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一、煤层赋存10#煤层结构简单,煤厚相对稳定,有不稳定的夹矸出现,平均煤厚为,硬度系数f约为~,上距4#煤层约61m;直接顶为L1灰岩,厚4m左右,中部常夹薄层砂质泥岩或泥岩,坚硬不易垮落;局部发育黑色泥岩伪顶,厚左右,结构疏松,极易破碎,多随煤层开采而冒落,给管理带来困难并增大煤的灰分。
二、储量第三节煤层顶底板顶、底板岩性特征表:附图1: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及其对回采的影响根据10101运输、回风顺槽掘进揭露情况分析,该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走向为东北—西南,倾向西南,煤层倾角4°~16°,平均14°左右,经过掘进巷道揭露,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共有2条断层,构造详细情况见下表: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该工作面的回风顺槽掘进至260米,运输顺槽掘进至280m时,煤层出现较大起伏,褶曲发育,倾角局部在20°左右,煤层厚度变薄,长约220m,渡过后,煤层厚度恢复原样。
该段影响将来回采的正常推进,需对工作面采取防滑、防窜矸措施。
三、其它地质因素对回采影响1、煤层直接顶为L1灰岩,硬度系数在之间,在回采过程中顶板不易自然垮落,需采取强制性放顶措施。
2、10101回风顺槽掘进1670m时,揭露分氧化带,顶板发生变化无层理,均为黄土与碎块石,不定时的向下冒落。
故在初采放顶的过程中,工作面可能有黄土、碎石涌入,影响正常的回采推进,需编制初采、初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2:10101综采工作面地质剖面图第五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为我矿编制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我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10101综采工作面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主要含水层为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主要为间夹碎屑岩中的3~4层石灰岩,赋存段距40m左右,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富水性较弱,单位涌水量约为 L/s·m,渗透系数为d,水质一般为HCO3·SO3-Ca·Mg·Na型,硬度小于150mg/L,矿化度L,预计不会影响回采工作正常施工。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上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现场巷道、切眼掘进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平均厚度为7.2m,煤层以亮煤为主,少量镜煤和暗煤,玻璃光泽,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
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情况表表2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表表3附图一:311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影响:该面煤岩层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小背斜(张庄背斜),背斜西翼走向105°,倾向15°,煤岩层倾角平均10°;背斜东翼走向168°,倾向78°,煤岩层倾角平均10°;根据巷道的实际揭露资料,工作面内构造比较简单,除面北部的巷道揭露断层情况表表4DF12和西部的F29断层外,只在工作面切眼上部揭露一条落差1m的正断层f1,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影响不大,另根据物探资料,在工作面中部有一条落差0~3m的正断层,对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有一定的影响,在回采过程中预计还会揭露个别小断层。
巷道揭露及物探探明的断层情况详见下表:二、褶曲情况及对回采影响根据现有地质资料,本面基本上无褶曲影响。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影响根据现场工作面掘进巷道实际观察,工作面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附图二:1、311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1:1000)2、3111工作面皮带顺槽下帮、轨道顺槽上帮、切眼西帮巷道素描图(1:500)第五节水文地质情况一、含水层分析影响回采的含水层主要有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煤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1、3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副井实测资料,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累计厚度为29.1m,分为两段:第一段位于3煤以上4.6m,厚度为15.6m;第二段位于煤3以上26.15m,厚度为8.9m。
3煤底板砂岩含水层厚36.18m。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一一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二0一零年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4、《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5、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6、同煤集团矿井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办法7、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树儿里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境内小京庄乡树儿里村南部,距大同市城区西南8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54″~112°39′18″,北纬:39°48′28″~39°48′47″。
西部8Km处有右玉至山阴的柏油路,距山阴县岱岳镇45km,在岱岳镇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北距109国道约23km。
井田内地形平坦,村与村之间有公路相通。
井田位于洪涛山脉的西侧,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
为缓坡丘陵,是黄土覆盖在波状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
地势总体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海拔148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相对高差为。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酸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暂洪流,向西注入原子河,原子河向东南归入桑干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
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
地质资源量为,工业资源储量为。
设计资源储量为,设计可采储量为。
矿井设计规模为a。
矿井服务年限为,本矿井为单水平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为。
二、井田开拓方式本井设计按照调整后井田开拓方式为:新掘主斜井、将原副斜井改为回风斜井、原主斜井调整为副斜井,三个井筒位于一个工业场地内。
原有主斜井坡度25°,斜长428米,砌碹,半圆拱断面,净断面,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副斜井,由于原有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受井筒断面的制约也无法对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在确保井筒墙体稳定性和满足支架宽度与提升高度的前提下,拆除井筒内原有胶带,对原主井井筒进行扩刷,铺设30kg/m单轨,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提矸、下料等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30201综采工作面设计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编制:二〇一六年四月十日.目录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6)第二节地貌概况 (7)第三节煤层与围岩性质 (7)一、煤层性质 (7)二、围岩性质 (7)第四节水文地质 (8)一、水文地质条件 (8)二、回采期间涌水量预计方法及预计涌水量 (9)第五节影响采掘的其它地质因素 (10)一、瓦斯 (10)二、煤尘 (10)三、煤的自燃性 (10)第六节巷道布置及掘进安排 (10)第七节工作面布置及参数要求 (11)一、工作面的几何参数 (11)二、巷道的布置 (12)第八节工作面支护及设备选型 (14)一、工作面的支护 (14)二、输送机 (16).三、转载机 (16)四、破碎机 (17)五、液压支架 (17)六、超前支架 (19)七、顺槽输送机 (20)八、自移装置 (21)九、阻化多用泵 (21)十、隔爆型潜污水电泵 (22)第九节容量计算 (23)一、工作面负荷统计 (23)二、变压器容量选定 (23)三、将胶带输送机和牵引绞车用一台变压器,编号为3#,其计算容量为: (24)第十节供电方式、供电设备及电缆选型配备 (24)一、供电方式及供电设备的确定 (24)二、工作面设备的电压等级 (25)三、综采工作面主要低压电缆的选择 (25)第十一节生产系统 (26)一、回采运煤路线 (26)二、掘进运煤路线 (27)三、辅助运输 (27).四、回采工艺 (27)五、工作面工序安排 (27)六、回采方式 (27)第十二节通风系统 (28)一、通风 (28)第十三节安全技术措施 (31)一、一般规定 (31)二、预防破碎性顶板安全技术措施 (34)三、“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34)四、机电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6)五、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措施 (38)六、工作面、上下端头出口防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39)七、综采工作面使用3.3KV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42)二、作业前的准备 (44)三、设备操作及检修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4)四、大型设备起吊安全技术措施 (45)五、控制刮板输送机上下窜动时行人安全技术措施 (46)六、扶倒架、处理咬架安全技术措施 (48)七、工作面机头(尾)拉底、飘溜、起桥安全技术措施 (49)八、联巷、尾巷管理措施 (50)九、防止液管崩裂等设备误伤人措施 (50).十、拉设备列车安全技术措施 (51)二、设备安全 (52)三、人员安全 (53)四、拉列车后续工作 (55)五、防跑车措施 (55)六、设备列车文明生产管理措施 (56)七、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56)八、个人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57)九、其它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8)第十三节灾害预防及应急预案 (61)一、灾害预防 (61)二、火灾防治 (62)三、瓦斯防治 (65)四、煤尘防治 (66)五、顶板灾害防治 (66)六、灾害预防措施 (67).第一节工作面概况矿井30201工作面位于302盘区东部,为302盘区首采工作面,工作面地表高程范围为+1155m~+1215m,工作面标高为+1085m~+1103m,煤层埋深厚度52~130m,平均埋深89m。
1··刀把型综采工作面小角度边采边撤施工法晓明矿桂寒陈雷王岩摘要晓明矿S 1701刀把型综采工作面采用小角度边采边撤支架施工方案,补打锚索梁、加密锚索、铺金属网,保证了顶板稳定与安全;自制加工支架装车平台和改造支架专用平板车,实现整组支架装运安全和高效;布置3台回柱绞车衔接拉运支架,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词小角度边采边撤维护顶板刀把型受地质条件影响,晓明矿将S 1701综采工作面布置成刀把型。
随着回采的进行,切眼与一段回顺夹角28°,每推进一刀需边采边撤一组支架。
由于机尾夹角较小,易造成空顶面积大,不利于顶板和安全管理,同时整组支架转运和长距离运输等工程,给回采施工造成很大难度。
通过对作业区域顶板的有效维护、自制加工改造装车平台和专用平板车及调运绞车的合理布置,顺利完成了S 1701综采工作面小角度边采边撤支架施工,保证矿井接续顺畅。
通过回采实践,有效解决了矿井煤炭资源缺失与生产接续困难的问题。
1工作面概况晓明矿S 1701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七层一段,运顺长355m,一段回顺长150m,二段回顺长129m,三段回顺长123m,一切眼长122m,二切眼长84m,北部为N 1710工作面和F 313断层,南部为F 309断层和14257采空区,西部为F 306断层,东部为F 301断层和S 1702采空区。
如图1所示,S 1701工作面一切眼长122m,安装86组支架;二切眼长84m,安装56组支架。
一段回顺长92m,与工作面成28°夹角布置。
在回采过程中需进行二切眼接续和斜切眼边采边撤53组支架。
图1S 1701工作面平面布置图2边采边撤方案的确定当S 1701综采工作面机尾推进至一段回顺与二段回顺拐点处(226.3m )后,随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倾向长度不断减小,回采至设计终采线时,工作面倾向长度由206m 缩短至126m,工作面现有液压支架数量为142架,预计回撤53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