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03.9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鼻腔手术,用于治疗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
鼻内镜手术通常需要在术后给患者进行鼻腔填塞,以减少出血和保护术后鼻黏膜。
术后填塞可能会带来不适和疼痛,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减轻术后填塞患者的疼痛,是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结合了多种干预手段和方法的护理方式,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措施1.疼痛评估和监测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是综合护理干预的第一步。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疼痛程度,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鼻内镜术后填塞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
面对术后疼痛的填塞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耐心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从而减轻疼痛感。
5.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二、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填塞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根据临床对98例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的研究,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观察,结果显示:在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不适感明显缓解。
相比之下,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较重,疼痛评分较高,术后不适感较明显。
在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康复时间较短,生活质量较高。
而在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对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生活质量较低。
通过对照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术后双侧鼻腔填塞患者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耳鼻咽喉部手术术后的应用研究计划,落实护理措施,认真完成效果评价.2)治疗性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详细讲解关于耳鼻咽喉部手术的相关知识,在讲解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更加方便患者的理解。
内容包括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等等,以此来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提早适应这种治疗状态。
3)术前干预。
对于多数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在手术前因担心治疗效果,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
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了解,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对患者产生心理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为了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恢复治疗信心。
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使患者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至最佳的手术治疗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实现。
4)术后干预。
手术结束后,疼痛及担心恢复状况是影响患者情绪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通过交流或轻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如疼痛难忍的,遵医嘱落实镇痛措施,同时,落实基础护理,尽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出院前,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时间以及配合换药的注意事项,避免发生术腔粘连或术后创口感染。
护理人员还应多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对康复有益的社会活动,使患者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另外,叮嘱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安慰,这样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是非常有好处的嘲。
出院后,落实延续护理,一周内完成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相应指导同时,提醒患者按时复查.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在疼痛程度方面,用WHO的疼痛分级标准为评判依据,O级疼痛:无疼痛或者稍有疼痛;I级疼痛:可以忍受的轻微疼痛;Ⅱ级疼痛:可以忍受的明显疼痛;Ⅲ级疼痛: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总疼痛率=(Ⅱ级疼痛+Ⅲ级疼痛),患者总例数×100%。
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作者:邓绍琼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时间和术后24h内疼痛情况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疼痛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心理护理;鼻内窥镜;术后疼痛鼻内窥镜手术是用于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中隔偏曲等的新型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术后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保留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通畅引流,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1-2]。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4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和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7~60岁,平均(42.38±5.46)岁;病程1.1~9年,平均(6.24±1.76)年;鼻息肉10例,单纯性鼻窦炎6例,鼻息肉合并鼻窦炎16例。
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8岁,平均(42.83±5.47)岁;病程1.3~10年,平均(6.46±1.53)年;鼻息肉11例,单纯性鼻窦炎8例,鼻息肉合并鼻窦炎1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饮食及探视等制度,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详细讲解患者病情、鼻内窥镜手术的优缺点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并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发热、鼻额部胀痛、双眼溢泪及颜面肿胀等不良反应[3],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心理学论文心理干预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将20xx年入住我院的170例需要做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心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的比率为80.00%,优良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8%、84.71%。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88%,且观察组不满意率为2.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心理干预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影响较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xx年入住我院的170例需要做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81例。
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42±1.8岁;观察组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3±1.1岁。
两组患者在各方面比较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例如体位变换,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口鼻腔护理,时刻关注患者,若出现鼻出血等并发症马上处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1 术前一天由该手术的责任护士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手术态度,对患者进行疏通性的心理疏导。
2手术当天,责任护士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术中坚持音乐疗法和责任护士在旁鼓励协助。
3术后建议患者听音乐或看报、杂志等转移注意力方式来减轻疼痛。
心理护理干预对鼻内镜鼻息肉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刘俐【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nasal polyp operation. Methods 86 cases underwent endoscopic nasal polyp operation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were measured in all the patients.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as assess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AS, SDS and V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37.61±2.67) points, (32.10±3.54) points,(1.05±0.87) 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nursing, the habits compliance, diet complianc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5±0.31) points, (9.21±0.27) points, (9.37±0.41) points, respectively,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diet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nasal polyp operation.%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鼻内镜鼻息肉手术患者治疗±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情绪及手术耐受的影响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情绪和手术耐受性影响。
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对比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和手术耐受影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区、术中平均脉搏、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其术中情绪及手术耐受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
结论: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手术耐受性,对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鼻内镜;心理护理;情绪;手术耐受鼻内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腔内外科技术,主要用于慢性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1]。
它可以在清理病变组织的同时尽量保留鼻腔、鼻窦内的正常组织,对患者鼻腔、鼻窦内通气引流和黏膜生理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当患者因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可采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也较为良好[2]。
但对于部分青少年患者来说,其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完全,进行鼻内镜手术期间的情绪相对不稳定,手术耐受性也相对较差,因此,需要一些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增加耐受力[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慢性鼻腔、鼻窦疾病患者80例,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约为15.6岁。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有一定的鼻塞、头痛及流涕等症状。
所有患者均符合鼻内镜手术标准。
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按照鼻内镜手术标准进行手术治疗以及常规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予以标准手术治疗外,还予以了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以及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术前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根据患者情况准备手术材料,积极与患者进行术前交流,告知患者疾病有关情况,并简要介绍整个手术过程,也要注意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具有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更要加强心理疏导[4];术中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相关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取得患者信任,对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应提醒麻醉师注意药物用量,并采取一定措施分散患者注意力;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术后要坚持对患者进行鼓励,加强与患者沟通,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定期回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