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平等的衡量:参数测度法的应用与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760.09 KB
- 文档页数:13
不平等的度量指标与分解方法的梳理及展望作者:张世君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1期摘要:不平等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
本文在不平等测度思想上,系统梳理了不平等测度的指标以及不平等的分解方式。
详细讨论了各指标的特性、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指出在未来不平等测度中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不平等;指标分解;基尼系数;夏普里分解一、不平等指标(1)极差。
极差即最小收入到最大收入的距离,极差作为不平等度量指标有着明显的缺陷,它忽略了两个极值之间的所有分配情况。
(2)方差。
方差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它将收入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后相加,更加凸显了对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方差符合庇古-道尔顿转移支付原理。
缺点在于方差大小依赖于平均收入水平,一种分配可能比另一种有更大的相对差距,但却具有更小的方差。
(3)变异系数。
对方差稍加变动即可得到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克服了方差的上述缺陷并保留了符合转移支付原理的品质。
变异系数为方差的平方根处以收入均值。
(4)对数方差。
比起真实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说,对数形式的一种好处是它消除了测度单位的任意性和绝对水平,构造方式是所有指标先取对数,在计算方差。
(5)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当前测度不平等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
基尼系数可由洛仑兹曲线转化而得到。
(6)广义熵指数族。
泰尔引用了信息论中“熵”的概念,提出了泰尔指数作为测度不平等的一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Cowell定义了更一般性的广义熵指数族。
(7)不平等指标性质。
上述指标各自的满足的性质如表1所示:二、不平等的分解1.按人口子群分解人口子群分解即先将人口按照性别、区域、社会阶层等属性分组,然后将总的不平等分解为小组间不平等与小组内不平等的形式。
若要取得绝对的分解值解决路径依赖问题,只需考虑所有可能的因子排序并且求得期望值即可,m因子剔除排序共有m!种可能,则产生最终分解规则。
三、结语与评论本文系统梳理了不平等测度中不同的测度指标及其各自的性质,并且也整理了目前较为新颖的分解方式。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机会不平等作者:聂鹏徐泊阳周博赵方来源:《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03期摘要:伴隨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条件推断树和条件森林三种估计方法,对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健康(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等进行测度,并对各变量在健康机会不平等的相对贡献大小进行度量。
结果表明,适应负荷与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等相对值分别介于3-21%—7-76%与5-15%—10-44%之间,人口学特征(年龄和性别)和儿时社会经济条件均为造成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与线性回归结果中出生地区/省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两种机器学习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口学特征与儿时社会经济条件是造成适应负荷机会不平等的两大诱因。
研究证实基于条件森林的健康机会不平等测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线性回归,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使用单个客观健康指标、调整可观测的环境变量之后依然是稳健的。
健康的机会不平等是隐藏于健康不平等背后的深层原因,而针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机会不平等的综合评估对于帮助老年人有效减少健康不平等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机会不平等;Shapley值分解;条件推断树;条件森林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24)03-0043-1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14一、引言同教育不平等一样,健康不平等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在健康机会上的不平等[1]。
根据罗默(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总体不平等可划分为由个体努力水平、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平等[2]。
由个体努力如工作时间和教育程度等导致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不平等,而由个体特征(性别等)和外部环境(家庭背景等)导致的不平等是不合理的不平等[3]。
在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由于努力程度为个体的主观信息难以精确度量,事后方法的适用性较低,而且其结果的可靠性也备受争议[4]。
金融不平等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在当今世界,金融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愈发引人关注的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金融不平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金融不平等的测度方法以及影响金融不平等的因素。
一、金融不平等的测度方法1. Gini系数Gini系数是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或财富分布进行统计,可以得出Gini系数来衡量其金融不平等程度。
2. 顶部收入份额顶部收入份额是指最富有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十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整体收入总额的比例。
当顶部收入份额逐渐增加时,金融不平等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3. 财富集中度财富集中度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富有的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十的人口所拥有的财富占整体财富的比例。
财富集中度越高,金融不平等程度越严重。
二、影响金融不平等的因素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金融不平等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就业技能和背景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经济机会。
缺乏教育资源或教育质量不高的地区,往往会面临较高的金融不平等。
2.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也是造成金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行业或职业领域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而且往往要求较高的技能或专业知识。
这使得那些没有获得相关技能或知识的人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从而导致金融不平等的加剧。
3.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和网络中所具有的资源。
一个人的社会资本越丰富,他们获得金融资源的机会也就越大。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社交圈子狭窄,人际关系贫乏,那些缺乏社会资本的人将难以获得金融机会,从而加剧金融不平等。
4.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也是导致金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政策偏向富人或大企业,那么贫困人口将面临更大的经济负担,而富人则能够通过避税手段减少自己的负担,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不平等。
5. 政府政策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对金融不平等产生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和收入比。
1.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
使用基尼系数可以直观地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
2. 收入比收入比是城乡居民平均收入之间的比值。
通过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我们可以了解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差异教育水平是决定一个人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优质教育机会更多,因此城市居民通常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面临着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
这种教育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
2. 就业机会不平等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薪岗位。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主要以农业和低技能工作为主。
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城市居民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
3. 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经济增长更为迅速,而农村地区则依赖于传统农业产业。
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提高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从而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以促进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职业发展,减少教育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尼系数与经济不平等性的测度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等问题逐渐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测量经济不平等,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一种测度方法。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于测量收入或财富不平等的统计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完全的平等,而1表示极端的不平等。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将经济个体按照收入或财富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计算累积相对频率和累积相对收入之间的差异。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为0.4,那么意味着有40%的收入或财富集中在20%的人口中。
基尼系数的测量可以通过收入和财富两个方面展开。
通过测量收入不平等,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然而,基尼系数只能提供一个总体的概览,无法揭示具体的不平等程度。
在现代社会中,财富的不平等比收入更加突出。
通过测量财富不平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个体和家庭在财富分配方面的不平等。
基尼系数的测量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对于一个处于高度不平等的国家来说,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经济不平等。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来缩小财富差距。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力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支持和鼓励创业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这些政策措施的目标是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经济增长。
然而,基尼系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只能提供一个收入或财富分布的快照,并不能说明经济不平等的原因。
另外,基尼系数也无法完全反映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不平等。
例如,在一个国家中,基尼系数可能比较低,但是性别、种族和地域等因素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平等。
因此,基尼系数只是一个测量经济不平等的指标,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
此外,基尼系数的测量还受到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限制。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不同,基尼系数的比较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残障人教育机会不平等影响因素及测度——基于J省的实证
分析
高和荣;陈凤娟
【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2)4
【摘要】识别和测度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实现残障人教育公正的基本前提。
从J省残疾人基础调查数据库抽取17165个样本,分教育阶段和出生时期进行回归,并计算残障人教育机会不平等的D指数。
研究发现:城乡、性别、障碍类别和等级是影响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居住在农村、障碍程度严重以及智力、多重和言语残障人所获得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当然,各时期和各教育阶段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
为此,要践行“残障人是人类大家庭平等成员”理念,努力缩小地区与城乡间残障人教育布局差异,创新残障人接受教育形式,增进教育机会平等,确保为残障人提供适合的而非同质的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真正实现。
【总页数】11页(P127-136)
【作者】高和荣;陈凤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中国残障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9
【相关文献】
1.教育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基于辽宁省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2.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家庭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W市的实证调查
3.城乡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及其演变——基于1982-2015年福建省的实证调查
4.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5.新时代教育公平背景下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2017年CGSS数据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尼系数对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测度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不平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引起了广泛的担忧。
为了测度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程度,人们引入了基尼系数。
本文将探讨基尼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应用。
一、基尼系数的概念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经济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来源于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洛尔多·基尼(Corrado Gini)的研究。
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接近1,表示贫富差距越大,经济不平等程度越高;相反,数值越接近0,表示贫富差距越小,经济不平等程度越低。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样本数据,通常是通过调查问卷、收入税收记录等方式获取。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基尼系数 = (A / (A + B)) * 100其中A为所有个体之间的配对差距总和,B为总配对数。
这个公式本质上是通过计算个体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整体的不平等程度。
三、基尼系数的应用基尼系数作为一种重要的测度社会不平等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中。
首先,在经济学中,基尼系数可以帮助分析不同国家、地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
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基尼系数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收入分配情况,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基尼系数也可以用来评估社会公正性和包容性。
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较低,意味着贫富差距小,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较高,贫富差距大,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增加。
此外,基尼系数还可以用于预测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尼系数持续升高,意味着经济不平等正不断加剧,这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政府和决策者应该关注基尼系数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度量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教育是个体积累人力资本,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
当存在教育机会不平等时,直接导致个体间教育水平存在差异,从而会拉大不同阶层间由于教育水平导致的收入差距,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发展稳定受到影响。
因此,实现教育机会获得相对公平对个体乃至整个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主要致力于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也就是影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因素。
第二,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如何?第三,教育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有何影响?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主要聚焦于研究城乡背景和家庭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不平等形成的影响。
为回答第二个问题,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分解模型,在环境——努力二分法的基础上,利用城乡背景和家庭背景分解教育不平等,从而度量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
针对第三个问题,本文在分解教育不平等的基础上,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的角度分析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教育政策层面进行拓展分析,具体研究高校扩招政策对教育机会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框架、方法数据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基于城乡背景和家庭背景分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
利用城乡背景和家庭背景分解教育不平等,从而度量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
第五章利用第四章的度量指标分析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六章为教育政策的拓展分析。
第七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利用CHIP2013数据库,本文基于微观教育决策视角利用Mare多阶段升学模型,运用二元Logit和多元Logit方法,研究了城乡背景和家庭背景及其交互作用对各阶段升学机会的影响,分别从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