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
- 格式:ppt
- 大小:18.22 MB
- 文档页数:86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摘要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
诸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其衍生物等新的技术为骨科创伤学家的医疗器械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正如任何的刚刚出现的新技术一样,其应用适应症范围将不断扩大,直到达到最大范围,与此同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也会显现。
骨折治疗的外科医生必须清楚什么时候选择锁定钢板较其他方法更优,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应用其他治疗模式。
本文综述了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
五个专题涵盖在本综述中:锁定钢板的历史,一般适应症,具体的模式与技术,固定失败的形式,以及目前在各不同解剖部位应用锁定钢板的适应症的概述。
前言和关注的历史观点骨科创伤外科医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干扰骨折愈合,即保护软组织,并且允许患者早期安全康复锻炼来恢复肢体的功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各患者及其骨折特点,以及医生自身水平,技术和生物学的限制等方面的清晰客观的理解是必须的。
锁定钢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较新的技术,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必须理解其原则和局限性。
钢板内固定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
钢板内固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内固定协会的创始人。
根据AO/ASIF指南,传统钢板的应用涉及到解剖复位和通过骨折块间加压来达到坚强内固定。
这种加压可以通过拉力螺钉,张力带原理放置的钢板,或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上的加压孔来获得。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明显骨痂形成的直接一期骨折愈合。
获得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内固定常常需要对骨折部位广泛暴露。
尽管渴望并且有可能不进行骨膜广泛剥离就能实现内固定,但是对于已经进行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切开复位,由于其创伤本身和骨折血肿的清除会导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以及骨折愈合生物学反应的改变。
复杂骨折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而进行的广泛暴露增加了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感染的几率。
传统钢板的这些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变得很明显,人们努力开发钢板系统和外科技术以保存更多对骨折愈合有益的生物学因素。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年(卷),期】2011(024)007【摘要】背景: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是生物学固定(BO)原则及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O)背景下,加压接骨板及"内固定支架"理念结合衍生的新型内固定系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方法:3年中我们共收治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病例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76岁.骨折按AO分型:A 型:10例,B型7例,C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h-7d.闭合复位19例,切开复位7例.应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徒手复位、小切口切开复位或切开复位,肌层下骨膜外制备通道,LCP插入,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术后早期CPM机上功能锻炼,术后患肢部分负重活动、锻炼,大量骨痂生长后加大活动.结果:伤口无感染病例,所有患者随访6月以上,全部病例复查见肢体长度正常,无成角畸形,旋转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复查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未见内植物断裂,松动,退出.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锁定板系统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间接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是先进的微创骨科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三级.【总页数】1页(P145-145)【作者】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作者单位】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646300,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相关文献】1.T 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 陈鹏;王玉;张哲;高峰;孙焕建;许步伟2.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 [J], 申国庆;张浩;陈俊麒;王朝晖;梁柱;马骏;谈应东;李正文;赵琪3.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r骺端骨折对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J], 向黎;陈玲莉4.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J], 周新强;汪代东;彭军;赵有春5.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 [J], 颜泉;易显树;蒋弟千;李俭东;黄宇;马泽勇;郭隆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摘要:当今社会严重复杂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引起的高能量损伤所致有关。
对于近关节处的复杂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的钢板固定或是克氏针固定等方法操作困难,往往使得手术后近邻关节功能恢复差,影响到往后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我科使用锁定加压借故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关节复杂骨折【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38-02当今社会严重复杂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引起的高能量损伤所致有关。
对于近关节处的复杂粉碎性骨折,采用传统的钢板固定或是克氏针固定等方法操作困难,往往使得手术后近邻关节功能恢复差,影响到往后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我科使用锁定加压借故板治疗近关节复杂骨折,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为我科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近关节骨折病人,其中男性患者共有57人,女性患者共有31人,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6.8岁。
其中桡骨骨折34例,胫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18例,锁骨骨折13例,致伤原因有:车祸65例,摔滑伤23例。
每位病人均在术前及术后行x线片检查。
1.2治疗方法。
麻醉后,患者采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垫高5cm;手术切口采取有限切开复位,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尽量采用微创切口,以此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破坏,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厚的部位适当延长切口,切口过长增加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上肢骨折切口长度以接骨板的1/3为度,下肢骨折的切口长度以接骨板的1/2为度,不剥离骨膜层,在c臂下进行复位,配合持骨器进行协助固定。
手术后常规予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上肢骨折的患者在医生协助下行前屈、外旋功能恢复锻炼,7天后进行环绕功能锻炼;下肢骨折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行在床上伸屈锻炼,术后1个月后在助力器帮助下进行非负重行走[1]。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王大峰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3例,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钢板治疗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于传统钢板治疗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明显的优势,具有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73-02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临床上以中老年居多。
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很容易导致冻结肩,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必须考虑如何减少并发症。
本文就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具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3例,治疗前仔细跟患者沟通两种治疗方式的相关事宜,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选用传统钢板进行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16例,年龄在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1±1.6)岁;选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7±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院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48例临床分析作者:关键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四肢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其中12例尺桡骨病人,16例胫腓骨病人,12例肱骨病人,8例股骨病人,以上所有患者术后进行X线疗效评定。
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4个个月,内固定处既没有松动也没有折断,并且骨折处全部愈合。
愈合率为100%。
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简单,内固定可靠,有利于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四肢骨折;临床疗效四肢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发生率极高,发生患者群也较广。
临床上手术治疗四肢骨折,选用的内固定材料多种多样,最终目的都是使骨折能够愈合,但是一般治疗周期较长,而且患者恢复的情况欠佳[1]。
近些年来锁定加压接骨板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固定性和稳定性在临床上倍受青睐[2]。
现将我院48例用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了48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在21岁-67岁,平均43.5岁,导致骨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9例被重物砸伤,11例从高处坠落,8例跌伤,20例车祸致伤。
尺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6例,肱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8例,依据骨折部位肿胀的情况,伤后七至十天完成手术。
1.2方法1.2.1手术方法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一期清创并缝合关闭伤口,待患肢肿胀减轻至皮肤出现皱褶再进行手术。
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入院后进行简单的手法复位,纠正厉害的成角畸形,避免对神经,皮肤或血管造成压迫。
手术之前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尽量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对细菌性感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比分析陈鑫磊;许超;谢兵;薛鹏;王树相【摘要】目的通过对锁骨中段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1月间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3~61岁.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1)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桥接组):共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9~61岁,平均44.67岁.(2)锁定加压钢板组(锁定钢板组):共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3~60岁,平均45.19岁.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肩关节Constant评分,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85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无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均为一期愈合.桥接组中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锁定钢板组中有2例男性患者分别在术后28 d及36 d出现钢板断裂.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60±2.41)周,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的(24.07±3.8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锁骨中段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效果比锁定钢板更好,能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利于骨折愈合.【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0)009【总页数】4页(P679-682)【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作者】陈鑫磊;许超;谢兵;薛鹏;王树相【作者单位】255000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00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00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00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255000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锁骨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往往由直接外力所致,其中青壮年的锁骨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Department of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John Hunter Hospital,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Newcastle, NSW, AustraliaAbstractThe goal of fracture fixation is to achieve bone healing and restore the function of the injured limb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without compromising safety. Newer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valuable additions to the orthopaedic traumatologist's armamentarium. As with any emerging technology, the indications will be extended until a threshold is reach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are seen. It is vital that surgeons involved in fracture care are aware of when locked plating is superior to other methods and also when they should use another treatment modal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use of locked plating as a fixation method. Five topic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ar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locked plating, general indications, specific modes and techniques, patterns of failure, and an anatomical overview of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locked plating.摘要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
2012年10月*贵州平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561100)2012年8月20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4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5例经系统全面治疗后治愈42例,死亡3例。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胸;分析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067-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临床治疗分析黄益胜*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呼吸内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病死率也比较高。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合并有气胸,患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病情发展凶险,一旦误诊或未及时确诊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现就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6.5岁。
第一次气胸发作者35例,第二次及以上者10例。
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7例,哮喘7例,肺结核4例,并发肺心病6例,胸膜粘连1例。
发作诱因: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剧烈35例,打喷嚏、伸懒腰或便秘时排便用力过度7例,其它原因3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诊断标准[1]。
1.2临床表现:急性发作者20例,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呼吸困难,强烈的窒息感、烦躁感,心悸,出冷汗,紫绀,虚脱或休克;缓慢发作者25例,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程度加重。
其中19例气管有明显移位的现象,听诊发现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或基本消失,叩诊鼓音。
1.3气胸情况:部位:左侧气胸18例,右侧气胸24例,双侧3例;分类:闭合性气胸23例,张力性气胸14例,交通性气胸8例。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程爵富1,蔡亦奇1,木明江·依沙克2,沈进稳2(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摘 要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骨折内固定技术,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了解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骨折;锁骨;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综述 锁骨骨折是人体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且多见于青少年[1]。
目前,临床上治疗锁骨骨折方法较多,但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非手术治疗对一些移位的锁骨骨折并不适用,而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常出现肥厚性瘢痕和锁骨上神经损伤。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生物学固定理念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Krettek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骨折内固定技术[2],最初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随着技术进步,将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该技术后形成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被逐步用于人体多个部位骨折的治疗[3-4],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6]。
为进一步了解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研究进展,本文从该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优点和不足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适应证按骨折部位锁骨骨折可分为3型,即锁骨中段骨折、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7]。
锁骨中段骨折较为常见,占锁骨骨折的80%,外1/3骨折和内1/3骨折分别占15%和5%[8-10]。
1.1 锁骨中段骨折 对于成人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骨折愈合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采用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