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 格式:pdf
- 大小:842.97 KB
- 文档页数:9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足的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做生态文明的坚定捍卫者,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篇3]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
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
因此,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
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能源发展面临新挑战作者:刘铁男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2年第10期编者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强国富民的进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只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能源作为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崛起的重大问题,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进行战略定位,科学谋划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能源工业走过了辉煌的10年,为经济社会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刚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上升,能源供应保障任务将更加艰巨。
同时,能源问题还是一个国际问题,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渐提高。
地缘政治、过度投机、热钱炒作和垄断经营深刻影响着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能源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气候变化博弈的焦点。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紧迫任务。
10 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翻一番,居世界第一。
煤炭、天然气产量分别增长127%和214%。
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居世界第四位。
电力装机突破10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是前50多年的总和。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节能环保成效显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1%。
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9000万吨油当量,西北、东北、西南及海上4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基本形成。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者:唐仁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33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粮食供应和储备、煤炭保供稳价、天然气保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落实和后续实施方案、虚拟货币“挖矿”治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营商环境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西部大开发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10.0%发布会首先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从发电看,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7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
10月份,全国发电量6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
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2%、16.9%、23.5%、0.4%,水电同比下降11.9%。
从用电看,1—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
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8.4%、11.3%、20%和7.4%。
分地区看,全国22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湖北、江西、青海、浙江、福建、四川、广东、陕西9个省(区)增速超过15%。
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1—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0个,总投资4954亿元,其中审批52个项目,核准18个项目。
10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15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行业。
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公开出版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要求,牵头构建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6批次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2012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深化和扩大能源国际合作;积极推进能源科技和体制创新;加强民生能源工程建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全面提高能源工作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抓紧编制和报经批准后实施《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促进天然气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国内产量快速增长,大力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加快构建“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更加重视能源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研究和提出改革的思路、方案;组织实施好“十二五”各项能源规划;抓紧出台一批煤炭、电力、炼油、煤炭深加工、页岩气、天然气、煤层气、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加快能源法制建设等等。
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欧盟委员会发布的首次核电站安全压力测试报告,可以揣摩世界能源政策方面的若干新趋势。
从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来,相关国家对核电安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导致核电发展速度放缓。
未来几年,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很多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红线不可动摇,核电发展放缓产生的能源供应压力必然转移到其他能源领域,带来相应的政策调整。
从我国调查采访的信息表明,尽管2011年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但很多能源企业在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经营情况还不错。
对于2012年,大部分企业保持乐观看法,在2011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012年的年度经营目标。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能源企业2012年最关注的焦点都在政策上,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大都渴望国家政策的扶持,但政策的作用毕竟有限,光伏产业的2011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次行业调查并不完美,恰逢农历春节,3月上市公司年报大幕即将开启,一些企业婉言拒绝了采访,还有企业请我们从公司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中摘录;也未能获得一些行业协会的及时回复,最终呈现给读者的信息并不全面,但这并不影响从中挖掘行业共性的东西。
能源体系16字方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下16字方针:一、发展多元化能源体系。
依托传统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能源结构多样化,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
二、加强能源科技创新。
加大对能源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技术突破,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
三、坚持节约能源为主。
倡导节约型社会发展理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动能源节约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制,加强能源监管力度,促进能源市场化运行,维护能源行业秩序和公平竞争。
五、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完善能源生产、储运和分配系统,提高能源互联互通水平,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六、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推动能源向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七、加强能源产业布局调整。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推动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推动国际能源市场的开放和合作。
九、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能源安全战略研究,建立健全能源保障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十、加大能源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能源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炭排放削减,促进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十一、推进能源优化配置。
加强供需平衡调控,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生产、消费和储备的科学规划和有效配置。
十二、加大能源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
制定健全能源规划和政策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引导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十三、发展智能能源系统。
加强能源智能化建设,推动能源设备和系统自主创新,提高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利用效率。
在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的发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2012年5月23日)第十五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以“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就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能源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分别为31.8亿吨和34.8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5倍以上。
同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传统的能源发展方式难以支撑我国现代化进程,能源领域如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借此机会,我就能源行业节能减排与提高能效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重大举措谈一些看法一、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取得的主要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能源行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节能环保水平总体上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 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 1.04下降到0.5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二)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通过“上大压小”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国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
“十一五”末,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比重达到70%以上;全国脱硫机组容量达到5.7亿千瓦,占煤电装机比重由2005年的17%增加到86%;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减少50%,燃煤电厂平均除尘效率从98.5%提高到99%以上;火电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供电标准煤耗从每千瓦时370克下降到333克,累计节约标煤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6亿吨、二氧化硫314万吨。
五个必须坚持,九项重点任务作者: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第01期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經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
会议强调,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关键词:五个必须坚持1.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3.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4.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5.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总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关键词: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关键词:九项重点任务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5.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摘要: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越来越为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需求量,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了关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当今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却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现阶段能源问题的不足与缺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能源安全,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Energy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Abstract : Energy, i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to develop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al life. The world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has undergoneearth-shaking changes, facing the sustained,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the energy demand, especially for primary energy source is growing, has become a important problem for future development. Bu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in today's world energy markets makes China's energy security facing a series of severe challenges. Therefore, we must fully realize the problem of our energy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 China,energy security,energy strate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ergy policy我国即将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