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与糖尿病心肌病相关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4.45 KB
- 文档页数:2
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曹诗红;陈家和;俞娜【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PRWP)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148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合并PRWP,40例)和对照组(无PRWP,108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力衰竭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占比高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占比低.观察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Tei指数、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20,P<0.05).PRWP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5,95%CI:1.527-4.560,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PRWP通常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及预后不良相关.【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5页(P413-417)【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作者】曹诗红;陈家和;俞娜【作者单位】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导致老年人群入院和发生心源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患病率在60~80岁的老年人中高达15%~20%,CHF患者住院率约占同期心血管疾病人群的20%,然而死亡率却高达40%左右[1]。
心电图 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张亚辉【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为R 波递增不良对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应用肌钙蛋白及心脏彩超检查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心电图检查为 R 波递增不良与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在接受肌钙蛋白及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共为23例(15.33%);而所有患者的心电图中符合 R 波递增不良的患者为33例(22.00%);其中在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22例患者的心电图符合 R 波递增不良的诊断,而在非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10例出现 R 波递增不良。
经相关分析显示,R 波递增不良阳性与前壁心肌梗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1)。
结论 R 波递增不良对前壁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特异性。
【总页数】1页(P711-711)【作者】张亚辉【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3;R542.222【相关文献】1.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在诊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J], 纪亚杰2.R波递增不良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吴兴安;李秀琪;谢刚;余金玉;韩静;吴微3.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756例分析 [J], 曾学寨;刘德平;何青;姚稚明;张建飞;张闻多;陈培亮;董榕;曾环宇4.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 [J], 曾学寨;刘德平5.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J], 马志玲;邵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波递增不良诊断标准
R波递增不良诊断标准。
R波递增不良是一种心电图表现,通常在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心脏疾
病中出现。
对R波递增不良的准确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心脏病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和诊断该病症。
R波递增不良的心电图表现主要包括R波振幅逐渐增高,并且在胸导联V1至
V3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
在V1导联中,R波振幅逐渐增高,而S波振幅逐渐减小。
在V2至V3导联中,R波振幅进一步增高,S波振幅进一步减小。
这种R波递增
的心电图表现是R波递增不良的典型特征之一。
除了R波递增的心电图表现外,R波递增不良还常伴有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
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这些心电图异常表现与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密切相关,临床医生在诊断R波递增不良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心电图异常表现,以确保诊断
的准确性。
此外,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R波递增的因素,如心肌
肥厚、室壁运动异常等。
因此,对于疑似R波递增不良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进
行全面的心电图检查和临床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心脏疾病,从而确保R波递
增不良的准确诊断。
总之,R波递增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典型的R波递增心电图表现、伴随的
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R波递增的因素。
临床医生在诊断R
波递增不良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R波递增不良,
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心电图技术(111)(副高级)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题干:以下关于心电图(ECG)的基本原理描述,错误的是:A、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B、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各部位电位差的变化C、心电图不能反映心脏的结构变化D、心电图可以用来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题干:以下关于心电图导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标准导联包括三个导联:I、II、IIIB、肢体导联包括两个导联:aVR、aVLC、胸导联包括两个导联:V1、V2D、心前导联包括五个导联:V1、V2、V3、V4、V53、心电图(ECG)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以下哪项不是正常心电图的特征?A、P波代表心房除极B、QRS复合波代表心室除极C、T波代表心房复极D、ST段代表心室复极4、在心电图(ECG)中,以下哪项是诊断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A、P波增宽B、ST段抬高C、T波倒置D、P-R间期延长5、心电图(ECG)中,以下哪个导联可以用来诊断左心室肥厚?A、II导联B、V1导联C、V5导联D、V6导联6、以下哪种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A、P波倒置B、QRS波群时间延长C、ST段抬高D、T波倒置7、在心电图(ECG)中,以下哪个导联主要用于诊断左心室肥大?A、I导联B、II导联C、III导联D、aVR导联E、aVL导联8、下列哪项不是心电图(ECG)的常规检查指标?A、心率B、心律C、心肌缺血D、电解质水平9、在心电图上观察到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A. 房性期前收缩B. 室性期前收缩C. 交界性期前收缩D. 心房颤动 10、在分析心电图时,如果观察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 波后无QRS波群,随后PR间期重新变短,此现象最符合哪种情况?A.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 第二度Ⅰ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C. 第二度Ⅱ型(莫氏型)房室传导阻滞D. 第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1、在心电图(ECG)中,正常QRS复合波的起始部分称为:A. Q波B. R波C. S波D. QRS起始部12、以下哪项不是心电图(ECG)诊断心律失常的常规步骤:A. 确定心率B. 分析QRS波群C. 评估PR间期D. 判断心电图是否记录在正常生理范围内13、心电图上,正常QRS波群的宽度通常不超过:A. 0.08秒B. 0.10秒C. 0.12秒D. 0.15秒14、在心电图上,心房颤动时,P波的特点是:A. P波消失,代之以f波B. 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群形态正常C. 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群形态异常D. P波正常,QRS波群形态异常15、患者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频率约为45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但节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每分钟110至160次之间。
• 临床研究 •577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分析施亚娟 刘美群(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 启东 226200)【关键词】心电图;R 波;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4-0577-02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是非常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胸导联R 波从V 1-V 5出现降低或未增高的情况,导致该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为此,在临床鉴别中应当引起重视。
现结合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收集的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患者的资料,对心电图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其目的为为临床提高更加切实可靠的诊断资料。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心电图检测中出现单纯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的52例患者,并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以及X 线胸片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关标准确诊。
1.2 方法采用麦迪克斯电脑心电系统记录常规 12 导联,要求基线平稳。
2 结 果E CG PRWP 现象常提示存在前间壁心肌梗死(MI)[1-3],但该变化还可见于多种器质性胸心疾病,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个体,以及E CG 导联位置的误放等[1]。
3 讨 论胸导联R 波递增不良主要出现于病理情况中,且正常变异中也会出现,但正常人的发生率仅为7%。
根据临床结果了解到,胸导联R 波多主要出现在不典型前间壁心肌梗死,出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无Q 波型前间壁心肌梗死,使得R 波电压出现下降或者Q RS 出现不明显地变化,进而导致R 波出现递增不良的图形[4]。
Q S 型患者其急性前壁梗死V 1~V 3,如及时为患者提供治疗,并建立起侧肢循环,可使梗死部位心肌细胞逐渐逆转并存活,其中陈旧性和亚急性期间均可逐渐转为rS 型,或者当梗死厚度不能够达到左室壁的一半、心肌梗死面积较小的现象时[5,6],也非常容易致使胸导联R 波出现递增不良。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型前壁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是指胸前V1-V4导联R波振幅依次增加的特点消失,包括R波递增不足和R波逆向递增(RRWP)。
心电图PRWP并不少见[1-3],常用于提示或怀疑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7]。
但是用PRWP诊断前壁MI 的价值尚不明确。
本文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血浆肌钙蛋白I(cTnI)检测、临床的缺血性胸痛、心电图表现(①V1-V4呈Q波伴ST段抬高,②V1-V4 R波递增不良伴ST段抬高,③V1-V4 ST段抬高)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我们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前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将多个标准诊断心电图的的PRWP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检出冠状动脉及分支闭塞或狭窄程度和部位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分支闭塞或狭窄所累及心肌部位及程度,为提示临床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前壁心肌梗死(MI)冠状动脉及分支的闭塞或狭窄程度。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1~2013年急诊收住入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肌钙蛋白I检查、胸痛、心电图检查,检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例162例,读每位病例急诊入院时的平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排除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右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病例。
1.2方法1.2.1入组标准①本组前壁心肌梗死病例中,血浆肌钙蛋白I(cTnI)均阳性;②前壁心肌梗死病例中均有缺血性胸痛;③心电图胸前导联(v1-v4)呈Q 波伴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与前壁心肌梗死电图R波递增不良伴ST段抬高与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阴性者胸前导联V1-V4 ST段抬高伴T波改变。
④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依据:.心电图胸前导联(v1-v4导联呈Q波伴ST段抬高T改变结合缺血性胸痛就可以确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v1-v4 R波递增不良伴ST段抬高与波递增不良阴性v1-v4导联ST段抬高型,血浆肌钙蛋白I(cTnI)阳性及缺血性胸痛以确诊。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作者:广东省中医院姚耿圳叶焕文郑朝阳盛小刚来源:节选——左侧自发性气胸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1例.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21(2):113-115.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点击数:2993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Poor R wave Progression,PRWP)一种常见心电图改变,表现为正常的R波振幅胸导联(V)依次增加的特点消失,包括R波振幅递增不足和逆向递增,即 R v4临床上常用Zema诊断标准,即R v1>R v2>R v3>R v4或R v2<0.3mV,R v3<0.3mV,称为R波递增不良。
1 R波递增不良临床意义对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临床意义的判定,多认为与心肌梗死有关。
Schamroth指出,如果电极位置正确则提示有心肌梗死存在。
当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上应仔细鉴别,避免误诊。
最常见的疾病有:①心肌病:QRS波群呈Qs型或rs型的导联T波直立,Q波与T 波方向分离,缺乏心肌梗死特有的ST-T动态改变。
②左心室肥大:V1-3 R波电压可变小,少数情况下R波消失而呈Qs型。
但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有Rv振幅≥2.5mV,Sv加深,常发生ST-T继发性改变。
③右心室肥大:由于右心室激动在V1导联轴的正侧位投影增大,致使Rv1明显增高,与Rv2、Rv3电压相比Rv1明显增大。
但在右心室肥大时电轴右偏Rv1+Sv5≥1.2mv,且RaVR≥0.5Mv,aVR导联R/S>1,有利于和前间壁心肌梗死鉴别。
④慢性肺心病:心电图可酷似前壁心肌梗死,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或V1-V4呈QS型。
鉴别要点:肺心病者心电图表现低电压,肺型P波,I、II、III导联呈SISIISIII综合征。
V5、V6深S波,此外肺心病胸导联R波电压降低或V1-V6均呈QS型者,将各导联低一肋间描记,可使胸导联R波增高。
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V,呈QS型或rs型,r波振幅很小,多为“胚胎r”;左束支传导阻滞有以下心电图特征:I、aVL、V5、V6导联QRS波群时限增宽,R波上有切迹,无动态ST-T改变,且只在V1、V2导联出现QS型或RS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