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5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呢?简单来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就像是生态系统的“厨师”,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就是最常见的生产者,它们吸收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氧气和有机物。
消费者则是生态系统中的“食客”,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等。
比如,吃草的兔子是初级消费者,吃兔子的狐狸就是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生态系统中的“清洁工”,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细菌和真菌就是分解者的代表,它们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部分则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温度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物就无法生存。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比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动物的迁徙和活动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生物数量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例如,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大量砍伐森林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
2、水平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2)通过引导学生实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实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准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三、学生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分析环保意义。
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环节二:教师引领】检查师友知识掌握情况。
出示答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探究任务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环节一: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
拓展知识,师引导友探究。
标记疑问所在。
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活动一:阅读19页“想一想,议一议”及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影响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师友展示,教师补充:生物因素(图中的动物)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过渡: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活动二:阅读19页第二段,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2)举几个生态系统的例子。
【环节二:教师点拨】出示重点图示和知识点,引导师友在全班展示交流。
先学友展示讲解再师傅纠正完善。
其他师友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
师点评,补充。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
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环节三:即时巩固】(学友大比拼师傅展风采)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探究任务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环节一: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