还点,向A、B两居民区投送快递,派送点应该设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快递员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为x轴,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得坐标A(﹣2,2)、B(6,4),则派送点的坐标是.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2,1),点A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O是等腰三角形时,点A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一棵36米高的树被风刮断了,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求折断处的高度AB.20.如图,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21.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5003m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22.如图,∠AOB=90°,OA=45cm,OB=15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23.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6,BD=8,求ED的长.24.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BAD=90°,AB=2,AC=11,求BC的长.25.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m.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参考答案1.D2.C3.C4.D5.B.6.A.7.C8.D.9.B.10.A11.B.12.C.13.答案为:30 3.14.答案为:3.15.答案为:65.16.答案为:370.17.答案为:(23,0).18.答案为:A(4,0),(5,0),(﹣5,0).19.解:设AB=x米,则AC=(36﹣x)米∵AB⊥BC∴AB2+BC2=AC2∴x2+242=(36﹣x)2.∴x=10∴折断处的高度AB是10米.20.解:如图,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BC=3000(米).3000÷20=150米/秒=540千米/小时.所以飞机每小时飞行540千米.21.解:(1)过B点作BE∥AD如图,∴∠DAB=∠ABE=60°.∵30°+∠CBA+∠ABE=180°∴∠CBA=90°.即△ABC为直角三角形.由已知可得:BC=500 m,AB=500 3 m由勾股定理可得:AC2=BC2+AB2所以AC=1 000(m);(2)在Rt△ABC中,∵BC=500 m,AC=1 000 m∴∠CAB=30°∵∠DAB=60°∴∠DAC=30°.即点C在点A的北偏东30°的方向.22.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即BC=CA设AC为x,则OC=45﹣x由勾股定理可知OB2+OC2=BC2又∵OA=45,OB=15把它代入关系式152+(45﹣x)2=x2解方程得出x=25(cm).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25cm.23.(1)证明:∵△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C,EC=DC,∠B=∠CAB=45°,∠ACE=∠BCD=90°﹣∠ACD在△ACE和△BCD中∴△ACE ≌△BCD(SAS);(2)解:∵△ACE ≌△BCD∴∠CAE =∠B ,AE =BD =8∵∠CAB =∠B =45°∴∠EAD =45°+45°=90°在Rt △EAD 中,由勾股定理得:ED =10.24.解:延长AD 至点E ,使AD =ED ,连结CE.∵D 是BC 的中点,∴BD =CD.在△ABD 和△ECD 中∵⎩⎨⎧AD =ED ,∠ADB =∠EDC ,BD =CD ,∴△ABD ≌△ECD(SAS)∴EC =AB = 2∴∠CED =∠BAD =90°.在Rt △AEC 中,∵AE 2=AC 2﹣EC 2∴AE =(11)2-(2)2=3∴AD =12AE =32. 在Rt △ABD 中,∵BD 2=AB 2+AD 2∴BD =172∴BC =2BD =17.25.解:作AB⊥MN,垂足为B在 RtΔABP中,∵∠ABP=90°,∠APB=30°, AP=160∴ AB=12AP=80∵点 A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100m∴这所中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如图,假设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到点C处学校开始受到影响那么AC=100(m)由勾股定理得: BC2=1002﹣802=3600∴ BC=60.同理,拖拉机行驶到点D处学校开始脱离影响那么AD=100(m),BD=60(m)∴CD=120(m).拖拉机行驶的速度为:18km/h=5m/s,t=120m÷5m/s=24s.答:拖拉机在公路 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24秒.。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8米B.10米C.12米D.14米2.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0,40,50 B.7,12,13 C.5,9,12 D.3,4,63.△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 sin A=a B.b cos B=c C.a tan A=b D.c tan B=b4.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2,3,4 D.1,,3 5.a、b、c是△ABC的∠A、∠B、∠C的对边,且a:b:c=1::,则cos B的值为()A.B.C.D.6.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A.12m B.13m C.16m D.17m7.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B.1,,C.6,7,8 D.2,3,48.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a 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A.6 B.8 C.10 D.129.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A.1种B.2种C.3种D.4种二、填空题(共8小题)10.已知A,B,C三地位置如图所示,∠C=90°,A,C两地的距离是4km,B,C两地的距离是3km,则A,B两地的距离是km;若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方向.11.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建设速度、单日租骑量等四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公共自行车车桩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AB⊥AD,AD⊥DC,点B,C在EF上,EF∥HG,EH⊥HG,AB=80cm,AD=24cm,BC=25cm,EH=4cm,则点A到地面的距离是cm.12.如图是根据某公园的平面示意图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园的入口位于坐标原点O,古塔位于点A(400,300),从古塔出发沿射线OA方向前行300m是盆景园B,从盆景园B 向左转90°后直行400m到达梅花阁C,则点C的坐标是.13.如图,小明从A地沿北偏东60°方向走2千米到B地,再从B地正南方向走3千米到C 地,此时小明距离A地千米(结果可保留根号).1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米.15.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米,小聪身高AB为1.7米,则这棵树的高度=米.16.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AM=4米,AB=8米,∠MAD=45°,∠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17.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度.三、解答题(共8小题)18.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19.“为了安全,请勿超速”.如图,一条公路建成通车,在某直线路段MN限速60千米/小时,为了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在公路MN旁设立了观测点C,从观测点C测得一小车从点A到达点B行驶了5秒钟,已知∠CAN=45°,∠CBN=60°,BC=200米,此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20.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九年级数学活动小组进行了测试汽车速度的实验,如图,先在笔直的公路l旁选取一点A,在公路l上确定点B、C,使得AC⊥l,∠BAC=60°,再在AC上确定点D,使得∠BDC=75°,测得AD=40米,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是50千米/时,若测得某校车从B到C匀速行驶用时10秒,问这辆车在本路段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21.如图,一根长6米的木棒(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与地面的倾斜角(∠ABO)为60°.当木棒A端沿墙下滑至点A′时,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至点B′.(1)求OB的长;(2)当AA′=1米时,求BB′的长.22.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这楼起码20层!”小华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1)楼高多少米?(2)若每层楼按3米计算,你支持小明还是小华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1.41,≈2.24)23.如图,修公路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想在小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为了使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C在AB的延长线上,设想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L,过点B作一直线(在山的旁边经过),与L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5°,BD =800米,求直线L上距离D点多远的C处开挖?(≈1.414,精确到1米)24.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A坐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km,BC=20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4.6)(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km/h,为了最短时间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该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25.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1)当△ABC三边分别为6、8、9时,△ABC为三角形;当△ABC三边分别为6、8、11时,△ABC为三角形.(2)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3)判断当a=2,b=4时,△ABC的形状,并求出对应的c的取值范围.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8米B.10米C.12米D.14米【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解答】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0m,小树高为CD=4m,过C点作CE⊥AB于E,则EBDC是矩形,连接AC,∴EB=4m,EC=8m,AE=AB﹣EB=10﹣4=6m,在Rt△AEC中,AC==10m,故选:B.2.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30,40,50 B.7,12,13 C.5,9,12 D.3,4,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这个就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302+402=502,∴该三角形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B、∵72+122≠13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C、∵52+92≠12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32+42≠6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A.3.△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 sin A=a B.b cos B=c C.a tan A=b D.c tan B=b【分析】由于a2+b2=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正确选项.【解答】解:∵a2+b2=c2,∴△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A、sin A=,则c sin A=a.故本选项正确;B、cos B=,则cos Bc=a.故本选项错误;C、tan A=,则=b.故本选项错误;D、tan B=,则a tan B=b.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4.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2,3,4 D.1,,3【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正确;C、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12+()2=3≠3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B.5.a、b、c是△ABC的∠A、∠B、∠C的对边,且a:b:c=1::,则cos B的值为()A.B.C.D.【分析】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余弦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a:b:c=1::,∴b=a,c=a,∴a2+b2=a2+(a)2=3a2=c2,∴△ABC是直角三角形,∠C=90°,∴cos B===.故选:B.6.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A.12m B.13m C.16m D.17m【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可得AC=AD=x,AB=(x﹣2)m,BC =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解答】解:设旗杆高度为x,则AC=AD=x,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即(x﹣2)2+82=x2,解得:x=17,即旗杆的高度为17米.故选:D.7.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B.1,,C.6,7,8 D.2,3,4【分析】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B.8.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a 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A.6 B.8 C.10 D.12【分析】MN表示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只要满足AM+NB的值最小即可.过A作直线a的垂线,并在此垂线上取点A′,使得AA′=MN,连接A'B,则A'B与直线b 的交点即为N,过N作MN⊥a于点M.则A'B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其值.【解答】解:过A作直线a的垂线,并在此垂线上取点A′,使得AA′=4,连接A′B,与直线b交于点N,过N作直线a的垂线,交直线a于点M,连接AM,过点B作BE⊥AA′,交射线AA′于点E,如图.∵AA′⊥a,MN⊥a,∴AA′∥MN.又∵AA′=MN=4,∴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AM=A′N.由于AM+MN+NB要最小,且MN固定为4,所以AM+NB最小.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M+NB的最小值为A′B.∵AE=2+3+4=9,AB=,∴BE==,∵A′E=AE﹣AA′=9﹣4=5,∴A′B==8所以AM+NB的最小值为8.故选:B.9.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A.1种B.2种C.3种D.4种【分析】如图所示,找出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出最短路程如图所示,最短路程长为+1=2+1,则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3种,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10.已知A,B,C三地位置如图所示,∠C=90°,A,C两地的距离是4km,B,C两地的距离是3km,则A,B两地的距离是 5 km;若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正北方向.【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来求AB的长度.由于∠C=90°,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 地在C地的正北方向.【解答】解:∵∠C=90°,A,C两地的距离是4km,B,C两地的距离是3km,∴AB===5(km).又∵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正北方向.故答案是:5;正北.11.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建设速度、单日租骑量等四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公共自行车车桩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AB⊥AD,AD⊥DC,点B,C在EF上,EF∥HG,EH⊥HG,AB=80cm,AD=24cm,BC=25cm,EH=4cm,则点A到地面的距离是cm.【分析】分别过点A作AM⊥BF于点M,过点C作CN⊥AB于点N,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N 的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AM⊥BF于点M,过点C作CN⊥AB于点N,∵AD=24cm,则NC=24cm,∴BN===7(cm),∵∠AMB=∠CNB=90°,∠ABM=∠CBN,∴△BNC∽△BMA,∴=,∴=,则:AM==,故点A到地面的距离是:+4=(m).故答案为:.12.如图是根据某公园的平面示意图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园的入口位于坐标原点O,古塔位于点A(400,300),从古塔出发沿射线OA方向前行300m是盆景园B,从盆景园B 向左转90°后直行400m到达梅花阁C,则点C的坐标是(400,800).【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OD≌△ACB(SAS),进而得出C,A,D也在一条直线上,求出CD的长即可得出C点坐标.【解答】解:连接AC,由题意可得:AB=300m,BC=400m,在△AOD和△ACB中∵,∴△AOD≌△ACB(SAS),∴∠CAB=∠OAD,∵B、O在一条直线上,∴C,A,D也在一条直线上,∴AC=AO=500m,则CD=AC+AD=800m,∴C点坐标为:(400,800).故答案为:(400,800).13.如图,小明从A地沿北偏东60°方向走2千米到B地,再从B地正南方向走3千米到C 地,此时小明距离A地千米(结果可保留根号).【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得出BD,A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B=2,∠B=60°,则BD=AB cos60°=1(km),AD=AB sin60°=(km),故DC=2km,则AC===(km).故答案为:.1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10 米.【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解答】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2m,小树高为CD=6m,过C点作CE⊥AB于E,则四边形EBDC是矩形,连接AC,∴EB=6m,EC=8m,AE=AB﹣EB=12﹣6=6(m),在Rt△AEC中,AC==10(m).故小鸟至少飞行10m.故答案为:10.15.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米,小聪身高AB为1.7米,则这棵树的高度= 4.7 米.【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AD的长,在Rt△A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D的长,由CE=CD+D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题意,易知∠CAD=30°,∠CDA=90°,AD=3,CE⊥BE,DE=AB=1.7米,∴tan∠CAD=,∴CD=×3=3,∴CE=3+1.7=4.7(米).即这棵树的高度为4.7米.故答案为:4.7.16.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AM=4米,AB=8米,∠MAD=45°,∠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 2.9 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分析】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M=AM=4m,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C2+MB2=(2MC)2,代入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M=4米,∠MAD=45°,∴DM=4m,∵AM=4米,AB=8米,∴MB=12米,∵∠MBC=30°,∴BC=2MC,∴MC2+MB2=(2MC)2,MC2+122=(2MC)2,∴MC=4,则DC=4﹣4≈2.9(米),故答案为:2.9.17.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135 度.【分析】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EBE′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BEE′=∠BE′E =45°,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连接EE′∵△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EBE′是直角,∴△EBE′是直角三角形,∵△ABE与△CE′B全等∴BE=BE′=2,∠AEB=∠BE′C∴∠BEE′=∠BE′E=45°,∵EE′2=22+22=8,AE=CE′=1,EC=3,∴EC2=E′C2+EE′2,∴△EE′C是直角三角形,∴∠EE′C=90°,∴∠AEB=135°.故答案为:135.三、解答题(共8小题)18.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分析】(1)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即可;(2)根据题意可知,图中AB=50m,AD⊥BC,且BD=CD,∠AOD=30°,OA=80m;再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1)过点A作AD⊥ON于点D,∵∠NOM=30°,AO=80m,∴AD=40m,即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为40米;(2)由图可知:以50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ON于B,C两点,AD⊥BC,BD=CD=BC,OA=80m,∵在Rt△AOD中,∠AOB=30°,∴AD=OA=×80=40m,在Rt△ABD中,AB=50,AD=40,由勾股定理得:BD===30m,故BC=2×30=60米,即重型运输卡车在经过BC时对学校产生影响.∵重型运输卡车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即=300米/分钟,∴重型运输卡车经过BC时需要60÷300=0.2(分钟)=12(秒).答: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为12秒.19.“为了安全,请勿超速”.如图,一条公路建成通车,在某直线路段MN限速60千米/小时,为了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在公路MN旁设立了观测点C,从观测点C测得一小车从点A到达点B行驶了5秒钟,已知∠CAN=45°,∠CBN=60°,BC=200米,此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BH,CH,AB的长进而求出汽车的速度,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此车没有超速.理由:过C作CH⊥MN,∵∠CBN=60°,BC=200米,∴CH=BC•sin60°=200×=100(米),BH=BC•cos60°=100(米),∵∠CAN=45°,∴AH=CH=100米,∴AB=100﹣100≈73(m),∵60千米/小时=m/s,∴=14.6(m/s)<≈16.7(m/s),∴此车没有超速.20.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九年级数学活动小组进行了测试汽车速度的实验,如图,先在笔直的公路l旁选取一点A,在公路l上确定点B、C,使得AC⊥l,∠BAC=60°,再在AC上确定点D,使得∠BDC=75°,测得AD=40米,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是50千米/时,若测得某校车从B到C匀速行驶用时10秒,问这辆车在本路段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证明△BCD≌△BED,在Rt△ADE中求出DE,继而得出CD,计算出AC的长度后,在Rt△ABC中求出BC,继而可判断是否超速.【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CDB=75°,∴∠CBD=15°,∠EBD=15°,在Rt△CBD和Rt△EBD中,∵,∴△CBD≌△EBD,∴CD=DE,在Rt△ADE中,∠A=60°,∴∠ADE=30°,AD=40米,则AE=AD=20米,∴DE==20米,∴AC=AD+CD=AD+DE=(40+20)米,在Rt△ABC中,∵∠A=60°,∴∠ABC=30°,∴AB=2AC=80+40,∴BC==(40+60)米,则速度==4+6≈12.92米/秒,∵12.92米/秒=46.512千米/小时,∴该车没有超速.21.如图,一根长6米的木棒(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与地面的倾斜角(∠ABO)为60°.当木棒A端沿墙下滑至点A′时,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至点B′.(1)求OB的长;(2)当AA′=1米时,求BB′的长.【分析】(1)由已知数据解直角三角形AOB即可;(2)首先求出OA的长和OA′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AB=6,∠ABO=60°,∠AOB=90°,在Rt△AOB中,∵cos∠ABO=,∴OB=AB cos∠ABO=6cos60°=3米,∴OB的长为3米;(2)根据题意可知A′B′=AB=6米,在Rt△AOB中,∵sin∠ABO=,∴OA=AB sin∠ABO=6sin60°=9米,∵OA′=OA﹣AA′,AA′=1米,∴OA′=8米,在Rt△A′OB′中,OB′=2米,∴BB′=OB′﹣OB=(2﹣3)米.22.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这楼起码20层!”小华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1)楼高多少米?(2)若每层楼按3米计算,你支持小明还是小华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1.41,≈2.24)【分析】(1)设楼高为x,则CF=DE=x,在Rt△ACF和Rt△DEB中分别用x表示AC、BD 的值,然后根据AC+CD+BD=150,求出x的值即可;(2)根据(1)求出的楼高x,然后求出20层楼的高度,比较x和20层楼高的大小即可判断谁的观点正确.【解答】解:(1)设楼高为x米,则CF=DE=x米,∵∠A=30°,∠B=45°,∠ACF=∠BDE=90°,∴AC=x米,BD=x米,∴x+x=150﹣10,解得x==70(﹣1)(米),∴楼高70(﹣1)米.(2)x=70(﹣1)≈70(1.73﹣1)=70×0.73=51.1米<3×20米,∴我支持小华的观点,这楼不到20层.23.如图,修公路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想在小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为了使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C在AB的延长线上,设想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L,过点B作一直线(在山的旁边经过),与L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5°,BD =800米,求直线L上距离D点多远的C处开挖?(≈1.414,精确到1米)【分析】首先证明△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D2+BC2=BD2,然后再代入BD=800米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CD⊥AC,∴∠ACD=90°,∵∠ABD=135°,∴∠DBC=45°,∴∠D=45°,∴CB=CD,在Rt△DCB中:CD2+BC2=BD2,2CD2=8002,CD=400≈566(米),答:直线L上距离D点566米的C处开挖.24.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A坐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km,BC=20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4.6)(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km/h,为了最短时间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该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分析】(1)过点C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点,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即可;(2)分别求得乘车时间,然后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过点C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点,∵∠ABC=120°,BC=20,∴BE=10,在△ACE中,∵AC2=8100+300,∴;(2)乘客车需时间(小时);乘列车需时间(小时);∴选择城际列车.25.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探究△ABC的形状(按角分类).(1)当△ABC三边分别为6、8、9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BC三边分别为6、8、11时,△ABC为钝角三角形.(2)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3)判断当a=2,b=4时,△ABC的形状,并求出对应的c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两直角边为6、8时的斜边的值,然后作出判断即可;(2)根据(1)中的计算作出判断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出最长边c点的最大值,然后得到c的取值范围,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解.【解答】解:(1)两直角边分别为6、8时,斜边==10,∴△ABC三边分别为6、8、9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BC三边分别为6、8、11时,△ABC为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锐角;钝角;(2)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3)∵c为最长边,2+4=6,∴4≤c<6,a2+b2=22+42=20,①a2+b2>c2,即c2<20,0<c<2,∴当4≤c<2时,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a2+b2=c2,即c2=20,c=2,∴当c=2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a2+b2<c2,即c2>20,c>2,∴当2<c<6时,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试卷含解析答案(第十七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7·临沂期中)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8cm,9cm,10cmB.cm,cm,cmC.1cm,2cm,cmD.6cm,7cm,8cm【解析】选C.A.∵82+92≠10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12+()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2.(2017·瑶海区期中)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x,那么以x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13B.5C.13或5D.4【解析】选C.当2和3都是直角边时,则x2=4+9=13;当3是斜边时,则x2=9-4=5.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若a=b,则|a|=|b|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C.若a=0,则ab=0D.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析】选D.A的逆命题是若|a|=|b|,则a=b.假命题;B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命题;C的逆命题是若ab=0,则a=0.假命题;D的逆命题是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边相等.真命题.4.(2017·淮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 )A.5B.6C.7D.25【解析】选A.如图,在Rt△ABC中,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5.已知两条线段长分别为3,4,那么能与它们组成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线段长是( ) A.5 B.C.5或D.不能确定【解析】选C.当第三条线段为直角边时,4为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为=;当第三条线段为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得第三边长为=5.6.(2017·湖州中考)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不是小明拼成的那副图是( )【解析】选C.设③中直角边的长为1,则①的斜边的长为2,在C中,⑦斜边的长为2,④的短边的长为1,而2≠3,故C错误.7.如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AC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6cm,点P是母线BC上一点且PC=BC.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是( )A.cmB.5 cmC.3cmD.7 cm【解析】选B.画出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的最短距离为线段AP的长.在Rt△ACP中,AC==3(cm),PC=BC=4cm,所以AP==5(cm).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8.写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交换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即可得到它的逆命题.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9.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5)2+(b-12)2+|c-13|=0,则△ABC是__________三角形.【解析】∵(a-5)2+(b-12)2+|c-13|=0,∴a=5,b=12,c=13,∵52+122=132,∴△ABC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10.如图,在△ABC中,∠C=90°,则BC=________.【解析】由勾股定理得,BC==4.答案:411.(2017·邵阳中考)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现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将a=1,b=2,c=代入得S==1.答案:112.(2017·武汉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2,∠BAC=120°,点D,E都在边BC上,∠DAE=60°.若BD=2CE,则DE的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将△ABD沿AD翻折得△AFD,可证△ACE≌△AFE,∴BD=DF,CE=EF,∠AFD=∠B=30°,∠AFE=∠C=30°,∴∠DFE=60°,作EH⊥DF于H,设BD=2CE=4x,则EF=2x,DF=4x,FH=x,EH=x,DE2=DH2+EH2,∵在△ABC中,AB=AC=2,∠BAC=120°,易得BC=6,∴(6-6x)2=(3x)2+(x)2,解得:x1=,x2=(舍去),∴DE=6-6x=3-3.答案:3-3三、解答题(共47分)13.(10分)(2017·河北区模拟)如图,在△ABC中,AD⊥BC,∠B=45°,∠C=30°,AD=1,求△ABC的周长.【解题指南】先根据题意得出AD=BD,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在Rt△ADC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及C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析】∵AD⊥BC,∴∠ADB=∠ADC=90°.在Rt△ADB中,∵∠B+∠BAD=90°,∠B=45°,∴∠B=∠BAD=45°,∴AB=BD=1,AB=.在Rt△ADC中,∵∠C=30°,∴AC=2AD=2,∴CD=,BC=BD+CD=1+,∴AB+AC+BC=++3.【变式训练】(2017·武城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C=60°,AB=14,AC=10,求BC的长.【解析】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在Rt△ACD中,AC=10,∠C=60°,∴CD=AC=5,AD=5,∵AB=14,∴BD==11,∴BC=CD+BD=16.14.(12分)(2017·岱岳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D=12, CD=9,AB=25,BC=2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析】连接AC,在△ADC中,∵∠D=90°,AD=12,CD=9,∴AC==15,S△ADC=AD·CD=×12×9=54,在△ABC中,∵AC=15,AB=25,BC=20,∴BC2+AC2=AB2,∴△ACB是直角三角形,∴S△ACB=AC·BC=×15×20=150.∴S四边形ABCD=S△ABC+S△ACD=150+54=204.15.(12分)一个直立的火柴盒在桌面上倒下,启迪人们发现了勾股定理的一种新的验证方法.如图,火柴盒的一个侧面ABCD倒下到AB′C′D′的位置,连接CC′,设AB=a,BC=b,AC=c,请利用四边形BCC′D′的面积验证勾股定理.【解析】∵四边形BCC′D′为直角梯形,∴S梯形BCC′D′=(BC+C′D′)·BD′=.∵Rt△ABC≌Rt△AB′C′,∴∠BAC=∠B′AC′,∴∠CAC′=∠CAB′+∠B′AC′=∠CAB′+∠BAC=90°.∴S梯形BCC′D′=S△ABC+S△CAC′+S△D′AC′=ab+c2+ab=,即=,整理,得a2+b2=c2.16.(13分)小强家有一块三角形菜地,量得两边长分别为40m,50m,第三边上的高为30m.请你帮小强计算这块菜地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解题指南】要求面积,则要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画出草图.此题需分两种情况讨论:(1)若∠ACB为钝角时,作BD⊥AC交AC的延长线于D;(2)若∠ACB为锐角时,作BD⊥AC交AC于D.两种情况下,分别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BC的高,则面积可求.【解析】分两种情况:(1)如图,当∠ACB为钝角时,∵BD是高,∴∠ADB=90°.在Rt△BCD中,BC=40,BD=30,∴CD===10.在Rt△ABD中,AB=50,∴AD==40.∴AC=AD-CD=40-10,∴S△ABC=AC·BD=×(40-10)×30=(600-150)(m2).(2)当∠ACB为锐角时,∵BD是高,∴∠ADB=∠BDC=90°,在Rt△ABD中,AB=50,BD=30, ∴AD==40.同理CD===10,∴AC=AD+CD=(40+10),∴S△ABC=AC·BD=×(40+10)×30=(600+150)m2,综上所述:S△ABC=(600±150)m2.。
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2,3,4 D.1,,3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1.5,b=2,c=3 B.a=7,b=24,c=25C.a=6,b=8,c=10 D.a=3,b=4,c=53.△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4.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A.B.C.D.5.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A.4 B.6 C.16 D.55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7.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A.5 B.C.D.5或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90°B.60°C.45°D.30°9.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10.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12≤a≤13 B.12≤a≤15 C.5≤a≤12 D.5≤a≤1311.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 B.26 C.47 D.9412.以下是甲、乙两人证明+≠的过程:(甲)因为>=3,>=2,所以+>3+2=5且=<=5所以+>5>故+≠(乙)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股长分别为、利用商高(勾股)定理()2+()2=15+8得斜边长为因为、、为此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故+≠对于两人的证法,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14.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cm.1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米.16.在△ABC中,∠C=90°,AB=7,BC=5,则边AC的长为.17.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米,小聪身高AB为1.7米,则这棵树的高度=米.18.如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米的地毯.19.如图,OP=1,过P作PP1⊥OP,得OP1=;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2=.20.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三.解答题(共6小题)21.一架梯子AB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4米吗?为什么?22.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要多少投入?2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4.已知△ABC中,AB=AC,CD⊥AB于D.(1)若∠A=40°,求∠DCB的度数;(2)若AB=10,CD=6,求BD的长.25.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已知CD=4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26.如图,已知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CD,(1)求证:△BCE≌△DCF;(2)若AB=21,AD=9,BC=CD=10,求AC的长.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 B.1.5,2,2.5 C.2,3,4 D.1,,3【解答】解:A、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正确;C、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12+()2=3≠3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B.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1.5,b=2,c=3 B.a=7,b=24,c=25C.a=6,b=8,c=10 D.a=3,b=4,c=5【解答】解:A、∵1.52+22≠32,∴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符合题意;B、∵72+242=25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62+82=10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32+42=52,∴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解答】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在Rt△ABD中,BD===9,在Rt△ACD中,CD===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在Rt△ABD中,BD===9,在Rt△ACD中,CD===5,∴BC=9﹣5=4.∴△ABC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32.故选C.4.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A.B.C.D.【解答】解:连接AM,∵AB=AC,点M为BC中点,∴AM⊥CM(三线合一),BM=CM,∵AB=AC=5,BC=6,∴BM=CM=3,在Rt△ABM中,AB=5,BM=3,∴根据勾股定理得:AM===4,=MN•AC=AM•MC,又S△AMC∴MN==.故选:C.5.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A.4 B.6 C.16 D.55【解答】解:∵a、b、c都是正方形,∴AC=CD,∠ACD=90°;∵∠ACB+∠DCE=∠ACB+∠BAC=90°,∴∠BAC=∠DCE,∵∠ABC=∠CED=90°,AC=CD,∴△ACB≌△DCE,∴AB=CE,BC=DE;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AB2+DE2,即S b=S a+S c=11+5=16,故选:C.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解答】解:化简(a+b)2=c2+2ab,得,a2+b2=c2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7.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A.5 B.C.D.5或【解答】解:(1)当两边均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5,(2)当4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第三边为,故选:D.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A.90°B.60°C.45°D.30°【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C=BC=,AB=.∵()2+()2=()2.∴AC2+BC2=A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故选C.9.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解答】解:∵两船行驶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BAC=90°,两小时后,两艘船分别行驶了16×2=32海里,12×2=24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40(海里).故选D.10.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12≤a≤13 B.12≤a≤15 C.5≤a≤12 D.5≤a≤13【解答】解:a的最小长度显然是圆柱的高12,最大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得:=13.即a的取值范围是12≤a≤13.故选:A.11.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 B.26 C.47 D.94【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A、B的面积和为S1,C、D的面积和为S2,S1+S2=S3,于是S3=S1+S2,即S3=9+25+4+9=47.故选:C.12.以下是甲、乙两人证明+≠的过程:(甲)因为>=3,>=2,所以+>3+2=5且=<=5所以+>5>故+≠(乙)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股长分别为、利用商高(勾股)定理()2+()2=15+8得斜边长为因为、、为此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故+≠对于两人的证法,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解答】解:甲的证明中说明+的值大于5,并且证明小于5,一个大于5的值与一个小于5的值一定是不能相等的.乙的证明中利用了勾股定理,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选A.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或.【解答】解:设第三边为x,(1)若4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32+42=x2,∴x=5;(2)若4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32+x2=42,∴x=;∴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答案为:5或.14.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4cm.【解答】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BD=BC=×6=3cm,在直角△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D2+AD2,所以,AD==4cm.故答案为:4.1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它至少要飞行10米.【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E,连接BD.在Rt△BDE中,DE=8米,BE=8﹣2=6米.根据勾股定理得BD=10米.16.在△ABC中,∠C=90°,AB=7,BC=5,则边AC的长为2.【解答】解:∵∠C=90°,AB=7,BC=5,∴AC===2.故答案为:2.17.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米,小聪身高AB为1.7米,则这棵树的高度= 4.7米.【解答】解:由题意,易知∠CAD=30°,∠CDA=90°,AD=3,CE⊥BE,DE=AB=1.7米,∴tan∠CAD=,∴CD=×3=3,∴CE=3+1.7=4.7(米).即这棵树的高度为4.7米.故答案为:4.7.18.如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7米的地毯.【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另一直角边==3,∴3+4=7,故应填7.19.如图,OP=1,过P作PP1⊥OP,得OP1=;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2012=.【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OP4==,∵OP1=;得OP2=;依此类推可得OP n=,∴OP2012=,故答案为:.20.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4.【解答】解:观察发现,∵AB=BE,∠ACB=∠BDE=90°,∴∠ABC+∠BAC=90°,∠ABC+∠EBD=90°,∴∠BAC=∠EBD,∴△ABC≌△BDE(AAS),∴BC=ED,∵AB2=AC2+BC2,∴AB2=AC2+ED2=S1+S2,即S1+S2=1,同理S3+S4=3.则S1+S2+S3+S4=1+3=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共6小题)21.一架梯子AB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4米吗?为什么?【解答】解:(1)由题意,得AB2=AC2+BC2,得AC===24(米).(2)由A′B′2=A′C2+CB′2,得B′C====15(米).∴BB′=B′C﹣BC=15﹣7=8(米).答: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动了4米,而是8米.22.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要多少投入?【解答】解:连接BD,在Rt△ABD中,BD2=AB2+AD2=32+42=52,在△CBD中,CD2=132BC2=122,而122+52=132,即BC2+BD2=CD2,∴∠DBC=90°,S四边形ABCD=S△BAD+S△DBC=,==36.所以需费用36×200=7200(元).2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连接BD,∵AB=3cm,AD=4cm,∠A=90°∴BD=5cm,S=×3×4=6cm2△ABD又∵BD=5cm,BC=13cm,CD=12cm∴BD2+CD2=BC2∴∠BDC=90°∴S=×5×12=30cm2△BDC=S△ABD+S△BDC=6+30=36cm2.∴S四边形ABCD24.已知△ABC中,AB=AC,CD⊥AB于D.(1)若∠A=40°,求∠DCB的度数;(2)若AB=10,CD=6,求BD的长.【解答】解:(1)∵AB=AC,∠A=40°,∴∠B=70°.∵CD⊥AB,∴∠CDB=90°,∴∠DCB=20°;(2)在Rt△ACD中,∵AC=AB=10,CD=6,∴AD==8,∴BD=AB﹣AD=2.25.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已知CD=4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解答】解:(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C⊥AC,DE⊥AB,∴DE=CD=4cm,又∵AC=BC,∴∠B=∠BAC,又∵∠C=90°,∴∠B=∠BDE=45°,∴BE=DE=4cm.在等腰直角三角形BDE中,由勾股定理得,BD=cm,∴AC=BC=CD+BD=4+(cm).(2)∵AD是△ABC的角平分线,DC⊥AC,DE⊥AB,∴∠ADE=∠ADC,∴AC=AE,又∵BE=DE=CD,∴AB=AE+BE=AC+CD.26.如图,已知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CD,(1)求证:△BCE≌△DCF;(2)若AB=21,AD=9,BC=CD=10,求AC的长.【解答】(1)证明:∵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CFD=90°,∠CEB=90°(垂线的意义)CE=CF(角平分线的性质)∵BC=CD(已知)∴Rt△BCE≌Rt△DCF(HL)(2)解:由(1)得,Rt△BCE≌Rt△DCF∴DF=EB,设DF=EB=X∵∠CFD=90°,∠CEB=90°,CE=CF,AC=AC∴Rt△AFC≌Rt△AEC(HL)∴AF=AE即:AD+DF=AB﹣BE∵AB=21,AD=9,DF=EB=x∴9+x=21﹣x解得,x=6在Rt△DCF中,∵DF=6,CD=10∴CF=8∴Rt△AFC中,AC2=CF2+AF2=82+(9+6)2=289∴AC=17答:AC的长为17.第21页(共21页)。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c2;这一定理在我国被称为______.2.△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1)若a=5,b=12,则c=______;(2)若c=41,a=40,则b=______;(3)若∠A=30°,a=1,则c=______,b=______;(4)若∠A=45°,a=1,则b=______,c=______.3.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二、选择题6.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A)8 (B)4 (C)6 (D)无法计算7.如图,△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则BD等于( ).2(A)4 (B)6 (C)8 (D)108.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A)150cm2 (B)200cm2(C)225cm2(D)无法计算三、解答题9.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b=3∶4,c=75cm,求a、b;(2)若a∶c=15∶17,b=24,求△ABC的面积;(3)若c-a=4,b=16,求a、c;(4)若∠A=30°,c=24,求c边上的高h c;(5)若a、b、c为连续整数,求a+b+c.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10.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值可能有( ).(A)1个 (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l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第11题第12题12.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AD=20,求BC的长.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ABC中,∠C=90°.(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如图),探究S1+S2与S3的关系;(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探究S1+S2与S3的关系;(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形外作半圆(如图),探究S1+S2与S3的关系.参考答案1.a2+b2,勾股定理. 2.(1)13; (2)9; (3)2,; (4)1,.3.. 4.5,5. 5.132cm. 6.A. 7.B. 8.C.9.(1)a=45cm.b=60cm; (2)540; (3)a=30,c=34;(4)6; (5)12.10.B. 11. 12.4. 13.14.(1)S1+S2=S3;(2)S1+S2=S3;(3)S1+S2=S3.17.1 勾股定理(2)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已知甲往东走了4km,乙往南走了3km,此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km.3.如图,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m路,却踩伤了花草.第3题第4题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要飞______m.二、选择题5.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3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4m处,则树折断之前高( ).325223.5.310(A)5m (B)7m (C)8m (D)10m6.如图,从台阶的下端点B 到上端点A 的直线距离为( ).(A)(B) (C)(D)三、解答题7.在一棵树的10米高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A 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多少米?8.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综合、运用、诊断一、填空题9.如图,一电线杆AB 的高为10米,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60°时,其影长AC 为______米. 2123105658第9题第10题10.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20,底面半径为5.如果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下底面的A点,沿圆柱表面爬到与A相对的上底面B点,则蚂蚁爬的最短路线长约为______(3)二、解答题:11.长为4 m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______m.12.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若楼梯宽2米,地毯每平方米30元,那么这块地毯需花多少元?拓展、探究、思考13.如图,两个村庄A、B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千米,BD=3千米,CD=3千米.现要在河边CD上建造一水厂,向A、B两村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W.参考答案1.13或 2.5. 3.2. 4.10.5.C . 6.A . 7.15米. 8.米. 9. 10.25. 11. 12.7米,420元.13.10万元.提示:作A 点关于CD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与CD 交点为O .17.1 勾股定理(3)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 1.在△ABC 中,若∠A +∠B =90°,AC =5,BC =3,则AB =______,AB 边上的高CE =______.2.在△ABC 中,若AB =AC =20,BC =24,则BC 边上的高AD =______,AC 边上的高BE =______.3.在△ABC 中,若AC =BC ,∠ACB =90°,AB =10,则AC =______,AB 边上的高CD =______.4.在△ABC 中,若AB =BC =CA =a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5.在△ABC 中,若∠ACB =120°,AC =BC ,AB 边上的高CD =3,则AC =______,AB =______,BC 边上的高AE =______.二、选择题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斜边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A) (B) (C) (D)17.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底边上的高等于( ).(A)(B)或 (C) (D)或三、解答题 .11923⋅3310.2232-62+4143217741242478.如图,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AD=5,BE=求AB的长.9.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及的点.综合、运用、诊断10.如图,△ABC中,∠A=90°,AC=20,AB=10,延长AB到D,使CD+DB=AC+AB,求BD的长.11.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已知AB=3,AD=9,求BE的长.102101312.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13.已知:如图,△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F分别在AC、BC上,且DE⊥DF.求证:AE2+BF2=EF2.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求AC的长是多少?15.如图,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S1为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S2,S3,…,S n(n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的面积S8=______,第n个正方形的面积S n=______.参考答案1. 2.16,19.2. 3.5,5. 4. 5.6,,. 6.C . 7.D8. 提示:设BD =DC =m ,CE =EA =k ,则k 2+4m 2=40,4k 2+m 2=25.AB = 9.图略. 10.BD =5.提示:设BD =x ,则CD =30-x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30-x )2=(x +10)2+202,解得x =5.11.BE =5.提示:设BE =x ,则DE =BE =x ,AE =AD -DE =9-x .在Rt △ABE 中,AB 2+AE 2=BE 2,∴32+(9-x )2=x 2.解得x =5.12.EC =3cm .提示:设EC =x ,则DE =EF =8-x ,AF =AD =10,BF =,CF =4.在Rt △CEF 中(8-x )2=x 2+42,解得x =3. 13.提示:延长FD 到M 使DM =DF ,连结AM ,EM .14.提示:过A ,C 分别作l 3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则易得△AMB ≌△BNC ,则 15.128,2n -1.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我们把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______.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____________;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____________.3.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6、8、10,(2)5、12、13,(3)8、15、17,(4)4、5、6,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343415,342.432a 3633.132.1324422=+k m ,3213,31102222+=+=622=-AB AF .172,34=∴=AC AB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①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②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③若a 2+b 2<c 2,则∠c 为____________.5.若△ABC 中,(b -a )(b +a )=c 2,则∠B =____________;6.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 是______三角形.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a 、8(其中a 为正整数),则以a -2、a 、a +2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8.△ABC 的两边a ,b 分别为5,12,另一边c 为奇数,且a +b +c 是3的倍数,则c 应为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二、选择题9.下列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6,b =8,c =10 (B)(C) (D)10.下面各选项给出的是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的平方比,其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1∶1∶2(B)1∶3∶4 (C)9∶25∶26(D)25∶144∶169 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n 、n +1、m (其中m 2=2n +1),则此三角形( ).(A)一定是等边三角形(B)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形状无法确定综合、运用、诊断1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已知AB =13,AD =12,AC =15,BD =5,求CD 的长.3,2,1===c b a 43,1,45===c b a 6,3,2===c b a1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1,BC =2,CD =2,AD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4.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CB 的四等分点且CE =,求证:AF ⊥FE .15.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 岛,乙船到P 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CB 41拓展、探究、思考16.已知△ABC中,a2+b2+c2=10a+24b+26c-338,试判定△ABC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17.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a2c2-b2c2=a4-b4,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8.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请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此规律并证明,再根据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参考答案1.直角,逆定理. 2.互逆命题,逆命题. 3.(1)(2)(3).4.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5.90°. 6.直角.7.24.提示:7<a <9,∴a =8. 8.13,直角三角形.提示:7<c <17.9.D . 10.C . 11.C .12.CD =9. 13.14.提示:连结AE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 ,计算得出AF ,EF ,AE 的长,由AF 2+EF 2=AE 2得结论.15.南偏东30°.16.直角三角形.提示:原式变为(a -5)2+(b -12)2+(c -13)2=0.17.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提示:原式可变形为(a 2-b 2)(a 2+b 2-c 2)=0.18.352+122=372,[(n +1)2-1]2+[2(n +1)]2=[(n +1)2+1]2.(n ≥1且n 为整数).51。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Rt ABC 中,有两边的长分别为 1 和 2,则第三边的长()A.3B.5C.23或5D.3或52.在以下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3B. 1, 2 ,3C. 3 ,2,5D.4,5,63. D 是△ABC 中 BC 边上的一点,若AC2﹣CD 2= AD 2,则 AD 是()A . BC 边上的中线B .△BAC 的角均分线C. BC 边上的高线D. AC 边上的高线4.如图,在△ ABC 中, AB=AC=5 ,BC=8 , D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 (不含端点B, C).若线段 AD 长为正整数,则点 D 的个数共有 ()A.5 个B.4个C.3 个D.2 个5.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12cm , BC=16cm 如图,现将直角边AC 沿 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DE 等于()A . 6cm B. 8cm C.10cm D. 14cm6.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2dm,A 和 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 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 B 点去吃爽口的食品,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 B 点的最短行程是()A.203B. 252C.20D.257.如图,在数轴上点 A 所表示的数为 a ,则 a 的值为()A.15B.15C.5D.15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17,BC8,CD12,AD9 ,D90 ,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A . 100B. 110C.114D. 1229.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a, b,且( a+b)( a-b)=36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OC=10 ,10.如图,等腰 Rt △ ABC中,△ ABC=90°,O 是△ ABC 内一点, OA=6,OB=4O′为△ ABC 外一点,且△ CBO△△ ABO′,则四边形 AO′ BO的面积为()A . 10B. 16C.40D. 80二、填空题1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 3 +1,2 3 -1,则它的斜边长为____.12.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 9米, AB 10米,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 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 A 爬过木块抵达 C 处需要走的最短行程是______米.13.如图,△ ABC 的边 BC 在数轴上, AB△ BC ,且 BC = 3, AB = 1,以 C 为圆心, AC 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数轴于点 A′、点 A″,那么数轴上点 A′、点 A″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_____ 、_____.14.如图,直线过正方形ABCD 的极点 B,点 A、 C 到直 E 的距离分别是 1 和 2,则正方形ABCD 面积是 ____.三、解答题15.如图,已知Rt ??中,∠= 90°,AD是角均分线,CD= 15,BD= 25,求AC的长 . ABC C16.如图,一架梯子 AC 长 2.5 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0.7 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假如梯子的顶端下滑了 0.4 米到 A′,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17.如图, 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 A 城正西方向240km 的 O 处,以每小时 30km 的速度向南偏东60°的 OB 方向挪动,距台风中心150km 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地区.(1)A 城能否遇到此次台风的影响?为何?(2)若 A 城遇到台风的影响,求出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长?18.某开发区有一空地ABCD ,如下图.现计划在空地上种草皮,经丈量, B 90 ,AB 3m , BC 4m ,AD12m ,CD13m .若每栽种 1 平方米草皮需要200 元,问总合需要投入多少元?19.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 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 a 米,因为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好是第一条边长的 2 倍多 2 米.(1)请用 a 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能够为7 米吗?请说明原因,并求出 a 的取值范围;(3)可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可以,说明原因答案1. D2. B3. C4. C5. A6. D7. A8. C9. C10. C11.2612. 1513.110、 1 10.14. 5.15.AC = 30.16.(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 2.4 米;( 2)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0.8 米.17. (1)A 城遇到此次台风的影响,原因看法析;(2) 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有 6 小时.18. 7200 元13137 米. a 的取值范围是3a19.( 1) 28- 3a.( 2)第一条边长不可认为 2 .(3)能围成知足条件的小圈,它们的三边长分别为5米,12米,13米。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1.在Rt △ABC 中,∠C =90°,a ,b ,c 分别为∠A,∠B ,∠C 的对边,若a =12,b =16,则c 为(C)
A .26
B .18
C .20
D .21
2.如图,在Rt △ABC 中,∠B =90°,沿AD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AC 上,若AB =3,BC =4,BD =__3
2
__.
3.在Rt △ABC 中,斜边AB =2,则AB 2
+AC 2
+BC 2
=__8__.
4.在△ABC 中,∠ACB =90°,AB =5 cm ,AC = 3 cm ,CD ⊥AB 于点D ,则CD 的长为__2.4_cm __.
5.如图,△ABC 中,∠C =90°,D 是AC 的中点,求证: AB 2 +3BC 2=4BD 2
.
证明:在Rt △B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D 2
=BD 2
-BC 2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C 2
+BC 2
=AB 2
.∵D 是AC 的中点,∴AC =2CD.∴4CD 2
+BC 2
=AB 2
.∴CD 2
=AB 2-BC 2
4
.∴BD 2
-
BC 2
=AB 2-BC 2
4
,即AB 2+3BC 2=4BD 2
.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如图,AC 是电线杆的一根拉线,测得BC =6米,∠ACB =60°,则AB 的长为(B)
A .12米
B .6 3米
C .6米
D .2 3米
,第2题图)
2.如图,一艘船以6海里/小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船以2.5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两船相距(A)
A .13海里
B .10海里
C .6.5海里
D .5海里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各顶点的坐标为A(1,2),C(5,2),B(5,4),则AB的长度为__2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若要建一个蔬菜大棚,棚宽3.2 m,高2.4 m,长15 m,请你计算,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需要__60__m2.
5.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 3 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 km到达C点,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AD∥BE,∴∠DAB+∠ABC+∠CBF=180°.由题意得∠DAB=60°,∠CBF=30°,∴∠ABC=90°.∴AC=AB2+BC2=(100 3)2+1002=200 (km).
第3课时利用勾股定理作图与计算
1.如图,一个圆柱形油罐,油罐的底面周长是12 m,高5 m,要从点A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到达点A的正上方的点B,则梯子最短需要(B)
A.12 m B.13 m C.17 m D.20 m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长方形ABCD中,AB=2,AD=1,A,B在数轴上,以B为圆心,BD长为半径
作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E,则点E表示的实数为
3.如图,将一根25 cm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 cm,6 cm和10 3 cm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__5__cm.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这个“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长度为5的线段__8__条.
5.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 km,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B于点B,已知DA=15 km,CB=10 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处?
解:设AE=x,则BE=25-x.Rt△DAE中,DE2=152+x2.Rt△CBE中,CE2=102+(25-x)2.∵DE=CE,∴152+x2=102+(25-x)2,解得x=10.
∴E站应建在离A站10千米处.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有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C)
2.(2017·大坪中学期中)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AB=17,BC=16,AD=15,则AC等于(C)
A.15 B.16 C.17 D.18
3.木工师傅做一个长方形桌面,量得它的长为80分米,宽为60分米,对角线为100分米,则这个桌面__合格__.(填“合格”或“不合格”)
4.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且满足关系式c2-a2-b2+|a-b|=0,则△ABC 的形状为__等腰直角三角形__.
5.(2017·遵义十一中期中)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30海里/时的速度向北偏东35°的方向航行,乙船以40海里/时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航行,2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100海里,则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多少
度?
=90°-∠CAE=90°-35°=55°.∴乙船航行的方向为南偏东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