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相色谱-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85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实验九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和乙苯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相色谱的仪器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操作。
2.外标法测定苯中甲苯、乙苯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方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混合物分离、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含量少的气体和易挥发的液体。
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流出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被检测,在记录器上绘制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流出曲线。
在色谱条件一定时,任何一种物质都有确定的保留参数,如保留时间、保留体积及相对保留值等。
因此,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通过比较已知纯样和未知物的保留参数或在固定相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未知物为何中种物质。
测量峰高或峰面积,采用外标法、内标法或归一化法,可确定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典型气相色谱仪由以下五大系统组成,详见本实验附录2。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设备1)Agilent 6890N GC2)进样口: 毛细柱进样口 (S/SL); 。
3)检测器:FID;4)色谱柱: HP-5毛细柱:30m, 320μmχ0.25μm5)10ul微量注射器。
6)空气泵7)25ml容量瓶,2.气体:高纯H2 (99.999%);干燥空气;高纯N2 (99.999%)。
3、药品:苯、甲苯、乙苯。
四、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以苯为溶剂,于容量瓶中配制甲苯、乙苯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1.0×10-5、5.0×10-6、1.0×10-6和1.0×10-7 mol/L 。
2.检查N2 、H2气源的状态及压力,然后打开所有气源,开启电脑及色谱仪。
3.用微量注射器准确抽取1.0 μL溶液,注射入进样口。
注意不要将气泡抽入针筒。
气相色谱法的建立第一章前言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
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
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
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
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
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
2,哪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
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
(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
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