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来源:国际畜牧网--中国草食动物时间:2012-01-20 11:6:8 点击: 867

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所以又称为“牧草之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紫花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而且含有其他饲草缺少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是饲料中的上品。与其它粮食作物上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是奶牛生产中廉价高效饲料资源。农户如果利用优质苜蓿干草饲养奶牛,每吨苜蓿可转化为1.0-1.5t鲜奶,产生效益1500-2300元,可增值1000-1800元。此外,紫花苜蓿喂奶牛,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还可以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减少生殖疾病和消化疾病,可以延长奶牛利用年限。

1奶牛对苜蓿草的需要量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1 2周龄-3月龄犊牛

犊牛通常从2周龄开始消耗少量的苜蓿,8周龄以后苜蓿的采食量将大幅增加。建议由苜蓿提供日粮多于18%的粗蛋白及低于42%的中性洗涤纤维。

1.2 2周龄-3月龄犊牛

用含粗纤维较多的、蛋白质含量偏低的苜蓿草,可饲喂含粗蛋白16%-18%及14%-46%的中性洗涤纤维(33%-38%酸性洗涤纤维)的苜蓿草,添加少量的浓缩饲料即可满足最佳生长发育的需要。

1.3 12-18月龄育成牛

育成牛体重在227-454kg之间,可以从含粗蛋白质14%-16%,中性洗涤纤维45%-48%的优质苜草日粮中,获取或满足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

1.4 18-24月龄育成牛

可以利用比其它牛龄要求质量略差的苜蓿草日粮。对成年母牛妊娠后期应适量地饲喂一些高质量的苜蓿草,以预防奶牛分娩时出现的产褥热。

1.5泌乳早期奶牛

产后100d的泌乳牛应饲喂含精蛋白质19%-24%、中性洗涤剂纤维38%-42%的苜蓿草日粮,若使用含较低粗蛋白质及较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苜蓿草时,日粮中要增加一定数量的浓缩饲料。

1.6泌乳中后期奶牛

泌乳中后期(泌乳期的后200d)奶牛的产奶量逐渐下降,可利用质量偏低的混生苜蓿草日粮来满足其营养需要。

2奶牛对苜蓿草的需要量依产奶量的多少而有所变化

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高产奶牛(305d产奶量大于7000kg)日粮中使用9kg苜蓿干草并采用合理的日粮配方可以使产奶量提高到9000kg以上,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这种模式下,高产奶牛。305d产奶量可提高到9000kg,并且每千克牛奶的生产资本,将比现在显著下降。在生产中,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应主要从日粮的粗蛋白、NDF、NEL3个方面进行考虑。

2.1从粗蛋白方面考虑,高产奶牛日粮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泌乳初期应为18%左右,以后随着泌乳阶段的延迟而逐渐降低。优质苜蓿干草的粗蛋白含量通常在18%以上,用苜蓿干草代替玉米青贮(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10.4%)、羊草干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6.7%)、

玉米秸秆(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6.4%)以及部分精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以后仍能够满足高产奶牛各泌乳阶段对于日粮粗蛋白含量的要求。单纯从日粮粗蛋白角度看,似乎用100%的苜蓿干草都可以,但实际上,苜蓿干草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在70%以上,

缺乏过瘤胃蛋白,所以需要与过瘤胃蛋白含量较高的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在日粮中的使用量就不可能达到100%。

2.2从NDF角度看,苜蓿干草的NDF含量虽然低于玉米青贮、羊草和玉米秸秆,但第一茬刈割的苜蓿干草的NDF含量也达40%以上、(干物质基础)。奶牛如果100%采食苜蓿干草,则干物质采食量(DMI)达不到采食全混合日粮(TMR)的DMI,势必会带来NDF的过量采食,而粗蛋白摄入不足,产奶净能的摄入量更是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从而严重降低产奶量。

2.3苜蓿干草的产奶净含量一般为5.3MJ/kg干物质,虽然高于玉米青贮、羊草和玉米秸秆,但单独饲喂苜蓿干草是不能满足奶牛产奶净能需要的,必须配合一定量的精料才能满足需要。总之,苜蓿干草在高产奶牛中的适宜添加量,必须根据奶牛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并通过日粮配方来确定。苜蓿干草的粗蛋白、NDF含量都超过奶牛营养需要,唯独产奶净能低于需要,因此,应优先从产奶的角度考虑苜蓿干草的适宜添加量问题。据某牛场的精料混合料配方计算,精料混合料的产奶净能约8.0MJ/kg干物质,假设高产奶牛的日粮的产奶净能含量为

7.0MJ/kg干物质,不难算出苜蓿干草在高产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约为40%(干物质基础)。即高产奶牛日粮的精粗比控制在60∶40左右较为合适,即苜蓿干草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为40%-50%是比较适宜的。

苜蓿草等级划分

美国农业部(USDA)将苜蓿干草划分为四个等级:特级(Supreme),一级(Premium),二级(Good),三级(Fair/Utility)。分级一方面是基于实验室检测数据,另一方面是基于买卖双方对苜蓿干草的主观评价,还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杂草和发霉。这只是指南,而非质量标准,买卖双方规定或者重新定义质量可以根据更多其他因素,如动物类型和个人偏好。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导致牧草质量概念的变化。 等级ADF NDF RFV TDN TDN(90%DM)CP 特级﹤27﹤34﹥185﹥62﹥55.9﹥22 一级27-2934-36170-18560.5-6254.5-55.920-22 二级29-3236-40150-17058-6052.5-54.518-20 三级32-3540-44130-15056-5850.5-52.516-18 四级﹥35﹥44﹤100﹤56﹤50.5﹤16 RFV=[88.9-(.779×?F)] ×[(120/%NDF)/1.29] TDN=(82.38-[0.7515×ADF]) TDN(90%DM)=TDN×0.9 几个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是市场认可的,这些检测数据是有代表性的集合,能够用于预测动物日粮比例。在美国,标准的干草检测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ADF(acid detergent fiber):酸性洗涤纤维 NDF(neutral detergent fiber):中性洗涤纤维

NDFd(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igestibility):可消化的中性洗涤纤维 CP(crude protein):粗蛋白 DM(dry matter):干物质 TDN(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可消化的总养分 RFV(relative feed value):相对饲喂价值 DMI(dry matter intake):干物质采食量 RFQ(relative forage quality):相对牧草质量 可消化总养分(TDN)和相对饲喂价值(RFV)是根据酸性或中性洗 涤纤维计算,在市场中应用普遍。可消化总养分(TDN)通常在加州使用,与酸性洗涤纤维相关。相对饲喂价值(RFV)与酸性和中性纤维都有函数关系,其他指标,如ME(metabolizeble energy代谢能),NE1(net energy of lactation哺乳净能量),RFQ,同样可以计算。 苜蓿干草质量的物理描述: 特级:非常早熟性,初花期,茎柔软,优质,叶量丰富。数据因子表明了非常高的养分含量,干草颜色非常好,无损伤。 一级:早熟性,叶量大,茎优质,数据因子表明养分含量高。干草绿色,无损伤。 二级:比较早熟,有叶,茎优质到中等,无损伤,污点很少。 三级:晚熟,叶量中等到少,茎较粗糙。干草有轻度损伤

紫花苜蓿播种栽植方法及标准

紫花苜蓿播种栽植方法及标准 一.品种概况: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达数米,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圆形或卵圆形,总状 花簇生,种子每千克约30-50万粒,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 范围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日均温度15-20度最宜生长,抗 旱性强,连续积水两天即大面积死亡。 二.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其根系发达,入 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系充分发育,结合深耕施足 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普通磷肥50公斤。三.播种: 1、播种时间:春播一般在5月中下旬以后,地温稳定在5 度以上即可播种,北方地区播种一般选择雨季;秋播一般在8 月份进行,北方地区秋播不能迟于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 越冬率。 2、播种方法:常见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条 播行距一般为15-30厘米,中高肥力土壤可控制在30厘米以上,撒播时加细土进行人工撒播(种子与细土比例1:6-8)。 3、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1-1、2公斤,土壤条件 不好时,可加大到2公斤/亩,确保每平方米至少425株幼苗(条

播播种用量1-1、5公斤/亩,人工播种2公斤/亩)。 四、田间管理: 1、中耕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 2、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条施、撒施和叶面喷施等。 3、灌溉及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能吸收深层水分,所以苜蓿比较抗旱,苜蓿不耐水淹,不适合低洼地和底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抗涝排水。 五、夏季管理: 1、加强管理,保证苜蓿生长需求。5-6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各地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厘米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十,要适当浇灌,但水量不宜过大,喷灌4-6小时即可。返青时没有进行追肥的地块,要结合浇水及时进行追肥。一般每亩追施苜蓿专用肥20-30千克。 2、关注病虫草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紫花苜蓿第2茬生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苜蓿干草

高质量的苜蓿干草有高含量的营养成份(包括粗蛋白和可消化能量)以及高采食量和适口性,而且细胞壁和纤维含量低;没有缺点,如:沙土、霉味、霉菌、过多的异物。追求高经营利润的奶农会考虑以优质粗饲料为基础的奶牛日粮。奶牛所需的必要营养份,如果不是来自于粗饲料,肯定要由精饲料中来补充;如此一来,饲料总成本也就增高了。因此,苜蓿干草质量越高,精饲料需要量越少,饲料总成本也就越低。 苜蓿干草质量的差异性之大远超过其它任何农作物。即使同一个草品种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也会造成干草质量的差异;而其质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对干草加工的基本认识不足,以及种植加工的草农倾向于不似玉米、大豆、谷物那般专业地耕作。养殖业者可以因使用高量的优质干草,减少精饲料使用量而降低饲养成本。买草的人通常会发现市面上优质草和劣质草都有,而且价格一样,无序可循。经由研究和实践经验发觉评定苜蓿干草的品质可由物理性查验和化学性化验两方面着手。不幸的是,化学性化验不见得随处可化验,而且化验成本高。对养殖规模较小的奶牛场来说,不见得负担得起这样的干草化验成本。更且常规的化学性化验不一定能化验出沙土、霉味、霉菌、异物和干叶撒落的损失。因此,许多奶农买草是凭借感观的判断和的动物的最终饲养结果来评定干草的品质。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因素 苜蓿干草质量的实际意义代表着饲料价值,必须要有依据的评定。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和动物饲养表现的因素,包括:(1)收割时期,草的成 熟度;(2)含叶率;(3)颜色;(4)异物;(5)风味。逐项讨论如下。 1. 收割时草的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在收割时草所达到的发育生长阶段。要判定草的成熟期,在收割之前不是件难事,但在收割和打捆之后却是件难事。草割了以后,或因天候变化或日晒,或苜蓿花蕾因低温、阴天(尤其是第一茬),使判定草的成熟期更加困难。 要判定苜蓿草适合于收割的成熟期,需观察其花苞和花蕾,以及茎的质感和木质化。苜蓿草的收割应在含苞期,也就是在茎的顶端有花苞,但没有紫色花瓣。含苞期的苜蓿草通常是多叶的,而茎是细而柔软的。苜蓿草在早花期收割的话,会有些紫色的花瓣,茎会比含苞期时粗。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中花期收割的苜蓿草茎多且粗,又木质化,叶少。晚花期收割的苜蓿草甚至可看到种子荚。 值得注意的是,苜蓿草所生长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干草的外观,并蒙蔽了其生理成熟期。应该要知道的是植物的年纪(生长天数)与其生理成熟期并非可划等号,尤其是苜蓿草。例如,低温和多云气候减缓成熟期,但却有助于品质的提高。温度和日照时间是影响成熟期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和日照时间延长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夏季的生长快于春秋季节。也因此,第一茬早花期的苜蓿草在生理上是要比第一茬早花期、第二茬早花期的苜蓿草来得老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

优质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调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3-1650 (2015)10-0277-01 紫花苜蓿被誉为饲草之王,高产、高蛋白,是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的抗性很强,有些苜蓿品种抗旱性特别强,适宜生长在干燥、温暖、晴天少雨气候环境和高燥、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有些苜蓿品种抗盐碱能力较强,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种植,不适应强酸、强碱性土壤;最适宜气温25?30C;年降水量最好为400?800mm,如果年降水量在400mm以内,就需要灌溉才能生长旺盛,超过1000mm 则生长不良。苜蓿扎根很深,有利于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 1苜蓿的选种和播种购买苜蓿的种子要选择质量好,并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要注意苜蓿种子的秋眠级别和越冬性。在具体种植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种播种,北方冬季寒冷,要选择秋眠级别为1?3级的,播种时为了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整齐度,一般要破坏种子的秋眠,要播种前在太阳底下晒2?3 天。对于没有种过苜蓿的土地,要将苜蓿老土壤和种子1:1 进行混合,有条件的话

可以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添加5 克根瘤菌剂,制成菌液洒和种子混合,充分搅拌。播种量并非越多越好, 如果是条播,在苗床状况比较好的时候,1 千克左右就可以。如果是撒播,播种量稍高一点,为1?1.3千克。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 ?30%。 苜蓿的播种分为三种:春播、夏播和秋播。具体选择哪种播种方式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北方地区宜采用春播,开春以后即可播种,当年即可获得发育好和产量高的苜蓿。西北地区适合夏播,西北地区春季干旱,可选择夏季雨水充沛的时候,根据土地的墒情播种。黄河中下游地区适合秋播,但秋播时间不能太晚,一般在9 月份播种。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墒情而定。土壤干燥适宜深播,土壤潮湿适宜浅播,一般为1 ?3 厘米。 2田间管理 苜蓿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出苗前土壤板结, 就要及时除去板结层,以利于幼苗是出苗。幼苗出头之后 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这时要及时进行除草。北方地区春 播的苜蓿,当植物高度达到利用程度时要刈割一次,如果 达不到植株高度,要留苗过冬。紫花苜蓿的刈割留茬高度 一般为3?5厘米,但对于北方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的留茬高度应保留为7?8厘米,这样有利于根部养分的保 持和冬季积雪。每次刈割或收种以后,要进行追肥和灌

苜蓿种植管理技术

优质牧草——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地块 尽管苜蓿的适应性很广,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要想优质高产,就应按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去选择理想地块。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草少、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含盐分不超过0.3%、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地块上种植。要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要防止积水,因苜蓿连续浸泡24小时将成片死亡。不能重茬种植。2、精细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针对我县南部洼地土壤特点,上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旋耕,深度20-25厘米,耕后要进行晾晒,然后耥平无土垡,再用钉耙耙平地面,播前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播种时能够控制播深。在播种之前还要镇压,以便在播种之后容易控制覆土深度。 3、选择适宜品种 在土壤条件好,9月上中旬播种的水浇地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爱菲尼特、牧歌等美国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以割四到五茬,但是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加拿大品种。建议选用进口

种子,进口种子纯度高、成熟度好,经过检疫,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4、搞好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白天摊开暴晒,夜间再将种子转到阴凉处,并经常加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就可以种植了。另一种方法是变温处理,将苜蓿种子置于6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晒干备用。 一般豆科作物根系中有一些棕黑色的瘤状物,这是它们同根瘤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但在没种过苜蓿的土地上往往数量很少,需要接种,接种后苜蓿产草量明显提高,并可以提高苜蓿的质量,增产效果可持续两年。接种方法很简单,每公斤苜蓿种子用10克根瘤菌剂充分混合,尽可能使每粒种子都均匀粘到菌剂就行。应当注意的是根瘤菌因为是活菌,不能同杀菌剂同用,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机械播种的种子,播前每公斤种子加7~10公斤过筛细砂,混匀待播。 5、施足底肥 苜蓿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因此在种植苜蓿之前应该施足底肥。首先要施足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的有机肥,没有腐熟,不能使用。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其次要施足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纯氮4~6kg,速效磷6kg以上,速效钾6kg以上。另外在我县

苜蓿评定与进口苜蓿介绍

美国进口苜蓿介绍与苜蓿评定标准 进入中国的美国苜蓿主要是一级苜蓿和特级苜蓿,粗蛋白含量分别在19%和22%以上,NDF≤40%,ADF≤30%,相对饲用价值分别在150%和160%以上,产奶净能在1.45~1. 65MCAL/KgDM,完全满足高产奶牛TMR饲料中蛋白质(16%~17%)、NDF(33%~40%)和产奶净能(1.60MCAL/KgDM)的要求,可以通过直接增加优质苜蓿干草的饲喂量,以提高精粗比和粗饲料的采食量,明显地提高了奶牛的反刍及瘤胃环境、产奶量、体况、繁殖能力和奶牛使用寿命,延长了奶牛产奶高峰期,减少了奶牛疾病和兽药投入,使中国奶业真正意义地享受到了优质粗饲料给集约化奶牛养殖带来的效益,这也是中国苜蓿产业没有做到的。美国苜蓿数量多、质量好,品质稳定,运输方便,贮存时间长,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各大牧场得到一致好评。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和动物饲养表现的因素,包括:(1)收割时,草的成熟度;(2)含叶率;(3)颜色;(4)异物;(5)风味。 苜蓿草的收割应在含苞期,也就是在茎的顶端有花苞,但没有紫色花瓣。含苞期的苜蓿草通常是多叶的,而茎是细而柔软的。第一茬含苞期收割的苜蓿品质最好,随着苜蓿的生长叶的比例下降,茎也变得的粗而硬。低温和多云气候减缓成熟期,但却有助于品质的提高。由于收割技术与设备的差异 含叶率指的是叶和茎的比例,苜蓿干草在收割、晒干、加工过程中会有叶子掉落的损失。叶子在苜蓿干草质量上绝对重要,因为苜蓿干草的总可消化营养份(TDN)的60%,粗蛋白的70%,维生素的90%存在叶子中。一般苜蓿干草含叶率为60-70%,差的会只有10 - 15%。一捆含叶率高的苜蓿干草可见的是明显叶子多,叶子都附着在梗上,而梗是柔软的。相反地,含叶率低的草捆可明显看到草梗多。 最想看到苜蓿干草的颜色是像田里未成熟苜蓿的翠绿色。这样的颜色表示晒干、加工得宜,没被雨淋过,没霉变,没发热(储存过程中);带有一股草香味,适口性好,胡萝卜素含量高,饲料价值高。然而,颜色的判定也有蒙蔽的地方。譬如,早收割而被雨淋过的草的颜色不是翠绿色,但其营养价值却比晚收割翠绿色的草来得高。 日晒而变色的苜蓿草呈淡金黄色,日晒而变色的草适口性不好,胡萝卜素含量低。被雨淋过、露水过多或浓雾而变色的苜蓿干草呈深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要求 在商业性养猪生产中,利益是决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从分娩到育肥整个过程中,生长育肥猪消耗了70-75%的饲料。因此,适应目前在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中的新进展将会对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生产者除了将目标集中猪体重上之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这就是要求肉品高质量,低脂肪。 一、因型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猪消耗饲料主要用于三个目的,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对于不同种群,由于不同的动物生长潜能、健康状态、体重、采食及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不同,日常饲料中的营养水平有极大不同。瘦肉生长率是育成—育肥猪中决定日粮中氨基酸需要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能量需要的主要因素之一。营养需要和瘦肉生长遗传潜能之间的关系在猪的营养中将继续起重要作用。高瘦肉基因型猪比中等瘦肉基因型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8到95%),以达到最快的瘦肉生长和日增重。那些具有高瘦肉沉积的猪比中等能力的猪每天饮食中多消耗20%赖氨酸,总量都平均少消耗9%饲料。但是,要想达到实现瘦肉型猪的瘦肉增长能力,则在日粮中要相应调整氨基酸和能量水平。因为种猪生产者,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具有瘦肉生长潜能的猪,为达到最大瘦肉生产潜能,在日粮配方中应考虑到基因型和性别的差异,后备猪比去势猪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和较少的饲料摄入,因为比去势猪有更高的瘦肉率。Friesen等(1992)证实后备猪能够增加中等和高瘦肉率基因型猪的差别。这个研究表明为实现高瘦肉基因猪的潜能,必须注意性别在日粮中的差异。虽然阉公猪和后备母猪需要更多的赖氨酸,但是高瘦肉后备母猪的需要高。这个研究也证实饲喂不足会导致高瘦肉基因型猪与中等瘦肉率基因型有相似的生长表现。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1、采食量的调控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为及采食量。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2、年龄和摄入的能量对蛋白沉积的影响 大家普遍认为育肥猪的自由采食量是由日消化能量决定(Forbes等,1989;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88),当日粮能量密度增加,自由采食量下降。然而,在生长猪(直到最大体重50kg),肠容量限制日采食量。大多数育肥猪,能量(饲料)摄入影响其生长,日能量摄入随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育成猪随能量密度增加,饲料转化率和生长率也增加。 在育肥阶段,能量摄入通常并不限制瘦肉增长。因此,在能量摄入和机体蛋白沉积之间没有关系,采食并不影响日氨基酸需要。另外,瘦肉生长更受蛋白驱动,育肥猪日粮应该以氨基酸摄入为基础组成。 3、可消化氨基酸供应与体重和瘦肉相关性 赖氨酸日粮水平可获得氨基酸与可消化能量比,摄入能量限制了瘦肉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能量摄入能够增加蛋白沉积,反过来,又增加了日常的氨基酸需求。育肥猪能量摄入不影响瘦肉生长,氨基酸需要每天以克计。这样,该需要就不依赖于采食,尽管采食量在不同猪群和生产单位相差极大。为在配方中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育成猪日粮的能量密度不同,应按下述方法调整日粮中可获得赖氨酸水平:对于育成猪来说,当能量摄入限制生长,日粮必须根据每日可利用赖氨酸对可消化能比率进行配制(克,赖氨酸/大卡可消化能)。对于育肥猪来说,当能量摄入不影响生长时,日粮应以每日赖氨酸摄入配比。 三、蛋白质量对生长表现的影响 1、日粮配比中不同的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对以玉米为主日粮的育成猪开展研究,以肉或骨肉粉来代替日粮中本来以大豆提供的50%蛋白,正如预计,粗蛋白替代降低了日增重和料/肉比率,当添加色氨酸,提供和对照组等量的色氨酸时,生长表现并无明显改善。但是,当同时补充赖氨酸和色氨酸时(达到和对照组相同),平均日增重明显改善,并且超过了对照组。Tanksley和Knabe(1984)的另外研究表明,以高梁为基础日粮中,棉籽饼代替豆饼来提供蛋白时,结果也显示以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比以粗蛋白或总赖氨酸为根据组成配方更好。) 2、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的概念 猪并不需要蛋白本身,但需要个别氨基酸达到一定水平,和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在大多数实际猪日粮中,氨基酸时限制性氨基酸。这样首先大致确定日粮中赖氨酸的水平,然后推导其它氨基酸的水平,建立理想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因为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理想蛋白的概念以赖氨酸作为标准氨基酸,还有是因为赖氨酸几乎全部用于机体蛋白合成,而且不同年龄猪群对赖氨酸需求比其它氨基酸相对容易确定。另外,赖氨酸容易分析,原材料中的赖氨酸众所周知。 猪群体重和生长速度不同,需要的氨基酸平衡也不同。当体重增加时就需要更多的蛋白来维持机体功能,因为维持机体功能的许多蛋白包含大量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当猪体重增加时,就需要苏氨酸和含琉氨基酸,其中一部分以赖氨酸形式表述。

苜蓿的田间干燥技术

苜蓿的田间干燥技术 苜蓿开花初期刈割时,含水量一般在75%—80%,而能够保存的干草安全含水量应为14%—17%。但苜蓿的干燥过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株脱水过程,其生理性能和物理性能也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此,为了获得优质的干草,就必须根据苜蓿干燥过程中散失水分的规律及其相应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采取科学的调制方法。 干燥后的优质苜蓿干草,含水量一般在14%—17%,更加便于储存;应保留大量的叶、嫩枝和花蕾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部分,使原有的营养物质尽量得以全部留存;同时,还应保持较深绿的颜色,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显著提高其消化率与适口性。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 干燥速度。苜蓿的干燥速度越慢,其营养损失就越大,所以提高干燥速度对苜蓿干草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生产中影响苜蓿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外界气候条件。苜蓿的干燥是在外界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如果能够促进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作用,比如刈割时期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在晾晒苜蓿时不断翻晒,均能加速牧草的干燥进程。②苜蓿中水分移动的阻力。刈割的苜蓿刚开始干燥时,水分移动阻力小,水分散失的速度很快;而到了干燥后期,水分移动阻力大。因此生产上常采用压扁茎杆和喷洒化学干燥剂的方法,来加速苜蓿的干燥速度。③苜蓿各部位的散水强度。植株体内的各部位不仅含水量不同,而且它们的散水强度也不同,故苜蓿各部位的干燥速度不均匀,一般叶片干燥速度比茎杆快得多。 叶片脱落,造成蛋白质损失。由于叶片含蛋白质的量约为茎杆蛋白质含量的2.5倍,所以只有减少叶片损失,才能保证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当苜蓿含水量降为25%时,叶片就比较容易脱落。苜蓿在收割干燥的过程中,一般损失比例约为15%—30%。 苜蓿田间干燥的主要方式 压裂苜蓿茎秆。苜蓿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上取决于茎秆的干燥时间。试验证明,茎杆被压裂后,干燥时间可缩短1/2—1/3。目前,国外多采用集割草、压扁、铺放草行三项作业为一体的联合割草机作业。 翻晒通风干燥。苜蓿被割倒后,应使草条摊晒均匀,每隔数小时进行翻晒通风一次。但最后一次翻晒时,其含水量不应低于40%,以免叶片大量脱落。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使用搂草机或翻晒机进行作业。搂草机有横向搂草机和侧向搂草机之分。横向搂草机结构简单,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为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1、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达7-10年。 2、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达2-6米,甚至更深,侧根主要分布在20-30厘米以上的土层中。根上着生有根瘤,且以侧根居多。根颈膨大,并密生许多幼芽。 3、茎直立或斜生、光滑或稍有毛,略呈方形,多分枝,株高60-120厘米,高者可达150厘米。 4、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叶缘上三分之一处有锯齿,中下部全缘。 5、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有花20-30朵,紫色或深紫色。 6、荚果螺旋形,一般2-4回,成熟时呈黑褐色,内含种子2-8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1.4-2.3克。 二、紫花苜蓿的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夜间高温对紫花苜蓿生长不利。根系在15℃时生长最好,在灌溉条件下,可耐受较高的温度。紫花苜蓿耐寒性很强。5~6℃即可发芽并能耐受零下5℃和零下6℃的寒冷,成长植株能耐零下20℃和零下30℃的低温,在雪的覆盖下可耐零下44℃的严寒。 2.水分:紫花苜蓿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约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生长极好。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地方不适宜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 3.土壤: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土、强酸碱土外,从粗沙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耐盐碱,不耐酸,以土壤pH 值6~8为宜,成长植株可耐受含盐量为0.3%的土壤。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淹水24~48小时即可大量死亡。在盐碱地上种植,有降低土壤盐分的功能。 4.养分:紫花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根部着生根瘤菌,常结成较多根瘤,固氮能力强。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5∶5。此外根外追施硼、锰、钼等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增产效果显著。

苜蓿草饲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主要产品形态

苜蓿草饲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主要产品形态 一、苜蓿草饲料的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89中规定,我国饲用苜蓿草粉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以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我国苜蓿草粉质量标准(%) 等级 质量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 粗蛋白质≥18.0 ≥16.0 ≥14.0 粗纤维<25.0 <27.5 <30.0 粗灰分<12.5 <12.5 <12.5 注:各项质量指标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三项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二级饲料用苜蓿草粉为中等质量标准。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美国是世界上苜蓿产品主要出口国,美国(AAFCO)苜蓿草粉质量标准如下: 美国苜蓿草粉的规格(%) 等级蛋白质含 量 粗纤维含量 六>13 <38 五>15 <30 四>17 <27 三>18 <25 二>20 <22 一>22 <20

美国豆科、禾本科和豆科、禾本科混合干草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CP ADF NDF DD DM1 RFV M 特级>19 <31 <40 765<40 >3.0 >151 1 17-19 31-35 40-46 62-65 3.0-2.6 151-125 2 14-16 36-40 47-5 3 58-61 2.5-2.3 124-103 3 11-13 41-42 54-60 56-57 2.2-2.0 102-87 4 8-10 43-4 5 61-65 53-55 1.9-1.8 86-75 5 <8 >45 >65 <53 <1.8 <75 注:CP粗蛋白;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DDM 可消化干物质88.9-0.779ADF;DM1干物质采食量=120÷NDF;RFV 相对饲喂价值=DDM×DM1÷11.29。 100RFV 标准干草含41%ADF和53%的NDF 二、草产品主要形态 为了提高饲养效益,改善适口性,节约饲料,便于运输等,国际上越来越多地采用饲料固形化的现代饲草料加工技术这一生产工艺,将苜蓿加工成粉状、块状和颗粒状等饲料,其中的颗粒饲料应用最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发的草产品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等。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注意要点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也是陇东重点发展的牧草。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特点: 1、生物学特性 在我国,苜蓿属的植物约有十几个种,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天兰苜蓿、南苜蓿等。除紫花苜蓿无野生分布、为从国外传入外,其它种类的苜蓿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紫花苜蓿是苜蓿属中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饲用价值最高的一种牧草。因此,通常所说的苜蓿多指紫花苜蓿。 (1)分布和适应性 紫花苜蓿原产伊朗等地。我国栽培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栽培面积也较大。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旱气候,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因根系入土深,故抗旱能力很强。可耐-20℃―-30℃的低温,有雪覆盖可耐-40℃。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不耐积水,地下水位最好不超过 1.5米,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8.1。但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最为适宜。最适宜在年降雨量为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我县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均适合苜蓿生长。 (2)形态特征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即每一个复叶上长有三片小叶,小叶多为椭圆形、倒卵形和倒披针形,叶片左右边缘全缘,仅在小叶的顶部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每序有小花20―30朵,花紫色或蓝色,蝶形;荚果为螺旋状,旋叠1―4圈,每个荚果内含种子2―9粒;种子呈肾形,黄褐色,千粒重约2克;茎直立或倾斜,基部多分枝,株高60―100厘米;直根系,侧根多,主根发达,多年生的苜蓿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0余米。通常苜蓿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 2、主要优点 (1)产量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利用期少则4~5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它种植在一般地块可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种植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可以达到5000~8000公斤,折合干草1.2-2吨。 (2)品质好品质好的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蛋白质含量高,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28%之间,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如果跟玉米相比,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玉米2倍到3倍。 (3)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饲料它跟玉米相比虽然不如玉米热量那么高,但从蛋

苜蓿施肥方案

2015年宝丰玉米施肥方案(31地点) 剖面31地点及代表区域N: 38°31'14.33" E:106°37'24.38" H:1234m 表31-1:剖面31形态描述 发生层质地结构颜色新生体侵入体干湿度紧实度根系0-50cm 砂壤弱块状浅黄棕无无润较紧实多毛根50-75cm 轻壤块状灰白黄钙斑无干坚实少根75-100cm 砂壤弱块状浅黄无无干较紧少根100cm以下砂壤弱块状浅黄无无干较紧无表31-2:剖面31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发生层cm 容重 g/cm3 总孔隙度 % 自然含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饱和含水量 % 机械组成 砂粒% 粉粒% 粘粒% 0-50 1.42 46.49 1.74 14.87 32.96 99.73 0.07 0.23 50-75 1.48 44.52 3.66 12.34 31.78 99.77 0.05 0.19 75-100 1.55 41.48 4.3 9.1 29.34 99.80 0.05 0.18 100以下 1.50 43.17 3.87 10.23 30.43 99.78 0.05 0.17 表31-3:剖面31土壤化学性质 发生层cm 有机质 g/kg 有效氮 mg/kg 速效磷 mg/kg 有效钾 mg/kg pH 全盐 g/kg 0-50 1.14 4.40 11.85 90.00 8.78 0.37 50-75 2.01 8.20 6.45 140.00 9.00 0.34 75-100 1.31 5.40 2.91 100.00 9.51 0.75 100以下 1.02 4.40 6.21 110.00 8.25 0.35 表31-4:剖面31周围土壤分析样化学性质 样点有机质 g/kg 有效氮 mg/kg 速效磷 mg/kg 有效钾 mg/kg pH 全盐 g/kg 1 0.67 4.207.51140.008.780.30 2 2.138.40 5.73110.008.790.28 3 1.60 5.60 5.57140.008.720.29 4 1.6032.20 4.81120.008.830.26 根据刨面31土壤形态描述、理化性质分析,可知该地段耕作层属于砂壤土,易耕作,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差;土壤孔隙度偏小,土壤通透性一般,建议多施有机肥或农家肥;通过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可知土壤可供氮0.832千克/亩、磷2.24千克/亩、钾17.02千克/亩、有机质215.56千克/亩。 实验表明:春玉米每生产5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N 14.5~15.5kg、P 6.75~8.25kg、K 12.6~16.35kg,氮、磷、钾吸收比例大致为1∶0.5∶1(每亩生产500kg玉米籽粒,需N 15.0 kg/m2、P 7.0 kg/m2、K 14.8 kg/m2)。

苜蓿草的种植管理技术流程图

苜蓿草的种植管理技术流程 目录 说明 (1) 整地 (1) 田间管理 (3) 收割 (7) 仓储 (8)

现国家提倡退耕还林、还草之机,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以加快草业发展,保证畜牧业的稳定生产。紫花苜蓿作为高产优质牧草,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首选的牧草之一,现已被我国奶牛行业广泛认可,它可以使奶牛增产增质,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其中苜蓿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动物生物发育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促生长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大量种植苜蓿草能促进农牧结合,改善环境,保护水土,减轻农牧作物的病虫草害。其主要技术环节如下: 一、整地 1、选地:选择土壤肥力较好、水利设施完善的一二类土地种植,对于低凹雨后易积水的地块不能种植,苜蓿泡水48小时将会窒息死亡。在种植上要侧重于大面积连片,以便适宜各种机械作业。 2、除草:对于杂草生长严重的地块在播前7―10天进行地面喷洒,以减轻杂草危害,增加苜蓿生长效果。

3、施肥:苜蓿根系发达,且扎根很深,因此在种植前进行施肥,以保证土壤肥料肥沃,便于苜蓿生长。 2、整地:平整好土地,要求地面平整,不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以影响机械收割打捆作业和种植收入(土地不平在收割打捆时将会出现茬口过高捡拾不净等),整地后要求翻地、旋地、平地、镇压、播种层层紧密,掌握好播种期,达到各种要求,以利于播后出苗。 3、翻地:翻地时深度一致且不低于20—25公分,翻地后不见草茬,不得漏翻。 4、旋地:旋入后的土壤不能有直径超过2-5公分的土块。 5、平地:平整后地面不得有波浪状及凹凸不平,平整度需达到一致。 6、镇压:土地镇压后脚自然踩入陷入深度不超过1—3公分。 7、播种:1)土壤分析pH:在理论上土壤的pH值在6.7以上对苜蓿的生长最有利。如果土壤pH过低,播种前最好在地表25cm 地土层中均匀施用石灰。

猪生长各阶段的日增重、用料量等

以30头经产母猪的猪场为例:每天需要各阶段的猪饲料量为: ⑴ 猪场开始运营时,每天需要后备母猪饲料72公斤左右,进入实际产仔阶段后,则只有6头后备母猪,每天需要后备母猪饲料15公斤左右。 ⑵ 每天需要种公猪饲料8公斤左右。(以2头左右为准) ⑶ 每天需要哺乳母猪饲料40公斤左右。(以8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 ⑷ 每天需要教槽料为:2.5公斤左右。(以8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即从7~38日龄左右,体重从2公斤~12公斤左右) ⑸ 每天需要保育料为:50公斤。(以60头为准,保育期22天/批,即38~6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12公斤~24公斤左右;当然,从断奶的28日龄开始就与教槽料混合使用了) ⑹ 每天需要小猪饲料110公斤左右。(以11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40天左右/批,即从60~10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24公斤~50公斤左右) ⑺ 每天需要中猪饲料190公斤左右。(以80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0天左右/批,即从100~130日龄左右,体重是从50公斤~75公斤左右) ⑻ 每天需要大猪饲料280公斤左右。(以105头左右为准,周期为38天左右/批,即从130~168日龄左右,体重是从75公斤~110公斤左右) ⑼ 每天需要妊娠母猪饲料50公斤左右。(以20头左右为准) 以上为粗略的估计值,可作为生产中的参考数据。实际生产中以现实存栏的各阶段的猪只数量为准。(例如刚引进种猪时,只有后备母猪和种公猪,而没有小、中、大猪、和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料等) 哺乳期教槽料的消耗量大约为500克左右。 从28日龄到38日龄为断奶期,这阶段以教槽料混合保育料来喂养,此10天的断奶阶段大约消耗教槽料3千克/头,保育饲料3千克/头。 再从38日龄到60日龄为保育阶段,以保育料为饲料进行喂养,此阶段消耗保育料大约为:20千克/头。 从上表可知道: ⑴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60日龄的仔猪阶段期间:共消耗教槽料3.5千克,乳猪饲料即保育料23千克。 ⑵ 小猪从60日龄到100日龄(24~50公斤重阶段:平均日增重680克)共消耗小猪饲料:51千克,阶段料肉比为:1.96︰1。

苜蓿草市场分析报告

苜蓿草市场分析报告 一、全球苜蓿草产量 全球苜蓿干草产量亿吨(2014年),其中北美洲6333万吨,南美洲2755万吨,欧洲3277万吨,亚洲628万吨,大洋洲666万吨,非洲136万吨。 前十位苜蓿种植国家是美国(36%)、中国(15%)、阿根廷、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全球苜蓿草生产类型主要有苜蓿风干草捆、苜蓿脱水草捆、苜蓿青贮、苜蓿草颗粒等。 苜蓿草草捆苜蓿草颗粒 二、全球苜蓿草进出口量 2016年全球苜蓿草进出口量为850万吨,其中出口量为600万吨,进口量为250万吨; 主要出口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主要进口国和地区:中国、日本、沙特、阿联酋、韩国、台湾。 苜蓿草主产国大部分自用,出口量占产量的比例不大,如美国仅有不到5%产量的苜蓿草用来出口。 三、中国苜蓿草进口 中国海关获得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进口苜蓿草总计万吨,相比2015年的万吨增加%; 进口金额总计万美元,同比下降%;全年平均到岸价为美元/吨,同比下降%。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进口苜蓿的变化趋势是:总量逐年提升,增幅逐年放大;美国苜蓿的比例在下降,西班牙的苜蓿比例在上升。 国产苜蓿的质量不稳定,一级或特级苜蓿草的产量严重不足,目前高品质苜蓿市场还依赖于进口。 四、中国苜蓿草产业 2015年,中国苜蓿草产量万吨,进口121万吨,需求量538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分析我国牧草市场的供求形势,劣质牧草供大于求,而苜蓿等优质牧草却供不应求。 一级苜蓿很少,大多为二级苜蓿草。质量较好的省份在甘肃和宁夏。由于农民收购价的提高,苜蓿出场价普遍提高,一、二级苜蓿甘肃在2100-2300元/吨,宁夏在2200-2400元/吨。但是,宁夏的苜蓿数量很有限,基本在本地消化了,宁夏还需大量从甘肃调购。 目前,甘肃是苜蓿贮存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内蒙古,许多奶牛场已选用国产苜蓿予以降低饲养成本。

苜蓿及其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苜蓿及其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原发表日期:2003-06-16原作者:王继强张波刘福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文章来源:中国饲料 工业信息网 -------------------------------------------------------------------------------------------------------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土地少、粮食紧张,肉、蛋、奶和毛皮短缺,国土环境恶化的发展中国家,但草地面积之广和牧草资源丰富却得天独厚,位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得到充分发展,肉的年递增率为10.5%,蛋为12.2%,奶为12.5%,养殖水产品为12.8%,而粮食的年递增率仅为2.7%。据全国饲料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国能量饲料缺乏将达到4300~8300万t。饲料工业如果仅向现有的饲料资源等、靠、要,将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种植优良牧草如苜蓿、鲁梅克斯,不仅可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可提高对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一、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和土库曼高地,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苜蓿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为18%~24.8%,赖氨酸为1.06%~1.38%,粗脂肪为2.4%,粗纤维为35.7%,无氮浸出物为34.4%,粗灰分为8.9%,其中钙为1.09%,磷为0.3%,初花期和盛花期苜蓿干草的产奶净能为1.23和1.68Mcal/kg,接近于中等能量饲料。苜蓿蛋白含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其中,蛋氨酸0.32%、赖氨酸1.06%、缬氨酸0.94%、苏氨酸0.86%、苯丙氨酸1.27%、亮氨酸1.34%等(张子仪,2000),以及一些稀有氨基酸(瓜氨酸、刀豆氨基酸等),主要存在于苜蓿的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一亩苜蓿可年产5000kg鲜草,按鲜干值4:1计算,可生产1250kg高蛋白、维生素草粉,其蛋白质产量是种一亩玉米蛋白质产量的4~6倍,相当于750kg大豆的含量;生物学含量相当于玉米的3~4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产量则相当于种玉米的10倍以上,其综合营养价值高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二、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 牛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奶牛产奶总量从1984年的259万t增加到2000年的919万t,然而我国奶牛生产中优质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使用很低,奶牛的常规饲料仍为劣质秸杆类粗饲料(玉米秸秆、麦秸和稻秸)和三大料(玉米、麸皮、饼粕)的简单混合,其能量有余,蛋白质饲料单一,氨基酸搭配不当,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严重缺乏,饲料转化率低,产奶量、乳脂率低。表1列出了四种粗饲料的营养成分。 表1 四种粗饲料的营养成分 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羊草干草玉米秸秆 NEL/(MJ/kgDM) 5.6 3.8 3.4 2.1 CP/%DM 17.9 10.4 6.7 6.4 NDF/%DM 45.5 66.0 69.6 84.3 由表1可知,四种粗饲料的营养价值以苜蓿干草为最佳,其次是玉米青贮,再次是羊草干草,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