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本多边形的认识——信息窗1(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2.07 MB
- 文档页数:23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执教:荆州市西门小学张黎明教学内容: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信息窗1,教科书第84-87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材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教材的选材贴近生活,趣味性强,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感知探索的过程,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测量等方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感知数学学习中操作法、实践法、交流法、比较法等方法,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点子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植树节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每年植树节都要参加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的活动。
二(1)班的小朋友们在班长小红的带领下,也参与到这次爱心行动中。
大家瞧瞧,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我看到长方形的牌子上写着“爱护花草”。
预设生2:我看到正方形的牌子上写着“请勿打扰”。
预设生3:我看到了一些小树,树上挂着好多牌子。
师:这些牌子一样吗预设: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你发现了它的形状,你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边的世界。
2、揭示课题,从主题图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些什么图形(电脑显示,从主题图中抽象出图形)预设: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三角形。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利用三角形模型自己动手按照边和角两种形式给三角形分类,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来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面认识三角形。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认识多边形信息窗一三角形的认识及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给定底上的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设计: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用手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2、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边,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形的角,有什么发现?3、你还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怎样研究?检查预习: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说一说是怎样研究的。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境导人1.课件展示情境图: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数学知识,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图形?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生:房顶、红领巾、标志牌等……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第二单元备课1、自主练习1,学生找出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底和高,并进一步认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2、自主练习2,学生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自主练习3,生先思考怎样能使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乘以高相等,则面积相等。
再让生独立完成,强调用尺子铅笔认真作图。
五、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课堂反馈自主练习5五、布置作业必:随课一1、2、3、4选:课本21 自主6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 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 多媒体三角形的面积课题课型练习课教学方自主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提问: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除以2”?生复习回顾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同时板书.上、下底之和,它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计算时要加上小括号.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计算中要加上“除以2”?师: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a+b)h ÷2(同时板书)3 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为什么要“除以2 ”?。
观课记录
王红杰: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力求做到:“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由教师给出;凡是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就不由教师包办;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就不由教师说出。
这三个凡是贯穿了全堂课教学的始末,”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王菲: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更早的在幼儿园已经有所感受,因此在这一学段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要让学生由直观认识发展为
本质认识。
在导入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已学过的图形一并展示,然后提问:1.你能找出你认识的四边形吗?2.能不能找出你认为有特征的四边形吗?
3.你认为哪两种四边形的特征更明显?而在学生实践操作的环节则需要
要求明确,给出工具,引导得当,并且过程中需要关注细节,量的方法
是怎么样的?由0刻度线开始,在练习中应该有层次地进行。
孙文静:练习较少,可设置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并学会应用这两种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