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8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历史文献学论集第一篇: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等方面,介绍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起源与发展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就开始注重对史书的整理和研究,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西方,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欧洲学者开始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和研究,逐渐形成了现代历史文献学的雏形。
研究方法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收集、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
首先,研究者需要广泛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可以是书籍、档案、手稿等。
其次,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最后,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详细研究,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
学科特点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具备文献学的专业知识。
历史文献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客观性,研究者需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文献,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
此外,历史文献学还注重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研究者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历史文献也是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它们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研究历史、认识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同时,历史文献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它们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國歷史文獻學(教案)吳才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讲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第三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先秦两汉)第四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第五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两宋元明)第六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清代)第七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近现代)第八讲目录学第九讲版本学第十讲校勘学第十一讲辨伪学第十二讲辑佚学第十三讲史源学传注学第十四讲编纂学藏书史第十五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重点】文献一词的定义【教学难点】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导言诸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中国历史文献学》课,这第一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它是全国高等院校的历史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专门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开的这门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有关历史文献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们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历史和现状,为进一步具有独立层次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的能力,能够在出版部门图书馆等机构从事历史文献的出版整理等实际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实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育学研究,文献整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的学习目的。
那么我们这学期这门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是关于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发展简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7年重印的杨燕起、高国抗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这是一部结构安排合理,朝里明晰内容丰富,在高校教学中颇具有影响力的基本教材。
那么我们在学习期间呢?我们需要诸位去阅读一些关于这一课程的参考书目。
这是关于这本教材,那么这个教材的具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这门课的具体知识有哪一些呢?这门教材它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呢,是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论,也就是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部分,它扼要的给我们讲述了历史文献学的定义,还有呢,这个就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时代特色、现实意义以及它从历史学科从中国传统学识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我们呢,重点讲第一章的绪论,也就说历史文献学的定义,以及第四章的关于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科的关系,这是上编。
《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82037课程名称(中/英文):历史文献学The Study of Old Documents课程类型:平台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 历史学、考古学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料学、版本目录校勘学后续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学术史开课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历史文献学》课程是历史学及考古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重要历史典籍的基本情况,了解主要史籍的编纂、版本、注本、史料价值和史学思想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等;进一步掌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状况,从而对历史文献学领域内的重要问题具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予以关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并具有较好的撰述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籍的基本情况,这包括,其一,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概况,也就是掌握一些史学史的知识;其二,史料学的内容,简单地说,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在研究某一段历史时,需要利用哪些大路的史料,也就是需要利用哪些纪传体史书(正史),编年体史书(实录等)、纪事本末体史著,私家所修的重要的别史(除正史外的史著),以及重要的笔记史料。
从而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中国学术史、中国古史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绪论一、“文献”释义二、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一)什么是历史文献(二)什么是历史文献学三、课程性质四、课程内容五、学习任务和目的六、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七、教材及参考书目八、课时安排九、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历史典籍的丰富;中国历史典籍的发展;中国历史典籍的分类;学习此学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讲先秦史籍概说与《尚书》介绍(历史文选课讲过,此不再重复)教学内容:介绍《尚书》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