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2
纪念白求恩作文白求恩爷爷,您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人。
您从很远的地方,加拿大,来到我们中国。
那时候,我们中国在打仗,很多人受伤了。
您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危险。
您就像一个天使,到了那些受伤的战士身边。
我听说有一次,在一个特别艰苦的战场上,好多战士都躺在地上,流着血。
白求恩爷爷您就赶紧给他们治病。
您的眼睛里只有那些受伤的战士,不管周围有多危险。
您的手很温暖,轻轻地给战士们包扎伤口。
战士们都很信任您,因为您总是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人。
您还把自己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战士们用。
您在那么简陋的地方,用很简单的工具,就努力地去救每一个生命。
您对我们中国人这么好,就像我们自己的亲人一样。
虽然您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永远都会记得您。
我们会学习您的善良和勇敢,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是那么的闪亮。
他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到处是战火。
他看到我们的战士受伤,心里可着急了。
他的脸总是很严肃,因为他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
有一回,有个小战士腿受伤了,伤口化脓了。
白求恩爷爷小心地清理伤口,那小战士疼得直哭。
白求恩爷爷就安慰他,像哄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说:“小家伙,别怕,很快就会好的。
”然后,他就更加仔细地处理伤口。
白求恩爷爷的生活特别简单。
他住在很破的房子里,吃的东西也不好。
可是他不在乎这些。
他每天都要去看好多好多受伤的战士。
他的脚步总是匆匆忙忙的,因为他想救更多的人。
他为了我们中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怎么能忘记他呢?他的精神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对别人充满爱心,尤其是那些遇到困难的人。
白求恩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他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国家。
那时候,我们的战士们缺医少药。
白求恩就带来了希望。
我听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白求恩正在休息。
突然,有人说有重伤员来了。
他一下子就跳起来,披上衣服就跑去。
他看到那些受伤的战士,眼睛里满是心疼。
他的手在那些伤口上忙碌着,尽管他的手都冻得红红的。
《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文。
白求恩的名字,是与无私、崇高和伟大连在一起的。
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八路军伤员服务,不幸以身殉职。
不久,毛泽东同志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
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之心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从做人方面,还是在学习说理文方面,这篇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
曾于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时,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又率领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3月到达延安,6月到晋察冀边区工作。
后因抢救伤员而感染病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终年49岁。
关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地: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削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利,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经济上政治上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国家。
解放前的旧中国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
学习课文,首先朗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大意。
朗读时注意速度适当,同时找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释。
一、字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派遣殉职纯粹趣味狭隘热忱拈轻怕重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为┍___()┕___()薄┍___()┕___()3、区分形似字┍遣___()┍忱___()┕遗___()┕沈___()┍微___()┍粹___()┕徽___()┕碎___()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派遣:委派,打发。
动机:指动人从事某种行动的念头。
纯粹:不搀杂别的成分。
本课中指白求恩高尚的人格是纯粹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低级趣味:庸俗的情趣。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足,值得;道,说。
2、积累见异思迁微不足道漠不关心精益求精以身殉职狭隘学习本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白求恩又是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又是受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白求恩同志当时和一位加拿大护士、一位美国医生组成加美医疗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因此说他是“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
纪念白求恩号召了什么《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在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国际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同时,尖锐批评了一些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思想和行为,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指出共产党人只要有白求恩同志这点精神,不论能力大小,“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对群众是满腔热忱还是漠不关心,是水乳交融还是麻木不仁,这是衡量一个政党对待天下苍生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人心向背和一个政权长治久安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说明,我们党是在与群众血肉联系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和成熟的。
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好,群众就能得到更多实惠,老百姓就从心里拥护和爱戴我们的党。
反之,对群众诉求不以为然,对群众疾苦熟视无睹,群众就有怨气和怒气,甚至酿成群体性极端事件。
时至今日,毛泽东当年批评的对群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仍然存在,甚至在个别地方愈演愈烈,已经使我们党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面临着严峻考验。
这一点,是我们重温《纪念白求恩》一文得到的最大警醒。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核心就是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联系群众的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
当前,在世情和党情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确实面临着三大考验。
一是为民的考验,二是务实的考验,三是清廉的考验。
为民问题,就是宗旨问题。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他们从骨子里瞧不起百姓,嘴上喊为民,实则心中无民、少民。
有的父母官匪气十足,不是为民、爱民,而是伤民、害民。
诸如暴力执法、强征土地等问题,已把群众逼到怒不可遏的程度。
务实问题,就是作风问题。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官气盈身、眼睛向上,他们的“龙体”不想接地气,更不愿下基层,而是整天忙于逢迎上司、加官进爵。
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13.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白求恩生平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qiǎn àichén niānxùn bǐjì派遣( ) 狭隘( )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以身殉职( ) 鄙视( )晋察冀( )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漠不关心:纯粹:低级趣味:解释下列词语。
(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然后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重点句:“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
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相关内容,供大家欣赏。
《纪念白求恩》原文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我很早就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今天再次翻阅相关白求恩的事迹让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白求恩是我最早熟悉和了解的第一个外国人大夫,我的父母还不时哼着《纪念白求恩歌》,琅琅上口,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