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化学物理化学必备题集 统计热力学

考研化学物理化学必备题集 统计热力学

考研化学物理化学必备题集 统计热力学
考研化学物理化学必备题集 统计热力学

考研化学物理化学必备题集统计热力学

第六章统计热力学初步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的总微态数Ω不能确定。

2.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由于各粒子都分布在确定的能级上,且不随时间变化,因而系统的总微态数Ω一定。

3.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系统宏观上处于热力学平衡态,这时从微观上看系统只能处于最概然分布的那些微观状态上。

4.玻尔兹曼分布就是最概然分布,也是平衡分布。

5.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各能级的能量值也不同。

6.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各能级的玻尔兹曼因子也不同。

7.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分子在各能级上

·2·

的分布数也不同。

8.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分子的配分函数值也不同。

9.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玻尔兹曼公式也不同。

10.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U,H,A,G 四个热力学函数的数值因此而改变,但四个函数值变化的差值是相同的。

11.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

12.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q t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

13.根据统计热力学的方法可以计算出U、V、N确定的系统熵的绝对值。

14.在计算系统的熵时,用ln W B(W B最可几分布微观状态数)代替1nΩ,因此可以认为W B 与Ω大小差不多。

·3·

15.在低温下可以用q r = T/σΘr来计算双原子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

二、单选题:

1.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

2.在统计热力学中,物系的分类常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辨别来进行,按此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属离域物系而气体属定域物系;(B)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物系;

(C)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物系;(D) 气体属离域物系而晶体属定域物系。

·4·

3.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n iεi = U,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4.某种分子的许多可能级是εo、ε1、ε2,简并度为g0 = 1、g1 = 2、g2 = 1。5个可别粒子,

按N0 = 2、N1 = 2、N2 = 1的分布方式分配在三个能级上,则该分布方式的样式为:

(A) 30 ;(B) 120 ;(C) 480 ;

(D) 3 。

5.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

·5·

的微观状态数为:

(A) 40 ;(B) 24 ;(C) 20 ;

(D) 28 。

6.对热力学性质(U、V、N)确定的体系,下面描述中不对的是:

(A) 体系中各能级的能量和简并度一定;

(B) 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一定;

(C) 体系中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一定;

(D) 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一定。

7.对于定位体系,N个粒子分布方式D所拥有微观状态数W D为:

(A) W D = N!πN i g i/N i!;(B) W D= N!πg i Ni/Ni!;

(C) W D = N!πg i Ni/Ni;(D) W D= πg i Ni/Ni!。

8.设一粒子体系由三个线性谐振子组成,体系

·6·

的能量为(11/2) hν,三个谐振子分别在三个固定点a、b、c上振动,体系总的微观状态数为:

(A) 12 ;(B) 15 ;(C) 9 ;(D) 6 。

9.使用麦克斯韦 -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A)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B) 应用了斯特令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

10.式子∑N i = N和∑N iεi = U的含义是:(A) 表示在等概率假设条件下,密封的独立粒子平衡体系;

(B) 表示在等概率假设条件下,密封的独立粒子非平衡体系;

(C) 表示密闭的独立粒子平衡体系;

·7·

(D) 表示密闭的非独立粒子平衡体系。

11.下面关于排列组合和拉格朗日求极值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排列组合都是对可别粒子而言的,排列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B) 排列是对可别粒子而言的,而组合是对不可别粒子而言的;

(C) 拉格朗日未定因子法适用于自变量相互独立的多元函数的求极值问题;

(D) 拉格朗日未定因子法适用于一定限制条件下的不连续多元函数的求极值问题。

12.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N/Q)·g n·exp(-εi/kT) 的说法:⑴n i是第i能级上的粒

子分布数;⑵随着能级升高,εi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⑶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

粒子体系;⑷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

·8·

系。其中正确的是:

(A) ⑴⑶;(B) ⑶⑷;(C) ⑴

⑵;(D) ⑵⑷。

13.玻尔兹曼统计认为:

(A) 玻尔兹曼分布不是最可几分布但却代表平衡分布;

(B) 玻尔兹曼分布只是最可几分布但不代表平衡分布;

(C) 玻尔兹曼分布不是最可几分布也不代表平衡分布;

(D) 玻尔兹曼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也代表平衡分布。

14.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n i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B) εi值越小,n i值就越大;

(C) n i称为一种分布;(D) 任何分布的

·9·

n i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

15.在N个独立可别粒子组成体系中,最可几分布的微观状态数t m与配分函数Q之间的关系为:

(A) t m = 1/N! ·q N;(B) t m= 1/N! ·q N·e U/kT;

(C) t m = q N·e U/kT ;(D) t m= N! q N·e U/kT 。

16.I2分子的振动能级间隔是0.43 × 10-20J,则在298K时某一振动能级和其较低能级上分子数之比为:

(A) 1 ;(B) 0.43 × 10-20;(C) 0.35 ;

(D) 无法计算。

17.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和εi上分布的粒子

数之比为:

·10·

(A) ?exp(εj/2kT) ;(B)

2exp(-εj/2kT) ;

(C) ?exp(-εj/2kT) ;(D)

2exp(-2εj/kT) 。

18.如分子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400kJ·mol-1,则体系中10%的分子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时,体系的温度(K)是:

(A) 2.2 × 104;(B) 2.0 × 104;(C)

2.0 × 103 ;(D) 2.2 × 105。

19.I2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的温度是:(A) 306K ;(B) 443K ;(C) 760K ;(D) 556K 。

20.某一理想气体体系由含N A个A分子与N B 个B分子的两个体系组成。分子配分函数

分别为q A、q B,若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则

·11·

体系配分函数表示为:

(A) q A N Aq B N B/(N A + N B)!;(B)

q A N A·q B N B;

(C) q A N A/N!·q B N B/N B!;(D)

(q A·q B)N A + N B 。

21.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A) S、G、F、C V;(B) U、H、P、C V;

(C) G、F、H、U;(D) S、U、H、G。

22.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电子配分函数;(B) 平动配分函数;

(C) 转动配分函数;(D) 振动配分函数。

·12·

23.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Θ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B) Θ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24.下列哪个体系不具有玻尔兹曼-麦克斯韦统计特点:

(A) 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态以相同的几率出现;

(B) 各能级的各量子态上分配的粒子数,受保里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C) 体系由独立可别的粒子组成,U= ∑n iεi;

(D) 宏观状态参量N、U、V为定值的封闭体系。

·13·

25.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 与A贡献是不同的:

(A) 转动运动;(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

26.下面对转动配分函数计算式的对称数σ差别理解不对的是:

(A) 对配分函数的修正;(B) 对粒子等同性的修正;

(C) 对量子态等同性的修正;(D) 对转动量子数的修正。

27.对于下列各个亥姆兹自由能函数公式,哪一公式适用于晶体系统:

(A) A = - kT ln(q N/N! ) ;(B) A= -NkT lnq ;

(C) A = - NkT(lnq/N + 1) ;(D) A= -NkT lnq e/N。

·14·

28.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2/(4mv2/3),能级的简并度为:

(A) 1 ;(B) 3 ;(C) 6 ;(D)

2 。

29.HI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9.0 K,300K时HI的摩尔转动熵为:

(A) 37.45 J·K-l·mol-1;(B) 31.70 J·K-l·mol-1;

(C) 29.15 J·K-l·mol-1;(D) 30.5 J·K-l·mol-1。

30.O2的转动惯量J= 19.3 ×10-47kg·m2,则O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A) 10K ;(B) 5K ;(C)

2.07K ;(D) 8K 。

31.下面关于分子各种运动形式配分函数计算公

·15·

式的能量标度零点选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q t的计算公式是近似地以基态能级的能量为能量标度的零点;

(B) q r的计算公式是以基态的能量为能量标度的零点;

(C) q e和q n的计算公式是基态能级的能量标度的零点;

(D) q v的计算公式是以基态能级的能量标度的零点。

32.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物理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中热力学函

数的变化:

(A) 必须知道q t、q R、q v、q n各配分函数;

(B) 只须知道q t一个配分函数;

(C) 必须知道q t、q n配分函数;(D)必须知道q t、q R、q v配分函数。

33.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

·16·

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

子数:

(A) 不变;(B) 增多;(C) 减少;(D) 不能确定。

34.钠原子基态的光谱项符号是1S1/2 ,则钠原子电子基态能级的简并度g e0为:

(A) 1 ;(B) 1/2 ;(C) 3 ;

(D) 2 。

35.体积为1cm3,质量为m克的单原子分子气体,在温度为T时,对一般的物理过程,分子的配分函数为:

(A) 8.78 × 1055(mT)3/2 ;(B) 1.88 ×1020(mT)3/2;

(C) 1.88 × 1026(mT)3/2 ;(D) 8.78 ×1049(mT)3/2。

36.在相同条件下,对于He与Ne单原子分子,

·17·

近似认为它们的电子配分函数相同且等

于1,则He与Ne单原子分子的摩尔熵是:(A) S m(He) > S m(Ne) ;(B) S m(He) = S m(Ne) ;

(C) S m(He) < S m(Ne) ;(D) 以上答案均不成立。

37. 巳知CO和N2分子的质量相同,转动特征温度基本相等,若电子均处于非简并的基态,且振动对熵的贡献可忽略,那么:

(A) S m(CO) < S m(N2) ;(B) S m(CO) 与S m(N2) 大小无法比较;

(C) S m(CO) = S m(N2) ;(D) S m(CO) > S m(N2) 。

38.对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一般物理过程,下面关于体系熵函数和各运动形式对熵的

贡献描述错误的是:

(A) S = S t + S r + S v;(B) S t=

·18·

k B ln((q t)N/N!) + Nk B T(?ln q/?T) ;

(C) S r = k B ln[(q r)N/N!] + Nk B(?ln q/?T) ;(D) S v = Nk B ln q v + Nk B T(?ln q v/?T)N.V。

39.以下关于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它可以由光谱实验数据算得,并有表可查;

(B) 它用来计算理想气体的平衡常数;

(C) 它的定义是[]

)B

(

-;

,

,0(

T

G)B

H

m

m

(D) 它不是状态函数。

三、多选题:

1.粒子配分函数q中的任一项与q本身之比是表示:

(A) 粒子在某一能级的分布数与分子总数之比;

(B) 是在两个能级上粒子分布数之比;

(C) 粒子在某一能级上出现的几率;

(D) 粒子在某一能级上的分布数;

·19·

(E) 粒子在两个能级上出现的几率之比。

2.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最可几分布可代表巨大数目粒子体系的平衡分布;

(B) 最可几分布随体系中粒子数的增多,出现的几率增大;

(C) 最可几分布随体系中粒子数的增多出现的几率减小;

(D) 最可几分布本身是体系出现几率最大的分布;

(E) 最可几分布微观状态数的对数可代替总微观状态数的对数。

3.某一理想气体分子,仅有三个基频振动,相应的振动特征温度,分别是1000K、3500K 和4500K,下列判定成立的是:

(A) 该分子是三原子直线型分子;

(B) 振动对摩尔热容的总贡献C V(振) = 3R;

·20·

物理化学动力学 试题2

物理化学动力学试卷2 一、选择题( 共16题26分) 1.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EⅠ= EⅡ,若速率常数kⅠ= 10kⅡ,则两 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 (A) 0.6 J·K-1·mol-1 (B) 10 J·K-1·mol-1 (C) 19 J·K-1·mol-1 (D) 190 J·K-1·mol-1 2. 实验活化能E a,临界能E c,势垒E 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 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A) E0很小(B) E b很小 (C) 温度很低(D) 基态振动频率大 3.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物分子能量消耗的选择性和产物能量分配的特殊性有对应关系,因此对正向反应产物主要是平动激发,则对逆向反应更有利于促进反应进行的能量形式 应为:() (A)振动能(B)转动能 (C)平动能(D)能量形式不限,只要足够高 4. 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k以cm3·s-1为量纲换算为以mol-1·dm3·s-1为量纲时,应乘以 因子() (A) L(B) 103L (C) 106L2(D) 10-3L 5. 2 分(6037)6037 分子的数密度若以cm-3计,浓度以mol·dm-3计,则k N与k c之关系应为:( ) (A) k c=103Lk N(B) k c=10-3Lk N (C) k c=106L2k N(D) k c=10-6L2k N 6. 2 分(6531)6531 酶催化作用有很多特征,但其主要的缺点是:() (A) 对温度反应迟钝(B) 选择性不高 (C) 催化活性低(D) 极易受酶杂质影响 7. 2 分(6479)6479 光化学反应A2+hν→2A的反应历程为: A2+hν→A2*A2*k1 2AA 2 *+A 2 k2 2A2 可得:r=k1I a/(k1+k2[A2])则该反应之量子产率Φ为( ) (A) 1 (B) 2 (C) k1/(k1+k2[A2]) (D) k2/(k1+k2[A2])·2 8. 2 分(6409)6409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2A →C + 3D 这样的基 元反应 (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 (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书:天津大学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五版 王岩主编,《物理化学学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于春玲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开课单位: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统计热力学基础复习整理版汇总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A )。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 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 C)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D)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 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D )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 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B )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 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B )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 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A )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 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A )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 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B ) (A)?ε t > ?ε r > ?ε v > ?ε e(B)?ε t < ?ε r < ?ε v < ?ε e (C) ?ε e > ?ε v > ?ε t > ?ε r(D)?ε v > ?ε e > ?ε t > ?ε r (E)?ε r > ?ε t > ?ε e > ?ε v 10) 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C )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 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B)

物理化学答案——第六章-统计热力学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内容提要: 1、 系集最终构型: 其中“n*”代表最可几分布的粒子数目 2.玻耳兹曼关系式: 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其中,令 为粒子的配分函数。玻耳兹曼分布定律描述了微观粒子能量分布中最可几的分布方式。 3、 系集的热力学性质: (1)热力学能U : (2)焓H : **ln ln ln ! i n i m i i g t t n ≈=∏ 总2,ln ( )N V Q U NkT T ?=?i i i Q g e βε-=∑ *i i i i i i i i n g e g e N g e Q βεβεβε---==∑ m ln ln S k t k t ==总

(3)熵S : (4)功函A : (5)Gibbs 函数G : (6)其他热力学函数: 4、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1)粒子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 粒子的配分函数可写为: ,ln ln ln ()m N V S k t Q Q Nk NkT Nk N T =?=++? (i) t v e n r kT i i kT kT kT kT kT t r v e n t r v e n t r v e n Q g e g e g e g e g e g e Q Q Q Q Q εεεεεε------===∑∑∑∑∑∑2,ln N V Q H U pV NkT NkT T ??? =+=+ ????ln Q A NkT NkT N =--ln Q G NkT N =-() 22 ln ln ln ln V V U Q Q C Nk Nk T T T ????? ==+ ??????

物理化学考研题

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 试题内容: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mol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即Joule-Tomson实验)压力自P1降低到P2,此过程的△A________0,△U______0 。(填>,=或<) 2、298K时,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fHm=-92.31kJ/mol ,HCl(g)的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焓(即1molHCl(g)溶于水形成无限稀薄溶液时的△H)为-75.13kJ/mol。若以b=b(θ)但仍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作标准态,则HCl(aq)的标准摩尔生成焓△fHm(HCl,aq)=____ ___。 3、下图为Bi-Zn二组分体系的固液平衡相图, (1)A区的平衡相态为______, B区的平衡相态为________。 (2)527K时,纯Bi(s)和含93%Bi(质量百分数)的溶液成相平衡。若以纯Bi(s)作标准态,则上述溶液中Bi的活度为_________,活度系数为__________。(Bi和Z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09和65.39) 4、某原子基态与第一激发态的能级是非简并的,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为3,若其他能级可被忽略,且以基态作为能量的零点,298K时,此原子的电子配分函数qe=______。当体系平衡时,在此二能级上的粒子数之比N2/N1=___________。(玻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 5、对大多数纯物质的液体来说,当温度升高时,其表面张力__________。 6、实验测得反应2A+B=C+D的速率方程式为r=k1[A][A][B],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A]0=2[B]0,则速率方程式可写为:r=k2[A][A][A],k1与k2的关系为k1=_ _______k2。 7、在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反应是Ni(s)+H2O(l)→NiO(s)+H2(g) 二、选择填空题:(每题2分,共12分) 1、若理想气体反应O=∑νBB在T1~T2的温度区间内,各物质均无相变,且△Cp<0(△Cp=∑νBCp,B),则在此温度区间内,反应摩尔焓变△rHm随温度升高而(

最新整理物理化学动力学学习资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A. 32 精品文档 B. 36 C. 40 D. 60 第^一、十二章动力学概念理解 1.反应302 2O 3,速率方程 k[O 3】2[O 2]或 d[O ^] k[O 3『[O 2],k 与k 的关系应为: dt dt dD ,已知a be ,则速率常数k A 、k B 、k D 的关系为: k A Ik B A. B. k A k B k D a b d 3. 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准确的是: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k A k p C. k A k B k D D. a b d B. 与各物质的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4. 基元反应A 2D 3G ,在298 K 以及2dm 3的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0.3mol s -1,则此时的G 的生速率(单位: mol dm -3 s -1)为: 5. 基元反应aA bB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准确的是: A. 零级 B. 一级 C.二级 D.三级 7. 某一基元反应,2A(g) B(g) E(g),将2mol 的A 与1mol B 放入1L 的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 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A. 1:2 B. 1:4 C. 1:6 D. 1:8 8.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准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9.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 87.5%的时间1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t 2之间的 关系为: A. t 1 匚 B. t 1 4t 2 C. t 1 7t 2 D. C 5t 2 10.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 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 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 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 x%的时间的两倍,贝U x 为: A. 2 k = k B. k = k C. 3k =2k D. 2k =3k 2.简单反应aA bB A. 0.15 B. 0.9 C. 0.45 D.0.2 A. B. d[B] dt k B 【A] a [B] C. d[G] dt k G [G]g D. d[G] dt k G 【A]a [B]b 6.某一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 C 0 /k ,该反应级数为:

物理化学答案 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步 1.按照能量均分定律,每摩尔气体分子在各平动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为。现有1 mol CO气体于0 oC、101.325 kPa条件下置于立方容器中,试求: (1)每个CO分子的平动能; (2)能量与此相当的CO分子的平动量子数平方和 解:(1)CO分子有三个自由度,因此, (2)由三维势箱中粒子的能级公式 2.某平动能级的,使球该能级的统计权重。 解:根据计算可知,、和只有分别取2,4,5时上式成立。因此,该能级的统计权重为g = 3! = 6,对应于状态。 3.气体CO分子的转动惯量,试求转动量子数J为4与3两能级的 能量差,并求时的。 解:假设该分子可用刚性转子描述,其能级公式为 4.三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为,式中s为量子数,即

。试证明能级的统计权重为 解:方法1,该问题相当于将s个无区别的球放在x,y,z三个不同盒子中,每个盒子容纳的球数不受限制的放置方式数。 x盒中放置球数0,y, z中的放置数s + 1 x盒中放置球数1,y, z中的放置数s ………………………………………. x盒中放置球数s,y, z中的放置数1 方法二,用构成一三维空间,为该空间的一个平面,其与三个轴均相交于s。该平面上为整数的点的总数即为所求问题的解。这些点为平面在平面上的交点: 由图可知, 5.某系统由3个一维谐振子组成,分别围绕着 A, B, C三个定点做振动,总能量为。试 列出该系统各种可能的能级分布方式。 解:由题意可知方程组 的解即为系统可能的分布方式。 方程组化简为,其解为 3

6 3 3 6.计算上题中各种能级分布拥有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 解:对应于分布的微态数为 所以 3 6 3 3 15 10.在体积为V的立方形容器中有极大数目的三维平动子,其,式计算该系统在平衡情况下,的平动能级上粒子的分布数n与基态能级 的分布数之比。 解:根据Boltzmann分布 基态的统计权重,能级的统计权重(量子数1,2,3),因此 11.若将双原子分子看作一维谐振子,则气体HCl分子与I2分子的振动能级间隔分别是 和。试分别计算上述两种分子在相邻振动能级上分布数之比。 解:谐振子的能级为非简并的,且为等间隔分布的 12.试证明离域子系统的平衡分布与定域子系统同样符合波尔兹曼分布,即

考研物理化学公式全集

功:δW =δW e +δW f (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 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γ

物理化学 考研

02A物理化学(上)期末试题(A)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 1mol的理想气体在TK时经一等温可逆膨胀过程,则对于体系-----------------------------------------------------------------------()A、?U>0 B、?S=0 C、?S>0 D、?S<0 2.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物质的等压摩尔热容Cp与等容摩尔热容Cv之间存------------------------------------()A、CpCv C、Cp=Cv D、难以比较 3.工作在100℃和25℃的两个大热源间的卡诺机其效率是-() A、20% B、25% C、75% D、100% 4.任何可逆循环的熵变化---------------------------() A、一定是正值 B、一定是负值 C、一定是零 D、一定是温度的函数 5.热力学第三定律认为-----------------------------() A、在0K时任何物质的熵等于零 B、在0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C、在0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D、在0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都等于一个定值 6、对于理想气体,焦耳-汤姆逊系数μ是---------------() A、μ>0 B、μ=0 C、μ<0 D、μ不确定 7.下列各式哪个表示了偏摩尔量?--------------------() A、(?U n i)T P n j ,, B、( ?F n i)T v n j,,C、( ?H n i)S P n j ,, D、( ?G n i)T v n j,, 8、在封闭体系中,一个化学反应能在恒温恒压下自发正向进行的条件为--------------------------------------------------------------- ( ) A、μi i i dn ∑> 0 B、μi i i dn ∑= 0 C、μi i i dn ∑< 0

物理化学 第五版 统计热力学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初步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的总微态数Ω不能确定。 2.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由于各粒子都分布在确定的能级上,且不随时间变化,因而系统的总微态数Ω一定。 3.当系统的U,V,N一定时,系统宏观上处于热力学平衡态,这时从微观上看系统只能处于最概然分布的那些微观状态上。 4.玻尔兹曼分布就是最概然分布,也是平衡分布。 5.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各能级的能量值也不同。 6.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各能级的玻尔兹曼因子也不同。 7.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分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数也不同。 8.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分子的配分函数值也不同。 9.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玻尔兹曼公式也不同。 10.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U,H,A,G四个热力学函数的数值因此而改变,但四个函数值变化的差值是相同的。 11.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 12.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q t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 13.根据统计热力学的方法可以计算出U、V、N确定的系统熵的绝对值。 14.在计算系统的熵时,用ln W B(W B最可几分布微观状态数)代替1nΩ,因此可以认为W B与Ω大小差不多。 15.在低温下可以用q r = T/σΘr来计算双原子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 二、单选题: 1.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系统;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系统;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 2.在统计热力学中,物系的分类常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辨别来进行,按此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属离域物系而气体属定域物系;(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物系; (C)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物系;(D) 气体属离域物系而晶体属定域物系。

统计热力学基本方法

第五章 统计热力学基本方法 在第四章我们论证了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lnt m 可以代替平衡系统的总微观状态数ln Ω,而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又可以用粒子配分函数来表示。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从粒子的微观性质计算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之目的,本章还需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导出系统的热力学量与分子配分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2)解决分子配分函数的计算问题。 §5.1 热力学量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推导出系统的热力学函数与表征分子微观性质的分子配分函数间的定量关系。在此之前先证明β = - 1/(kT ) 一 求待定乘子β 对独立可别粒子系统: ln Ω = ln t m = ln (N !∏i i i ! g i N N ) = ln N ! +i i i ln g N ∑ - ∑i i !ln N 将Stirling 近似公式代入、展开得 ln Ω = N ln N +i i i ln g N ∑ - ∑i i i ln N N 代入Boltzmann 关系式 (4—6)得 S = k (N ln N +i i i ln g N ∑ - ∑i i i ln N N ) 按Boltzmann 分布律公式 N i = q N g i exp (βεi ) ,代入上式的ln N i 中,利用粒子数与能量守恒关系得 独立可别粒子系统: S = k (N ln q -βU ) (5—1a) 独立不可别粒子系统: S = k (N ln q -βU - ln N ! ) (5—1b) 上式表明S 是(U ,N ,β)的函数,而β是U ,N ,V 的函数,当N 一定时,根据复合函数的偏微分法则 N V N U N N V U S U S U S ,,,,??? ? ??????? ????+??? ????=??? ????βββ 对(5—1a,b )式微分结果均为 N V U S ,??? ????N V N V U U q N k k ,,ln ??? ??????? ?????-???? ????+-=βββ (5—2) 又 q = )ex p(g i i i βε ∑ 所以 N V q ,ln ???? ????β = N V q q ,1???? ????β= )ex p(g 1i i i i βεε∑q =N U (5—3) 代入(5—2)式得 N V U S ,? ?? ????= - k β 对照热力学中的特征偏微商关系 T U S N V 1,= ? ?? ???? 便可以得到 kT 1-=β

物理化学动力学分解

第十一、十二章 动力学概念理解 1. 反应233O 2O →,速率方程2232d[O ] [O ][O ]d k t - =或2332d[O ][O ][O ]d k t '-=,k 与k '的关系应为: A. 2k =k ' B. k = k ' C. 3k =2k ' D. 2k =3k ' 2. 简单反应A B D a b d +=,已知a b c <<,则速率常数A k 、B k 、D k 的关系为: A. A B D k k k a b d << B. A B D k k k << C. A B D k k k >> D. A B D k k k a b d >> 3. 关于反应速率r ,表达不准确的是: A. 与体系的大小无关而与浓度的大小有关 B. 与各物质的浓度标度选择有关 C.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 D. 与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 4. 基元反应A 2D 3G +→,在298K 以及23dm 的容器中进行,若某时刻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0.3-1mol s ?,则此时的G 的生速率(单位:-3-1mol dm s ??)为: A. 0.15 B. 0.9 C. 0.45 D.0.2 5. 基元反应A B G a b 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准确的是: A. A d[A][A][B]d a b k t - = B. B d[B] [A][B]d a b k t -= C. G d[G][G]d g k t = D. G d[G][A][B]d a b k t = 6. 某一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0/c 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三级 7. 某一基元反应,2A(g)B(g)E(g)+→,将2mol 的A 与1mol B 放入1L 的容器中混合并反应,那么反应物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起始速率间的比值是: A. 1:2 B. 1:4 C. 1:6 D. 1:8 8. 关于反应级数,说法准确的是: A. 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 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 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级数 D. 反应级数都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9. 某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则反应完成87.5%的时间1t 与反应完成50%的时间2t 之间的关系为: A. 12t t = B. 124t t = C. 127t t = D. 125t t = 10. 某反应只有一种反应物,其转化率达到75%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50%的时间的两倍,反应转化率达到64%的时间是转化率达到x %的时间的两倍,则x 为: A. 32 B. 36 C. 40 D. 60

物理化学考研公式复习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nRT RT M m pV ==)/( 或 RT n V p pV ==)/(m 式中p ,V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K 及mol 。 m /V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3 · mol -1。 R =8.314510 J · mol -1 ·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 (1) 组成 摩尔分数 y B (或x B ) = ∑A A B /n n 体积分数 / y B m,B B * =V ?∑* A V y A m,A 式中∑A A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 m,* V 表示在一定T ,p 下纯气体A 的摩尔体 积。∑*A A m,A V y 为在一定T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2) 摩尔质量 ∑∑∑===B B B B B B B mix //n M n m M y M 式中 ∑=B B m m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B n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上述各 式适用于任意的气体混合物。 (3) V V p p n n y ///B B B B * === 式中p 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 的分压力。* B V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 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B B p p 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V RT n p /B B =

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V RT n V /B B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 范德华方程 RT b V V a p =-+))(/(m 2m nRT nb V V an p =-+))(/(22 式中a 的单位为Pa · m 6 · mol -2,b 的单位为m 3 · mol -1,a 和b 皆为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的常数,称为范德华常数。 此式适用于最高压力为几个MPa 的中压范围内实际气体p ,V ,T ,n 的相互计算。 6. 维里方程 ......)///1(3m 2m m m ++++=V D V C V B RT pV 及 ......)1(3'2''m ++++=p D p C p B RT pV 上式中的B ,C ,D,…..及B‘,C‘,D‘….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它们皆是与气体种类、温度有关的物理量。 适用的最高压力为1MPa 至2MPa ,高压下仍不能使用。 7. 压缩因子的定义 )/()/(m RT pV nRT pV Z == Z 的量纲为一。压缩因子图可用于查找在任意条件下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但计算结果常产生较大的误差,只适用于近似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W Q U +=? 或 'a m b δδδ d δd U Q W Q p V W =+=-+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式中 p amb 为环境的压力,W ‘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 pV U H +=

物理化学统计热力学:模拟试卷A

物理化学第三章模拟试卷A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 1. 2 分 假定某原子的电子态有两个主要能级,即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差为1.38?10-21 J,其余能级可以忽略,基态是二重简并的。则在100 K时,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上的原子数之比为:( ) (A) 3 (B) 0.184 (C) 1 (D) 0.01 2. 2 分 如果我们把同一种分子分布在二个不同能级ε与ε'上的n与n' 个分子看成是“不同种”的分子 A 与A',则这“两种分子”将可按A' A 进行转化而达到平衡。请计算这个“化学平衡”的K n。 3. 2 分 H2O 分子气体在室温下振动运动时C V,m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则它的C p,m /C V,m值为(H2O 可当作理想气体):( ) (A) 1.15 (B) 1.4 (C) 1.7 (D) 1.33 4. 2 分 气体CO和N2有相近的转动惯量和相对分子摩尔质量,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时,两者平动和转动熵的大小为:( ) (A)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 (B) S t,m(CO)>S t,m(N2), S r,m(CO)>S r,m(N2) (C) S t,m(CO)=S t,m(N2), S r,m(CO)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 (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 (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 (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e t >△e r >△e v >△e e(B)△e t <△e r <△e v <△e e (C) △e e >△e v >△e t >△e r(D)△e v >△e e >△e t >△e r (E)△e r >△e t >△e e >△e v 10.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对于定位系统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B) (A)(B)

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4年8月20日

《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2) 一、考核要求 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 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气体 §1.1 气体分子运动论 §1.2 摩尔气体常数 §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 §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 §1.5 气体平动能分布 §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1.8 实际气体 §1.9 气液间的转变 §1.10 压缩分子图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 Carnot循环 §2.10 实际气体 §2.11 热化学 §2.12 赫斯定律 §2.13 几种热效应

2017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中科院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新祥旭考研分享: 自去年准备考研开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体会写下来,供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参考。初试成绩:英语:75政治:73数学(二):132物理化学(乙):135;报考的是中科院北京的研究所。 一、考研准备 (一)考研从何时开始准备 我准备的比较早,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了,中间有过停顿,大三下学期还有课,主要是自习的时间好好利用,考研的关键时间还是在暑假及暑假之后。每个人开始的时间都不一样,淡定的人晚一点,有个学长九月份正式开始复习也考了390+上了清华(考数学的人暑假前建议要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计划以及个人情况准备即可。我觉的考研应该是一个系统,有些事、有些参考书你可以不做,但是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做的。 (二)院校选择及联系导师 院校选择因人而异,研究生毕业考公务员的选择稍差的学校也可以,有个学历即可;想在专业领域内发展的建议考个好点的学校。关于联系导师我只说一下中科院,中科院要联系的早一些,中科院(学硕)初试报名的时候是对应老师的,不像高校对应的专业或实验室,化学所目前仍是这样,理化所进行了改革,拟录取之后进行双选,但是还是建议早点联系。根据学长的建议和自己的体会,应该在接近暑假联系的时候比较好,这时候老师一般也不确定他今年会有名额,我去年暑假找好的老师就是被推免生占去了名额,导致我在10月份又临时换所,重新找老师,也是因为原来的所里没有合适的老师,很是仓促。但还是要试试,最好联系老师组里的学长去做几天实验,没有条件暑假去的话,去老师那里做毕设也是可以的。 (三)考研班的问题 是否报考研班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我建议政治报个强化班或冲刺班比较好,其他科目看自己的个人情况。我去年没有报考研基础班,但报一个新祥旭考研的政治冲刺押题班,由于之前时间紧张,就没有去报基础而报的冲刺班。 二、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一)英语复习参考书及复习体会 1.单词书 新东方乱序便携版及张剑说文解词:刚开始只买了一本XDF的便携版,但是个人感觉太薄了,只有释义,后来为追求心理安慰买了本张剑说文解词,但是太厚了,看一遍太麻烦,词根、例句都有,根本没时间细看,免得浪费money,还是看了一遍,之后就束之高阁了。 单词书选取建议:只要是正规考研机构出版的和自己看着顺眼即可,现在乱序版比较受青睐,一般有选新东方,英语红宝书,星火等。 记忆单词:背诵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是没什么技巧和方法的,背的太痛苦的可以去论坛找技巧,个人感觉背单词要重复多次,别指望一遍背会就成,人都是会忘的。 时间安排:暑假之前要多花点时间在词汇上,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吧,暑假之后由于专业课和政治要开始重点复习,所以时间会压缩,但是单词最好每天都看,中间不要有停顿。暑假之前记忆单词要全,暑假之后要有侧重点(真题和高频),毕竟考研真题中不可能大纲词汇

华中农业大学846《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846《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一、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 《物理化学》的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等方面。其中,化学热力学部分应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概念,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中的问题;熟练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化学动力学部分应熟练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概念,并解决化学动力学问题。电化学部分应熟练掌握离子电导、可逆电池电动势、极化等概念及其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部分应掌握熟练比表面自由能、弯曲液面特征、吸附、胶体等概念及其应用。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与填空题约60分 简答题与计算题约90分 五、课程考试大纲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试内容:热力学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热化学、赫斯定律、几种反应热效应、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绝热反应、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 考试要求: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第一定律的基本思想作用,理解可逆过程。掌握焓的定义与使用;明确热容的测量方法与定义的区别;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只是温度的函数实质和应用。掌握绝热可逆过程和卡诺循环在经典热力学中的作用。理解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理解各种热效应的定义及其计算。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影响,学会利用状态函数法计算非等温反应的相关参数。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意义。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考试内容: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律、熵的概念、克劳休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ΔG的计算、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熵和能量退降、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考试要求:认识自然界自发变化的特征,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深刻含义,掌握熵函数的定义、单位和熵判据应用条件及普遍意义。熟练掌握不同条件下熵变的计算;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函数的统计意义;掌握吉布斯自由能和赫姆霍兹自由能的定义和判据使用条

物理化学考研样题

北京化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样题 注意事项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均不给分 .........。 2.答题时可不抄题,但必须写清题号。 3.答题必须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用红笔或铅笔均不给分。 -23-1 一、选择题 1.将1mol在温度T及其饱和蒸汽压p*下的H2O(l)分别经过程I:等温、等压蒸发及过程II:向真空蒸发,变为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的H2O(g)。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G(I) ≠ΔG(II),ΔH(I) = Q(I),ΔH(II) ≠Q(II) B.ΔG(I) = ΔG(II),ΔU(I) = Q(I),ΔH(I) = ΔH (II) C.ΔG(I) = ΔG(II),ΔH(I)= ΔU(I),ΔH(II) ≠Q(II) D.ΔG(I) = ΔG(II),ΔH(I)= Q(I),ΔH(II) ≠Q(II) 2.对封闭系统,下列自发性判据不正确 ...的是。 A.等温且W'=0的过程:ΔA≤W体积B.等温等压且W'=0的过程:ΔG≤0 C.任意过程:ΔS隔离=ΔS系统+ΔS环境≤0D.恒熵恒容过程:ΔU≤W' 3.下列有关偏摩尔物理量和化学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摩尔物理量为恒温恒压下增加1mol某物质的量对容量性质的贡献值 B.某物质在T、p条件下达气液平衡时,其气态化学势与液态化学势相等 C.理想液态混合物在T、p条件下混合过程无吸、放热现象及无体积变化 D.恒温恒压下,物质自发进行的方向是向着化学势减小的方向进行 4.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混合前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V=0,ΔH=0,ΔS>0,ΔG<0B.ΔV<0,ΔH>0,ΔS>0,ΔG<0 C.ΔV<0,ΔH>0,ΔS<0,ΔG>0 D.ΔV=0,ΔH=0,ΔS<0,ΔG>0 5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分解温度是897℃ B.1200℃时分解压力为29.1×10-2 kPa 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压力为2.45×10-3 kPa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 6.反应器内放入N2(g)、O2(g)及一种固体催化剂,反应达平衡时生成两种气态氮氧化物,系统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数分别为:。 A.3,3,2 B.3,2,3C.2,2,2 D.2,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