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射线 1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5
看数射线做减法(教案)
本教案适用于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主要教授数射线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射线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射线的概念和用途;
2.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练习使用数射线进行减法运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说出每个图形中有几个图形元素,并用数射线表示出来;
2.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射线进行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回顾与加法相关的知识。
2. 学习新知识
1.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引导学生使用数射线进行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3.常见的一些减法思路:1)、比大小,然后相减,2)、相邻数相减,3)、
列竖式。
3. 巩固练习
1.下发练习册,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解答疑惑;
2.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竞赛,加强学生的练习能力。
4. 课堂总结
1.点名三个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给出一些关键词;
2.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方法比较灵活,通过引入新的数学元素–数射线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进行数学运算。
同时,结合减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减
法的概念和方法,此外,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比赛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也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一种看待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是对日常生活的探究和认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是数学课本中的一个部分,从幼儿园数学教育脉络出发,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数轴、射线、方向、距离等数学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数轴、了解数轴上的概念、掌握让平移图形后的位置的方法,形成对平移的初步认识和处理平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数轴的概念。
•掌握数轴上的距离的测算方法。
•了解射线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合作探究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态度和互相支持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数轴、掌握数轴上的数值和点的概念。
•掌握数轴上距离的测量方式。
•理解射线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学生初次接触距离测算,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四、教学策略我们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动为主线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问答互动、体验探索等形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数轴的认识•数轴模型的展示•数轴的概念及重要性的介绍•数轴上的点和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数轴上的距离•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测算方法(3)射线的认识•射线的概念•射线和数轴的关系2.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数轴是什么?•数轴有什么作用?•数轴上有哪些点?•数轴上有哪些数字?(2)学习教师进行板书解说,辅以PPT或幻灯片。
一年级数学上册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表示数,并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射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射线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运用数射线进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射线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射线的特点,知道数射线上的数的大小关系。
2. 在数射线上表示数:让学生学会在数射线上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3. 在数射线上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学会在数射线上进行加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 在数射线上进行减法运算:让学生学会在数射线上进行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在数射线上表示数,以及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射线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射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射线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法运算。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数射线上的加减法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数射线教具、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数射线教具、卡片、实物等。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射线教具,引导学生认识数射线,让学生感知数的大小关系。
2. 教学数射线的表示方法:讲解数射线上的正数、负数和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在数射线上正确表示数。
3. 教学数射线上的加法运算:(1)讲解加法运算的规则,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进行加法运算。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数射线解决加法问题。
4. 教学数射线上的减法运算:(1)讲解减法运算的规则,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进行减法运算。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射线的图意,列出加减法算式。
2、引导学生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加减法运算,体会加减法在意义上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射线的图意,列出加减法算式,体验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在数射线上做加法1、提问:这是什么?(板书:数射线)引入:顽皮的小青蛙最爱在数射线上练跳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学习新本领吧!(一)、从直观的青蛙跳引出加法算式。
1、媒体动态演示青蛙从3跳到了7。
(1)数一数,它跳了几格?(强调数的方法)(2)你能用“小青蛙”从几开始跳?它往右跳了几格?跳到了几来说一说吗?0 1 2 3 4 5 6 7 8 9 10(3)用算式来表示媒体:3+4=7(4)“3”、“+4”、“7”各表示什么?2、媒体静态出示青蛙从4跳到了9。
(1)轻声说一说“小青蛙”从几开始跳?它往右跳了几格?跳到了几?(2)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是往右跳的?(突出箭头的作用)(3)看图列式媒体:4+5=9(4)“4”、“+5”、“9”各表示什么?(同桌互说)(二)、根据算式在数射线上跳一跳,并计算。
1、出示:2+4=问题:在小青蛙跳的时候,小亚做了记录,猜猜它是怎么跳的?(1)请学生动手来跳一跳。
(2)反馈纠错。
(3)画一画小青蛙跳的过程。
2、出示:5+3=(1)动手画一画(2)反馈:说一说小青蛙怎么跳的?3、出示:0+6=(1)闭上眼睛在脑中的数射线上跳一跳。
(2)请一学生说一说、画一画。
4、回忆、归纳(媒体依次出现)2 + 4 = 65 + 3 = 80 + 6 = 6起跳位置 往右跳了几格 终点三、在数射线上做减法(一)、根据减法算式演绎青蛙跳。
1、出示: 6-2=(1)动手画一画(2)反馈纠错。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向左跳了两格;一种向左跳了四格。
比较:比较一下,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到底谁对?(手势表示)(3)小结:原来在数射线上往右跳几格可以用加几来表示,而往左跳几格是用减几来表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理解数射线加减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射线模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数射线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数射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射线加减法的意义。
2. 在数射线上进行准确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数射线教具。
2. 学习卡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射线,让学生说出数射线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在生活中见到的数射线例子。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射线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操作。
3.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射线加减法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卡片上的数射线加减法题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2. 教师总结数射线加减法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射线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射线加减法学习中取得进步。
六、课堂互动游戏(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数射线加减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射线加减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七、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射线加减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数射线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沪教版数学一上《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在数射线上用正整数做加、减法;2.能在数射线上用正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正整数概念;2.理解数射线的概念;3.学习数射线上的加、减法;4.利用数射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数射线概念;2.学会数射线上的加、减法;3.能运用数射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给出实际问题,利用数射线进行解决;2.同时考虑到数轴上点的位置以及数值大小。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与互动;2.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3.观察实物,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可视化展示工具,如图片、视频等,来简单讲解正整数的概念以及数轴的相关知识。
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都用过什么数吗?比如,我们说一壶水有多少毫升、用多少元钱买了一瓶可乐等等。
这些数就是正整数,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很多生活中的人、事、物。
”2. 学习数射线概念(10分钟)教师将会介绍数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们理解数射线的作用。
如:“同学们,这个数轴又叫做射线,用来表示以0为起点的正数或负数。
从数字0开始,向右延伸的直线是数射线。
”3. 学习数射线上的加、减法(20分钟)教师会将射线上的加法、减法运算进行详细地讲解,并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如:“假设我们要求2+3,首先从数轴上找到数字2,然后向右走3个单位,就到了数字5。
所以,2+3=5。
”4. 学习数射线的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数射线的应用方法。
如:“假设小明去年身高是130 cm,今年身高增加了15 cm。
那么,小明今年的身高是多少?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找到130这个位置,然后向上走15个单位,就可以算出小明今年的身高了。
”5. 拓展练习(20分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射线相关的游戏,来巩固同学们的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如:“请同学们用数射线完成以下题目:24-5=?以及15+18=?”6. 作业布置(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教师规定的练习题目进行作业,老师也可以出一些拓展性作业巩固知识点。
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看数射线做加法”,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观察数射线,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数射线,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
2. 学生对加法计算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射线图、加法计算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射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数的顺序和组成,激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通过计算卡片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1. 看数射线做加法2.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和组成,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3. 教学目标:理解数的顺序和组成,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4. 教学难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加法计算方法的应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应用、总结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练习题。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加法计算方法。
3. 挑战题: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数射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射线(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射线的概念并能正确绘制数射线;2.能将数射线上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3.练习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实际测量。
二、教学内容1.数学概念:数射线;2.数学技能: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实际测量;3.数学方法: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射线上的数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3min)老师通过口头说明和白板演示,引入了数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射线图,了解数射线的组成和特点。
2. 实际操作练习(12min)老师讲解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实践。
通过测量线段长度、角度等进行练习和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 数字大小排列练习(15min)老师发放数射线图,并让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出数列。
在练习中,老师指出一些排列的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堂回顾与总结(5min)老师进行课堂回顾与总结,复习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对所学习的重点进行再次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
四、教学评估老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练习成果,检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学习并掌握数射线的概念,也能熟练运用尺子和直尺进行测量和应用。
但是,在排列数字大小的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还需要进行加强和巩固。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射线的基本知识,了解数射线上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射线进行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射线的基本概念:数射线是一条直线,规定一个原点,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
2. 数射线上的加减法运算:在数射线上,两个数相加,将它们的终点对齐,从左到右依次连接;两个数相减,将它们的终点对齐,从右到左依次连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射线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数射线上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数射线上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射线的基本知识和加减法运算。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数射线教具:数射线模型、数射线图示。
2. 学习材料: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题。
3. 教学课件:数射线的基本知识、加减法运算示例。
4. 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数射线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数射线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数射线的基本知识:讲解数射线的定义、原点、正方向和负方向。
3. 演示数射线上的加法运算:展示数射线图示,讲解在数射线上进行加法运算的方法。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射线加法运算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讲解数射线上的减法运算:展示数射线图示,讲解在数射线上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
6.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射线减法运算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八、课堂练习:1. 数射线加法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射线加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数射线减法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射线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射线进行加减法计算。
九、课后作业:1. 数射线加法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数射线加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