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草的营养特征

干草的营养特征

干草的营养特征
干草的营养特征

干草的营养特征

野生草地调制的干草因草地类型、自然气候和收割调制方法等不同,其品质和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收割时调制方法得当,干燥过程中未发生雨淋和霉变现象,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尤其维生素、微量元素较丰富,是草食家畜不可缺少的粗饲料。人工栽培牧草往往品种较单一,如禾本科牧草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茎叶柔软,适口性好,是能量饲料的主要来源。豆科牧草以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为特点,是提供蛋白质的主要饲料。而禾本科与豆科牧草建立的混播草地,则具有以上两类牧草的共同特点。

1.优质干草营养丰富干草的营养和饲用价值因牧草品种、收割时期、调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优质干草营养完善,一般粗蛋白质含量为10%-20%;粗纤维含量为22%-23%;无氮浸出物含量为40%-54%;干物质含量85%-90%。

干草是奶牛、绵羊、马的重要能量来源,表1可反映这些动物采食的干草和其他饲料在总能采食量中的比例。

表1 由干草和其他饲料所提供的能量的比例(单位:%)

对奶牛、绵羊、马来说,从干草中获得的能量占总能食入量的1/4~1/3。从干草本身含的有效能来看,虽然比能量饲料差,但高于青贮饲料。优质豆科青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比玉米籽实和青贮都高得多(表2)。

表2 100 kg玉米籽实、玉米青贮和三种质量的苜蓿干草的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粗蛋白质(CP)的价值

比较

优质干草,其原料植物中的矿物元素保存良好,一般含钙都比较丰富,含磷略差。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豆科青干草含有丰富的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K、E、B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干草是动物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般晒制青干草维生素D含量为100~1000国际单位/千克。青饲料在晒制过程中,其他维生素损失都比较严重,惟有维生素D含量大增,而其他植物性饲料维生素D的含量都比较低或没有,所以干草中的维生素D对动物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干草与其原料青草相比,粗纤维含量增高,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所以就干物质来说,干草的营养价值降低。地上晒制干草的淀粉价比鲜草降低几乎一半(表3)。

表3 多年生黑麦草与其干草的成分和营养价值比较

2.干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优质干草呈青绿色,柔软,气味芳香,适口性好。青干草中的有机物消化率可达46%~70%,纤维素消化率约为70%-80%,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价值。因此青干草是草食家畜营养价值较平衡的粗饲料,是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主要来源。除了供给草食家畜营养物质Z外,青干草还在家畜生理上起着平衡和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是草食家畜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干草是形成乳脂肪的重要原料草食家畜在利用瘤胃微生物分解青干草纤维素的过程中,能产生挥发性的脂肪酸,即乙酸、丙酸、丁酸和类脂肪物质。这些物质是产乳草食家畜合成乳脂肪的重要原料。减少干草喂量,可导致乳脂率降低。

4.干草是加工其他草产品的原料晒制成的青干草,可以进一步制成草饼、草粉、草颗粒,其中草粉可用于配合饲料中的原料,为各种家畜所利用。

秸秆与青储饲料的利用-干草与鲜草的区别

1前言

据研究,致力开发利用无粮型饲料发展养殖业,既是国情需要,也具有可行性较强的先进经验与措施。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无粮型饲料资源之不同营养特点,取相应益于养殖业的科学利用措施。

2秸秆与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

2.1秸秆

作物秸秆内含有可消化物质35%~50%,粗蛋白质含量2%~4%。是无粮型饲料资源中较为理想的一部分。就全国而言,每年各类秸秆产量近6亿吨,其含粗蛋白质总量约0.2亿吨,相当于2.5亿吨玉米所含蛋白质总量。但是秸秆的细胞具有厚而坚实且富含纤维素的细胞壁,直接喂单胃动物,由于消化功能的局限性,很难从其坚厚的细胞壁保护下的细胞内及繁杂的纤维组织间吸收营养物质。

2.2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特点是含水率较高,通常在80%以上。青绿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介于精饲料与粗饲料之间。

青饲料种类很多,大抵也有三类:一类是人工种植的饲料作物,如黑麦草、紫云英、三叶草、聚合草、甘薯、甜菜、籽粒苋等等;第二类是农作物副产品,如甘薯藤、甜菜叶、白菜帮、萝卜缨、南瓜藤等等;第三类是采集的野生饲料,如葛藤、马齿苋、蒲公英、绿萍、鸭跖草、槐叶、柳叶、榆叶、紫穗槐叶等。不同种类的青绿饲料之间营养特性差别很大;就是同一种青绿饲料在不同生长阶段,其营养价值也有很大不同,如青饲料粗纤维含量较低,消化率比较高;青饲料粗蛋白含量高,多在20%以上,而粗饲料(豆科干草除外)多在10%以下。即使谷物籽粒,其粗蛋白含量也仅在10%上下;维生素含量高。粗饲料几乎不含维生素,谷物饲料维生素含量也不高,但青饲料维生素含量很高。以青饲料为基础日粮,通常不须额外补充维生素;青饲料矿物元素含量也高。以青饲料为基础日粮可以不补充(或仅少量补充)矿物元素添加剂。因此,如何发挥青绿饲料与秸秆饲料的营养互补作用,其关键在“科学利用”的问题上。

3秸秆与青绿饲料的应用状态

3.1秸秆

秸秆发展养殖业,是食草型、节粮型畜牧生产。从大量实践看,此法的关键在于要依据动物生理特点,取实用性强,经济价值显著的科学办法。对于秸秆的应用,当前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干草饲喂法,此法被淘汰趋势快,人们日渐明了其非科学性。二是碱化饲料制作,是利用牛的瘤胃微生物在碱性环境中可有效分解纤维素机理,提高秸秆利用价值。但在碱化过程中,原料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时受到破坏,不宜在秸秆中广泛利用,只适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少的麦秸、稻秸类利用,此法无发展趋势。三是氨化秸秆饲料制作。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强力证明,氨化秸秆没有发展的可行性。相反,其有

如下系列缺点:①对动物能引起氨中毒;②长期使用的地方,积累到氨浓度达到15%-28%时,遇火星即爆炸,不安全;③与农业争肥争农忙季节能力;④浪费太大,在制作氨化秸秆饲料时的氨源用量,在饲喂后约有2/3过剩的氨被白白浪费掉,⑤应用效益差。⑥最严重的是,这个事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性。三是秸秆微贮饲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培育出的微生物活干菌剂,经溶解复活后,兑入浓度1%的盐水中,再喷洒到铡短的作物秸秆上,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生长繁殖而形成可饲用的营养物质优势。据研究,此法与碱化、氨化法比,具有污染少、效率高、发展趋势大等特点。

3.2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在我国畜牧业中的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我国畜牧业比美国少用近1亿吨饲料粮,但却多生产了2000多万吨肉,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大量使用青绿饲料。此外,大量青绿饲料“过腹还田”,既减少了肥料开支,又改良了土壤,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国畜牧业大量使用青绿饲料的成功经验,已引起联合国的极大兴趣,认为值得其它发展中国家借鉴。但从我们自身来讲,对青绿饲料的利用,也有个自身提高和发展问题。

根据我国对秸杆和青绿饲料利用的实际效果,应从国情需要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走投入小、产出大、实效性强又利于推广的科学发展养殖业新路。

4科学利用对策

4.1发挥可行性研究优势作用

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统一研究体系,调动全方位饲料行业上、中、下三个层次的饲料科学专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发挥可行性研究优势作用,对国内外现有利用秸秆、青绿饲料之措施、技术透彻研究,并密切结合国情实际产生绿色高效的科学利用决策方案。

4.2实行推广管理与科普宣传两手抓的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可行性研究之系列方案选优决策推广实施,以强力管理手段从严科学管理发展养殖业,造福于民;另一方面要采取科学普及手段,对以“优选法”决策的可持续发展之可行方案,要从内容和形式上或高效经验上大力宣传,让全社会都明白其科学性、实效性,并亲自实施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筛选性研究的科学利用措施建议

4.3.1秸秆鲜饲对色泽鲜绿或浅绿色的收获后秸秆,可随时加工鲜饲于反刍动物,不致于内在营养价值浪费性损失。此法仅适于农忙季节短期利用需要。

4.3.2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青饲料砖其内容特点如下:

科技含量高。一是在吸收了当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青绿饲料资源营养价值全利用高科技新工艺”,利于消化应用全部秸秆和全部青绿饲料资源。二是工艺中关键科学技术措施既能在产品饲养前的保藏期,保鲜保营养1年以上,更能在饲用后的畜禽肌体内产生高效的生物学效应,使蛋白质等营养价值得到保护,完全被机体消化吸收,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

产品形态有优势。从内容上讲,产品分猪、禽类、单胃动物与牛羊类反刍动物饲用两大系列营养型精品。均为青绿饲料资源之饲用价值全利用方式,物理形态相似,前者为深绿色,后者为浅绿色。产品质地有三点突出优势:a)具有一般的青绿

饲料中叶蛋白含量及其氨基酸构成模式,能满足任何生理状态下的畜禽机体需要;b)产品中钙磷比例平衡适应畜禽机体需要;

c)其维生素含量丰富,对禽畜有显著的助长作用。

4.3.3秸秆微贮此法比秸秆氨化具有可利用突出优势,其成本只有秸秆氨化的1/4,加上效果好,污染低,在现阶段适应国情需要。即便是替代新技术发展起来了,也有局部利用的存在价值。

4.3.4两项配套科学措施

4.3.4.1叶蛋白开发利用。据研究,从新鲜植物液汁中提取的叶蛋白质,属于真正绿色的食用或饲用深加工原料产品,其蛋白质结构中的必需氨基酸齐全,优于粮谷类蛋白质。将其7%~9%浓缩蛋白质配入猪鸡饲料中,可节省25%~30%的大豆类饲料。如饲喂70kg的生产育肥猪,则可代替全部鱼粉。况且对于叶蛋白质来说,按食品卫生要求深加工,从严提高纯度,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极重要的优质食物原料。可见青绿植物资源的科学利用潜力很大。

4.3.4.2适时窖贮青绿鲜饲料。把青绿鲜饲料包括各类牧饲青草和收获后的鲜绿秸秆等,经过铡切碎贮入窖内,造成封闭、缺氧,在密闭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大量繁殖生长,从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乳酸积累致pH4.0左右时,乳酸可抑制其它杂菌繁殖,防止原料腐败变质,且产品有酸香味。这种工艺处理的青贮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损失也较少。当然没有青饲料砖的营养优势大,市场经济特点强,较易发展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在青饲料砖还没有完全推广开之前或者是推开后的有些窄域环境等,充分运用窖贮工艺还是很有价值的。

青鲜草喂牛四误区

误区1:春季过早喂给青鲜草。由于春末夏初鲜嫩青草数量不足,一旦断了青鲜草,再喂干

草时,牛由于吃鲜草馋了嘴,宁可饿肚子,短期内怎么也不肯吃干草,必须多添加精料牛才

肯吃。这样一折腾就是三五天,结果不仅浪费了精料,牛也掉了膘。

误区2:一次性全停干草喂青草。有些养牛户有了青鲜饲草供应后,一下子全停干草,改喂

鲜嫩青草。牛乍改换好口味,贪吃过饱,第二天牛就拉起了肚子,因肚子痛而影响食欲。这

是因为鲜草中含水分太多,牛的肠胃机能不能即刻适应,发生了肠胃炎症,打针吃药又要花

钱。

误区3:把鲜草拌入干草中喂给。有的养牛户有了以上两教训后,改为把鲜草拌入干草中喂

给。可想不到的是,牛就像一个爱挑食的孩子,上翻下挑专拣鲜草吃,最后食糟里剩下的全

是干草。由于牛吃草时挑来挑去,不仅延长了饲喂时间,还吃不饱,造成人力、时间和饲料

浪费。

误区4:喂鲜草不用喂给精料。有的养牛户认为鲜草中维生素含量高,牛吃得饱,误以为肯

定营养高,于是就在饲喂青草后不再喂给精料,结果,尽管牛每顿都吃饱了,但由于鲜草中

干物质少,膘情越来越瘦。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鲜草喂牛方法是,把鲜草晾晒1-2天,使鲜草中水分散失约一半,铡成

1-3厘米短草,在每顿干草吃到八至九成饱后,每头牛喂给2-5公斤青草,再饮水。这样牛

吃得饱、增膘快。

常见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的营养特性 一、青绿饲料 1、豆科青饲料: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 ①含水量高,75-90%,因此,单位重量含热能低。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平衡。 ③开花期前粗纤维含量低,开花后高。④含钙高,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胡萝卜素含量高,苜蓿V B2丰富。 2、禾本科:①含水量高。 ②蛋白质含量较豆科低。 ③含糖量高,粗纤维含量高为。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3、蔬菜类:①含水量高。 ②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 ③粗纤维含量低。 ④钙、磷比例适宜。 ⑤维生素含量丰富,适口性好。 二、青贮饲料:①含水量高,PH4.0左右,适口性好。 ②消化率高于原料。 ③有一定的轻泻性。 三、粗饲料:包括干草、干树叶、秸秆、秕壳等。 ①粗纤维含量高。 ②豆科干草、干藤蔓类粗蛋白含量高,禾本科次之。秸秆和秕壳类低,且难消化。 ③磷含量低,豆科含钙较丰富。 ④V D丰富,优质干草含较多胡萝卜素,其它维生素缺乏。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 ▲青干草:①粗纤维含量较高; ②在粗饲料中, 蛋白含量高较高, 消化率较高. ③磷含量低, 钙磷比例较适宜. ④维生素损失少,不含V D2 ⑤体积大,有填充、促进胃肠道蠕动作用。 四、能量饲料 1、▲玉米:①有效能值高,主要含淀粉、脂肪。粗纤维含量低。 ②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含量都低。 ③矿物质含量低,且钙少磷多。 ④黄玉米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含有丰富的VE、VB1,其它B族维生素缺乏。 ⑤易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2、高粱: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②蛋白质含量低,缺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等。 ③钙低磷多。④含有单宁,适口性差。 3、▲大麦:①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②缺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较玉米高。 ③钙低磷多。 4、▲小麦:①富含无氮浸出物,能值高,但低于玉米。②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构成好于玉米。 ③矿物质、维生素类似于玉米。 5、▲稻谷:①富含无氮浸出物,带壳稻谷粗纤维含量高,②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 ③钙低磷多。 6、▲小麦麸:①与原料比,粗纤维含量高,淀粉含量低,有效能值不高。 ②蛋白质含量稍高。③粗灰分含量较高,钙少磷多 ④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VB1。缺VB12 ⑤结构疏松,含有轻泻性盐类,可刺激胃肠道蠕动。 7、▲米糠:①粗纤维含量比麦麸高,含脂肪,故能值高,但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败。 ②蛋白质含量较高。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优质教案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番茄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番茄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柿子、番柿,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的秘鲁、厄瓜多 尔、玻利维亚等地。 1.对温度的要求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宜的 温度为20?25 C,温度低于15C ,不能开花或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等生殖生长障碍。温度降至10C时,植株停止生长,长时间5C以下的低温能引起低温危害。温度上升到30C时,同化作用显著降低,升高至35C以上时,生殖生长受到干扰与破坏,即使是短时间的35C的高温,也会产生生理性干扰,导致落花落果或果实不发育。 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及反应是有差别的。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C ,最 低12C。幼苗期的白天适宜温度为20?25C ,夜间10?15C。开花期对温度比较敏感,白天适温为20?30C ,夜间15?20C,过低(15C以下)或过高(35C以上)都不利于花器官的正常发育。结果期白天适温为25?28C, 夜温为16?20C,温度低,果实生长速度慢,日温增高到30?35 C时,果实生 长速度较快,但着果少,夜温过高不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果实发育不良。26?28C 以上的 高温能抑制番茄茄红素及其它色素的形成,影响果实正常转色。 番茄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C0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加。因此,只要夜间气温不高,昼夜地温都维持在20 C左右也不会引起徒长。 番茄的生育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与氮素营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番茄生长与结果有 明显的影响0 一般来说,只要保证夜间温度适宜,在氮的浓度高或稍低时都能正常结果,但在夜温高的情况下,如氮的浓度低则不能结果,即使在一般氮素施肥量时也会出现缺 氮症状0 2.对光照的要求番茄是喜光性作物,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 作用越旺盛0 番茄不同生育期对光照的要求不同0发芽期不需要光照,有光反而抑制种子发芽,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延长种子发芽时间0 幼苗期既是营养生长期,又是花芽分化和发育期,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植株营养生长不良,将使花芽分化延迟,着花节位上升,花数减少,花的素质下降,子房变小,心室数减少,影响果实发育。开花期光照不足,容易 落花落果。结果期在强光下坐果多,单果大,产量高。反之在弱光下坐果率降低,单果重

生命基本特征

生命至少包括三种基本活动,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反映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它本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加工改造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此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在合成代谢的同时,机体也不断地分解自身成分,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并将废物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的基本因素。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运动等一切生命现象。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一切活体组织或机体都具有随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给兴奋性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即兴奋性是指组织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由于神经、肌肉、腺体具有上述能力,因此,在生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可兴奋组织。 (一)刺激和反应

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并非都能为细胞或机体所感受,在生理学中把能为细胞或机体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刺激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化学刺激、电流刺激、机械刺激和生物刺激等。由于电流的强度和通电时间容易控制,且可重复使用而不易损伤组织,所以电流刺激在生理学实验和研究中最为常用。 细胞或机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应答性变化,称为反应。如果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那么,任何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或刺激阈。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组织的阈值高低,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易于发生反应的兴奋性高,不易发生反应的兴奋性低。阈值越低,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敏感,即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值越高,则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迟钝,即兴奋性越低。由此可见,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是反比关系。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刺激是因,反应是果。这就是说由于刺激作用于机体才能发生反应;而机体发生反应又是某种刺激所制造的结果。各种组织发生反应时表现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带有共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二)兴奋和抑制 组织在安静时,仍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仍在积累能量,为反应的发生做好准备。在这种安静条件下,组织所处的功能状态,称

小米的营养特性与保健功能

小米的营养特性与保健功能 摘要:小米的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搭配合理、吸收率高,是一种兼有食疗保健作用的优质粮源和滋补佳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详细介绍了小米的化学特性,并对小米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米;营养特性;保健作用 Millet Nutr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y Function Abstract: Millet nutrition type complete, abundant, reasonable collocation, the absorption rate is high, is a combined quality stocks and nourishing diet the health care effect, have been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and love. Introduce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llet, and the nutrition value and healthy function of millet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Millet; Nutritional properties; Health care function 0 引言 小米,俗称谷子,中国古称为粟,亦称禾、稽、粱、谷、稗等[1],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区,在古代曾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2]。考古证据表明,历史上谷子栽培规模很大,不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还有大量的结余,使得酿酒、酿醋等成为可能,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3]。谷子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糯性小米,且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 小米现在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起源的世界最古老作物和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曾经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初期的吃饭问题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米逐渐退出人们主食结构范围,消费需求逐渐减少。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小米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调剂精米精面食品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

番茄普遍的需肥特点及用肥推荐

番茄的需肥特点和用肥推荐 番茄是茄果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春、秋季蔬菜,种植区域广,近年来秋播番茄发展快,在福建、广西和云南于水稻收货后种植番茄。番茄的种子在11-40℃时发芽,生长发育的最适昼温20-25℃,夜温15-17℃,30℃以上就会妨碍坐果,出现徒长,容易感染病毒病,10℃一下生长缓慢,5℃时茎叶停止生长,适宜地温是20-23℃。 番茄多为无限生长类型,即边现蕾、边开花、边结果。因此,生长上要注意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番茄的采收期长,由于养分随番茄果实不断携出,需要边采收,边供给养分,才能满足不断开花结果的需要,因此生长上常常有边采果边施肥的习惯。番茄的一生分发芽期、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幼苗期从定植到第一花序,番茄对养分的吸收量逐渐增加。从第一穗果膨大开始,之后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约占总吸收量的70%-90%。 在氮、磷、钾、钙、镁元素中,番茄对钾的吸收量最大,累计吸收量接近氮素的2倍,其中在果实膨大期的吸收量要占吸收总量的70%以上,在营养生长期70%的钾集中在叶内,结果期60%的钾分布在果实内,因此,番茄叶片的缺钾症主要在果实膨大以后表现出来,导致收获时番茄果实背部着色差。为了避免因缺钾而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在果实膨大期追施钾肥非常重要。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番茄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要大于露地栽培条件。研究表明,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0kg番茄需氮(N)3.86kg、磷(P2O5)1.15kg、钾(K2O)4.44kg、镁(MgO)1.0kg。 养分供应不足时常常引起缺素症状。 缺氮时植株生长缓慢,初期老叶呈黄绿色,后期全株呈浅绿色,叶片细小、直立,叶脉由黄绿色变为深紫色,茎秆变硬,果实变小,产量低。 缺磷时早期叶背呈紫红色,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叶片僵硬,叶尖呈黑褐色枯死,叶脉逐渐变为紫红色。 缺钾时叶片主脉之间的叶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的症状先出现在老叶上,果实着色不均匀。 在一些番茄种植区常出现钙、硼、锌中微量元素的缺素现象,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进行补充。如缺钙导致的番茄脐腐病,可在番茄坐果后喷施沃丰素补充螯合态的钙元素进行预防和校正; 缺硼导致的果实起皱,则在移栽时施用硼砂或苗期叶面喷施液体硼肥; 缺锌导致的小叶病可在苗期施用硫酸锌、螯合态锌或悬浮锌进行预防。

法的基本特征

1.法的基本特征: 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基于其规范性特征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 指引: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评价: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有效,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责任。 教育:即规范,通过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人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预测:依靠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强制:对违法者的制裁、惩罚。 3.西方国家两大法系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又名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等,这一法系的主要历史渊源是罗马法。 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也可称为英美法系。 4.法治的局限性: (1)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2)由于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以及有些社会关系领域不适宜于法律的调整,所以法治不能实行于所有的社会关系领域,也不能取代或排斥其他社会规范和调整手段的作用。 (3)实行法治不能仅依靠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或提出这样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4)法律的抽象性与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实行法治可能就不利于实现个案中的正义。 (5)法律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存在着矛盾,这就会使法律称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障碍,法治更适用于和平和稳定的时代。 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存在区别: 积极因素: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徒法不能以自行。重视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执法、司法官员应具有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质。制定法传统。 消极因素: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教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概括了中国历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社会、政治制度,比如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宗法制。轻视法律的作用。轻视诉讼和权利观念淡薄。法即是刑。轻视法学。 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应该始终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2)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缺一不可。 (3)立法上法律的很多原则和内容,直接体现了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法律也将促进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4)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必然提高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又必然会促进法治的实现。 7.中国古代、当代的德治与法治的区别: 古代儒家两派的德治与法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积极和消极的因素,我们应该批判继承。 (1)当代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古代都服务于古代专制君主的统治。 (2)当代主张法治与德治的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古代儒法两派主张的各有偏颇,两者是对立的。 (3)当代的法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的,德治是社会主义道德,古代的德是指封建制道德,法是指刑,甚至严刑峻法。 (4)当代的法治是与人治对立的,古代儒家的德治与人治是同义的。 8.法的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1)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维护和保障立法科学性的重要原则。 (2)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是使立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保证立法质量,保证立法民主化的一项重要原则。 (3)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立法活动要遵守宪法,要维护法制统一~这是维护和保障立法合法性的中央原则。 (4)总结自己的立法实践经验,结合实际积极吸取、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是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立法活动少走弯路,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重要原则。 (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是保证立法正确、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重要原则。 (6)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系统科学原则~是保证立法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原则。 (7)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的原则~是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原则。 9.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 “一元”指在以宪法为基础的统一基础上。 “两级”指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 “多层次”指中央级立法和地方级立法之间,每一级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内部还有不同层次机关制定的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规规章。 (1)中央一级: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以外的法律、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其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B.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国务院各部门和各个行政直属机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发布命令、指示、制定规章。 (2)地方一级 A.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发布决议。 B.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内发布决定和命令、制定政府规章。下属部门发布命令和指示,规范性文件。 10.法的执行的含义: 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是指掌管法律,手持法律做事,实施法律。广义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一招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侠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法的执行的特点: 法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法的执行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委托的组织。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12.法律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1)属人主义,即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且不受其所在地域影响。 (2)属地主义,即管辖区内所有人,且不受其国籍影响。 (3)保护主义,即维护本国利益,且不受国籍和所在地域影响。 (4)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我国),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也要尊重他国主权。 13.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 (1)对中国公民的效力,即境内外适用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的保护。 (2)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即在国内适用中国法律,国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适用中国法的同时,也要结合犯罪地法。 14.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15.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1)司法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必须体现公平、平等与正义的精神。 意义:是法的精神的内在要求。它是由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的。是司法机关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如何贯彻:改进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努力改善司法环境。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即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法的适用的一条基本原则。 含义:是指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统一适用,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

《1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1 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根的形态:根可分为主根、侧根、不定根。 ②了解根的作用:吸收、固着、贮藏。 ③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菠菜和蒜的根,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②初步学会利用模型和视频来记忆、分析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②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 教材重难点 重点: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难点:知道根的伸长过程,识别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特点。 教学内容 一、根 1、植物的根系 教师给每一组学生发一株菠菜和一根葱。 ①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由胚根发育而来,侧根比较短而细,由主根上长出来,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 ②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我们把从茎基部、叶和老根上长出来的的根叫做不定根。如藕的根、玉米的根、秋海棠的根。一般地说,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 2、根的的功能 根作为植物的营养器官,其共同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①吸收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②支持功能(固着),可以叫做支持根;

③贮藏功能,贮藏营养物质,可以叫做贮藏根。 3、根尖的功能 根尖细胞并不能界限分明地分成四大部分,四部分的细胞是相互连续的。其中,根冠的细胞很容易破损,分生区的细胞就会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一部分补充根毛的细胞,另外一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的细胞。根的生长主要就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根毛是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它只是细胞的一部分,是真正起吸收作用的结构。在根毛区以及其上部,根内细胞已经分化,中间部位的细胞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形成长而中空的管子——导管。导管细胞都是已经死亡的细胞,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观察芽的位置和外形 学生拿出课外采集的两种枝条。 (1)茎的本质形态特征: A、有节与节间之分。茎上长叶的部位叫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B、在节上能长芽和叶。 C、在节上能开花和结果。 (2)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从而使茎不断生长。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多媒体图片或盆栽植物。 2、茎的结构和功能 (1)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表皮:是茎最外面的一层活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和维管组织之间,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筛管: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其横壁上生有许多像筛孔一样的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连通。根、茎、叶的筛管互相连接,是植物体输送有机物的管道。 导管:当木质部中一些管状细胞内的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横壁逐渐消失时,就形成了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导管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由几层扁平的并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它向外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出新细胞形成新的木质部。因此,双子叶植物的茎可

番茄的营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番茄的营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读】番茄中的类黄酮,既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防止其破裂的作用,还有预防血管硬化的特殊功效,可以预防宫颈癌、膀胱癌和胰腺癌等疾病;另外,还可以美容和治愈口疮,但是番茄的营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为你介绍番茄的营养表现在哪些方面。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番茄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B2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 番茄中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的破坏,具有明显的美容抗皱的效果。 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用西红柿,对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吃西红柿也可以美容。西红柿含有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有助于展平皱纹,使皮肤细嫩光滑。 常吃西红柿还不易出现黑眼圈,且不易被晒伤。 食用方法: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的,生吃吸收率低,和蛋炒或者做汤吸收率较高。 多吃番茄可以使皮肤焕发光彩,番茄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果胶,食用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的垃圾,番茄除了食用,还可以外用,番茄汁对肌肤的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番茄汁不但能消除皱纹和雀斑,还能让肌肤更加完美。 番茄多汁鲜嫩,并且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弱酸性的成份,这些对肌肤十分有益,能使皮肤保持弱酸性,是使肌肤健康美丽的重要方法。 科学调查发现,长期经常食用番茄及番茄制品的人,受辐射损伤较轻,由辐射所引起的死亡率也较低。实验证明,辐射后的皮肤中,番茄红素含量减少31%~46%,其他成分含量几乎不变。并可促进血液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结合,使肌肤充满弹性,娇媚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番茄红素还有祛斑、祛色素的功效。 将鲜熟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捣烂敷患处,每日2~3次,可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将鲜熟西红柿捣烂取汁加少许白糖,每天用其涂面,能使皮肤细腻光滑,美容防衰老效果极佳; 因西红柿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抑制病变功效,坚持每天生食1~个鲜熟的西红柿,可起到防癌和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信息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命题讨论,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2(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行为与创新 加深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背景分析 “任务驱动”是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一所学知识的建构[1]。同时,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是复杂的、非良构的,单靠学习者个别化学习方式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而协作学习方式就可以达到这种学习目标。因为协作学习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

发挥,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协作学习被看作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将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大有裨益[2]。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将知识隐含于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3]。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信息打交道,通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及特征。 四、教学方法研究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书中的知识点几乎都可以转化为计算机操作,但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未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所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的给学生施加任务的“负担”,让学生能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和操作,直至完成任务。 五、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 ﹝一﹞根系的种类: 1.轴根系或直根系:由初生根发育向下生成一枝较粗大的主根,自主根上又发生许多支根者。例如双子叶植物的根、木本植物的根、波菜、萝卜和兔儿菜等。 2.须根系:初生根于幼苗期已枯萎,在茎基部产生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者。例如单子叶植物的根、牛筋草及合本科植物。 ﹝二﹞根的变态 1.支持根:由接近地面处茎的节上所发生的不定根,以加强支柱植物。例如玉蜀黍、林投。 2.柱状根:榕树的气根发达,下垂至地面,深入土中,生长粗大,具有支持作用者。例如榕树。 3.板根:树木的次根向上渐次生长隆起而作薄板状,露出地面者。例如银叶及青刚栎的板根。 4.贮藏根或肿状根:在根中贮藏大量养分,肿大者,包含球根、块根等。例如萝卜、甜菜胡萝卜等。 5.气生根:由地面上的茎或枝等生出者,如: (1)须状气根:如榕树的气根。 (2)同化根:如风兰属的气根,扁平状,具叶绿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行光合作用。 (3)兰类气根:藉根端细胞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因根内有固氮菌共生亦可吸收空气

中的氮素。 6.攀缘根:藤本植物藉以附着物体以攀爬者,如黄金葛等。 7.寄生根或吸根:寄生植物的根,生长在寄主的维管束中,吸收寄主体内的养分和水分。 8.水生根:漂浮在水中生长的植物,根浸在水中,赖表皮细胞吸收水中的养分。 9.呼吸根:如红树林的根,侧根露出水面,可行呼吸作用。例如红树林。 茎 ﹝一﹞依茎的形态: 1.直立茎:直立地上,不依附他物。 2.攀缘茎:茎细、长,不能直立,利用卷须、气根、叶柄等攀附他物向上生长者。例如葡萄。 3.缠绕茎:茎细长,无法自支,以茎直接缠绕在他物上生长。例如牵牛花。 4.匍匐茎:茎枝匍匐地面,接近地面的节上生根,与母茎断绝后,能独立生长成为新植物。例如甘藷。 5.平卧茎:茎枝横卧地面生长,但节上不生根。例如西瓜。 6.蔓性木本:木质的藤本植物。 ﹝二﹞茎的变态: 茎的变形物,多发生于叶腋内,此可与叶的变态区别。 1.茎卷须:由小枝变成,有时尚可看到退化的叶片。例如葡萄。 2.肉质茎或浆质茎:茎多肉多浆,肥厚而贮藏大量水分及养分。例如仙人掌。 3.叶状茎、扁茎或叶状枝:茎扁平或线状,绿色可行光合作用。例如琼花(昙花)。 4.茎针:茎上幼枝变成针刺状,具保护作用。如玫瑰。 5.珠芽:发生于叶腋的芽,膨大成球状,内贮藏养分,可用以繁殖,俗称铃余子。 6.根茎:横走地中,先端或节上具芽,节间显著。例如箭竹、莲藕、姜。 7.球茎:短缩膨大,肥厚似球之地下茎。球茎上有节及退化之叶和芽。例如芋、荸荠。 8.块茎:短而膨大的肉质地下茎。根茎横生,先端膨大,形成块状。其一端有顶芽,芽眼内生侧芽,芽作螺旋状排列。例如马铃薯。 9.鳞茎:为短缩、扁平、作圆盘状的地下茎,具多数贮藏养分的鳞叶,有一顶芽可发育成地上枝,各鳞叶腋内有侧芽,则可形成新鳞茎。例如大蒜。

番茄生物学特性

番茄 茄科植物中的果菜类叫茄果类。主要包括西红柿、茄子、辣椒、酸浆等蔬菜。这类蔬菜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主要夏秋蔬菜,因为:1、适应性强,可在各地无霜期内栽培;2、结果期长,产量较高;3、营养价值较高,果实中含有较丰富的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要素,辣椒中还含有辣椒素(C40H58O3),可增进食欲。 茄果类蔬菜都原产于热带,在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方面有不少共同点。1、要求温暖的气候条件,不耐霜冻,在我国北方都以夏季生产为主。这类蔬菜的生长期较长,为提早收获,延长结果期,提高产量多采用育苗移栽。2、要求较强的光照及良好的通风条件。 3、根系比较发达,有一定的耐旱力。 4、生长迅速,生长量大,生长及结果期长,要求较多而全面的营养。 5、幼苗长到—4片真叶时,苗端开始分化花芽。 6、有一些相同的病虫害,应试行—5年的轮作。 关于番茄的两个传说:①十六世纪,英国女王伊丽沙白的丈夫,从南美带回了美丽的西红柿果实献给国王,女王高兴之极,从此被称为“爱情的苹果。”②电视剧《便衣警察》中周志明、石晓萌见面时,也是以西红柿为信物。 西红柿又叫番茄、洋柿子、火柿子,17世纪或8世纪由意大利传入我国,在我国栽培历史200—300年,但大面积栽培执友80—100年的历史,华北地区灾0年代开始栽培,历史虽不长,但栽培面积大;西红柿喜温、喜光、半耐旱。其有以下特点: (1)适应性强(最大的特点):可在全国南北各地无霜期(北方下/4——下/10)内栽培,在霜期内利用保护地设备也可生产,达到周年供应。 (2)、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ⅰ、春番茄:一般亩产7000—8000斤,低者4000斤以上,高着15000斤以上;最高者:太原市南郊孙家寨大队32675斤/亩。原苏联173160斤/亩。 ⅱ、大棚春番茄:一般1万斤/亩,高者达3万斤。 ⅲ、美国:一棵水培西红柿,生长期2年零一个月,结果5000多个,日本长1万2千多个果;西红柿单果最大记录:10斤/个。 、(3)营养价值高,外观美丽,品质优良:西红柿含可容性糖、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 C 胡萝卜素等。果实园整、色泽鲜艳、酸甜多汁。 (4)、食用方法多:熟食、水果生食、加工原料等,被誉为“果中美味,菜中佳肴”。 一、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1、根:番茄根系较强大,分布广而深,盛果期主根深入土壤达1.5米以上,根展也能达2.5米,大多根群在30—50厘米的耕作层中。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其在茎节上易生不定根。所以扦插繁殖容易成活。 2、茎:半直立性匍匐茎。幼苗时可直立,中后期需要搭架。少数品种为直立茎。茎分枝力强,所以需整枝打杈。据茎的生长情况分为:自封顶类型(一般早熟)。无限生长类型(一般中晚熟) 3、叶:番茄叶分子叶、真叶两种。真叶表面有茸毛,裂痕大,是耐旱性叶。早熟品种叶小,晚熟品种叶大,大田栽培叶深,设施叶小,低温叶发紫,高温下小叶内卷,叶茎上均有毛和分泌腺,能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汁液,菜青虫恶之,虫害较少。 4、花:两性花,每一花序的花数一般为5—8朵,多的20余朵。自花授粉。在不良环境下,特别是低温下,易形成畸形花,易形成畸形果或落掉。个别品种或有的品种在某些条件影响下可以异花授粉,天然杂交率4—10%。

1信息的基本特征

1.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课本案例分析信息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2、掌握并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影响 教学重点:1、信息的基本特征的了解 2、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分析 教学难点:1、信息的基本特征的了解 2、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分析 课型:新授理论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收获到许多形形色色的消息,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消息呢在信息技术中我们称它们为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都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它们又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二、新课讲授 (一)案例分析:书本P5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到书本的第5 页,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书本案例:案例一:通过卫星电视,世界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精彩纷呈的奥运会节目;思考,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什么能够足不出户收看奥运会节目,这体现了信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解答: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观看奥运会节目,是通过卫星电视的转播,说明了信息能够通过相关的载体传递到对应的位置,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传递性的作用。 案例二: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每个销售人员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评奖。公司最后把所有的方案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参考。几个回合下来,这个公司各大区的销售就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公司也形成了很好的学习和探讨业务风气;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什么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解答:将销售技巧装订成册然后大家分享提高,这说明了销售技巧这一信息是可以通过载体相互共享的,这体现了信息具有共享性的特征。 案例三: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显示,感恩节前后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要比平日多。超市老板一分析,原来是家庭主妇多在这几天出去逛街,留下男人在家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致使啤酒与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在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大大促进销售;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解答:超市老板根据啤酒和尿布的感恩节前后的销售量分析得到结论,男人喜欢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根据这一信息进行了产品位置的摆放,大大促进了销售,这说明信息是可以进行利用的,体现了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案例四: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是赛事早已经结束,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有这个象棋比赛的消息,但时间已经结束了,那么这个消息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说明了信息有他的时效性。 案例五:《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用计令前来劝降的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批阅此书,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军损失了通宵水性的将领;曹操还听信庞统的计谋,将船首尾相连,结果被前来诈降的黄盖用载满燃烧物的小船攻入,落个“火烧三军命尽丧” 的悲惨局面;这个案例有说明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在《三国演义》的这两个事例中,曹操都是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后而导致了他的溃败,这说明他所获得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信息,所以这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我们利用5 个书本案例简单的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特征,那么,信息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二)信息基本重要特征讲解 1、传递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各种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播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番茄营养价值

番茄(tomato)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 营养价值: 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 每100克番茄的营养成分 能量11千卡,维生素B60.06毫克,蛋白质0.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3克 叶酸5.6微克,膳食纤维1.9克,维生素A63微克,胡萝卜素375微克,硫胺素0.02毫克 核黄素0.01毫克,烟酸0.49毫克,维生素C14毫克,维生素E0.42毫克,钙4毫克磷24毫克 钾179毫克,钠9.7毫克,碘2.5微克,镁12毫克,铁0.2毫克,锌0.12毫克,铜0.04毫克 锰0.06毫克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生长,防治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的良好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获得维生素C的量,是控制和提高肌体抗癌能力的决定因素。番茄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还有增加胃液酸度,帮

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番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 食疗价值 【性能】味甘、酸,性凉,微寒。能清热止渴,养阴,凉血,归肝、胃、肺经。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可治口渴,食欲不振。 【参考】含糖类(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脂肪、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锌、铁、硼、锰、铜、碘、腺嘌呤、胡芦巴碱、胆碱、番茄碱等成分。 能降低血压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 【用途】用于热病烦渴,或胃热口渴、舌干;肝阴不足,目昏眼干或夜盲;阴虚血热,鼻衄、牙龈出血。亦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生食,或煎汤服。 【附方】白糖番茄:番茄100g,用沸水浸烫后,撕去外皮,捣烂,加白糖适量,拌匀服食。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设计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重点: ◆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教学时数:6学时 第1-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导入新课 二、新授 Ⅰ、根的形态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4.侧根的形成 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