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214.50 KB
- 文档页数:32
锁骨骨折手术技术: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前准备骨折后局部软组织可出现肿胀,一般要等软组织肿胀减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伤后2周内进行手术一般不会增加手术时复位固定的难度。
完善术前X线检查,以评估骨折类型和短缩长度,并估计术中使用内固定的长度,是否需要其他器械如小螺钉和锁骨钩钢板等。
前后位X线片(包括双侧锁骨全长)是评估锁骨短缩长度最准确的方法。
将伤侧与健侧对比,测量出短缩长度。
单凭影像学测量容易导致测量错误,因为骨折可出现前后方向移位。
那么此时最好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测量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然后对伤侧与健侧进行对比(图2A)。
这有助于评估骨折的短缩长度。
必须预计到并准备好术中所有可能用到的内固定器械配备。
对于小块骨折的固定,可选择加压钢板或锁骨解剖钢板。
骨盆重建钢板及1/3管形钢板对体型比较小的患者较为适用,但是对体型较大的患者,如北美人群,术后容易出现畸形、钢板断裂和手术失败(图1B)。
对于众多的小型蝶形骨折块,建议采用2.7mm拉力螺钉固定(图3)。
如果合并有锁骨远端骨折或肩锁关节分离,可考虑使用锁骨钩钢板。
图1B 应避免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因其不足以满足对活动要求较高的人的要求。
对于其他类型的锁骨骨折,现在趋向于固定时使用锁定钢板。
但是目前相关支持的文献甚少,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Cho等对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固定锁骨骨折进行比较,发现在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结局评分和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我们并不常规使用锁定钢板,因为与传统钢相比其并无优势。
锁定钢板理论上可以增加螺钉在骨质较差或骨质疏松的骨质中的把持力。
以现代的手术观点看来,这种情况很少见。
因此,对于年龄较大及骨质疏松的患者,锁定钢板不是最佳选择,因此,在锁骨骨折,不应将锁定钢板用于大多数患者。
手术入路标准的锁骨骨折入路主要有几种:前上方入路与前下方入路。
这两种手术入路的患者体位、包裹方式、骨折复位和固定技术类似。
主要的不同点是手术分离平面不同、钢板在锁骨上的放置位置不同以及螺钉的固定方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