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909.45 KB
- 文档页数: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知道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认识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商品、货币理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货币的本质,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重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教学难点』:商品的二重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二因素:2.劳动二重学说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两者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
3.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的意义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率(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生产率成反比。
5.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1)无需经过专门训练与学习,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单劳动,(2)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
(3)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6.货币(1)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价值规律理论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是: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