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与司法行政权之纠结
- 格式:pdf
- 大小:647.52 KB
- 文档页数:1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八十八条第二项条文有九大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八条第二项﹙以下简称《解释第88条第2项》)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提交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意思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代理当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辖区内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
如果提交不出就以超出服务范围为由限制或禁止进行诉讼代理。
采用这种法律决定的法院,要代理与不准代理相持哗然,法律人之间的争端,一下就让社会增加了不和谐的分子。
有如下九大错误:一、《解释第88条第2项》与相关法律相抵触。
1、该条款与《民事诉讼法》不合,违反上位法。
《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是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条规定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律师是同一序列同一地位的代理权。
《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这条又规定代理应出示的文书要求。
这二条对委托代理的规定既明确而又具体,如不明确具体,就应进行法律解释。
可是《解释88条第2项》对民诉法扩大解释,无端地增加限制条件,给法律工作者设置代理障碍。
这不属解释而是修改民诉法,即第二次立法。
2、否认了法律赋予《居民身份证》的合法地位。
条款中规定含糊不清的所谓“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当事人身份证上明确记载的内容就有公民所属辖区的证明内容,是唯一合法的公民身份住址的证明,还要出示比身份证法律效力之低的证明,来诋毁公安部颁发的身份证效力。
可见与《公民身份证管理规定》相抵触,违反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的条款是没有施施效力的3、与《立法法》相抵触。
第1篇一、引言法律三权分置是指国家权力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领域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国家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我国,法律三权分置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以某市某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打击电信诈骗案为例,分析法律三权分置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二、案件背景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某市某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打击电信诈骗案,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三权分置原则在打击犯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案件经过1.立法阶段电信诈骗案件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
2.行政阶段某区公安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一批涉嫌电信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在行政阶段,公安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调查取证,并依法将其抓获。
3.司法阶段某区法院、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起诉。
在司法阶段,法院、检察院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确保案件公正、公平审理。
四、法律三权分置在案件中的具体应用1.立法机关在立法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打击电信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行政机关在行政阶段,某区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取证,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同时,公安局还积极与上级公安机关、其他地区公安机关开展协作,形成打击电信诈骗的合力。
3.司法机关在司法阶段,某区法院、检察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起诉、审判。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依法定罪量刑,确保案件公正、公平审理。
浅析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以《行政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为切入点伴随着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行政诉讼制度建立较晚等原因,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包括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问题。
一、我国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现状(一)理论上,司法权与行政权界限不清现代法治理论将国家机关分为立法机关、司在行政活动中,法院是任何权力的使都需要(二)制度上,司代具体行政一旦成为我国)行政诉讼中《行政诉》(二)诉1.第2.(在缺陷。
1.法院的存在不合理之处。
时法院在司2.行政法专业性值得商榷。
需要的,这里三、我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系存在问题之成因分析 一)行政诉讼制度建立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会国家权力一直949新中建立之制度非常XX 年月1日《诉讼来了(法制观念相对落后 在,自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另一方面,法律工具的影(三)制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司和行政权是国家权方面,行政权侵犯另一,司法权侵四、正确处政(一)区别行政诉讼因此,(二权法最终这一基本原则。
三)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套制度我国宪法规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有规定人另一,行政权涉及范围十分。
行政诉讼中,。
[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行政权的含义。
行政权,通俗地讲,就是指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中所行使的权力,从现代意义上讲,是指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
行政权也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从权力的内容来讲,行政权包括了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文化管理权等;从权力的形式来看,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司法权、行政监督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和行政指导权等。
司法权的含义。
司法权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所依法享有的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主张居中进行判断,并进行终局性裁判的一种权力,它来源于宪法权力。
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并列成为独立的权力形态,开始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
司法权一般具有判断性权力、被动性权力、中立性权力、独立性权力、终极性权力等特征。
行政权和司法权是两种运作模式截然不同的权力。
行政权以如何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目标,在专门研究行政权如何运作的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分离之初,就是以效率作为权力运作的基本准则。
其后行政管理学理论虽经历多次演进,但还是以如何更好地完成既定管理目标――“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为运作模式。
而司法权的目标则与行政权有本质区别,它通过个案审理,通过保护个体的权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权的核心价值在于程序的正当性、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权,以及平等理念。
因此,出于对个体权益保护的偏好,司法权的运作模式更偏向于抗辩式,即法官处于绝对中立的地位,由对立双方提出事实程序来证明本身立场的正确性,这一程序固然带来相对的公平,但也会造成程序的繁琐和低效率。
另外,司法权由于过于追求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法律上的合乎规范性,从而囿于一个相对自我封闭的圈子中,对于裁判可能造成的社会效果和由此引发的制度成本便无法过多顾及,这与行政权所要追求的目标往往存在矛盾,这是现实中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
论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以《行政诉讼法》
第77条第1款规定为切入点
付茜
【期刊名称】《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7(025)001
【摘要】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行政诉讼制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诉讼制度的运行状况.我国由于历史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界限不清,关系混乱.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厘清二者的关系,明确二者在行政诉讼中的界限是法制进步的必然.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付茜
【作者单位】山西警察学院,山西太原0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5.3
【相关文献】
1.司法权的让渡与行政权的越位——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明力研析 [J], 徐宏
2.论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J], 付茜
3.论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以《行政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为切入点 [J], 付茜;
4.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反思 [J], 江润民; 朱晖
5.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重述 [J], 张坤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约束司法权是指法院对法律纠纷进行裁决的权力,它的作用不仅是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也是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约束。
在法律规范下,司法权有效地限制了行政权的滥用和失当行为,为社会赋予了更多的保障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约束进行论述。
一、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司法权作为第三种权力,对行政权的控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司法机关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行为,而这时法院可以以行政不作为或误作为为由,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其依法履行职责。
例如,在一些环境污染案件中,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或者行为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而这时候受到影响的群众就可以着手提起行政诉讼。
这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能够使其遵守法律、执行公义。
其次,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务时,如果出现违法、滥用职权和侵犯公民权利等行为,法院可以据此作出合法的判决,让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国内曾经发生“橙汁事件”,因为某行政机关在采购橙汁时存在违规,法院依法只能作出强制执行的判决,让行政机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行政机关实现控制和约束,让它更加谨慎地执行公务,更加重视法律规范。
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约束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约束,主要是通过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来实现。
首先,司法机关可以审核行政机关的公文、决定等行政文件,对其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提出建议或提醒。
例如,上海曾就因为某取消特定首饰品种没有公告等行为被最高法院判决违法,提醒了行政机关改善这些行为。
这种方式能够提升行政机关的决策透明度,让公民或者社会部门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维护了政治环境的公正与公正。
其次,司法机关还可以依法对行政决策进行审查。
当行政机关的决策与法律规定相抵触时,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裁决司法保护,来惩罚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避免行政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论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边界——对新行诉司法解释第135条的理解与把握王梦园【摘要】新行诉解释规定对复议决定实行全面的合法性审查,这就引起了对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问题的深刻讨论.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迈向新高度,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对行政的审查广度和深度正不断扩展.行政复议权来源于法定授权,其行使需要司法控制本无可非议.但是,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之间亦存在界限,过度强势的司法控制有违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的立法初衷,司法审判权不宜过多地介入行政领域.如何明确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德国的行政判断余地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8)002【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行政判断;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作者】王梦园【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0.0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新的《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①(下文简称新解释)。
新解释结合实务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对之前的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整合、修改和完善,并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边界、原告和被告资格、复议机关改变行政行为结果的认定等涉及新行政诉讼法重大制度、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界定。
新解释的出台结束了之前司法解释并存适用、互相冲突的尴尬局面,对于地方法院如何正确适用新行政诉讼法起到了统一理解和定纷止争的作用。
但是,伴随着新解释的施行,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比如新解释第135条针对行政复议决定合法性审查的规定,就引发了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边界问题的争议和讨论。
复议机关身后的行政权和司法机关代表的司法权之间的博弈,其背后蕴藏着许多可供挖掘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争议的引发和探讨原先的司法解释规定,法院对复议机关所做的维持决定只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复议机关只承担审查程序合法性的举证责任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