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选
- 格式:pdf
- 大小:420.53 KB
- 文档页数:51
昭明文选影印摘要:一、引言二、昭明文选简介1.昭明文选的编撰背景2.昭明文选的编撰目的3.昭明文选的编撰过程三、昭明文选的内容1.文选的分类2.文选的篇目3.文选的特点四、昭明文选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启示2.对后世选文的借鉴3.对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昭明文选》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选本,汇集了自先秦至梁代的诸多名篇佳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昭明文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昭明文选简介1.昭明文选的编撰背景《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于公元520 年左右编撰的一部文学选本。
萧统在编撰过程中,以“发扬道义,裨补时政”为宗旨,力求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2.昭明文选的编撰目的昭明太子编撰《昭明文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选拔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树立典范,同时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一部权威的参考书籍。
3.昭明文选的编撰过程昭明太子萧统在编撰《昭明文选》时,广泛搜集了先秦至梁代的诗、赋、论、辩、书、疏等各种文体,共得文章700 余篇。
经过精心的筛选和整理,最终选定了384 篇文章,分为36 类,编成《昭明文选》。
三、昭明文选的内容1.文选的分类《昭明文选》共分为36 类,包括:赋、诗、骚、颂、箴、铭、论、辩、说、诫、序、跋、书、疏、表、状、对、诏、册、令、教、文、祭文、诔、哀、赋、启、题、应、答、杂著、传、注、赞等。
这些分类既体现了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昭明太子的文学观。
2.文选的篇目《昭明文选》所选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如《离骚》、《庐山谣》、《七发》等名篇,都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佳作。
3.文选的特点《昭明文选》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选文广泛,涵盖了先秦至梁代的诸多名篇;二是分类详细,便于研究者查阅;三是注重道义和时政,反映了昭明太子的文化主张。
四、昭明文选的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启示《昭明文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入选《昭明文选》为荣,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昭明文选注释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该书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
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
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的注释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
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此外,《昭明文选译注》是我国第一部《文选》今注今译本,其难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译中不多见。
该书在注释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对《昭明文选》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释,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昭明文选》的注释工作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文学经典,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和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昭明文选的内容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作品共60卷,
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
收录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也就是说要把情感与辞的展现完美结合为一体,偏于一面则不予收录。
选取的诗文,不仅要有独到的见解,立论精确,而且辞藻也要很优美。
这与中国现代的审美观念相似。
《昭明文选》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等应用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已日趋明确。
据考证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并开创了诗文分类之先河,可以像现代的“红学”研究一样,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昭明文选》原书或相关文献。
昭明文选编纂及体例摘要:一、昭明文选的编纂背景二、昭明文选的编纂目的三、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四、昭明文选的影响和意义正文:【昭明文选的编纂背景】昭明文选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
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520 年至527 年间,正值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上承秦汉,下启唐宋,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
昭明文选的编纂旨在汇集这一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昭明文选的编纂目的】昭明文选的编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保存这一时期的文学成果,二是为了提供给文学研究者一个全面、系统的文学样本。
昭明太子萧统深感这一时期文学的丰富和多样,希望通过编纂昭明文选,使得这些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后世,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昭明文选在编纂体例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昭明文选按照文学体裁进行分类,包括赋、诗、骚、论、辩、书、疏、序、铭、颂、赞等,使得各类文学作品得以系统地呈现。
其次,昭明文选在选文上注重文学价值,所选作品均为这一时期的精品,体现了昭明太子萧统的高超文学鉴赏力。
最后,昭明文选在编排上以作者生年为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
【昭明文选的影响和意义】昭明文选对我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昭明文选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昭明文选的编纂体例对后世文学总集的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文学总集都沿用了昭明文选的编纂方法。
最后,昭明文选对后世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文学史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昭明文选编纂及体例
【原创版】
目录
1.昭明文选的背景和历史
2.昭明文选的编纂过程
3.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
4.昭明文选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昭明文选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选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编纂,后来由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续补。
这部书是在梁武帝提倡文化、崇尚文学的背景下诞生的,旨在搜集和保存当时的优秀文学作品,传承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编纂昭明文选的过程可以说是颇具传奇色彩。
据传,萧统在组织编纂昭明文选时,曾经广泛征集天下文章,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支持和响应。
他们通过筛选、比较、评判,最终选定了 600 余篇作品,涵盖了诗、赋、论、辩、书、表等文体,形成了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学选集。
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按照文体进行分类,分为诗、赋、论、辩、书、表等,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文学选集的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它对所选作品进行了精心的注解和评点,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便利。
最后,它收录了许多南北朝时期的名篇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昭明文选的影响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
它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
料,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同时,它还对汉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1、《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3、《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5、《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6、《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8、《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9、《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10、《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昭明文选全文及译文
《昭明文选》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收录了他的散文、诗文和书信等作品,共分为三卷。
第一卷是韩愈的散文集,主要包括《原道》、《五经正义传》、《原庙大谒文》等作品。
《原道》是韩愈的开篇之作,表达了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考和追求。
《五经正义传》则是他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注释,为当时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原庙大谒文》是他在参拜皇帝祖庙时所写,以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第二卷是韩愈的诗文集,包括了他的律诗、绝句和乐府等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师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以明师教育和学生修身养性为主题,表达了韩愈对教育的看法和立场。
第三卷是韩愈的书信集,收录了他与朝廷、亲友、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
这些书信内容丰富,反映出韩愈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也透露出他的人际交往和对世事的关注。
《昭明文选》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精湛的文艺风格,被誉为韩愈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昭明文选》中的一段摘录及译文:
原文:“吾闻之郑人无复骏良,舍之则取騡驹峭,行之则先迷
井栅。
欲以其赐唾壶于君子,则辞之未迟,事犹跳梁之鳅鱼,势犹水草之蛇蚓,几伤于琼箫之间,继音于淑夫之渊。
”
译文:“我听说郑国再也没有优秀的骏马了,只能取得一匹瘦弱而马背难驾的驴驹,骑在上面容易迷路和卡住围栏。
如果想将这把唾壶赐予君子,他却会拒绝,行为犹如跳跃的鳅鱼,势态犹如水中游动的草蛇,也许会受伤于上层社会的纷争中,永远沦落于庸俗之辈的泥淖。
”。
昭明文选原文译文
《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收录了唐代文学家韩
愈的一些文章和诗歌。
以下是《昭明文选》中的一段原文和对应的
译文:
原文:
昔者先王之道,斯须在于一人。
一人既明,百姓乃治。
治之道,不可轻也。
一人不明,百姓乃乱。
乱之道,不可重也。
故君子慎始,颠覆则救之,乱则治之。
治乱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古时候,君王的道路,完全在于一人。
一人若是明智,百姓才
能安定治理。
治理的方法,不可轻忽。
一人若是不明智,百姓就会
混乱无序。
混乱的方法,不可重复。
因此君子要谨慎起初之时,一
旦出现颠覆就加以挽救,一旦出现混乱就加以治理。
治理和混乱的
方法,不可不加深思熟虑。
以上是《昭明文选》中的一段原文及其译文,这段文字表达了
君主治国的重要原则,即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取决于君主的明智和善治。
同时也强调了君子应该谨慎行事,及时应对颠覆和混乱的情况,并深思熟虑治理和混乱的方法。
昭明文选编纂及体例
摘要:
1.昭明文选的背景和意义
2.昭明文选的编纂过程
3.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
4.昭明文选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昭明文选,全名《昭明文选三十八卷》,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文学选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纂。
该书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萧统在编纂昭明文选时,广泛收集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诗、赋、论、辩、书、启等各类文体,共选录了769 篇作品,涉及到170 多位作者。
他在选编过程中,注重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力求全面反映当时的文学风貌。
经过多年的努力,萧统终于完成了这部规模宏大的文学选集。
昭明文选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采用了分类编纂的方法,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诗、赋、论等,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
其次,它对所选录的作品进行了精心的注解和评点,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再次,它收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后世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昭明文选对于后世的影响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对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所收录的许多作品,如《庐山谣》、《洛神赋》等,至今仍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同时,它所开创的文学选集体例,也为后世的文学选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一、《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渡过江去采摘荷花,荷花池中多的是芬芳的草。
采摘了这些花要送给谁?心中所想的是远方的人。
回头望故乡,漫长的路途浩无边际。
虽然心意相同却要分别居住,忧伤之情伴随终身。
二、《诗经·周南·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沙洲上。
温柔美丽的女子,君子们喜欢追求。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摇曳着。
温柔美丽的女子,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却不能得到,日日夜夜都感到痛苦。
忧愁啊忧愁,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三、《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于广莫之野,莫知其所终。
莫知其所始,莫知其所穷。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在广阔的莫野上逍遥游,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
没有人知道它的起点,没有人知道它的穷尽。
水的积累不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凹槽里倒杯水,芥子就能成为一艘船。
放置杯子在上面就会粘住,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四、《文选·赋》之《登楼赋》原文:登斯楼也,则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译文:登上这座楼,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流水,映衬着左右。
拿起酒壶和酒杯自斟自酌,看着庭院里的树木,心情愉悦。
依靠着南窗寄托自己的傲气,知道容膝之地容易感到安逸。
天空高远,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兴致已尽,悲伤袭来,认识到盈亏有定数。
以上仅为《昭明文选》中部分篇章的文言文翻译,实际上《昭明文选》内容丰富,涉及众多文学体裁,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己书名:文选作者:萧统选编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杂诗下【时兴(五言)】※卢子谅〔谌〕亹亹圆象运,悠悠方仪廓。
〔《楚辞》曰:岁亹亹而过中。
《曾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在天成象,故曰圆象。
天地曰两仪,故曰方仪也。
贾逵《国语注》曰:悠悠,长也。
《尔雅》曰:廓,大也。
〕忽忽岁云暮,游原采萧藿。
〔《楚辞》曰:岁忽忽而遒尽。
《毛诗》曰:岁聿云暮,采萧获菽。
毛苌曰:云言也。
又曰:萧,蒿也。
菽,藿也。
〕北逾芒与河,南临伊与洛。
〔芒,山名也。
河及伊洛,皆水名。
〕凝霜霑蔓草,悲风振林薄。
〔《楚辞》曰:激凝霜之纷纷。
又曰:哀江介之悲风。
〕摵摵芳叶零,{惢木}々芬华落。
〔摵,已见《射雉赋》。
《字书》曰:{惢木},垂也。
〕下泉激冽清,旷野增辽索。
〔《毛诗》曰:冽彼下泉。
毛苌曰:冽,寒也。
司马彪《庄子注》注曰:流急曰激。
《毛诗》曰:率彼旷野。
毛苌曰:旷,空也。
〕登高眺遐荒,极望无崖崿。
〔《文字集略》曰:崿,崖也。
〕形变随时化,神感因物作。
〔《庄子》曰:形变而有生。
又曰: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尔雅》曰:感,动也。
《庄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王弼曰:作,生长也。
子曰:以虚静观其反覆者也。
〕澹乎至人心,恬然存玄漠。
〔言己澹乎同彼至人,意存玄漠而已。
《庄子》曰:澹而静乎,莫而清乎!王逸《楚辞注》曰:憺,安也。
憺与澹同。
《庄子》曰:不离於真,谓之至人。
又曰:至人之用心若镜。
《淮南子》曰:恬然则纵之。
《广雅》曰:恬,静也。
张华《励志诗》曰:大猷玄漠。
《广雅》曰:玄,道也。
又曰:漠,泊也。
《说文》曰:泊,无也。
〕【杂诗二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犹构也。
〕问君何能尔?心远也自偏。
〔郑玄《礼记注》曰:尔,助语也。
《琴赋》曰:体清心远邈难极。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管子》曰:夫鸟之飞,必还山集谷也。
〕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楚辞》曰:狐死必首丘,夫人孰能反其真情。
王逸注曰:真,本心也。
《庄子》曰: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文字集略》曰:裛,坌衣香也。
然露坌花亦谓之裛也。
毛苌《诗传》曰:掇,拾也。
〕汎此忘忧物,远我达世情。
〔《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
潘岳《秋菊赋》曰:汎流英於清醴,似浮萍之随波。
《缠子》董无心曰:无心,鄙人也,不识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庄子》善卷曰: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尸子》曰:昼动而夜息,天之道也。
杜育诗曰:临下览群动。
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曰:归鸟赴乔林。
〕啸嗷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郭璞《游仙诗》曰:啸嗷遗俗,罗得此生。
刘瓛《易注》曰:自无出有曰生。
生,得性之始也。
〕【咏贫士诗(五言)】※陶渊明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
〔孤云,喻贫士也。
陆机《鳖赋》曰:揔美恶而兼融,播万族乎一区。
《楚辞》曰:怜浮云之相佯。
王逸《注》曰:相佯,无依据之貌也。
〕暧暧虚中灭,何时见馀辉。
〔王逸《楚辞注》曰:暧暧,昏昧貌。
陆机《拟古诗》曰:照之有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喻众人也。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亦喻贫士。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左氏传》晋荀吴曰:量力而行。
又向戌曰:饥寒之不恤,谁能恤楚也。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古诗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楚辞》曰:已矣,国无人兮莫我知。
〕【读《山海经》诗(五言)】※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上林赋》曰:垂条扶疏。
〕众鸟欣有讬,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且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汉书》曰:张负随陈平至其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门外多长者车辙。
《韩诗外传》楚狂接舆妻曰:门外车辙何其深?〕欢言酌春酒,擿我园中蔬。
〔张协《归旧赋》曰:苦辞既接,欢言乃周。
《毛诗》曰:为此春酒。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闲居赋》曰:微雨新晴。
〕汎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周王传,《穆天子传》也。
《山海图》,《山海经》也。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庄子》老聃曰:其疾也。
俯仰之间,再抚四海之外。
又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
《毛诗》曰: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五言)】〔《齐谐记》曰:桂杨城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以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
弟问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千年当还耳。
明旦,失武丁所在。
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谢惠连落日隐櫩朓楹,升月照帘栊。
〔《毛诗》曰:如月之升。
《说文》曰:栊,房室之疏也。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毛诗》曰:野有蔓草,零露团兮。
《楚辞》曰: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吕氏春秋》曰: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
《声类》曰:蹀,蹑也。
《登楼赋》曰:循阶除而下降。
《说文》曰:除,殿阶也。
又曰:瞬,开阖目也。
《苍颉篇》曰:矖,索视之貌也。
穹,天也。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毛诗》曰:倬彼云汉。
曹植《九咏注》曰:牛女为夫妇,七月七日得一会同也。
毛苌《诗传》曰:弥,终也。
〕遐川阻昵爱,脩渚旷清容。
〔曹植《九咏注》曰: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之旁。
《尔雅》曰:昵,近也。
孙炎曰:亲之近也。
《苍颉篇》曰:旷,疏旷也。
〕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古诗曰: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王逸《楚辞注》曰:踪,轨也。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昔离迄今会,而秋已两。
今聚便别,故夕无双也。
〕倾河易回斡,款颜难久悰。
〔倾河,天汉也。
陆机《拟古诗》曰:天汉东南倾。
边让《章华台赋》曰:天河既回,欢乐未终。
如淳《汉书注》曰:斡,转也。
《字林》曰:款,诚也。
意有所欲。
《广雅》曰:悰,乐也。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毛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陆机《云赋》曰:藻帟高舒,长帷虹绕。
〕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龙,仙者所驾,故遥心以逐之。
《庄子》曰:神人,承云气,御飞龙也。
〕沈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古诗曰: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郑玄《毛诗笺》曰:尔,汝也。
《广雅》曰:感,伤也。
郑玄《仪礼注》曰:弥,尽也。
〕【捣衣(五言)】※谢惠连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汉书》曰: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
晋灼曰:衡斗之中央也。
《尔雅》曰:星纪,斗牵牛也。
《汉书·音义》曰:二十八舍,列在四方。
日月行焉,起於星纪也。
《说文》曰:晷日景也。
《周易》曰:日月运行。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
〔《毛诗》曰:六月莎鸡振羽,一名促织,一名络纬,一名蟋蟀。
《论衡》曰:夏末寒,蜻蛚鸣,将感阴气也。
许慎《淮南子注》曰:寒螀,蝉属也。
〕夕阴结空幕,霄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
〔《楚辞》曰:美人皓齿嫮以姱。
《左氏传》曰:招携以礼。
何休《公羊传注》曰:携,提将也。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
〔《魏台访议》曰:以玉为笄也。
古曰笄,今曰簪。
繁钦《定情诗》曰: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朓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郭璞曰:砧,木质也。
然此砧为捣帛之质也。
《文字集略》曰:砧,杵之质也。
《尔雅》曰:砧谓之虔。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说文》曰:题,额也。
〕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君子,谓夫也。
《毛诗》曰:未见君子。
〕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
〔古诗曰:相去万馀里。
〕盈箧自余手,幽缄侯君开。
〔《说文》曰:箧,笥也。
又曰:缄,束箧也。
〕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左氏传》羊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
〕南楼中望所迟客〔五言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始宁又北转一汀。
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横山。
〕※谢灵运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楚辞》云:日杳杳以西颓,路长远而窘迫。
王逸《注》曰:言道路长远,不得复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楚辞》曰:吹参差兮谁思。
迟,犹思也。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陆机《赠冯文罴诗》曰:问子别所期,耀灵缘扶木。
三五,谓十五日也。
《礼记》曰:月者,三五而盈也。
〕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適。
〔曹子建赠徐幹诗曰:圆景光未满,众星粲已繁。
魏文帝《秋胡行》曰: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杜预《左氏传注》曰:適,归也。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即事,即此离别之意也。
《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昼则呻呼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
《周易》曰:睽,乖也。
贾逵《国语注》曰:携,离也。
古诗曰:感物怀所思。
郑玄《论语注》曰:方,常也。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楚辞》曰:望孟夏之短夜,何晦明兮若岁。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楚辞》曰: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乎离居。
又曰: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楚辞》曰:媒绝路阻,言不可结而赠也。
毛苌《诗传》曰:问,遗也。
又曰:慰,安也。
杜育《金谷诗》曰:既而慨尔,感此离析。
〕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
〔《毛诗》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尔雅》曰:觌,见也。
良觌,谓见良人也。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一首(五言)】※谢灵运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臧荣绪《晋书》曰:何琦曰:胡孔明有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
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岂不信乎?〕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
〔高彪《与马融书》曰:公今养痾慠士。
《说文》曰:痾,病也。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范晔《后汉书》,仲长统曰: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广雅曰:旷,远也。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西都赋》曰:临峻路而启扉。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对窗。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西京赋》曰:澶漫靡迤。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老子》曰:少私寡欲。
即事,即此营室之事也。
已见上文。
〕唯开蒋生迳,永怀求羊踪。
〔《三辅决录》曰:蒋诩,字元卿,隐於杜陵,舍中三迳,惟羊仲、求仲从之游。
二仲皆挫廉逃名。
毛苌《诗传》曰:怀,思也。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庄子》曰: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也,八年而不知死生,九年大妙。
郭象曰:妙善同,故无往而不冥也。
〕【斋中读书一首(五言)】〔永嘉郡斋也。
〕※谢灵运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郭璞《游仙诗》曰:京华游侠窟。
《汉书·班嗣书》曰:夫严子者,渔钓於一壑,万物不干其志。
栖迟於一丘,天下不易其乐也。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漠。
〔《尔雅》曰:矧,况也。
《楚辞》曰:野寂漠兮无人。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张衡四愁诗序曰:诤讼息。
《鬻子》曰:禹治天下,朝廷之间,可以罗雀也。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国语》优施曰:我教暇豫之事君幸之。
韦昭曰:暇,闲也。
豫,乐也。
《归田赋》曰:挥翰墨以奋藻。
《两都赋序》曰:时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文赋》曰:观古今於须臾。
《毛诗》曰: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