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
- 格式:ppt
- 大小:11.85 MB
- 文档页数:67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摘要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
诸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其衍生物等新的技术为骨科创伤学家的医疗器械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正如任何的刚刚出现的新技术一样,其应用适应症范围将不断扩大,直到达到最大范围,与此同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也会显现。
骨折治疗的外科医生必须清楚什么时候选择锁定钢板较其他方法更优,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应用其他治疗模式。
本文综述了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
五个专题涵盖在本综述中:锁定钢板的历史,一般适应症,具体的模式与技术,固定失败的形式,以及目前在各不同解剖部位应用锁定钢板的适应症的概述。
前言和关注的历史观点骨科创伤外科医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干扰骨折愈合,即保护软组织,并且允许患者早期安全康复锻炼来恢复肢体的功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各患者及其骨折特点,以及医生自身水平,技术和生物学的限制等方面的清晰客观的理解是必须的。
锁定钢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较新的技术,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必须理解其原则和局限性。
钢板内固定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
钢板内固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内固定协会的创始人。
根据AO/ASIF指南,传统钢板的应用涉及到解剖复位和通过骨折块间加压来达到坚强内固定。
这种加压可以通过拉力螺钉,张力带原理放置的钢板,或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上的加压孔来获得。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明显骨痂形成的直接一期骨折愈合。
获得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内固定常常需要对骨折部位广泛暴露。
尽管渴望并且有可能不进行骨膜广泛剥离就能实现内固定,但是对于已经进行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切开复位,由于其创伤本身和骨折血肿的清除会导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以及骨折愈合生物学反应的改变。
复杂骨折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而进行的广泛暴露增加了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感染的几率。
传统钢板的这些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变得很明显,人们努力开发钢板系统和外科技术以保存更多对骨折愈合有益的生物学因素。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篇一一、引言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的选择对骨折愈合和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作为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在骨科手术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就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交锁髓内钉是一种通过髓腔插入的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时,交锁髓内钉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的移位和旋转,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此外,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方式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然而,交锁髓内钉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通过骨面固定的钢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
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时,锁定加压钢板能够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撑。
此外,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然而,锁定加压钢板可能对骨折周围的血运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在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中,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固定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两者仍存在一定差异。
交锁髓内钉由于采用髓腔内固定的方式,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而锁定加压钢板虽然手术操作简便,但对骨折周围的血运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长管状骨的骨折治疗,尤其对于胫骨下段这种较为复杂的骨折类型,其固定效果更为显著。
而锁定加压钢板则更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
五、结论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两种治疗方法在固定稳定性和骨折愈合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锁定钢板(LCP)锁定钢板(LCP)全称锁定加压接骨板,是在传统加压钢板基础上和内固定支架原理的结合,以及偏心加压,达到坚强内固定,它有加压、中和、桥接、结合(支撑)四大原则,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置,这些孔在带有螺纹头的螺钉拧入后,钢板就成为一种(螺钉)角度固定装置。
可同时具有锁定和非锁定孔,以供不同螺钉拧入。
任何能够拧入角度固定(稳定)的螺钉、栓的钢板实质上都是锁定钢板。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
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
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
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然而,如何有效、成功地使用锁定钢板和微创技术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科医生在使用锁定钢板时必须清楚地知道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巧、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这些新型植入物相关的典型缺陷和不良事件。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所以锁定钢板应用的主要适用于: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折块、骨质缺乏性骨折,尤其对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双髁骨折或任何高度不稳定的骨折有效。
前面说锁定钢板那么好,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锁定钢板+锁定螺钉无复位和加压作用,那么相反锁定钢板应用的禁用于:长管状骨的简单骨折、关节内的移位骨折等。
具体来说:不能改善骨折复位、不能实现骨折块间的加压,不能帮助或促进骨折的愈合、不允许锁定螺钉改变拧入的角度(>5º=失败)、LCP最薄弱的部分是动力加压部分,其次锁定钢板价格比普通钢板昂贵。
SUMMARY摘要The principle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is represen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anchorage technologies and two opposed principles of osteosynthesis in one implant it combines the principles of conventional plate osteosynthesis for direct anatomical reduction with those of bridging plate osteosynthesis. Since the LCP can be used as a conventional plate using only dynamic compression, as a pure internal fixator using locking head screws,or as both combined, it provides the surgeon with multiple variations. Nevertheless, these new possibilities mean that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biomechanical principles of osteosynthesis are essential if good clinical outcomes are to be achieved and maximum benefit is to be attained from the options offered by the LCP system.锁定加压钢板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固定技术的结合,该内植物包含两种相反的接骨术原理,即以直接解剖复位为特点的传统钢板接骨术和桥接钢板接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