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几分之几
- 格式:pdf
- 大小:429.58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一个数乘分数。
2、经历观察、分析、图形等探究过程,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重难点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知识讲解。
1、复习旧知识(或讲解上次布置的作业)12×43= 163×22= 15×53=83×12=提问:谁能背诵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例2讲解提问: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
板书:已知条件 1桶水有12L要求问题 3桶水共多少升?21桶水是多少升?41桶水是多少升?思维引导:解答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板书:每桶重量×桶数=总重量列式:3桶水共多少升?12×3=36(L )提问:12×3表示什么?板书:①12×3表示3个12升是多少?②12×3表示12升的3倍是多少?思维引导:那么要求“21桶水是多少升?” 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 21桶水是多少升? 每桶重量×桶数=总重量 12×21= 6(L ) 提问:12×21表示什么? 板书:①12×21表示求12升的一半是多少。
②12×21表示求12升的21是多少。
思维引导:要求“ 41桶水是多少升? ”如何列式计算? 板书:每桶重量×桶数=总重量列式:12×41=3(L ) 提问:12× 41表示什么? 板书:①12× 41表示求12升的41是多少。
板书:①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来解答。
③公式:一个数×分母分子=新分母新分子3、课堂练习一桶水的体积是12升,32桶水的体积是多少升?43桶水呢?(下讲台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讲解(板书):已知条件 一桶水的体积是12升要求问题32桶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根据题目分析,一桶水的体积是12升,32桶水的体积是多少升?就是求12的32是多少?板书: 求12 3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几分之几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继续深入探讨“几分之几”的概念,着重于分数的直观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识别、读写相应的分数。
教学内容将围绕分数的意义、读写、以及初步的比较进行展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将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能用分数表示每一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1. 分数的理解:学生对分数的抽象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
2. 分数的读写:正确读写分数,尤其是分子和分母的区分,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3. 分数的应用:将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分配物品、比较大小等。
教具学具准备1. 彩色卡片:用于表示不同的分数,卡片上的图案能直观地展示分数的含义。
2. 水果模型或图片:用于分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白板和笔:用于板书设计,展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复习游戏,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分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发现: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使用彩色卡片和水果模型,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分数的意义。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分数的读写规则,并通过板书进行示范。
4.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分数的读写和应用,教师提供个别辅导。
5. 总结与反思:全班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将分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分数的读写规则,并通过图表展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步骤都将配有相应的示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的概念复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几分之几一、教材分析《认识几分之几》是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认知会感到困难。
第八单元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两部分。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块,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后的一节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小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
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
“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读写。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分数的意义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读写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强调分子、分母的读法及书写顺序。
(3)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不同分母、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练习与巩固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实际问题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实际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大小比较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注:本教案为2000字以内,不含图片、电话号码、表格等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分数知识的关键。
分数的大小比较涉及到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关系,以及不同分母、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数的大小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中,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课时,即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简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分数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老师拿出一个苹果,问:“这个苹果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回答:“可以分成2份。
”老师将苹果分成2份,问:“这两份分别占整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每份占整个苹果的一半。
”情境二:老师拿出8个珠子,问:“这8个珠子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学生回答:“可以分成2份。
”老师将珠子分成2份,问:“这两份分别占整个珠子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每份占整个珠子的四分之一。
”2.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例题:一个篮子里有12个橘子,小明拿走了其中的4个,问小明拿走的橘子占整个篮子的几分之几?解题过程:(1)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将篮子里的橘子看作一个整体,用分数表示小明拿走的橘子占整个篮子的比例。
(2) 学生回答:小明拿走的橘子占整个篮子的四分之一。
3.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练习题:一个教室里有36个座位,小华坐了其中的9个,问小华坐的座位占整个教室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分数的简单运算:老师出示例题:有两个分数,分别是2/5和3/5,问这两个分数相加的结果是多少?解题过程:(1)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相加的含义,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八单元《第2课时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几分之几的概念;2.能够正确写出几分之几的分数;3.能够应用几分之几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维综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几分之几”的概念和写法;2.熟练应用“几分之几”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2.深入应用几分之几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几的概念;2.分组练习题目:设计几个小组练习题目,以巩固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具体的示例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并带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与讨论1.通过PPT讲解“几分之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意义;2.举例讲解几个常见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熟悉写法;3.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几分之几”进行计算。
3. 练习1.学生个人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2.分组练习: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题方法。
4. 拓展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几分之几”进行更复杂的计算,激发学生思维。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几分之几”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引导讲解,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练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分之几”的概念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2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内容:课本第90-92页例3、例4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1/4 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二、认识四分之几1、认识1/4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交流:教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产品视频拍摄详细问题了解下!学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2、认识3/4教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思考: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 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3、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1.学会比较大小。
出示例4。
让学生用准备的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追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指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
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四、实践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观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2、做“想想做做”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