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路基路面现场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08.06 KB
- 文档页数:1
PFWD在高速公路路基检测中的应用PFWD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设备,具有诸多的优点,目前在公路路基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PFWD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PFWD在高速公路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字:PFWD;工作原理;路基检测;回弹模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加大了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大量的填土、石等填方工程,若这些填方工程中土石填料的压实质量不过关,很有可能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安全。
因此,高速公路路基压实质量的检测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路基压实质量的检测指标有很多,主要包括压实度、弯沉值、承压板试验等,其中回弹弯沉值是公路路基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现行测量弯沉值或回弹模量的方法主要有PFWD法、贝克曼梁法和FWD法等。
PFW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设备,具有操作安全可靠,精度高,携带简便等优点,能够快速检测路基回弹弯沉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测技术。
1 PFWD简介1.1 PFWD工作原理PFWD是基于普通落锤式弯沉仪的改进设备,又称手持式落锤弯沉仪(Handhold FWD),由于体积比普通落锤式弯沉仪小很多,也被称作微型落锤弯沉仪(Mini FWD),是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路基路面结构强度无损检测仪器,在国外运用较广。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PFWD具有操作安全可靠,精度高,携带简便,操作简单,自动记录并能模拟汽车荷载作用等优点,是继常规拖车式落锤弯沉仪(FWD)后的又1种新的动力模量快速无损检测设备,可用来快速检测路基回弹模量值。
PFWD由加载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组成。
各系统有独立的装置,每一次测试中,各系统协同工作,通过落锤加载,数据由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量测并采集,通过计算机中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交通科技与管理137工程技术0 引言 路基路面的压实质量主要由压实度、回弹模量和弯沉值等几个指标来反映。
目前,常用的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灌砂试验、环刀试验、承载板、现场CBR 等方法。
传统测试方法普遍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复杂、检测成本高等缺点,近些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如动力圆锥贯入法(简称DCP),其优点是快速、简便,不受场地限制,通过快速检测土基的贯入度可有效地克服灌沙、环刀、灌水与电动取土器等方法的缺点,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按二级公路设计,建设里程为9.17公里,路基宽度8.5 m,设计速度40 km/h,局部路段为30 km/h,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道S219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湘潭市公路主骨架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采用改建建设方案,老路约全长9.1 km,勉强能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介于20 km/h~30 km/h 之间,路面宽6.5 m~7.5 m,长期以来,现有道路路段大部分处于技术等级低、服务水平不高的状态。
沿线岩土主要是红黏土与高液限土,路基适宜旱季施工,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筑土、种植土、淤泥。
种植土、填筑土沿线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淤泥土分布于沿线水塘、水沟中,厚度一般不大。
为了方便施工,全线基本为单侧加宽,加宽时,先在原有道路边坡处开挖台阶后再填筑新路基。
为了与周围道路顺接,全线土方开挖较大,对原老路基扰动影响较大。
由于项目施工恰逢多雨季节,项目工期要求紧,而沿线岩土主要是红黏土与高液限土,如泡水将影响施工质量与工期,现场要求路基路面碾压完成后,快速进行压实度检测,以便尽快进入下一段施工,故对现场压实度检测速度要求较高。
2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由于道路工程增多,对于路基路面建设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必须注重路基路面试验检测工作。
新技术应用的保证措施(1)组建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部,把科技示范推广应用情况作为考评项目班子业绩的主要内容。
(2)建立技术保证、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系统,调动质量、安全、施工技术等部门,有关人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将动态信息声速传递到项目决策层,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顺利实施。
(3)严谨、细致、科学,确保每一项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
新技术推广应用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每一项新技术、新工艺,均应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既要确定目标,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4)熟悉图纸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做好方案的论证工作,针对拟采用的新技术要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
(5)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小组的攻关作用,群策群力,攻克技术难关。
第三节、应用项目及实施措施(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制定混凝土运输、施工、测量方案,科学施工动态管理。
(2)竖向粗直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水平钢筋采用滚压制螺纹钢筋连接技术;竖向钢筋直径22 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该工艺不适用于水平钢筋或倾斜钢筋的连接。
(3)水平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
该工艺具有高强度,功效高,成本低,可靠性好的特点。
不污染环境,电力消耗小。
(4)肋梁楼板塑料模壳施工。
双向密肋楼盖体系采用塑料模壳,碗扣式脚手架早拆体系,以加速施工工期,满足业主要求。
(5)碗扣式脚手架的应用碗扣式脚手架应用于大面积塑料模壳下竖向支撑体系和钢结构次梁底的支托,以控制次梁变形。
(6)建筑工地实行电子化信息管理第四节技术应用与承诺(1)积极应用冷轧带肋高效钢筋,将强度为335N/mm2的冷轧带肋钢筋应用在现浇板内代替Ⅰ级钢筋和冷拔低碳钢丝,可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力,提高工程质量,节约钢材,降低成本。
(2)用钢大模、竹角模板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3)电线接头采用压线帽压接,省时省力,安全方便。
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方法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枯燥的话题——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
乍一听,可能觉得这话题跟我们日常生活没啥关系,但其实啊,它可是关系到我们行车安全和道路寿命的大事呢!想象一下,如果路面像煮过头的面条一样软,那可真是开车时的“颠簸之旅”啊。
咱们先不急着深入,先来了解了解这压实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2. 什么是压实度?2.1 压实度的定义简单来说,压实度就是指土壤或路基被压实后,密实程度的一个指标。
想象一下,咱们把一包棉花放进压缩袋里,压实后就变得扁扁的,对吧?路基也是如此,压得越实,才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减少变形和沉降。
这就像咱们走在沙滩上,越往海里走,沙子越松,脚下的感觉就越不稳了。
2.2 压实度的重要性压实度高的路面,不但能让车辆行驶得更平稳,还能减少养护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你想想,要是路面不够结实,那我们每年都得花钱来修路,简直就是“人心惶惶”,对吧?所以,压实度就像是路面的小“身份证”,证明它的好坏。
3. 压实度检测方法3.1 传统检测方法那么,怎么检测这压实度呢?传统的方法可不少。
首先,有一个叫“标准击实试验”的方法。
简单说,就是用个重锤反复敲击土壤,看它能被压到什么程度。
这个方法就像打鼓,敲的次数多,声音才响亮。
不过,这个方法一般是在实验室里做,不能在工地上直接使用。
接下来还有“现场检测法”,比如“核子密度仪”。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科技,对吧?它通过放射线来测量土壤的密度,准确得很,就像用X光检查身体一样。
不过,大家别担心,检测的时候,技术人员会注意安全,确保不会对大家的健康造成影响。
3.2 现代检测技术现在,科技可真是飞速发展。
近年来,咱们还引入了一些新潮的检测技术,比如“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检测”。
激光扫描就像给路面拍个全景照片,能精准捕捉每个细节,而无人机则可以从空中俯瞰,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
真是“科技改变生活”,让我们在检测压实度上也能享受到高科技的便利!4. 结语总的来说,压实度检测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为我们的道路安全把关。
浅析路基路面弯沉的检测技术摘要:当前路基路面弯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贝克曼梁法、落锤式弯沉仪法、自动弯沉仪法。
贝克曼梁法为传统检测方法,以人工操作为主,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可靠性差,而后两种方法均为计算机控制下的自动量测方法,测速快,精度高,具有传统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在实际应用中,落锤式弯沉仪法与自动弯沉仪法所测得的数据必须与贝克曼梁法所测数据进行比对换算,之后才能作为最终评定的依据。
本文具体介绍了落锤式弯沉仪在实际当中如何与贝克曼粱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具体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技术路面的弯沉检测是我国柔性路面强度测量的一项主要指标。
路面弯沉是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
它不仅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且与路面的使用状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1. 路面现场弯沉测试1.1 贝克曼梁弯沉(BB)测试用贝克曼梁测试弯沉,作为施工验收及补强设计时弯沉检验的手段,是我国通行的做法,同时,在我国也一直是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参数。
因此,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条文说明,规范贝克曼梁弯沉检测步骤,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
测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我国现阶段,一般测试的是路面回弹弯沉而非总弯沉;(2)温度修正不准确,往往仅利用当时的气温进行温度修正;(3)测试前必须对弯沉测试车轴重、装载是否偏位、轮压等指标进行复查;(4)目前我国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此宜采用5.4m弯沉仪,以避免支点沉降的影响;(5)应注意弯沉仪测头的位置,测头应置于测点上,即轮隙中心前方3~5cm;(6)代表弯沉测试的时间应选在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最不利季节。
1.2 落锤式弯沉仪弯沉(FWD)测试落锤式弯沉仪(FWD)通过计算机控制下的液压系统提升并释放一重锤,对路面施加一脉冲荷载来模拟行车荷载对路面的作用。
通过起落架上高频速度传感器测定距加载板不同距离处路面的弯沉。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及治理措施分析1.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概述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基和路面作为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车流、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任务。
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公路路基和路面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洞、沉陷、龟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检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病害和非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土体的沉降、路基排水系统失效、路面结构的破坏等;非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面疲劳龟裂、路面渗水、路面破损等。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病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影像资料分析、实验室试验等;治理措施则包括修复、加固、更换等。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病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1.1 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路面结构性病害:包括路面裂缝、坑洞、沉陷、隆起等结构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材料性能不佳、环境因素影响等。
路面功能性病害:包括路面疲劳裂纹、老化、反射裂缝、温度收缩裂缝等功能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路面材料老化、交通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
路面环境病害:包括路面水损害、冻融损害、紫外线辐射损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紫外线辐射强度等。
为了有效治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需要对各类病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在分析病害成因时,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多种因素,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路面损坏和变形: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洼、龟裂等,会导致路面结构破坏,降低路面承载能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课程标准审核人签字:1. 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 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公路 工程路基和路面中常用的试验检测,包括公路工程质量评定、基层和底基层材料 检测、水泥混凝土检测、沥青混合料检测、现场试验检测等。
内容涵括了试验检 测的方法、标准规范、仪器操作以及材料组成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的作用:通过学习《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标准规范,掌握 试验检测方法,熟练试验操作,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课程, 从事与土建工程检测 相关的工作打下必备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根据国家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的需要, 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确定对学 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需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构建区别与传统 学科型内容体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动手能 力,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
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基于 工作过程重构工作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这一工作领域对知 识和技能的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并积极探索实践 能力考核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 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并要将路基路 面检测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 (1 )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职业发展相结合的需要; (2) 融合了相关职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 学结合的培养模课程类别:方向专业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授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分学时:学分2.5讲授28实验12编写执笔人: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140地质雷达在公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文/周春生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密集化的公路交通网随之建成,很多已投入运营的公路,长期承受着车辆载荷及自然因素的作用后,逐渐出现了脱空、沉陷、裂缝、塌边等情况,以上这些隐患直接影响公路项目运营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已运营公路内潜在的隐患,精准获得病害信息,确定其具体位置范围,尽早加强维护处理,对延长公路使用年限有很大助益。
随着公路工程的飞速发展,公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传统的公路质量检测技术已经被淘汰,地质雷达技术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精确和安全无损的检测技术已经全面取代传统的公路质量检测技术。
相较于传统公路质量检测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但是当前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对于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如何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更好地应用地质雷达技术是公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质雷达检测技术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提升,未来将会成为公路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常规办法。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概述地质雷达探测基本原理地质雷达简称GRP,主要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对地下介质电性分布情况进行探测, 地质雷达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能够对工程展开无损和连续性检测,实际检测精度值较高,工作效率良好。
在近些年公路检测中得到有效应用。
地质雷达检测公路质量的原理即通过发射电磁波获得公路路面下各质量指标的数值。
电磁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电磁性不同的物体时,就会发生散射、反射,地面上的天线接收散射、反射而来的电磁波,随后再传送到相应检测装置内加以分析。
检测装置基于反射波的波长、强度、时间等参数综合分析路面下目标物的形状、方位及结构特征等,最后把分析结果转化成直观的图像,为施工人员判断公路质量、病害程度及制定处理方案等提供可靠依据。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有非接触式物理检测的特性,能在确保公路地下结构真实状况分析精准度的基础上,规避既有路面结构被破坏的问题。
深析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运用摘要:在新时期的交通运输领域,路桥作为重要工程,其所呈现的运输功能和价值十分显著。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深入发展,关于路桥工程的项目规格日渐扩大,对于路基的施工技术要求日渐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单位需要在明确掌握路桥工程路基施工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明确技术要点,采用更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
这样能保证最终所呈现的路基结构更稳定,获得的路桥工程项目质量更突出。
关键词: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引言路基施工效果直接影响道路建设质量,如路基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会缩短道路使用寿命,提高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为此,施工人员认识到标准化施工与质量管理重要性,强化路基施工质量,消除道路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建设道路的后期维护难度,凸显道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道路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1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1)项目多。
市政道路施工时不仅包含路基施工,还要进行边坡施工、排水施工以及土方施工等。
面对种类繁多的施工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施工要求协调各个施工环节,合理分工,以保证所有施工环节有效衔接,在各个工种的互相配合下完成施工作业,确保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
(2)人工作业与机械作业相结合。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运用到施工过程中,但有部分施工仍需要人工完成。
当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业方式,一种是流水作业,另外一种则是分段作业。
例如,土方施工时除了需要机械设备作业之外,还需要人工配合。
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做好人机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路基工程顺利完工。
(3)影响因素多。
由于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多是在露天施工作业,不仅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施工所在区域内建筑物以及管线的影响。
因施工影响因素众多,会导致施工存在较多的突发情况,为了保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顺利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要与各方沟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基工程的顺利进行。
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阶段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技术有很多,如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灌水法等,经过大量实际应用发现,灌砂法相比于其他试验检测技术,操作简单,检测数据准确,成本较低,目前在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为研究公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技术,首先对灌砂法、环刀法检测路基压实度试验的检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突出灌砂法的优势和特性,并结合灌砂法进行实际工程应用,重点对灌砂法检测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对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灌砂法;公路路基;试验检测;工程应用引言灌砂法是目前检测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其适合于路基及路面基层、底层中的砾类土回填压实度的检测过程中使用,如果土体的空隙较大,或者内部有大孔洞,则不适宜选择灌砂法进行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灌砂法进行检测前需要对标准砂的密度进行标定,进而保障整个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标准砂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提前烘干。
1、现场操作对压实度影响路基回填现场施工,目前机械化施工,填方数量大摊铺面积大;因此压实度检测工作量大,就试验人员从早挖到晚,也不能按时完成检测,影响施工进度。
为加快挖坑进度,采用小罐砂筒现场检测,雇佣民工大量挖坑,由于民工施工技术水平有限,为追求数量挖到最后试坑越挖越小,有的甚至不超过100mm。
试坑越小理论上压实度越高,因此数量的检测频率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检测质量,由于大部分试坑挖取都由民工完成,操作不规范不可避免,这样就经常会出现自检合格,监理抽检不合格,原因就是抽检数量远少于自检数量,准确度也高于自检。
为方便快速得到压实结果,加快施工进度,现场碾压完成后急于填土,按施工流程,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还需要报监理抽检;但是现场众多设备和人员不能等到试坑中的土样在室内烘干6~8h检测合格后再填筑,因此现场操作中通常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0-2020)规程中(T0104-2019)酒精燃烧法来测含水率,规程要求电子天平精度0.01g,在户外0.01精度的天子天平跟本无法稳定数值,且此类精度天平不适合在工地现场使用,虽规程中未规定室外不能使用燃烧法,实际现场检测用采用0.1g或1g精度的天平替代,此类未按规程选用方法和未按规程选用设备的检测结果是偏离的,但检测报告通常都未注明,因此快速而基本准确的含水率现场试验方法就需要各方确定偏差范围,制定控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