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447教育行政学(四川)第四章教育制度复习资料

00447教育行政学(四川)第四章教育制度复习资料

第四章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P74

1.广义:根据国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设施和规章制度,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称。

2.狭义:教育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学校间的衔接关系等。(名词解释)【注】教育制度形成与发展是以学校教育制度为中心的。

二、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P74

1.教育制度

(1)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制度是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

(2)就其产生和发展而言,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是社会教育意向的具体化,或者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教育需求的具体化。

2.教育行政是使教育制度机能得以发挥的条件。

3.从教育政策角度来看,教育行政与教育制度的关系: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化及发展过程。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是制约这个过程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承担着教育政策具体实施的任务。

(1)教育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制订的各种意图、目的或教育活动的正式计划和方案。

(2)教育政策与一般政策一样,具有主观性、合理性、现实性、可行性。

4.从教育机构角度来看,教育行政与教育制度的关系:

(1)教育机构是以从事有关教育事业为主要目的,并具有专属的人力及物资设施。

(2)教育机构(如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教育机关+图书馆)的合理组合,构成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3)教育机构是教育行政的工作对象。

第二节改革教育制度的视点

改革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改革中关于教育制度,特别是学校制度的改革。教育问题的解决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教育观念的确定是教育制度改革的出发点。P76(单选、判断改错)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制度改革P76

1.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以其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的根本变更为特点的,表现为高度的分化与高度的综合的整体化、科学的数学化及知识的抽象化。现代技术的发展是以解放人的智力为根本特征的。

2.教育制度改革:改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组织、加强基础与成人教育、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

二、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改革P77

1.经济结构及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

2.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构成比例、高等教育的专业构成、普通教育的学科构成等。

3.教育结构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单选)

4.教育结构是受经济结构的制约,因此教育结构必须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革。

三、国民素质的提高与教育制度改革P78

1.决定公民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体质、文化、思想素质等方面。

2.提高国民素质是改革教育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单选)

【注】文化水平是公民素质的主要质量指标。

四、终身教育与教育制度改革P78

1.终身教育倡导者为P.朗格朗。(单选)

2.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简答)

(1)终身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强调人的发展的全面及统一性。

(2)终身教育致力于教育的系统化。

(3)终身教育不仅包括青少年的学校教育,还包括成人教育,它要求学习教育、成人教育计划化。

(4)除了完善终身教育的设施设备外,政府对劳动日的调整、文化休假等方面,也要采取有助于终身教育的对策。

第三节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侧重点

一、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P80(单选、判断改错)

1.政务院在1951年10月发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新学制的组织系统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1952年院系调整,有重点地发展一批高等工业院校,并增设一些新专业。这便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新教育制度的雏形。

2.概括来说,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在执行1951年新学制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近60年的不断改革、调整、补充而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方面P81

1.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方面(简答)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

(3)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4)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社会效益;

(5)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6)建设学习型社会。

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中心点:改变教育领导权过分集中于中央的局面,进一步扩大地方以及学校的管理权限;

(2)中央对地方和学校基层实行“分权”和“授权”。深化改革后必须解决问题:

①在“放权”、“授权”之后,中央如何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与指导;

②采用什么方式保持中央与地方在领导与管理上的连接与协调。

3.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论述)

(1)外部条件

①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相对滞后;

②经费投入不足;

③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

(2)义务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

①义务就学年龄、义务就学年限的逐步统一问题;

②特殊儿童的教育义务化的问题;

③控制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流失问题;

④义务教育的班级规模问题;

⑤义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问题,教材问题。【注】义务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第四节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动向

一、各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共同措施P87(简答)

1.把教育改革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

2.学力提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单选、判断改错)

3.加强学生社会性的涵养教育。

4.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维持提升。

5.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二、实现学力提升目标,各国提出的初等中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案P87

1.课程改革

(1)寻求课程的多样化:加强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内容,增加有关计算机和情报技术的教育内容,法国、日本等国是代表。(单选)

(2)侧重课程的共同化、标准化,美国、英国是典型。(单选)

2.尊重学校创造性,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问责制的建立。

3.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与课程改革并列的最基本的问题。

三、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P88

1.美国社区学院推进教养型教育;

2.法国为高中阶段退学者提供补偿与职业教育;

3.韩国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发展开发的高等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