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17年4月12 日授课者:吉木色

2. 动手试一试, 你就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描出点A(-1,-2).

(1)将点A向右平移五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2)将点A(-1,-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2,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教师要重点关注:点的坐标描的是否准确.

3. 想一想, 议一议

你能找出上述两种平移变化后,坐标的变化规律吗? 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否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4. 总结规律: 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1)左、右平移:

( X+a, y ) 个单位长度,可得对应点a,向右平移(x,y) 原图形上的点.

结论:

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做一次平移得到。

(三)探究: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C(1,2).

、B(3,1)、A(4,3)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BC三角形,例、如图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完整版)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带答案)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带答案) 7.1.2《用坐标表示平移》同步练习题(3)知识点: P(x ,y)向右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a,y)P(x ,y)向左平移a 个单位,对应点P’(x-a,y)P(x ,y)向上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y+a)P(x ,y)向下平移a个单位,对应点P’(x,y-a)同步练习: 1.(综合题)如图,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1B1C1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y)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1(x-3,y-5),求A1、B1、C1的坐标. 2.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A6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创新题)在直角坐标系中,A(-3,4),B(-1,-2),O为原点,求三角形AOB的面积. 4.(易错题)把点A(3,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1_____,?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2_______,则点A1与点A关于______对称,点A2与点A关于_______对称,点A2与点A1关于______对称.培优作业 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 △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些变换规律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2)若按第(1)题的规律将△OAB 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nB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请推测An的坐标是_______,Bn的坐标是 _______. 6.(开放题)如下左图,这是一个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某动物园地图,如果猴山和大象馆的坐标分别是(-5,3)和(-5,-3),虎豹园的地点是(4,2),?你能在此图上标出虎豹园的位置吗?7.(2005年,广东茂名)如上右图,有一条小船,(1)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若

7.2.2_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点的平移规律,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直角坐标系,对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混乱,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引入 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 (1)什么叫平移? (2)平移之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1)如图,将点A(-2, -3)向右平移5 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问:你从刚才的探究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归纳: 把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呢?将点 (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对应点的横坐 标 a ,而纵坐标不变,即坐标变为。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移》教案

4.2 平移 1.通过实例了解平移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重点、难点) 3.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移的概念 【类型一】生活中的平移 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A.摆动的钟摆 B.在笔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 C.随风摆动的旗帜 D.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 解析:选项A、C、D中图形的所有点不是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以不是平移.选项B符合平移的条件,故选B. 方法总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注意平移是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图形绕某一点的旋转不是平移. 【类型二】图形平移的判断 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解析:选项A、B、D是由图形通过旋转得到,只有选项C是平移得到的,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同学们容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 【类型三】 求平移的距离 如图,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若EF =7cm ,CE =3cm ,求平移的 距离. 解析: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 解:观察图形可知,平移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线段CF 的长.因为EF =7cm ,CE =3cm ,所以平移的距离为CF =EF -EC =7-3=4(cm). 方法总结:平移既能产生线段相等,又能产生线段平行,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探究点二:平移的性质 (2015·湘潭县期末)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16,BC 的长为8,现将△ABC 沿BC 向右平移 m 个单位到△A ′B ′C ′的位置.若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求m 的值. 解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BC 的边BC 上的高;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BB ′的值,即可求出m 的值. 解:设△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h ,则平行四边形ABB ′A ′的边BB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为16, BC =8,∴12×BC ×h =16,∴12 ×8×h =16,解得h =4.又∵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20,∴BB ′×4=20,∴BB ′=20÷4=5,∴m =BB ′=5,即m 的值是5. 方法总结:(1)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2)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探究点三:平移的作图 将图中的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6格. 解析:分别作出点A 、B 、C 三点向右平移6格后的对应点A ′、B ′、C ′,再顺次连接即可. 解:如图所示.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1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1. 掌握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 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平移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内容安排顺序上,先研究点的平移,再研究图形的平移,由简单到复杂,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取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两种形式,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设计说明:复习平移的概念及性质,为探索新知识作铺垫,使得课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1.回顾 (1) 什么叫做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图形的平移建立在点平移的基础上,其整体平移往往通过某些特殊点的平移来解决。) (2)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2.复习练习 (1) 已知三角形ABC , 平移三角形ABC 使点A 和点A ’重合。 (2)把鱼向左平移6cm 。(假设每小格是1cm) (教学说明: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点坐标变化与点平移的关系 C B B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若线段a = b,则线段b可以看作是由线段a平移得到的 ②若线段a//b,则线段b可看作是由线段a平移得到的 ③若线段a平移后得线段b,则a//b且a = b ④平移得到的图形大小不变,而形状和位置可能变化 ⑤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A.5个B.3个C.1个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说明:线段长度相等,但方向未必相同,因此,①的说法不正确;同样,两条线段平行,即它们的方向相同,但大小未必相等,因此,②也不正确;根据平移的性质,③是正确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④错;缺少了(线段)“的长度”,距离应该是一个长度,而不是线段,⑤错;所以答案为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移就是将一个图形中的某些线段平行移动 B.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大小相同形状不同 C.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D.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大小形状都相同 答案:D

说明:平移是将一个图形中的所有部分都平行移动,而不是只将其中的某些线段平行移动,A错;而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是正确的,B、C都错;所以答案为D. 3.将图形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图形C,如果直接将图形A平移到图形C,则平移方向和距离为 ( ) A.向右2个单位 B.向右8个单位 C.向左8个单位 D.向左2个单位 答案:D 说明:由已知,将图形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图形B,显然只要将B向左平移3个单位即可回到图形A的位置,因此,将图形B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图形C,也就是从图形A的位置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直接将图形A向左平移2个单位就得到图形C,答案是D. 4.已知图形F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试按箭头所示的方向平移,画出平移后的一个新图形. 解答:由于对应点连接的线段都是平行的,而且长度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利用平移可构造出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是图形平移的一种应用,如下图.

七年级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人教版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学习目标: 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二、学习活动 具体怎样用坐标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 (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探究活动1: 我们先从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开始探讨。 (幻灯)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A 1。 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A 2 观察A、A 1、A

2坐标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反过来,由A向左平移五个单位呢? 探究活动2: 将A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A 1 将A向上平移7个单位,得A 2 反之,将A向下平移4个单位呢? 总结规律1: 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 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x,y+b) 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x,y-b) 我们探究完了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3: 1、△ABC三个顶点的坐标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

(2)依次连接A1,B1,C1,各点,得到三角形A1B1C1 猜想:△A1B1C1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 猜想:△A2B2C2与△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3、将△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6,纵坐标减5,又能得到什么结论?总结:图形的斜向平移,可通过左右平移和上下平移来完成。 总结规律2: (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点(x,y),(x+a,y)向右平移a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x-a,y)向左平移a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x,y),(x,y+b)向上平移b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x,y-b)向下平移b个单位 四、当堂训练:(幻灯片) 五、小结: 你今天的收获是。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设计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理解在平面直解坐标系中坐标变化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会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的过程,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变换前后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坐标规律,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坐标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会用坐标表示平移。 2.难点:探究坐标与平移变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旧知 1、什么叫做平移? 2、图形的平移有哪些性质?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关注学生对平移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对旧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活动二:探究新知 1、画图观察: 将点A(-2,-3)向左(或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是分别是_____。把点A向下或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 (课件演示) 请在图上标出平移后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 ) A(-2,-3)向左平移5个单位→( ) 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 ) A(-2,-3)向下平移4个单位→( ) 教师要重点关注:点的坐标描的是否准确. 2、想一想, 议一议 归纳:观察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否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 3、总结规律:点的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间的关系 活动三:深入探究 1、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4),B(-2,3),C(-1,3),D (-1,4)。(课件演示) (1)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两次平移后四个顶点相应变为点E,F,G,H,它们的坐标分别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直接应用前面总结的规律解答问题(1),将正方形ABCD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平移后四个顶点坐标为:E(6,-3),F(6,-4),G(7,-4),H(7,-3) (2)如果直接平移正方形ABCD,使点A移到点E,它和我们前面得到的正方形的位置相同吗? 学生继续思考问题(2),观察图形、画图探究后,得出结论; 师生由这个实例得出结论: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2、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的点的坐标都要发生变化;那么如果反过来,从图形上所有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数学(八年级)(下)》(华师大版)第11章平移与旋转的第1节.它是本章的第一个关于图形变换的内容,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一些图片,鼓励鼓励学生探索平移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现象,以促进学生对平移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观察,欣赏,操作认识图形平移的存在,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2)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体会美的价值所在,进而追求美并创造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归纳平移的概念;理解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是平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本着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如下: (1)采用引导发现法:逐步呈现教学信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独立性,又体现合作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3)讲练结合,步步设疑,逐渐深入,引导猜想,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的探究式思维训练. 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探究——归纳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电脑没有安装几何画板,先安装几何画板4[1].06汉化版免安装版;请按教学过程中的提示操作课件. 六,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动手试试看: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用火柴拼数字的游戏,现在小明用火柴拼成了数字"5",你能移动其中的火柴,使之变成其他的一位数字吗动手试试看! 生:动手实践并讨论,得出通过移动一根或两根火柴得到3或2. 引入:刚才,我们是通过了火柴的平形移动——火柴的平移.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基础过关作业 1.将点(-3,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 2.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1),B (1,3),C (3,0),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5,0),(4,2),(6,-1) B .(-1,0),(-2,2),(0,-1) C .(-1,2),(-2,4),(0,1) D .(5,2),(4,4),(6,1)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或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长度. 4.如图,菱形ABCD ,四个顶点分别是A (-2,1),B (1,-3),C (4,-1),D (1,1).将菱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长度,各个顶点的坐标变为多少?将它沿y 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如图,梯形A ′B ′C ′D ′可以由梯形ABCD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综合创新作业 6.(综合题)如图,三角形ABC 是由三角形A 1B 1C 1平移后得到的,三角形ABC 中任意一点P (x ,y )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 1(x-3,y-5),求A 1、B 1、C 1的坐标. 7.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1点,?再向正北 方向走6米到达A 2点,再向正西方向 走9米到达A 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 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点时,?A 6点的坐标是________. 8.(创新题)在直角坐标系中,A (-3,4),B (-1,-2),O 为原点,求三角形AOB 的面积. 9.(易错题)把点A (3,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 1_____,?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 2_______,则点A 1与点A 关于______对称,点A 2与点A 关于_______对称,点A 2与点A 1关于______对称. 培优作业 10.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 变换成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作者:————————————————————————————————日期: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涿鹿县大堡中学郭平媒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从形的角度理解平移),在本章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平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 这节课不仅探究了平移所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也探究了坐标变化引起位置变化的规律。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为今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其它几种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说明 我从12999数学网下载了有关《用坐标表示平移》的课件,通过修改完善,与五步教学法的教案配套,并在课堂中与教案结合使用。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根据我校实施的“王敏勤课堂教学五部教学模式”,我把这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大堡学区教案设计七年级科目数学教师郭平课题:第 1 课课题名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总课时数4 第4 课时 教材解读 1.本章以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教学活动的经验为基础,选用生活中许多丰富多彩的题材,说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具有特定含义的两个数来刻画位置。本章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也是形数结合的基础。 (课、章、单元)总教学目标1.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后全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用坐标表示平移 (课、节)教学目标A类: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B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

初一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与平移

轴对称与平移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 2.成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注意】1)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2)重合是指两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重合。 3)成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和角 (1)垂直平分线:把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又称为中垂线。(2)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线段的对称轴是本身所在的直线和它的垂直平分线。 (4)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5)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5.画轴对称图形 (1)画某点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 1)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标出垂足。 2)在这条直线的另一侧从垂足出发截取与已知点到垂足距离相等的线段,那么截点就是这点关于该直线的对称点。 (2)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1)画出图形的特殊点的对称点 2)连结对称点,即可。 6.图形的平移 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上的平行移动,简称平移。 【注意】1)平移表示图形运动的过程。 2)平移的两个要素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平移是指整个图形的平行移动,即每一条线段及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4)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一个新图形,这个图形能与原图形重合,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能够相互重合的点成为对应点,能够相互重合的角成为对应角,能够相互重合的线段成为对应线段。 5)平移的方向是由原图上的点指向它的对应点,这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长就是平移的距离。7.平移的特征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并且相等。 2)平移前后对应角相等。 3)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练习题

《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含答案)

7.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1.(2014·厦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 单位,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__________,A1的坐标是__________. 2.将点A(-3,1)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A′的坐 标为____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个单位长度, 则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向__________平移了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4.已知△ABC,若将△ABC平移后得到△A′B′C′,且点A(1,0)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 0),则△ABC是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个单位得到△A′B′C′.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4,-1)、B(1,1),将线段AB平移后 得到线段A′B′,若点A′的坐标为(-2,2),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6.(2014·呼和浩特)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点C(4, 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 A.(1,2) B.(2,9) C.(5,3) D.(-9,-4) 7.(2013·泰安改编)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 在AC上一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则P1点的坐标为( ) A.(1.4,-1) B.(1.5,2) C.(-1.6,-1) D.(2.4,1) 8.如图所示,在△ABC中,任意一点M(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M1(x0-3,y0-5),将△ABC作 同样平移,得到△A1B1C1,求△A1B1C1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9.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三点坐标分别为A(-3,4),B(-4,1),C(-1,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案

5.4 平移 教学目标 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案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 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3、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及基本性质以及绘制图形. 难点: 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展示画面: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大厦里的电梯

在工厂,产品整齐地在传送带上沿着生产线从一个生产工位流向另一个生产工位。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沿着一定的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 设计意图:图案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案的移动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是大量存在的,只不过学生没有有心注意,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激起学生主动回忆与联想。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下列美丽的图案,回答问题: (1)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下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么绘制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并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1)如何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 如下图所示的小雪人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来为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性质作好铺垫,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图形平移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抽象出平移概念做了准备.这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平移的定义与特征。 屏幕显示相邻的两个雪人. 问题: ①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雪人的鼻尖B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呢?指出:如A与A’,B与B’, C 与C’称为对应点. ③ 连接几组对应点,观察得到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④ 再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 归纳: ①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 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特征:(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的讨论抽象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问题(2)让学生认识到图形整体移动后,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作了相应的移动;问题(3)使学生得出结论: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问题(4)旨在让学生更加相信自己发现的结论的正确地性. 这里的四个问题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