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66 MB
- 文档页数:24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课时)【学习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方法】点拨指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学习导引池塘与海洋有天壤之别,为什么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从组成上讲,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空间结构,范围可大可小,结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没有等级的区分;(3)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并保持着动态平衡;(4)生态系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池塘虽小,海洋虽大,但都具有上述特征,所以,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食物链的书写方法(1)按摄食顺序排列各种生物,典型的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
(2)在一条食物链中,用“→”表示被吃。
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可写成:栎树→卷叶蛾幼虫→山雀→雀鹰。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物种类的改变。
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种新的生物或某个主要成分的突然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据估计,每消失一种植物,将引起20~30种依赖于这种植物生存的动物随之消失。
二是植被遭到破坏。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植被的破坏,必将引起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
三是环境破坏。
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对资源利用也相对增加。
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淡水资源枯竭,污染物积累等,都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样”该教学片段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重难点内容,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概念,该片断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描述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生物,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二、环节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2、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手段、方法1、使用多媒体辅助2、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四、环节用时:10分钟五、环节的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析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2、授课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尝试完成食物链的链接图,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
2、教师用课件展示正确的食物链连接图。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食物链书写方法。
提问:食物链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箭头由什么指向什么?能不能倒过来?为什么?5、在掌握食物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食物网的概念。
初中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环节二:教师引领】检查师友知识掌握情况。
出示答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探究任务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环节一: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
拓展知识,师引导友探究。
标记疑问所在。
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活动一:阅读19页“想一想,议一议”及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1)图中影响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师友展示,教师补充:生物因素(图中的动物)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过渡: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活动二:阅读19页第二段,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2)举几个生态系统的例子。
【环节二:教师点拨】出示重点图示和知识点,引导师友在全班展示交流。
先学友展示讲解再师傅纠正完善。
其他师友补充。
教师补充讲解。
师点评,补充。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
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环节三:即时巩固】(学友大比拼师傅展风采)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
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探究任务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环节一:师友解惑】教师出示新课互助提纲,师友先自主学习,再互助交流。
基础知识,友说,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