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育
- 格式:ppt
- 大小:568.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德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口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3、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和任务,在总结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准则和要求。
4、德育方法是为了实现德育目的,在德育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它是教师传递方式和学生修养方式的统一。
5、说服法又称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弄清楚是非界线,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解、报告、讨论、谈话等形式。
6、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磨练意志,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7、陶冶法指教育者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8、慎独指个人独处时,即使无人监督,仍能严格遵守道德原则,不做任何坏事。
9、道德认知即道德认识(知识、观念),是人们对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认识和评价。
10、德育的多端性是指德育过程有多种开端,不一定都从“知”开始,也可以情、意、行开始。
二、填空题1、思想品德,就其内容来看,它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的统一;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它是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统一。
2、德育过程的两个转化是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意识、个体意识转化为个体行为习惯。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是社会要求同学生思想品德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5、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教学、社会实践、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校会和班会、校园文化活动。
6、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科教学。
第八章中学德育【评价目标】1、了解品德的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2、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掌握德育内容。
4、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理解学习品德的一般过程;5、掌握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考试内容】品德的概念、结构;德育内容,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品德的学习过程,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德育过程一般规律。
【学习要求】识记:品德的概念、结构;德育内容,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理解: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品德的学习过程,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德育过程一般规律。
运用: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
【复习内容】第一节品德一、品德的结构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一)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知:是不是,懂不懂,对不对。
(二)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喜,厌,悲,愤。
(三)道德意志,是人自觉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抵制外在影响,坚持,自觉。
(四)道德行为,是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表现为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行: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信念和理想。
第八章德育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潘友刚发布时间:2011-03-31 17:11:44《教育学》第八章课后习题一、名次解释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二、简答题1、简述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2、简述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
3、德育的途径有哪些?4、试列出集中主要的德育方法。
5、德育的主要原则《教育学》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次解释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二、简答题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家。
他在长期从事流浪儿和违法少年的教育改造工作中,总结概括出以下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德育思想理论:(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集体教育的思想。
(3)劳动教育的思想。
(4)纪律教育的思想。
2、简述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
“合作教育学”是前苏联80年代普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育理论。
它是一批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的教师和学者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之上。
3、德育的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学校德育实施途径主要有:1.教学。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