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19.25 KB
- 文档页数:4
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王敏;余薇;查文良【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老龄化及肥胖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逐年上升,然而,约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线粒体质量控制与心功能关系密切,高糖可致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受损而发生心功能障碍,因此,及时有效降解受损线粒体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线粒体自噬具有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控制线粒体质量、保障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作用.该文通过介绍参与线粒体自噬的蛋白分子及信号通路,对自噬与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10【总页数】4页(P1337-1340)【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氧化应激;自噬;线粒体自噬;凋亡;AMPK;mTORC1;Parkin;PINK1;NIX【作者】王敏;余薇;查文良【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29.24;R542.2;R587.1;R587.2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及肥胖率的快速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与日俱增。
迄今为止,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大概是4.2亿,推测到204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42亿[1],中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约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危险因素占首位,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1 DCM与线粒体损伤DCM是一种不同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上表现为心功能异常,最后演变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严重者猝死。
目前,DCM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已有研究表明,糖脂代谢异常、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激活、氧化应激、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等均参与DCM的发生发展。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异常及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7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达标,治疗组在使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
两组患者治疗12 w。
观察后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心脏结构及功能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LAD、LVID、IVSD、LVPWD 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F、E/A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缬沙坦可以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异常及收缩、舒张功能障碍。
标签:糖尿病心肌病;缬沙坦;左室射血分数;E/A值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生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
DCM是糖尿病状态下,因为心肌细胞原发性损伤引起广泛的结构异常而最终引起左心室肥厚,舒张期和/或收缩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状态[1-2]。
本临床研究在于探讨缬沙坦是否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异常及舒张、收缩功能障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l5年5月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70例。
纳入标准[3]: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存在心脏增大、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增厚、左房扩大、心率变异性降低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者;③除外高血压、冠心病和其他已知疾病所致心肌损伤。
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感染者;②合并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有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者。
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进展作者:陈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的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多种药物被证明有心肌保护作用,可延缓疾病的进展,高压氧治疗对心血管疾病亦有多方面的益处,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显现出较大的潜力。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干细胞移植1DCM概述DCM是指特发糖尿病患者一、除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及心脏结构改变主要表现、最终可进展为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
针对DCM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多是以DCM的发病机制为研究基础,通过药物治疗延缓心肌病变的进展。
目前一些药物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DCM的干预治疗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2治疗进展2.1药物治疗2.1.1降糖药物高血糖症被认为是DCM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缓糖尿病患者心肌病的进展,减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是唯一不增加心力衰竭危险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
2.1.2调脂药物血脂异常往往在糖尿病早期就可出现,引起血管和心肌损伤,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可以从降脂、稳定斑块、抗炎等多方面发挥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贝特类药可能使三酞甘油升高(>2.3mmol/L),对合并血脂异常的DCM患者,均应选择合理的调脂药物。
2.1.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动物实验证实,卡托普利或缬沙坦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延缓DCM的发生、发展,并能抑制心室重构。
临床研究表明,坎地沙坦可阻止心肌胶原蛋白沉积,抑制心肌纤维化,有效地改善心肌舒缩功能。
2.1.4受体阻滞剂随着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进展,受体阻滞剂己成为治疗无禁忌证心力衰竭患者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可使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受益。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年第20卷第2期 文章编号:1004-4337(2007)02--0147-03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基础医学研究・
Fas诱导细胞凋亡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研究 何琼 张端莲 (十堰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十堰442000)
摘要: 目的:探讨Fas诱导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体重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各组大鼠禁食12h后,实验组大鼠以60nw/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 液(用0.Imol/L、pH一4.4的构橡酸盐缓冲液在冰浴下配制成llrag/ml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大鼠(Nc)注射等体积的枸橡酸 盐缓冲液.观察动物饮水、进食及尿量变化等情况.1周后,采尾血浏血糖,以血糖浓度>16.6mmol/L,饮水量>40ml/d,尿糖强阳 性(+++~++++)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6周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切取心室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利用 I--I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Fas在以上两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可见 极少量棕黄色颗粒,Fas表达弱,实验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多棕黄色颗粒,Fas呈强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 组之间Fas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变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 凋亡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 Fas,大鼠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并呈持续增长,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 上升速度远远快于世界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2型糖尿病发 病率将达到12 。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调查均显示心血管 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心肌病的概念于 1974年Hamby ̄1]等首次提出,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学者们证 实,糖尿病心肌病系由代谢紊乱触发,引起心肌学改变,从而 出现亚临床的心功能异常,而后进展为心肌小血管病变、微循 环障碍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心功能不全[ ,是一种独立 的疾病。 细胞调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是生物体借 以拮抗有丝分裂所致的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群体数目相对恒 定的重要方式。调亡就象秋天枯萎的树叶一样慢慢地、悄无 声息地从树干上飘零下来。细胞凋亡不仅是认识细胞死亡过 程的基础,而且对胚胎发育、造血、免疫乃至肿瘤的研究都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是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导致的 细胞自杀过程。凋亡大多发生在生理情况下,某些病理性刺 激也可诱导细胞凋亡。 Fas又称作AP()-1,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 sis factor receptor, 婀 )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I )家族成员。它是广泛分布于 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如活化的LJ淋巴细胞、单核 细胞、维细胞、内皮细胞、肝胆细胞、肾小球系细胞及子宫内膜 细胞等。研究表明Fas还可以通过神经鞘磷j ̄(sphingomye- 收稿日期:2006-04-23 通讯作者:张端莲 *武汉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割与组织胚胎学系 line,SM)途径介导细胞凋亡信号的传导,即Fas被激活后,胞 内鞘磷脂酶活化,水解SM产生神经酰胺(ceramide,CM), CM作为第二信使,传递凋亡信号[ 。目前关于糖尿病心肌病 变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实验以链脲 佐菌素(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细 胞凋亡,从而揭示心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心肌病变发生发展 中的作用。
al Fibrillation Model^J].Korean Circ J,2016,46():335—342.[38]Yang D,Shao J,Hu R,et al.Angiotensin II promotes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rivaroxaban via angiotensin type2receptor signaling in mice.Sii Rep,2017,7(1):369.(收稿日期:2019—04—16)关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最新进展概述李爽,梁梅花摘要: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DCAN的临床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新的降糖药物对DCAN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文章编号:10080074(2021)02-219-04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007420210224Overview of latest advances for 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LI Shuang,LIANG Mei-hua//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c Diseases,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He—longjiang,150081,ChinaCorresponding aul^hor:LIANG Mei-hua,E-mail:151****3366@Abstract: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is one of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It fo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reases and its mortality is high,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atients'prognosis.The present article makes an overview about progress in clinical related factors,pathogenesis of DCAN and DCAN treat-mentbynewhypoglycemicdrugs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neuropathies;Glucagon-like peptide11背景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rdiovas-cularautonomicneuropathy,CAN),是1型(Type1diabetes me l 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 l itus,T2DM)的常见并发症,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12.2%〜22.1%,在不同的研究和人群中表现出广泛的差异[]。
SGLT2i对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沈泽昱;许富康;唐伟良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6
【摘要】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新型的降糖药物,通过其独特的降糖机制来调整患者的血糖。
目前的很多研究发现SGLT2i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受益,但是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对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27-30)
【作者】沈泽昱;许富康;唐伟良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系;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外源性硫化氢对糖尿病心肌病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缺血后处理对糖尿病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弱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3.SGLT2i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4.抗菌肽LL-37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SGLT2i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心血管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