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629.00 KB
- 文档页数:1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
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
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85-02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异常、精神改变、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多样,病情发展快,易误诊和漏诊,如果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能够完全恢复,预后较好。
如果延误治疗,则会造成不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
现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20例RPLS患者进行病例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准确性。
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2.4±5.2岁,继发于高血压脑病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尿毒症3例、子痫2例。
其中血压高者13例,血压在170~220/90~120mmHg之内。
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之内行头颅CT检查,20例患者均在4d之内行颅脑MRI检查及肾功能电解质。
经治疗14d左右所有的患者复查头CT或MRI。
移植相关护理: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简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后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1996年Hinchey最先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这一临床影像综合征。
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发现其还可累及顶枕叶白质以外的其他区域和大脑皮质.于是Casey等[2]提出了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这一概念。
概念: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与多种致病因素相关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以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顶枕叶可逆性脑白质病变为主。
该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以消失。
病因: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 ,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脑病、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子痫前期或子痫,恶性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应用的毒性副反应,少数患者产后情绪波动也可引起本病。
常见的可引起PRES的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包括:甲氨喋呤、环孢素、他克莫司、阿糖胞苷、L—ASP、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顺铂等。
而甲氨蝶呤及环孢素是导致PRES的重要诱因。
发病机制:PRES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广泛认为有“高灌注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高灌注学说:血压升高,超过脑血流的正常自动调节能力,脑血流灌注过度,血管扩张,液体透过血脑屏障外渗至脑实质内产生血管源性水肿。
脑血管痉挛学说:各种原因使脑血管调解机制过度反应,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血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液渗透到细胞外间隙导致脑水肿。
血管内皮损伤学说:各种高危因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一些水分子和大分子进入脑织间隙造成血管源性水肿。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影像学表现摘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ORES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
结果:头颅MR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质区对称性病变,常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基底节区等也可同时受累。
本组病例结果病变均累及双侧枕、顶叶,9例同时累及额叶,1例累及小脑半球,1例累及胼胝体压部,MR呈稍长、等T1长T2,T2 FLAIR序列呈高信号,8例做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呈等或稍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经治疗后10例复查大部分病灶吸收好转。
结论:MRI是PRES的最佳检查及随访手段,MR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
关键词:脑;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摄影术;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线表现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也称可复性后循环脑病,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意识障碍、视觉改变、癫痫等,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经对症治疗后可完全恢复,目前逐渐被更多医师所认识。
笔者收集本院收治的15例PRES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女10例,男5例,高血压病7例,肾病综合征4人,SLE1人,子痫2例,尿毒症肾移植术后1例,年龄13~74岁,平均32岁。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呕吐或抽搐,甚至昏迷。
血压140~180 mmHg/90~120 mmHg不等。
肾功不全者伴蛋白尿5例,住院天数为10~15d。
1.2 检查方法15例行MRI检查,8例复查。
使用CE 1.5T Signa HDx Twinspeed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MRI行颅脑横断面,部分行矢状位,头线圈,SE 序列,T1WI(TR2064 TE14 ms),T2WI(TR4200ms,TE112ms),T2 FLAIR(TR8500ms,TE160ms),矩阵256×256,层厚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