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专题15: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4
2015全国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说明1.本分类汇编是将2015年全国各地13套高考试题,按照人教版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编排的(附2014年分类汇编)。
2.高考试题综合性较强,一道题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点,因此在编排中是按照该题的主要考点围及教材容进行的,所以有些题可能在不同的章节重复出现。
3.分类和解析部分为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
4.选修部分,不同省份考查的容不一样,请酌情选择使用。
5.2015年高考试题来自常正良老师<蒸水滔滔逐字校对版>,分类由佘春春、温远志、袁庆军老师完成。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请标明汇编人信息及出处。
2015-6-25目录必修1《分子与细胞》错误!未定义书签。
章走近细胞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错误!未定义书签。
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细胞的癌变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因在染色体上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对应学生用书P0931.[2015·福建高考]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难度适中。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2.[2015·课标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 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3.[2014·天津高考]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 A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录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 1 - 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 1 - K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3 - K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9 - K4 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圈的稳态........................................ - 10 - K5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 - 11 -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生物卷(解析)·20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201409)】20.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中捕食关系的维持需要生物群落内的反馈调节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都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直接作用于下丘脑,C.当细胞中的ATP供过于求时,ATP会干扰ATP合成酶的作用,这属于负反馈D.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知识点】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答案解析】B【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201409)word版】50.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B.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D.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知识点】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答案解析】C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C错;【生物卷(解析)·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201409)word版】4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答案】【知识点】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答案解析】A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B错;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是相反的关系,C错;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
专题16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四十九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试题1.(2013年某某理综,T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变化判断、分析能力。
解析:由题干中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判断鲈鱼以鱼a、鱼b两种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错误;鲈鱼引入后,鱼a和鱼b减少,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增加,故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浮游植物先减少后增加,D 错误。
答案:A2.(2010年某某单科,T20,2分,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点睛: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考查了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是容易题。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水稻、杂草是生产者,鸭、害虫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3.(2009年某某单科,T14,2分,★★☆)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点睛:本题通过分析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K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K1 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4.K1[2015·全国卷Ⅱ]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B[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项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输入的能量与散失的能量基本相等,B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而且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等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所以说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4.K1、K2[2015·福建卷] 图1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能量流动及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此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鲈鱼,是第四、五营养级,A项错误。
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 920×100%=25%, B项正确。
1357 J·m-2·a-1包括太阳鱼呼吸消耗的能量和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C项错误。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及其他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项错误。
9.J1、J2、K1[2015·江苏卷]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9.B[解析] 蜘蛛活动能力强,不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
考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2013•四川高考•T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三点:(1)信息传递的范围:个体、种群内部、种群之间等。
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同,作用不同。
(2)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不能人为改变。
(3)明确精耕稻田有人的作用,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选B。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A项,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正确;B项,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向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故错误;C项,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正确;D项,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使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正确。
2.(2013•广东高考•T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
(2)捕食者数量增多,被捕食者数量先减少后增多,最后趋于稳定。
选A。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的知识。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也在加剧。
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和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A2.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2011年3月26日发布消息称,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
如图为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链是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的唯一途径B.该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C.可通过增加植物性食物在食品中的比例,来降低食物链中放射性物质131I的富集作用对人造成的危害D.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是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物质,所以不会参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大气、水源等无机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131I可通过呼吸、饮水直接进入人体;该生态系统成分中除缺少分解者外,还缺少阳光、热能等;生物富集作用随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增加而加强,应通过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来减轻放射性物质对人的危害;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标志着该物质参和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C3.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植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分析图中人工种植的几种水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因此体现的是湿地群落的水平结构;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故存在竞争关系。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C.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3.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问题,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B.温室效应是由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短缺不会造成影响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B.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供蓝藻利用6.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7.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设定目标和明确路径发挥重要作用。
2015高考生物拉分专项训练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含解析)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CO2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是二氧化碳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增加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2.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随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4.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
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
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1 L 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A. 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5.以下信息传递过程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顺序是( )①DNA复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植物的胞间连丝'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所含信息的传递'④蜜蜂跳“8”字型摆尾舞'⑤植物鲜艳的花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⑦食物放进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⑧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A.⑥②⑧④⑤③B.⑥②⑦④③⑤C.②①⑧③⑤③ D.①②⑦④③⑤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8.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5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 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2015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5福建卷,4,6分)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考查识记、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 错误;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方法技巧]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
(2015新课标卷Ⅱ,4,6分)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难度较小。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确。
(2015安徽卷,29Ⅱ,9分)
Ⅱ(9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Ⅱ、[答案](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性别比例。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栗瘿蜂的数量增长,长尾小蜂的数量也增长,而栗瘿蜂的数量先下降,长尾小蜂的数量随后也出现下降,所以二者的中间关系应该是捕食。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的能量去处还有: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在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由于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
考点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5重庆卷,9,10分)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 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解析】(1)由题意可知,欧洲兔从0→a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量的倍数(λ)增长,表明欧洲兔呈现J型增长,其增长模型可表示为N t=N0λa。
若N0=24,则a年后种群数量为
N a=24λa。
若对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欧洲兔的数量不加以防治,其数量将急剧增加,会导致草场退化,最终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由题意可知,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此时兔的数量应减少,由图可知,此时袋鼠的数量急剧下降,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表明二者为捕食关系。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由于黏液瘤病毒对欧洲兔具有选择作用,d年后,对黏液瘤病毒具有抗性的个体数增加,使得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