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改善推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68.01 KB
- 文档页数:37
QC 小组活动与质量改进* *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施工现场开展QC小组活动的收获、经验,阐述了质量改进的意义和基本方法,认为成功的QC小组活动是企业质量改进的基础。
关键词:QC活动;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是推行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
通过本人在施工现场的实践证明,扎实开展QC小组活动,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是企业质量进步的必由之路。
一、QC小组活动的收获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能够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许多工程,因为QC小组活动开展得比较好,在保修期内几乎没有出现投诉,大大减少了维修费用,顺利向建设单位收回保修金。
如2008-2009年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针对重要分项工程成立QC小组,结合PDCA循环,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QC活动,克服和预防质量通病,研讨最优施工方法。
如针基础锤击管桩易出现Ⅲ、Ⅳ类桩的问题,成立了《消除锤击管桩的Ⅲ、Ⅳ类桩》技术攻关QC小组。
通过QC小组活动,攻克了施工难点,提升了质量水准,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并总结并发表了QC成果,该课题成果获“2009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对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实现承包经济目标以及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该工程创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该QC成果的基础上,关键技术经多个项目推广应用,申报评为广东省省级工法。
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多次获得市、省、部以及国家级优秀QC成果奖,同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包括QC咨询师、诊断师),QC小组活动的作用,明显的推动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QC小组活动与质量的关系质量管理八大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互利的供方关系”。
QC改善案例范文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改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改善,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减少不良品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是一些QC改善案例:1.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提高员工的技能,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工作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设置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明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按照标准和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设立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可以明确质量要求,帮助员工了解质量控制要求,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不良品率。
3.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操作失误和工作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是一种将质量控制和改善融入到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
通过推行全员质量管理,可以营造一个重视质量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强化供应商质量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供应商质量管理机制,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强化供应商质量管理,可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减少不良品率,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6.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客户和员工的质量问题反馈。
通过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反馈,可以了解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善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7.实施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个不断追求优质的过程。
通过实施持续改进,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来分析问题根本原因,找到改进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8.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通过评估和审核可以发现潜在问题,了解质量管理的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
新QC七大手法廖紅波創立1972年4月26日,日本科學技術連盟.A TQM的思維,也是五項體質改善要義:1. 把握問題為何之體質.創造開發,竟爭力.2. 重視計劃之體質.事前預防.3. 重視過程的體質.4. 重點指向體質.80/20法則.5. 全員參與體系指向之體質.2B 新QC七大手法名稱:關連圖法KJ(問題明確)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矩陣數據解析法PDPC(過程決定計劃圖)法箭頭圖法3C CWQC變化前進背景:1.穩定經濟成長的持續2.從單一目標進行多目標3.省資源,省能源4.環境,公害5.製品責任6.清費者導向的增強7.導入技術的可能性減少D 現在講的CWQC理念:1.要實施多元化的評價.例如:低成本導致設計失誤.2.“防止再發生”之詞語不被容許.一次就做對.3.明確設定優良狀態4.真正的朝向重點指向前途.有限的資源分配合理;過程中設定重點;5.採取體系上的推進.工廠各部門.6.積极地來改變.成果,防止老化.7.預測的功夫.象棋,圍棋.4E 對新QC七大手法期許:1.必須可以整理語言數據.明確的道具.2.必須能引起思考3.必須能充實計劃4.必須防止欠缺及遺漏5.必須能有助於所有關系人員參與協助推進6.必須能讓關系人員一目了然7.必須能踏實的敘述56上述關系表達:企業目的之達成: 推進TQM 要素 對QC 手法的期待提倡新QC 七大手法社會上經濟上要求的提高新QC七大手法說明:1.關連圖法:對於復雜要因的問題交絡在一齊時,為使因果關系能明白的顯示,並希望能尋求更適當的解決的使用方法. 簡:說明復雜要因的方法.主要用途:1.QA方針展開與決定;2.TQM導入推展計劃定案;3.市場報怨對策;4.制造工程進行品質改善;5.外購採購品的品管推進;6.小集團活動推動;7.事務部門,營業部門業務改善.72. KJ (問題明確) 法在混沌中收集來的語言資料,互相以親和方式統合,使必要的問題解決前明確顯示的一种方法.比較: 統計技法 KJ法 1.建立新品質管制方針及計劃;假說檢証型 / 問題發現型 2.打進新市場,進行的市場調查時;現場與數量化,以數據方式進行 / 現鋗非數量化,以語言文字表示 3.部門間問題的意見配合;分析性的層別的 / 總合性的,異質的總合測定 4.專案小組,QCC等團隊作業時.把握道理 / 把握感情西歐流行的方法 / 日本8為了達成目的或目標,所必須的手段策略.分為構成要素展開型,方針政策展開型.1.APQP;2. QC工作與QC工程圖的關連;3. 活用特性要因圖;9多元化的思考,使問題更明確一种方法.用途:1.設定系統產品的開發及改良的著眼點; 2.素材制品的品質展開; 3.品質評價體制的強化或效率化;4.制造不良原因的追求;5.市場與制品的關系的連接,建立產品混合戰術;由二元的配置探索問題的地點或問題的形態; 由二元的關系中得知問題解決的想法.L型,T型,Y型,X型,C型105.矩陣數據解析法矩陣圖與要素間的關連,在可以定量化(可以得知交點的數據)的情況下,由此計算使更易於整理的方法.1.對復雜要因相互交總重疊的工程分析.2.由多量的數據作不良原涸的解析;雜質的品質評價;116.PDPC法當事態進展時,先預想各种結果所產生的問題,企望達成預定結果而制定各進行進展的一種方法.針對各類形態的問題,做事先的思考,並且預測各類可能結果,就分別的可能結果達成策略,使之不會落空.1.在目標管理中作實施計劃的策定;2.技術開發題目的實施計劃的策定;3.127.箭頭圖法制定最適當的日程計劃,使管理更有效率的方法.以PERT或是CPM來表現日程計劃的網絡圖.1.新產品開發的推展,產品的改良,試作的日程,量產化推進的日程計劃及其推行管理.13新QC七大手法的綜合說明:充實PDCA中Plan階段的重要部分.1.事象很混沌需要整理,需要明確的將問題顯現出來:KJ法(感情的);關連圖法(邏輯的);2.手段展開:矩連圖法(目的及手段的關連能知道);系統圖法(對目的或多段目的作系列性的手段展開,) 特性要因圖;3.如果有很多數據時,矩陣數據解析法,多變量解析法可以在PLAN或DO階段執行;4.手段以時間系列完成:箭圖法,PDPC法;5.統計的方法(舊七大手法);6.14透過方針管理的新QC七大手法之程序:1.定方針,定策略;2.選定實施項目;3.把各實訰項目分為年度或分期作細部展開;4.實行各种實施項目和細部展開的重要度的評介,最好整備好所要實施的內容;5.把實施項目細部展開並做時間系列的配列(PDPC法的活用);6.決定每月要實施的項目;7.要每月實施評價;8.在期中要實施上級診斷;9.實施年終總合評價.15。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
这个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及八个步骤。
八个步骤是四个阶段的具体化。
(1)计划(P)阶段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
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该方针和目标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计划阶段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针对找出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并明确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Why)?2)制定这些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3)这些措施在何处即哪个工序、哪个环节或在哪个部门执行(Where)?4)什么时候执行When)?5)由谁负责执行(Who)?6)用什么方法完成(How)?以上六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原因、目的、地点、时间、执行人和方法,亦称5W1H问题。
(2)实施(D)阶段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第五步第五步,执行计划或措施。
(3)检查(C)阶段这个阶段也只包括一个步骤,即第六步。
第六步,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
通过做好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查等方式,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
(4)处理(A)阶段包括两个具体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
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制定标准。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检查,对效果还不显著,或者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不要回避,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其列为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
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
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QC老七大手法:1.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点检用查检表在设计时即已定义使用时,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确保使用时安全用,此类查验表主要是确认检核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例如教育训练查检表、设备保养查检表,行车前车况检表……等等均属之。
记录用查检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划记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
由于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良莠等记录,故亦称为改善用查检表。
制作步骤●决定检查的项目。
●决定检查的频率。
●决定检查的人员及方法。
●相关条件的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
●决定检查表格式。
(图形或表格)●决定检查记录的符号。
如:正、+、△、*、○等。
2.排列图(柏拉图)——确定主导因素;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柏拉)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
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的状态。
这种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左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把这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排列图),并广泛应用于其它的专业管理。
步骤⑴ 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⑵ 左纵轴表示问题发生的次数(频次或金额),右纵轴表示问题累积百分率。
⑶ 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
⑷ 各专案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⑸ 绘上柱状图。
⑹ 连接累积曲线。
3.散布图——展示变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散布图又叫相关图,它是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数资料用点画在坐标图上,用成对的资料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这种成对的资料或许是特性—原因,特性一特性一原因的关系。
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