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课.ppt

  • 格式:ppt
  • 大小:889.64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精神(humanism)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是humanism,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 的理性.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①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人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理性; ③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超越性。
神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 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 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评价: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 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的自然观: 神主宰一切
古希腊神系中的主神 智慧、保护
掌管雷电和人类
女神
美神
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使人类创 造了神和宗教。对自然界的反思和探究 又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洞察宇宙。随 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最终发现人类才是 世界的中心和主宰,现世的社会才是人 类实现自己价值之所在。在形成这一认 识的过程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逐渐 由朦胧稚嫩走向成熟。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公底元前5世纪 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 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 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 也成了两半。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 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1.背景(公元前5世纪) ①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④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
传统精神。
2.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探究: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
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苏格ຫໍສະໝຸດ Baidu底的这些言论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
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 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 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 拉底差别:“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 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异:
思想:(1)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 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更关注人伦道德,强调“美德即知 识”。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1、背景: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 社会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3、影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 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 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快乐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 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 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 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
船的工具,用了好多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 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 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阅读教材思考:
1、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各自关注的焦点是
什么? 2、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又是怎样发展人文
主义思想的?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关注焦点:
柏拉图
对人文思想 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
人类社会 《理想国》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 考,为理性主义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强调在自然界中, 人类是最高级的
一、智者学派:
强调“人__是__…_…_”,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二、苏格拉底:
体 现 人
关注伦理道德,提出“美_德_即__知__识__”。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鼓励理__性_思__考;亚里士多德强调_人__是_…_; 神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背景:
公元前5世纪
(1)智者学派重视人
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
风日下、道德沦丧。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 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 邦制度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①萌芽—古代希腊思想家对 “人”的重视 ②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③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第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 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 的内涵 。
探究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度”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
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 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 时候突然来访。”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
同:
(1)生活时代: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研究对象: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 (3)共同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 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含义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 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进步性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作用,否定制度、法律和
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和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