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射线上的数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9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整理与提高(数射线上的分数)▏沪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整理与提高(数射线上的分数)▏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学习了数射线上的分数。
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掌握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地进行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数射线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射线模型,引导学生回顾数射线的基本概念,为学生学习数射线上的分数打下基础。
2. 讲解:讲解数射线上的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的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射线上的分数加法:减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讲解和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数射线模型,引导学生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射线上的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射线上的分数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数射线上的分数的乘除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建立知识联系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数射线模型作为教具,这是基于数射线直观且易于理解的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我可以让学生在直观上更好地理解数射线上的分数的概念。
数射线的公式
求射线条数公式?
直线上有三个点,共有[一]条直线,[六]条射线,有[三]条线段,直线上的n个点,共有[一]条直线,[2n]条射线,有[n(n-1)/2]条线段。
n个点有多少条射线公式?
n个点的射线有无数个n条射线,从一个点开始的射线是无数条的。
5条射线有几个角公式怎么求的?
共
N条射线的角的个数:(N-1)*N/2。
分析过程如下:
(1)两条射线1个角
(2)三条射线,多了一条射线,这条射线和原来的2条分别组成一个角,总的角数=1+2=3个。
(3)4条射线,又多了一个,和前面的3条射线各组成一个角,是1+2+3=6个。
(4)5条射线是1+2+3+4=10个
(5)总结规律,N条射线的角的个数,是1+2+3+4+……+N-1的和。
(6)个数为[1+(N-1)]*(N-1)/2=(N-1)*N/2。
扩展资料:
找规律的方法:
1、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一般是先观察,有什么特点,然后依次排查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差值,相邻的三项有什么运算关系,如果数变化剧烈,可以考虑平方、立方,还要熟悉常用的一些平方值和立方值。
2.7看数射线做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案:2.7看数射线做加、减法年级: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沪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数射线来表示数,并利用数射线进行加、减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射线的表示方法,并能够利用数射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数射线的表示方法,能够利用数射线进行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数射线上的加、减法原理,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射线模型、计数器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数射线,并标出几个数,比如0、1、2、3。
然后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从1加到3,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呢?”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我会拿起一个计数器,并把它放在数射线的起点,然后一个一个地加,直到到达3。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计数器的变化,并理解加法的原理。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发放练习册,并让他们完成几道看数射线做加、减法的题目。
我会鼓励他们利用数射线来帮助计算,并在他们完成后进行讲解和批改。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每组一张数射线。
我会给他们一些加、减法的题目,让他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和计算。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
我会对学生们进行一次小测验,看看他们对看数射线做加、减法是否已经掌握了。
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数射线做加、减法:数射线表示数从起点开始,向右移动计数器遇到加号,向右移动计数器遇到减号,向左移动计数器七、作业设计1. 题目:看数射线做加、减法请根据数射线,完成下面的加、减法题目:(1)从0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1个单位。
答案是:1(2)从1开始,向右移动3个单位。
答案是:4(3)从2开始,向左移动2个单位,再向右移动1个单位。
答案是:12. 答案:(1)1(2)4(3)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射线做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1、在数射线上,点A表示-3,点B表示5,则AB的距离是:
A. 2
B. 8
C. -8
D. 15(答案:B)
2、在数射线上,点C表示-7,若将点C向右移动4个单位,则新位置表示的数是:
A. -11
B. -3
C. 3
D. 11(答案:B)
3、在数射线上,点D和点E分别表示-2和7,若点F是DE的中点,则点F表示的数是:
A. -4.5
B. -0.5
C. 2.5
D. 4.5(答案:C)
4、在数射线上,点G表示4,若将点G向左移动9个单位,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则新位置表示的数是:
A. -10
B. -2
C. 0
D. 2(答案:C)
5、在数射线上,点H和点I分别表示-6和10,则HI的中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16
B. 8
C. 2
D. -2(答案:C)
6、在数射线上,点J表示-1,若点K与点J的距离为5,则点K表示的数是:
A. -6
B. -4
C. 4或-6
D. 6或-4(答案:D)
7、在数射线上,点L表示3,点M表示-9,若点N是LM的三等分点,则点N表示的数是:
A. -3或-7
B. -5或1
C. -1或-5
D. -7或-3(答案:B)
8、在数射线上,点O表示0,点P表示9,若点Q是OP的延长线上一点,且OQ的距离是OP的两倍,则点Q表示的数是:
A. -9
B. 0
C. 9
D. 18(答案:D)。
一年级数学上册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数射线的概念,知道数射线上的数与实物数量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熟练地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数射线与实物数量的结合,培养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数射线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
难点:1. 学生理解数射线上的数与实物数量的关系。
2. 学生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数射线教具。
2. 实物数量(如小球、小棒等)。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学习手册。
2. 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实物引入数射线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射线与实物数量的关系。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数射线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数射线上的数。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数射线与实物数量的结合,讲解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的规律,并进行拓展训练。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批改。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的准确性、速度和灵活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练习题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