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599.50 KB
- 文档页数:16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清单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或者一片森林、一个池塘,都是生态系统的例子。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依赖环境提供的资源生存,比如阳光、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等。
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环境,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氧气含量,动物的排泄会为土壤提供肥料。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这些有机物和能量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如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如食肉动物)和三级消费者(如顶级食肉动物)等。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地球上的有机物将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无法正常进行。
2、非生物部分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来源,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生长发育。
空气: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也是物质运输的介质。
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基质和养分。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特点: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的食物网。
森林中的树木高大,植被茂密,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作用:提供木材、林产品,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2.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途径和规律。
3.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途径和规律2.生物与环境共同组成生态系统a.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b.生态位的概念及其作用c.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演替规律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b.提问:“你认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学生进行讨论。
2.学习与讨论(30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知识点,并进行讨论。
b.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或案例,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途径和规律。
3.教师讲解(30分钟)a.教师对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位的概念及其作用。
b.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演替规律。
4.实践活动(40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观察,了解该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b.学生整理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结,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b.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四、教学工具:1.实物、图片、视频等。
2.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或案例的材料。
3.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调查记录。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
3.学生的总结和评价报告。
六、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生态环境,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和体验。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主备人:范萌审核:复审: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学习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难点: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第19---23页,完成一下内容1.生态系统概念:在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例如一片树林,、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等2.生态系统组成生产者:生物部分消费者:分解者:、、3.在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4.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例如:兔吃草,狐吃兔,“草→兔→狐”就是一条食物链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所占的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
二、导入新课通过观察,你发现赛马场公园内有各种花草树木,草丛中有栖息的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养育了这里的所有生物,他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三、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小组分析讨论以下试题:学法指导:利用生态系统组成(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部分)来判断此题目1.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一群绵羊B 一片树林C 一块农田D 一个湖泊备注: 2.森林种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白蚁、蘑菇、蠕虫、蜘蛛、鼠均已这个朽木为生。
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 D生物圈(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通过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2.根据课本23页资料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讨论中的两个问题。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是指各种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而环境是生物生活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一、生物概念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等特点。
生物通过各种代谢活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发展。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营养方式可分为植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等;按照生存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方式相互联系和依赖,谱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和适应环境,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环境概念环境是指生物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物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生物环境包括同种生物和其他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竞争和捕食等关系。
环境对生物起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态行为。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繁衍能力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了特定的环境条件。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环境进行交换。
同时,生物也对环境产生影响,通过生态位的占据、竞争和捕食等方式,改变着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之间进行循环和流动,保持着生态平衡。
四、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生境。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态系统(1)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举几个例子、
、。
二、基础与巩固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整个池塘B.池塘里全部鱼C.池塘里全部植物D.校园里全部生物
3、下列不能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B、一群牛C、一片森林D、一条河
4、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员的调查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应该属
于()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沙漠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差别很大,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空气B、温度
C、阳光
D、水分
6、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
B、动物
C、食肉动物
D、微生物
7、下列叙述中,一定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烧杯和其中的半杯水(无动植物)
B、一口枯井
C、一棵橘树及生长其上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D、一块水稻田
8、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运动B、深海中的鱼类常常眼睛退化
C.地球上全部海洋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D.
海
洋
中
的
动
物
种
类
很
多9.善于挖洞的或能快速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一个生态系统中()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0、在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鸟、昆虫、蛇等生物,他们与其生存环境组成了一个()A生态系统 B 生物群落
C 生态因素
D 生物种群
11、一个充满生机的鱼缸构成了一个()
A 种群B群落 C 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
12、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三、拓展与提高
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A.甲>丙>乙B.甲>乙>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14.科学家发现,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C47H51NO14)是一种抗癌新药;1994年之后,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了紫杉醇。
假如人工合成的紫杉醇与天然紫杉醇的成分和结构完全相同,你认为使用天然紫杉醇的疗效是否比人工合成的紫杉醇更好?(填“是”或“不是”),据此计算紫杉醇中的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4,豆腐加工时需加入凝固剂,凝固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通过资料获悉:凝固剂中可能含有Na2SO4;、Ca(OH)2、MgCl2、NaCl等,为验证其成分,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现象,凝固剂溶液中肯定没有。
(2)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实验3中出现的白色沉淀物质的化学式。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态系统(2)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哪些、、。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最主要的是关系。
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基础与巩固
4、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
5、下列生物:“小白菜、瓢虫、蛇、草鱼、蚜虫”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属于消费者的是。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和。
(4)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一部分死亡,它们的“尸体”怎么办?
6、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7、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阳光B草C羊D狼
8、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9、如果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中,田鼠因病全部绝灭,那么间接受害的是()
A 生产者
B 初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10、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所有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分解者是。
(4)影响草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图中标出的外,还有。
(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鹰被大量捕杀,最先减少的是。
三、拓展与提高
11.2007年,我国首次调整饮用水标准。
新《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符合健康标准。
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
要使pH低于6. 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12.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
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态系统(3)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怎么来的?动物所需的能量从哪得来?
2、在生物界能量是通过传递的,在流动过程能量是的(选递增或递减)
二、基础与巩固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中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4、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生物圈的全部太阳能
C、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得到的全部太阳能
5、“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
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僻,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6、在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碳元素流向生产者是通过作用实验的,从生产者、消费者流向大气中是通过作用
7、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流动的能量是()
A.热能
B.化学能
C.太阳能
D.机械能
8、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农民在农田里除草是为了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生态平衡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D、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方向
9、据图回答:
⑴该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组成。
⑵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 _
⑶若给植物喷洒不易分解的农药(DDT),这种农药在____体内浓度最高。
⑷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10、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写出草原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⑵分析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各生物体内的规律:
三、拓展与提供
1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同一套气体发生装置B.可以用同一种气体收集方法
C.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D.反应条件相同
13.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