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对外交通干线规划图[1]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2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共有地铁M线16条,分别为M1至M16线及其支线、延长线组成。
一、M1线:M1线包括1号线、八通线、M1(八通)支线和M1(八通)东延长线1.M1线:已开通的线路,全长30.44千米,设23站。
各站站名:黑石头、高井、福寿岭、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
其中黑石头、高井、福寿岭站为非运营车站。
附录.“北京地铁”:1950年开始规划北京地铁,名称为“北京地铁”。
“一线”:历史线路名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预计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1969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为区分两条线路,前者称为“一线”,后者称为“二线”或“环线”。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线路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分别是北京站、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复兴门、南礼士路、木樨地、军博、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路、苹果园。
附3.“复八线”:历史线路名称。
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全长13.5公里,是贯穿长安街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
其中复兴门至西单近2公里段,于1992年10月投入运营。
复八线设有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站、大望路站、四惠站、四惠东站11个车站。
周嗣恩寇春歌茹祥辉郑猛干线铁路沿线规划控制技术要求——以北京市为例摘要:为实现干线铁路与沿线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分析干线铁路沿线规划的实施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提出规划控制的原则与思路。
综合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提取干线铁路沿线规划控制应考虑的安全、噪声、振动、绿化、核磁辐射等因素及规划控制的指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统筹铁路与城市发展需求,提出由干线铁路沿线隔离带和规划控制区,以及起始线、防护线和规划控制线组成的“两区三线”规划控制方法。
阐述干线铁路沿线空间功能划分、城市分区、控制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技术要求。
最后,分析在规划控制方法影响下的用地敏感性并提出实施对策建议。
关键词:交通规划;干线铁路;规划控制;隔离带;规划控制区;规划实施Techniques of Planning Control along Arterial Railways:A Case Study in Beijing Zhou Sien,Kou Chunge,Ru Xianghui,Zheng Meng(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ity Planning &Design,Beijing 100045,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rterial railways and land use along rail-way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planning along arterial railways in Beijing and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planning control.Based on relat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lanning control along arterial rail-ways,such as safety,noise,vibration,greening,and nuclear magnetic radiation,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Aiming at bo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railway and cities,the paper proposes the planning control techniques of “Two Areas and Three Lines ”,that is,isolation belts and planning control areas along arterial railways,the starting line,the protection line,and the planning control line.The functional layout along arterial railways,city zoning,control indicators,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lanning con-trol are also elaborated.Final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ensitivity of land u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lanning control method,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arterial railways;planning control;isolation belt;planning control ar-ea;planning implementation 收稿日期:2017-02-04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域干线系统通道控制规划”(PXM2016_084202_000020)作者简介:周嗣恩(1983—),男,河南鲁山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交通系统规划、交通政策。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地铁、铁路)本文信息均来自网络,可能部分信息与实际有出入。
北京地铁规划《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完成由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形成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2011-2020)》近日完成并上报市政府。
该方案规划(至2020年)线路31条(含2条市郊铁路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其中,地铁线路28条,总长约1050公里(本次线网方案新增地铁规划建设项目15个(含11条地铁线和4条已有规划线路延长线),长约450公里),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规划线网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连接。
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实现居民步行15分钟或自行车5分钟内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线网密度1.4公里/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的建设水平。
通州、顺义、大兴、亦庄等重点新城均有两条以上轨道交通服务。
市政府批复后,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修编和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
截止4月,我市地铁运营线路共8条和奥运支线,运营里程226公里;在建地铁项目11个,线路总里程290公里。
审核:责编:校印:报:市委信息处、市政府信息处送:委领导发:委机关各处室、所属单位、区县分局《2015——2020年建设线路规划》具体线路规划中,以下规划线路(M3,M8,M9,M11,M12,M16,昌平线,东北部加密线,四环线,机场联络线等)站名仅供参考M3(苹果园——金盏)苹果园(M1,S1)——西黄村——田村——定慧寺——西钓鱼台(M10)——航天桥——东钓鱼台(M9)——展览路(M12)——阜成门(M2)——白塔寺(M16)——西四(M4)——北海公园——中国美术馆(M8)——张自忠路(M5)——东四十条(M2)——三里屯——团结湖(M10)——朝阳公园(M14)——石佛营——星火火车站——姚家园——驹子房——东坝南——东坝——北楼梓庄——金盏M8(朱辛庄——南苑机场)朱辛庄(CP)——平西府——回龙观北大街——霍营(M13)——西三旗——清河小营——永泰庄——林翠路——森林公园南门——奥林匹克公园(M15)——奥体中心——北土城(M10)——安华桥——黄寺——鼓楼大街(M2)——什刹海——南锣鼓巷(M6)——中国美术馆(M3)——金鱼胡同——天安门东(M1)——前门(M2,M12)——珠市口(M7)——天桥(M11)——永定门外(M14)——木樨园——大红门(M10,ABC2)——久敬庄——和义——三营门——南苑机场M9(永泰庄——郭公庄)永泰庄(8)——清河南——学院路(M15)——学院桥——西土城(M10)——蓟门桥(M12)——明光桥——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图书馆(M4)—白石桥南(M6)—东钓鱼台—军事博物馆(M1)—北京西站(M7)—太平桥—六里桥(M10)—丰台北路(M14)—丰台东大街—丰台南路—-科怡路—郭公庄(房山)M12(四季青——东坝)四季青——东冉村——远大路(M10)——苏州街(M4)——人民大学(M4)——大钟寺(M13)——蓟门桥——北太平庄(CP)——马甸——安华桥(M8)——安贞桥——和平西桥(M5)——光熙门(M13)——太阳宫(M10)——东坝河)——芳园里——将台路(M14)——驼房营——单店——东坝南(M3)——东坝M16 (北安河——晓月苑)北安河——苏家坨——环保科技园——上庄路——永丰——永丰南——西北旺——马连洼——肖家河——西苑(M4)——海淀——苏州街(M10)——三义庙——万寿寺——国家图书馆(M4,M9)——动物园(M4)——百万庄(M6)——甘家口(M3)——月坛南街——木樨地(M1)——小马厂——达官营(M7)——红莲南路(M11)——丽泽商务区(M14)——柳村——夏家胡同——丰台火车站(M10)——丰台南路(M9)——富丰桥——榆树庄——晓月苑昌平线(积水潭——十三陵)积水潭(M2)——北京师范大学——北太平庄——牡丹园(M10)——志新桥(M12)——双泉堡——清河——西三旗桥——西二旗站(M13)—— 北清路站—— 朱辛庄站(M8)—— 巩华城站—— 沙河站——高教园区站——南邵站—— 昌平新城站—— 亢山广场站——昌平南大街站—— 十三陵站东北部加密线(芍药居——宏福苑)芍药居——姜庄湖——辛店村——顾家庄——北苑——清河营——天通东苑——天通北苑——燕丹——海鶄落——北七家——平坊——宏福苑四环线(南沙窝——东田阳)南沙窝——五棵松——定慧桥——五路桥——四季青——东冉村——火器营——海淀——中关村——保福寺——学院桥——志新桥——北辰西——奥体中心——北辰东——惠新西街北口——育慧里——望京桥——东风桥(M14)——朝阳公园东——红领巾桥——慈云寺——四惠站(M1)——大郊亭(M7)——南楼梓庄(M7)——四方桥——小武基——十八里店——十八里店南——大羊坊——经海路北————科创五街(L5)——科创九街——经海路(亦庄)——物流产业园——西田阳——东田阳机场联络线(首都机场——首都第二机场)首都机场T3航站楼(ABC)——东坝(3)——东风桥(14)—亮马桥(10)——三里屯(3)——东大桥(6)——永安里(1)——北京站——崇文门(2)——崇文三里河(7)——天桥(8)——永定门外(14)——北京南站(4,14)——新宫(M4)——三营门(M8)——庞各庄——首都第二机场首都机场快轨(北新桥——首都机场)沿途设站:北新桥(M5)——东直门(M2,M13)——三元桥(M10)——T3航站楼——T2航站楼——三元桥(M10)——东直门(M2,M13)——北新桥(M5)远景规划图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由地铁M线、轻轨L线和市郊铁路S线组成。
北京市城市运输需求管理应用分析王一鸣曾强杨子明肖莛瀚丁聪谢一鸣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是作为城市交通体系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也面临诸如城市交通拥挤等交通难题。
现行最有效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等交通问题的途径是调整交通运输需求结构。
本文结合国内外运输需求管理的案例,从理论上分析运输需求管理作用的原理,依据北京市现实情况对北京市现行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运输需求管理城市交通北京市一、运输需求管理原理分析1.1运输需求管理的含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所谓运输需求管理是指通过交通政策和措施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线路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以效率和消耗的综合效应为基础,对各种出行手段进行等级划分。
效率高而消耗低的出行优于效率低而消耗高的出行,赋予其优先权,鼓励其出行。
1.2运输需求管理的层次运输需求有其广泛性、多样性、派生性、规律性、不平衡性、部分可替代性等特点,因而运输需求管理策略可以从三个层次考虑。
运输需求管理策略层次有如下划分1)城市总体规划层次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使解决交通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城区土地利用性质的规划及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决定了城市人口及货物的流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避免严重的潮汐现象,进而从根源上减少运输需求。
2)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层次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包括城市道路网络、路网结构、交通枢纽、站、场等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的专业规划,它决定了客货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分布。
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客货的运输方式,有利于缓解运输需求的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3)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层次如今交通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很大程度是因为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综合规化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方面问题一般很难解决,同时对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是很大的考验。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为了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北京市于2001年8月组织了国际招标,对原有规划线网进行优化调整。
北京市规划院根据专对中标方案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的最终成果。
本规划由中心城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和郊区市郊铁路规则线网两部分组成。
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服务围,为中心城及距离较近的新城地区。
调整后的中心城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地铁线路和轻轨线路组成,线网布局总体上呈双环棋盘放射形态。
新增加的市郊铁路线网的规划,其服务围为郊区新城地区及其与中心城间的沿线地区。
市郊铁路规划干线由中心城通往郊区新城,规划线网呈对外放射型,在东部发展带上规划了一条外围玄形线。
规划特点
•本规划紧密配合当前需要,为建设提供规划技术指导。
•对铁路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全国特大城市中首次提出服务于郊区的市郊铁路规划线网,节约了城市建设用地,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加强了中运量的轻轨系统,使城市轨道交通网层次更加明确,线网结构也更趋合理。
・提出了车辆段用地综合利用理念,车辆段内的部分设施资源共享,节省了工程投资和城市建设用地。
・增加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方案。
本规划为进一步编制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提供了依据,为近期轨道线路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有效地指导了当前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4.02.27•【字号】•【施行日期】199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1994年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目录总则一、城市性质二、经济发展三、社会发展四、城市规模五、城市总布局六、卫星城和建制镇的建设七、市区的调整和改造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九、住宅和社区建设十、城市交通十一、对外交通十二、城市能源十三、城市水源和供排水十四、城市通信和广播十五、城市环境和绿化十六、城市防灾十七、近期建设十八、实施措施总则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2.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
(3)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4)完善市域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化系统。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1991年至2010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的长远发展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本世纪末。
4.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成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最发达、首先风尚和民主法制建设最好的城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