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结构与原理动车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8.95 MB
- 文档页数:265
动车组的工作原理
动车组(High-speed train)是指具备高速行驶能力的列车,其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动力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
1. 动力系统:动车组使用电力作为主要动力源。
电能由供电系统提供,并经由集电装置取得。
通过牵引变流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再进一步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行驶。
动车组的牵引变流装置能够将高电压的直流电能转变为适宜的交流电能供给电动机,从而控制列车的加速和制动。
2. 车辆控制系统:动车组的车辆控制系统通过电子设备实现列车的运行控制和状态监测。
其中,列车控制器用于调节牵引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加速、制动和速度。
另外,车辆控制系统还包括车载电气部件、车载电子设备和车载通信设备,以实现列车的供电、信息传输和车辆管理。
3. 运行控制系统:动车组的运行控制系统用于确保列车安全、稳定地运行。
其中,信号系统通过轨道上的信号设备和车载装置,向列车发送运行指令和相关信息,以调度列车的运行。
同时,列车自动防护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轨道设备,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和轨道情况,自动控制列车的速度和距离,确保列车在安全的范围内行驶。
总结起来,动车组通过电力驱动方式实现高速行驶。
电力系统提供动力,车辆控制系统控制列车的运行和状态,运行控制系统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这些系统通过各种设备和装置的配合,共同实现了动车组的工作原理。
动车组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机制解析动车组,作为现代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速、高效、舒适的特点,在当代交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析动车组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机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工作原则。
一、动车组的设计原理1. 动力系统设计:动车组的设计原理中,动力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动车组一般采用电力传动方式,即利用电力传动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动力输出,推动整个列车运行。
电力传动方式相比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方式,具有高效、环保、低噪音等优势。
2. 车体结构设计:动车组车体的设计原理通常采用轻量化结构,以最大程度降低整体车重,提高列车行驶的能效。
车体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列车的稳定性、防撞性能等因素,确保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3. 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动车组采用先进的运行控制系统,以保证列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对列车的加减速、制动、转向等进行精确控制,提高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车辆联挂系统设计:动车组通常由多个车辆组成,因此车辆联挂系统的设计原理非常重要。
联挂系统需要确保车辆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同时又能够保证车辆之间的灵活转向,以适应各种复杂路况。
二、动车组的运行机制1. 能源供给:动车组的电能供给通常来自于供电系统,如铁路电网。
动车组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将电能导入列车,通过动力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动力输出,推动列车的运行。
2. 牵引传动:动车组的牵引传动通过电机实现。
电机通过电能传递从而驱动车轮转动,推动整个列车的运行。
在实施牵引过程中,动车组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电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定速运行。
3. 辅助系统: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动车组还需要配备各种辅助系统。
例如,供电系统用于为列车提供电能,制动系统用于控制列车的制动,空调系统用于提供车厢内部的舒适环境等。
这些辅助系统协同工作,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
4. 列车控制:动车组的运行机制中,列车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列车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监测列车运行的各种参数,并根据设定的运行计划和调度要求,对列车的速度、行进方向等进行精确控制。
CRH1CRH2CRH5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原理说明CRH1、CRH2和CRH5是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型号,其转向架结构相似但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在下面的解释中,将涵盖这三种型号的转向架结构原理。
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原理说明:一、整体结构概述: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由轮对、车轴、转向架架体、阻尼器和弹簧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给列车提供支撑和转向功能。
转向架需要承受列车的重量,并通过转向架架体的转向机构实现转向控制。
二、轮对与车轴的作用:轮对是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部分,是其与铁轨间的主要接触面。
通过与轨道的摩擦力,轮对能够传递列车的牵引和制动力,并提供侧向牵引力来实现转向。
车轴是轮对的支撑轴承,通过车轴将轮对固定在转向架上。
车轴可以承受列车的垂直载荷,同时使得轮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能够相对转向架旋转。
三、转向架架体的结构与材料:转向架架体是转向架的主要部分,构成了转向架的骨架。
它通常由钢材制成,因为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转向力。
转向架架体包括上架体、下架体和链座等组成部分。
上架体是连接转向架与车体的关键部件,负责承受列车的垂直载荷和侧向牵引力。
下架体是与上架体相连接的主要支撑结构,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能够减震、缓冲和抗侧翻。
链座是连接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链条连接点,通过链条传递列车的纵向牵引力和制动力。
四、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转向架的转向机构是实现列车转向控制的关键部分。
其主要由转向架架体上的玩异步机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王异步机构是转向机构的主体部分,通过将传感器感知到的转向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实现转向架的转向控制。
传感器可以感知列车行驶时的偏差角度,并将信号传输给执行器。
执行器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通过推拉杆等机构实现转向架的转向。
控制系统负责计算和控制列车的转向角度和速度。
基于列车行驶的实时数据,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转向机构的转向角度和速度,使列车保持在预定的轨道上行驶,同时对列车进行稳定控制。
动车组车体的技术原理
动车组车体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体结构:动车组车体采用钢结构和铝合金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以实现车体的轻量化和强度提升。
车体由多个车体段组成,每个车体段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使得整个车体可以在曲线轨道上进行弯曲,增强了车体的弯曲耐力。
2. 转向架:动车组车体上装有转向架,用于支撑和转向车辆。
转向架由轮对、弹簧悬挂系统和缓冲装置等组成。
其中,轮对通过轴承和齿轨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力量,弹簧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体,缓冲装置可以吸收车体与轮对之间的冲击力。
3. 接触网供电系统:动车组车体上装有接触网供电系统,用于从接触网上获取电力,并通过集电装置将电力传输至车辆的电动机。
该系统包括上、下弓等组件,能够与接触网建立稳定的接触,并通过电缆将电力传输至车辆内部。
4. 空气动力学设计:动车组车体的外形设计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减少空气阻力和噪音。
车体前端通常采用流线型设计,使得空气可以顺利流过车体,减少阻力;车体侧面通过采用弧形设计、减少凹陷等方式来减小空气噪音。
5. 隔音隔热设计:动车组车体内部进行了隔音隔热设计,以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车体壁板和窗户采用隔音材料和双层玻璃等技术,能够有效地隔离外界噪
音和温度。
通过以上技术原理的应用,动车组车体可以实现轻量化、高强度、稳定性好、能耗低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了现代高速铁路的要求。
CRH2动车组简介CRH2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国营铁路进行第六次提速及建造中的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向川崎重工及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订购的高速列车车款之一。
中国铁道部将所有引进国外技术、联合设计生产的中国铁路高速(CRH)车辆均命名为“和谐号”。
CRH2系列为动力分布式、交流传动的电力动车组,采用了铝合金空心型材车体。
一、动车组的基本结构 1.编组结构动车组由8辆车组成,其中4辆动车4辆拖车;首尾车辆设有司机室,可双向驾驶,:2.车辆长度动车组头车长度25.7m,中间车长度25m,总长201.4m,车体宽度3.38m,车体高度3.7m。
3.车顶设备在4、6号车设受电弓及附属装臵,安装高度4m时,受电弓工作高度最低4888mm,最高6800mm,最大升弓高度7000mm。
动车组正常运行时,采用单弓受流,另一台备用,处于折叠状态。
4.车端设备设密接式车钩装臵、风挡及空气、电的连接设施等,包括:1列车通信总线连接、制动控制线连接、供电母线连接、直流供电母线连接、列车总风管、电路电气设备连接、电缆连接、高压电线连接。
5.车下悬吊设备每辆车下有空调机组、制动控制装臵。
在2、3、6和7号车下有牵引变流器,在2号和6号车下有牵引变压器。
在单号车下有污物箱及水箱。
6.车体结构车体采用铝合金结构,车门处地板距轨面高度1300mm,适合1100~1200mm站台。
二、主要部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转向架动车组每节车厢下有两个转向架。
动车下是动力转向架,拖车下是拖车转向架。
动力转向架由构架、轮对轴箱、牵引装臵、基础制动装臵、二系悬挂装臵、牵引电机、驱动装臵组成。
每台动力转向架有两根动力轴,电机采用架悬方式。
拖车转向架组成结构基本一致,但没有牵引电机和驱动装臵2 型号这款车型是以日本新干线的E2系1000番台为基础,也是继台湾高铁的700T型后,第二款自日本出口的新干线列车。
供中国使用的CRH2型均使用与E2系相同的牵引电动机。
CRH2型动车组简介CRH2型动车组以E2-1000型动车组为原型车,通过全面引进设计制造技术,由四方股份公司在国内制造生产。
CRH2型动车组是我局最早开行的动车组,全局目前配置已达24组。
主要开行方向为上海至北京、上海至南京。
其基本情况如下:一、动车组的基本结构1.编组结构动车组由8辆车组成,其中4辆动车4辆拖车;首尾车辆设有司机室,可双向驾驶,编成后结构如下:2.车辆长度动车组头车长度25.7m,中间车长度25m,总长201.4m,车体宽度3.38m,车体高度3.7m。
3.车顶设备在4、6号车设受电弓及附属装置,安装高度4m时,受电弓工作高度最低4888mm,最高6800mm,最大升弓高度7000mm。
动车组正常运行时,采用单弓受流,另一台备用,处于折叠状态。
4.车端设备设密接式车钩装置、风挡及空气、电的连接设施等,包括:列车通信总线连接、制动控制线连接、供电母线连接、直流供电母线连接、列车总风管、电路电气设备连接、电缆连接、高压电线连接。
5.车下悬吊设备每辆车下有空调机组、制动控制装置。
在2、3、6和7号车下有牵引变流器,在2号和6号车下有牵引变压器。
在单号车下有污物箱及水箱。
6号车设备示意图6.车内布置全列车有1辆一等车和7两二等车。
一等车内座椅2+2布置,二等车2+3布置。
全列车定员610人,定员布置如下表:车厢顺位 1 2 3 4 5 6 7 8定员55 100 85 100 55 100 51 64一等车二等车在单号车厢内设卫生间、小便间和盥洗室。
卫生间小便间盥洗间7.车体结构车体采用铝合金结构,车门处地板距轨面高度1300mm,适合1100~1200mm站台。
二、主要部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转向架动车组每节车厢下有两个转向架。
动车下是动力转向架,拖车下是拖车转向架。
动力转向架由构架、轮对轴箱、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二系悬挂装置、牵引电机、驱动装置组成。
每台动力转向架有两根动力轴,电机采用架悬方式。
第一章 动车组概述第一节 动车组基础知识一、定 义由若干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组成的、在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始终以固定编组运行、不能随意更改编组的一组列车称为动车组。
一般来说,由于需要双向运行,在动车组列车的两端均设有驾驶室。
二、分 类1. 按速度等级划分①准高速动车组 ── 最高运行速度为160~200 km/h;②高速动车组 ── 最高运行速度为200~400 km/h;③超高速动车组 ── 最高运行速度为400 km/h以上。
2. 按牵引动力类型划分①内燃动车组 ── 由柴油机提供动力;②电力动车组 ── 由供电接触网提供动力;③磁悬浮动车组 ── 由电磁系统提供动力。
3. 按动力配置方式划分(1)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是指将整列车动力集中在动车组一端或两端的车辆上,其余中间车辆不带动力(即为拖车),动力车只牵引不载客,拖车只载客不牵引。
例如ICE1、TGV-A等。
(2)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是指将整列车动力分散到动车组的若干车辆上,车辆有带动力的动车,也有不带动力的拖车,也可以全部车辆都带动力。
动车组的全部车辆都可以载客。
例如300系、ICE3、AGV 等,我国生产的CRH型动车组均属于动力分散型动车组。
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的优缺点如表1.1所示。
表1.1 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优缺点类型优点缺点动力集中型动车组1. 可灵活编组,便于管理;2. 便于监测和维修保养;3. 车厢内振动小、噪声低;1. 载客量相对较少;2. 轴重相对较大;3. 轮轨黏着力与高速的矛盾难4. 可进入既有线,也可进入非电气化铁路区段 以协调;4. 制动性能相对欠佳续表1.1类型优点缺点动力分散型动车组1. 载客量相对较多;2. 最大轴重较小;3. 轮轨黏着力与高速的矛盾容易协调;4. 具有较好的制动性能;5. 具有较低的每一座位寿命周期费用1. 车厢内的舒适度较低;2.故障率相对较高;3.不能驶入非电气化铁路运行4. 按转向架连接方式划分(1)独立式高速动车组独立式动车组采用传统的车辆与转向架的连接方式,每节车辆的车体都置于两台转向架上,车辆与车辆之间用密封式车钩相连接,列车解体后车辆可独立走行。
动车组工作原理
动车组工作原理是指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和工作方式。
动车组列车是由若干节车厢组成的车组,在车厢之间通过车体制动器、牵引装置、传动装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动车组列车通常搭载电力机车或电动车辆,通过电力传动系统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进行牵引或制动。
动车组列车的工作原理可简要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供电与传输:动车组通过接收供电系统提供的电能,经过牵
引变流装置将其转变为适合车组使用的电能。
这些电能会被传输至各个车厢,为各种设备供电使用。
2.机械传动:动车组的车轮通过牵引装置与电动机连接,通过
电子控制系统的指令对电动机进行控制,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运动。
车轮的运动将牵引力传递给轨道,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3.制动系统:动车组的制动系统包括电气制动和机械制动两部分。
电气制动通过电子控制系统对电动机进行控制,将动车组的动能转变为电能,通过牵引变流装置反馈给供电系统,实现制动。
机械制动则通过制动盘与车轮之间的摩擦产生阻力,实现制动效果。
4.传递和协调:动车组各个车厢之间通过车体连接装置进行传
递和协调。
车体连接装置可以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和各个车厢之间的信号,确保动车组列车各个车厢的协同工作。
以这种方式,动车组列车可以实现高速、高效的运行,同时具备更好的平稳性、能耗效率和环境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