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
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
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85-02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精神改变、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多样,病情发展快,易误诊和漏诊,如果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能够完全恢复,预后较好。
如果延误治疗,则会造成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
现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20例RPLS患者进行病例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准确性。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2.4±5.2岁,继发于高血压脑病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尿毒症3例、子痫2例。
其中血压高者13例,血压在170~220/90~120mmHg之内。
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之内行头颅CT检查,20例患者均在4d之内行颅脑MRI检查及肾功能电解质。
经治疗14d左右所有的患者复查头CT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