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8讲:描写手法 (九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0讲:线索 (九年级)【考点概说】线索是记叙文中组织和串连材料的纽带,有多线有单线,有明线有暗线,要明确线索的特点,理清线索的种类,分析线索的作用,了解线索与顺序及结构的关联,顺藤摸瓜,依线触珠,进而把握全文。
【解读语录】1.理清线索种类。
记叙文所写的一切材料,都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根据文章记叙的内容不同,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1)以“物”为线索,如《猫》中的“猫”;(2)以“事”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3)以“人”线索,如《台阶》中的“父亲”;(4)以“时间”为线索,如《走一步,再走一步》;(5)以“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6)以“特征”为线索,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罗布泊”;(7)以地点为线索,如文言文《三峡》;(8)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春》;(9)以“行迹”为线索,如《散步》。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种情况:(1)明线与暗线交织发展,如《藤野先生》中,就有一明(回忆藤野)一暗(爱国)两条线索贯穿全文;(2)多线并行发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有爸爸爱花、我的成长、毕业典礼等线索,当然有主有次。
弄清了线索的这些种类及运用情况,对于我们的阅读应试是极有好处的。
2.明确线索特点。
线索的特点具有这样“三性”:一是连贯性。
就是线索在文中的运用,要上下连接,前后贯通,不脱节,不跳跃,形成很严密的联系,例如《枣核》中的“枣核’’之物,在文中处处都有显示,既由它引起人事,又由它串起全文。
二是始终性。
就是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自始至终,连起全文,一贯到底,也就是说,线索的运用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不能有始无终,也不能有终无始,例如《背影》以怀念父亲为线索,开头首句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末句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中间各段也多次提到对父亲的申请,这样的线索运用就是十分明显了。
三是变化性。
线索并非就是一条直线,而是变化的,灵活的,甚至还有曲折.可以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法总汇 (中考复习指导)板块一:语文有关阅读的常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道理论据: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插说。
板块二、答题技巧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0讲:环境描写(九年级)【考点概说】阅读记叙文时,社会环境比较容易被忽略但又是重点,要善于体会作者的匠心,捕捉环境信息,明确它的一般性位置和运用意图,分析其对人物和主题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解读语录】1.弄清环境种类。
环境描写是指对那些和人物发生直接联系的外界条件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一般包括人为性,如教室里,墙上标语、学习专栏、两旁条幅、正前上方的名人画像等,都是人的安排设置形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在这里发生的人和事的背景。
如《孔乙己》中,就为人物安排了辛亥革命以前的社会环境,概括起来是封建势力非常强大,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丁举人一手遮天;咸亨酒店的掌框和伙计以及酒客都很愚昧,他们欺侮和嘲弄孔乙己等等。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自然性特点十分明显。
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就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展现了当时农村的荒凉、沉寂、萧条的气氛,也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两种环境描写,重点是前者。
2.明确环境位置。
环境描写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情况下,社会环境可以出现在文中的任何地方,因为它与人物关系最为密切,有的直接由人物来充当,包括人物的动作、表情、态度等,带有时代和人物特征烙印的物件,也可以成为社会环境的内容,如《故乡》中的烛台等。
可见,社会环境运用的位置是没有定准的。
自然环境运用的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文段的开头,如《故乡》的开头;二是文段的中间,例如《社戏》的中间:“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像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还有《孤独之旅》等;三是文段的末尾,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捕捉环境信息环境在文中的出现,自然环境比较明显,客观性强,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社会环境则需要我们去认真阅读,善于发现,才能够准确把握。
中考现代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祝太平中学毕业班学生中考金榜题名!!九年级语文老师:白旭升漆萍霞沈志超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掌握住妥妥得高分!现代文阅读题怎么答,今天和大家说下,干货很多,建议大家收藏这篇文章,多看几遍,领悟了答题一定很轻松~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考点跟踪突破18个性阅读一、(2014·长沙)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外财富①雨,从天外飘来。
②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
③“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④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⑤“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
“嗯,哪儿都行。
”她随口而答。
⑥“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
”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⑦“人在哪儿?”“就是你。
”她扬头告诉我。
⑧“找我干吗?”我笑笑。
⑨“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⑩“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⑪“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
”她把手伸进了口袋。
⑫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⑬“十万?你带在身上?”⑭“对,带在身上。
”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在我手里。
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
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⑮我大笑起来:“哈哈,真是天外财富。
谢谢你,我收下了。
”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⑯“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
”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⑰“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与她共伞的人,把钱送给他。
第二天,她就去了。
”⑱“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⑲“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
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⑳“这真悲惨。
”“可是我不信。
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
“对,而且我没失望!”我看了她一眼,那是一双渴求而感动的眼睛,但愿下个世纪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眼睛。
○22雨还在下着,从雨丝里透过清香的空气。
○23“你没想过会失望?”我问。
“想过,可我还是没失望。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占试卷三分之一的分值,同时又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因此中考现代文复习成了重中之重。
时间紧迫,任务量大,现代文阅读部分该怎样复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呢?日前,记者专门就此问题采访了石家庄市42中的仝晓娟老师,请她为广大考生作以点拨。
-培养良好的临场阅读习惯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是:由语言形式到文章内容(因文解道),再由文章内容到语言形式(因道解文),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理解。
仝老师说,考场上,面对一篇现代文材料,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阅读理解。
第一步,精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和形式。
先以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二遍,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什么),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思路(怎么写的)。
找到体现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的关键句(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词句以及前后照应的词句,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这样就会心中有数了。
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但也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环节。
第二步,研读问题。
一字不漏地阅读文章后面的问题,找出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明白命题者的意思,避免答非所问。
第三步,细读文段,做好标记。
仔细研读问题所涉及到的文章段落或区域,筛选对答题有用的信息,在原文中做好相应标记,以便精心组织答案。
应该注意的是:1、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有的是文段局部,有的则涉及整篇文章。
同学们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善于准确有效搜索信息,全面地整理出答案。
2、组织答案,最好摘取文中的词语综合整理,尽量少用自己的语言。
平时复习训练中同学们要加强这个意识。
仝老师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
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全国各地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而且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综合考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句的考查(1)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2)词句的语境义、深刻含义、作用分析等。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8讲:描写手法 (九年级)
【考点概说】 描写手法种类甚多,涉及范围很广,既可相对独立,亦可互相包容,还可同时交织,运用频率高,综合性强,它们直接作用于人事物景。有了这些认识,了解了这些特点,阅读时才能应付自如。 【解读语录】 1.认识描写:手法的种类 描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基本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它们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主要是外在特点的展示,包括面部、头发、身材、衣着等等,一般不全面描写,只抓住某一两处最具特征的地方进行细致刻画,阅读时要重点抓住这种特征性文字。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两种,对话和独白都可以叫做语言描写,但独白不可以叫做“对话”,阅读时要善于抓注语言描写的主要意思和感情倾向,因为它与人物性格品质关系密切。行动描写又叫动作描写,由人物自己的举止构成,有承接确并列,要注意其间的关系,并跟踪阅读,弄清第 2 页 共 11 页
其动作特点。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心态的揣摩,一般由“我”的面貌出现,用第三人称也可以写心理,但那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需要,这种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在特征。 除了以上四种描写之外,还有场面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表情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概念,下面结合描写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解读。 2.明确描写手法的联系。 描写手法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是由描写具有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阅读时,要弄清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还要注意描写名称,名称范围之间的区别,使大脑里有一个描写知识的清晰的网络,才能在阅读应试时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明确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一是场面描写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联系。场面描写中往往具有这四种描写,它们几乎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因为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它可以包容这四种描写,例如《安塞腰鼓》中,不就包括了这四种描写吗? 二是动作描写与细节描写的联系。细节描写大多属于动作描写,少数如形象细节、物件细节不在此类,最具体细致的动作描写,也可以叫做细节描写,如《背影》中父亲过铁道爬上月台的动作,就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 第 3 页 共 11 页
三是表情描写与外貌描写的联系。表情描写必须是在脸部,有时还要变化,如笑的变化,肌肉的变化,而外貌描写则可以布及全身,二者密切相关,但前者内容和范围要小于后者,如贾雨村的‘笑”,只能说是表情描写,因为它不涉及人物的肖像,如果表情变七涉及到面部特征的变化,那就既可以叫做外貌描写,也可以名为表情描写。 还有心理活动促使着人物动作的变化,一边说话一边做着某件事情,心里变化改变了面部表情等,描写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广泛而密切的。阅读应试时,一方面要明确这种一般性联系,同时还要至意不同名称之间的差异,并力图做出准确答案。 3.分析描写手法的作用。 描写手法的作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规律,以不变应万变,阅读应试就会减少甚至避免失误。不同的描写所产生的意义是各不同的。 外貌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对贝多芬的头发描写、《列夫 托尔斯泰》对其眼睛的描写,就是表现人物坚强的个性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的一句话:“我的孩子们,这第 4 页 共 11 页
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以及自己的无可奈何。 动作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例如《狼》中屠户杀狼的动作.来得那么突然果断,突出了他的勇敢和坚决的特点。 心理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具有这种意义,例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去看织衣时的心理:“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揭示了皇帝内心虚伪恐慌的特点。 还有环境描写对人物具有衬托作用,不再赘述。 明确了这些描写的不同作用,对于我们阅读应试,尤其是分析有关描写所产生的意义,是极为有利的。 【真题再现】 一、2012山东潍坊 角落里的阳光 威廉•斯托 ①1980年7月1日, 我 驱车前往我的超市召开员工会议。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我惊讶地发现是个黑黑的男孩正用一块灰色抹布帮我擦车。汗水浸透了他灰白的牛仔裤,他穿一双破旧的布鞋,看得出是贫民窟的孩子。 第 5 页 共 11 页
②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啊”了一声转过来,一张黝黑成熟的脸,惊恐不已地看着我。我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嗨,你好!我叫汤姆•特尔斯。”他迟疑了一会儿慢慢地伸出手:“您好,汤姆先生!我叫比尔•莱特。”我从口袋里抽出一百美元给他,可他慌忙摇头,轻轻地说:“我在广场上等您四个小时,不是为了这个。”我越发诧异了。因为小家伙告诉我他喜欢我的“保时捷”。“您能把我送到家吗?就三英里不到的路程。”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 ③十五分钟后,我把车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楼房前。他跳下车,一边跑一边对我说:“请您务必等五分钟!”不一会儿比尔就出来了 ,他的神态和步伐就像这辆豪华的轿车是他的一样骄傲神气。我看到,他的背上背了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臂和腿都可怕地萎缩了。比尔把小女孩放在车座上后告诉我:“其实她是我的姐姐,今年十七岁,是小儿麻痹症。”然后我听见比尔对他姐姐说:“记得上次我跟你提起的那种车吗?瞧,就是这种。弟弟有钱了一定买给你。”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原来他为我擦车,在太阳下等我四个小时又要我送他回家的目的,就是让他姐姐亲眼见识一下他将来要送给她的礼物的样子。我被他那种相信能够给予别人而且因能付出而满足的样子深深地感染了! 第 6 页 共 11 页
④后来我又去了比尔的家,他的家比我想象的更为糟糕。比尔的母亲做清洁工。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比尔除了照顾姐姐外,每天还要去老人院做五小时的护理工作,他刚刚十六岁。 ⑤离开时我再次把一百美元放在比尔残疾的姐姐手上,可比尔还是硬塞给了我:“我们自己行。”我给超市的人事经理打电话,告诉他明天将有个很棒的小伙子到理货部报到。这次比尔没有拒绝,我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能胜任这项工作,况且它会给他带来比原来工作高三倍的报酬。 ⑥等我三个月后再去超市时,差不多每个员工都向我提起比尔。理货部说他能吃苦耐劳,活儿也干得漂亮;服装部则称赞比尔理的货比任何人都整齐而有条理;甚至连化妆部都说比尔永远有一张自信乐观的脸庞。 ⑦比尔说,他一看见我的车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步。这真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员工:即 使他在最阴暗的角落走路,人们也会发现他身上温暖、灿烂的灿烂。 ⑧他会成功的,是的,我深信。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7.第②段说:“这个狡猾的比尔,他是想在同伴和家人面前炫耀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第 7 页 共 11 页
18.请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 比尔双手叉腰,眼睛闪闪发光。 19.小说的主人公是比尔,作者为什么在第⑥段写超市员工对比尔的印象?(2分) 20.小说题为“角落里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喻指比尔的哪些良好品质?请分条简答。(4分) 二、2013黄冈 谁能让我忘记(侯德云 ) 说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怎么忘得了呢? 高考结束了,我闲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学的录取通知。哪个大学无所谓,只要肯录取我,它就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让人闹心的,是无聊。那可真叫无聊,连小说也读不下去,心里有事嘛。 那个命根子一样的录取通知终于来了。 ①我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我踏实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了,我将光芒万丈悬挂在刘家庄的上空了。 第 8 页 共 11 页
我没有急着回家。没有。②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心急火燎地盼着这个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再多盼一会儿也没关系。 …… 好消息传到家里,家里的气氛立刻就变了。 爹放下饭碗,怔怔地看着他的儿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拧。 爹的目光把我的脸拧红了。爹自己的脸也红了,红烧肉一样闪着油光。③他忘记了午睡的习惯,背着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门。 妈也放下了饭碗。她坐在炕沿上,一会儿撩起衣襟擦擦眼,一会儿又撩起衣襟擦擦眼。她说:“我的沙眼病又犯了。” ④爹把他的唾沫星子喷.遍了刘家庄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兴高采烈地接受着每一个角落里喷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让我觉得有点不自在。 也不能全怪爹。刘家庄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时候长出过大学生? ⑤好在,两天以后,爹就清醒过来了。 第 9 页 共 11 页
爹频频地到集市上卖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爱,也很无耻。那是他儿子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不好好看看,行么? 我跟着爹,到集市上去卖过一次西瓜。 那天很热,热得很不要脸。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却很少有来买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会着凉似的。太可恨了。 我脸上的沮丧像汗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爹看见了。他皱了皱眉头,弯下腰,从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开,递给我。 我说:“爹,你也吃。” 爹说:“我不吃。我吃这东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 西瓜有点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发了。扔掉的瓜皮上带着厚薄不均的一层浅粉色的瓜瓤。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过去,将瓜皮一块一块捡起来。他用手指头弹弹瓜皮上的沙土,又轮流把它们压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样刨那些残留的瓜瓤。 我的眼圈红了。