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11
- 格式:ppt
- 大小:349.50 KB
- 文档页数:7
11健康人生 专题夏季是温补人之阳气的好时节,因而有了“冬病夏治”,也越来越被老百姓所接受,很多人会来咨询我们:“我适不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适合什哪些疾病?”“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我们来聊聊这些话题。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顾名思义便是冬天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在冬天因为人体阳气虚弱、或感受寒冷之邪而发作、加重的一些疾病,通常在夏天阳气最旺盛时处于缓解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抓住阳气生长之时,通过中医的调养可减少该病在来年冬季的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症状。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延续,指在夏季最热、阳气最为旺盛的“三伏天”,通过如穴位贴服、铺灸等治疗方法,温补人体的阳气,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祛除寒邪,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病次数。
冬病夏治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天人合一”就是说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自然界在夏天气温高,人体在夏天阳气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而午时11点到下午1点又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间,所以一般我们要求在伏天的中午时刻治疗。
“春夏养阳”,是指春天、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养生——冬病夏治文/诸剑芳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浙江医院针灸科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兼任浙江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养生分会副主委兼秘书、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第一届常委、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现代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灵隐院区)周一、周三、周五上午(三墩院区)12健康人生 专题冬病夏治适合哪些疾病呢?冬病夏治适合阳虚体质的患者,这些人通常有如下特征:怕凉喜暖,喜静少动,易疲劳乏力,大便偏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冬季天地间阴长阳衰,寒气外扰机体,这类患者容易受咳嗽咳痰、咳声清长、痰白质稀、畏寒怕冷、腹泻便溏、四肢关节冷疼等症状困扰。
・专家讲座・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徐志瑛 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310006作者简介:徐志瑛,女,主任中医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
1939年出生于杭州,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院长,现任浙江中医学院中内科教研室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历任浙江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老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老年科技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8年,擅长运用中西两法防治呼吸系疾病,同时对中医内科的各科、各系统疾病,也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整体观出发于1983年首举“冬病夏治”、“冬令调治”,使呼吸病得到满意的疗效,延长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在科研工作中也硕果累累。
“冬病夏治对肺心病缓解期临床研究”获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阴阳转化证的研究及清热养阴法的应用”获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益气温肾清热活血法对慢阻肺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获浙江省中医药技术创新二等奖;主持参加省级课题7项,已通过鉴定6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实用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实用农村手册》、《呼吸系病理学和治疗学》共12万字,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
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是一种对慢性呼吸系疾病缓解期治疗的两种相关的治法,是利用慢性呼吸系疾病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时间差使该病的发生、发展达到缓解,甚至可达到临床痊愈。
因为呼吸系病,不论急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及其它的感冒、咳嗽等,都好发于春、秋、冬三季,一到夏季虽然伏暑高温,或严冬虽然三九寒冷,由于此时的气温稳定,故呼吸系病不太会急性发作。
所以,抓住夏、冬两季的治疗和调摄具有治疗意义。
再加上此类患者好发于幼年和老年,年幼发育未成熟,老年机体逐渐衰退,都存在“虚”、“弱”二因,一当外邪诱发往往形成“虚中夹实”、“实中夹虚”、“阴阳交错”、“脏腑为病”的错综复杂的病情,所以,遵循《素问》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治疗和调摄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清中带补、寒温相并、动静结合、急则治本、缓则治标、标本兼治的法则,使慢性呼吸系病达到真正的缓解,更表明了中医药在防治呼吸系病的实用性和防治意义。
【转载】最全的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孙真人(药王孙思邈)十二月修养法不同的节气,也有着不同的养生法,而对于如果是在小满期间间,而这个时候也是最为湿热重,所以也是很容易会有这风疹等等之类的,而对于在这个时候也所需要除湿、除内热、除湿邪,而艾灸脾胃区域也是可以试试。
而丢与在夏至时期,艾绒汗蒸可以调理脾胃,清暑利湿。
一起来看看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大全吧。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立春(50117 公历 2 月 3~5 日) 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公历2 月18~20 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
湿邪易困扰脾胃。
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公历 3 月 5~7 日) 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
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春分(公历 3 月 20~21 ) 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
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
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公历 4 月 4~6 日) 当防gaoxueya/" 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
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公历 4 月 19~21 日) 三月百虫生,风热ganmao/" 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
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公历 5 月 5~7 日) 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人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和谐统一体,孩子这个时间段生长也很快,同时有病治疗的及时,处理得当恢复也比较快,很多孩子通过三伏天推拿调理,不仅个子长高很快,孩子体质也会明显提升。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民间养生风俗1.晒伏“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
小暑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2.头伏吃饺子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所以有的人地方在头伏吃饺子。
3.吃生黄瓜、煮鸡蛋和羊肉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在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4.伏日吃面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小暑易发病有哪些?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时节温度较高,降雨增多。
即将进入伏天,湿热重是其特点,此时是人皮肤病的高发期。
因此要做到预防为主,好安度伏天。
在这个时候,哪些皮肤病容易复发,在这里简单给大家做提醒;1. 日光性皮炎有些人免疫力差,太阳一晒容易起水泡,西诊断为日光性皮炎。
2. 夏天太阳很大,紫外线很强。
如果不注意长期在阳光下容易晒伤。
3. 夏天天气很热,饮食不节,体内郁积毒素,不注意热冷的调很容易出现痱子。
4. 痤疮又称青春痘,这个一般大人出的比较。
5. 丘疹性荨麻疹这个在临床中这两天发病是比较多的。
很多小孩儿身上出现这种荨麻疹。
这在分候的易发病特征,会讲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