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课.ppt
- 格式:ppt
- 大小:889.64 KB
- 文档页数:2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形成对本课的时空观念,并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学习基础。
新课讲授一、丰富多彩——古印度文化【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落实重点知识,培养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及成就;古代印度的文明进程;雅利安人南迁及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深化学生对古代印度文化所处时代的记忆与理解。
【拓展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材料1: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材料2: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学生活动】特点: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成因: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③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④古代印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材料探究分析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阅读结合材料、分析概括、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利用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分析的学科素养。
二、中华基因——古朝鲜与日本文化【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找出古代朝鲜文化的成就,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活动】随机抽选两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探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